【推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 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 落日的幻觉》同步练习(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14 22:20:20

文档简介

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绮丽( ) 殷红( ) 暗弧( ) 折射( )
散射( ) 衰减( ) 迷惑( ) 尘埃( )
2.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
(2)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并说说哪一种句式表达效果好。
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8题。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郤诜对自己的评价,郤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4.称我国是“桂花的故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主要说明了______。本段中加点词语“创”的意思是______。
6.第③段引用朱熹诗句的作用是______;引用屈原诗句的作用是________。
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
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
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
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
8.你对文末提到的专家的建议(画线部分)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
三、综合运用
9.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qǐ yān hú zhé sǎn shuāi huò āi2.列数字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3.就连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原句表达效果好,反问的语气比陈述语气强烈,强调了人们不喜欢夕阳的原因,感彩浓厚。而陈述句表达太平淡。
提示: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改为肯定的陈述句即可。表达效果要从语气和强调的内容两个角度来回答。
4. 史料记载,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
提示:本题可采用抓关键句法,结合第一段找到答案。
5.桂花和人们的生活贴得最近(关系密切) 被砍伤
提示:要结合该段中列举的各个方面,归纳提炼其说明的共性问题,找到说明的核心。后一问考查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理解即可。
6.说明桂花的观赏价值 说明桂花的食用价值
提示:既要大体理解诗句含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要注意结合上下文中的说明,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引文后的句子均指明了答题的思路,提炼概括即可。
7.D 提示: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进行辨识的能力。仔细阅读,注意所给选项内容上的关键之处,和原文进行比对,即可找到正确答案。
8.赞成的理由:桂花是光荣称号的代名词,2008年奥运会应在桂花的故乡举行,等等。
不赞成的理由:桂花未必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届奥运会已经用了橄榄枝,我们仿效就缺乏新意,等等。
提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可巧妙借助文中内容,进而形成自己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9.答案示例:
示例一: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感悟理想的崇高
示例二: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的尊严
提示:仿写时要注意提炼出句式(找出原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共同部分即可):“欣赏……,自然会在……中感悟(获得)……”,然后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加以填充即可。《落日的幻觉》 习题精选
1.请为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 ) 绮丽( ) 衰减( ) (yān) 红
(zhuì) 落 尘(āi) (wèi) 蓝 暗(hú)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
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 ,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下列各句中,黑体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B.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云雀通宵达旦的啼唱,却从来不知疲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6.第一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
7.试分析第二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8.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9.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10.比较下面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将出现罕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的日全食奇观。在乐山城区发生的时间是上午9时06分,此时天空会突然黑下来,太阳会被月亮完全“吃掉”,看上去犹如一个挂在天上的“黑饼”,周围一圈耀眼的光芒,随后逐渐东移。
所谓“食”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太阳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5个过程。此次日全食的初亏时间在乐山是7点57分57秒,食既到生光从9点03分12秒到9点07分15秒结束。重庆市发生的时间比乐山晚10分钟。
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21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将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有些城市可以观看到日全食的时间将持续6分钟,预计我国将有3亿人可以看到。只要视野开阔,没有障碍物遮挡,办公室或自家阳台都是很好的观察点。
日全食发生时整个天空会漆黑一片,如运输、建筑等行业都需提前做好安全应对措施,防止4-5分钟的“黑夜”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司机在日全食发生后,不要惊慌,应立即打开车灯减速小心驾驶。高空作业者也要避免突然伸手不见五指而发生事故。同时,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
早在19世纪早期,天文学家根据日食和月食的规律就推算出今年7月会发生全球性日全食。两年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日食组发布确定性消息,今年7月22日,在中国境内可以观测到21世纪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根据推算,下次发生全球性日全食的时间是2241年,而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则是2309年。
11.根据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什么叫“日全食”。
答:
12.文中说“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21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此次日全食为什么说是“最壮观的天象”?
答:
13.下列句中黑体的词语能否去掉?有什么作用?
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
答:
14. 对此次日全食移动方向的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 】。
A.由东到西 B.由西到东 C.由北到南
D.由南到北 E.由乐山往重庆移 F.由重庆往乐山移
参考答案:
1.yǎn qǐ shuāi 殷 坠 埃 蔚 弧
2.(1)日薄西山 (2)绮丽
3.(1)色彩绚丽 (2)散射 (3)衰减
4.A
5.C
6.描写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更强
7.在结构上:过渡(承上启下)
在内容上:点明这种奇异的景象其实是人的一种幻觉,引出下文对这种幻觉产生原因的说明。
8.作比较。 突出(强调)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
9.“由于……亮弧”(第四段开头部分)。
10.用“可惜”,比用“但”要有感情,更能表现出对美景的依恋,使文章富有情趣。
11.日全食是太阳在农历初一被月影完全遮住时的一种天文现象。(意思相近即可)
12.因为此次日全食覆盖面大;持续时间最长;能够观看的人数多;观测点广。
13.不能;“切”表强调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调千万当心,必须记住的意思;“可”表限制作用,限制了适宜观看的工具;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4.【 B 】【 E 】落日的幻觉
一、积累运用
1. 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qǐ yǐ)丽。
(2)日薄(báo bó)西山,气息奄奄。
(3)随着太阳的坠(zhuì duò)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消失。
(4)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xuàn xùn)丽,变化多端。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颜色是那样深黄、阴红。
改为
(2)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出现神密的蓝灰色暗弧。
改为
C. 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神秘、迷人。
绮丽: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D. 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衰减:减弱、减退。
4. 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波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
(2)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16.5:32。( )
5. 本文选自于_______________ ,是一篇_____________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的时候,光线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朝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深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肉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中合而产生的。
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1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 选文第1段中的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还可以用什么标点符号来代替?
2. 作者在解释日落时“天空中出现神秘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这一现象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3. 将第4段中加粗的“到”改为“或”行吗?为什么?
4.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解释光的散射和折 ( http: / / www.21cnjy.com )射。5. 在《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其中一个小孩认为日出时太阳大,日中时太阳小。对此,大教育家孔子也无法解释。请你给这个小孩一个合理的解释。
(二)、类文阅读
长河落日扁(节选)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质中跑得快。水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那么在空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原来空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的差别并不大,通常察觉不到曲线由此产生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在沙漠上或海面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象,这就是所谓海市蜃楼。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的空气密度大。因此,处于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到我们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是仙山琼阁。我国渤海中的蓬莱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吸热,温度比大气高,甚至放进一枚鸡蛋也能煮熟。这样,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木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的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洲了。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千百年来的这些海市蜃楼,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想象!
1. 作者认为,是什么使“落日”变“扁”的?选文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
2. 品味下面加粗的词语,说说它们的作用。
(1)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2)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
3. 海面上的“海市蜃楼”和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4. 分析第4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5. 课文《落日的幻觉》也介绍了太阳变扁的现象。和本文相比,两文在运用的说明方法上有何不同?
三、综合运用
  今年,宿迁市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某校九(1) 班“自由呼吸”科普兴趣小组的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加了“PM2.5 科普宣传周”活动,搜集了一些材料。请阅读其中两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PM2.5 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叫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 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PM2.5 因为颗粒细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1)材料一介绍了有关PM2.5的哪些知识,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划线句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呼吸”小组成员林洁的爸爸打算在周末带全家到郊外“自驾游”,林洁想劝爸爸不开车,全家骑自行车去。请你以林洁的口吻,并运用上面材料的相关知识来劝说爸爸。
林洁说:
“爸爸,我们还是骑自行车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上辩论台
八(8)班准备开展《走上辩论台》综合实践活动,若你是活动的主持者,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辩论赛设计一条主题语。
2.请你设计一下本次辩论赛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步骤。 (1)、主持人宣布辩论规则,活动开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3.作为参赛一方你认为要为本次比赛做好哪些准备?
4 、假如该班开展上网利弊之我见的活动,请你设计一下用什么形式组织这次活动?写出两种活动形式来。
5.该班主持了一场“上网利弊”的辩论会,正反方激烈交锋,其中正方的观点是:初中生上网利大于弊。理由是:网上信息量大,可以学到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网上信息质量高,可以向最好的老师学习,可以得到最新的信息;上网自由灵活便,随时可以开机学习;可以与远方的朋友很方便的在网上交流。请你以反方的身份陈述观点和理由。
6.作为反方辩手,在辩论赛过程中该小组出现了反驳无力,短时无人接话,从而导致活动冷场现象。针对此情况,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
7.作为参赛一方,活动中你参与了什么角色?参加本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8.小明本来是一位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来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你怎样说服他知错就改,告别网络?(规则:用上谚语.警句等;话语要简明)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 (1)qǐ (2)bó (3)zhuì (4)xuàn
2. (1)“阴”改为“殷” (2)“密”改为“秘”
3. B
4. (1)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2)列数字 作诠释
5. 《科学与生活》事理说明 黄天祥
二、阅读理解
1. 解释说明 括号
2. 作诠释 例如:在说明天空中出现蓝灰色暗弧时,作者解释太阳穿过大气层时的速度减缓,太阳沉入地平线造成地球的影子等知识,这就是作诠释。
3. 不行。因为“到”表示落日看起来比高挂天空时的太阳大“两倍半至三倍半”之间,是一个范围,若换成“或”,则表示不是“两倍半”就是“三倍半”,是两个确数,与事实不符。
4. 蓝灰色暗弧 亮弧 美丽的紫光 扁的 大 逻辑
5. 散射:当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一部分光线不能直线前进,而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形成光的散射现象。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6. 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早晨)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或:同一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早晨(下午)太阳的背衬是群山、树木、房屋等,而中午,太阳的背衬是广阔无垠的天空,因而,看起来,早晨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小)。
(二)类文阅读
1. 光的折射使落日看起来是扁的。为了解释落日是“扁”的,作者举了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折成两段和海面上、沙漠里出现海市蜃楼的例子。
2. (1)“捣鬼”一词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落日是扁的”这种现象的原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
(2)“看起来”表明筷子在水中折成两段的现象是人的错觉造成的,而不是真实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3. 海上的“海市蜃楼”是因为海面的空气密度大,高空的空气密度小而造成的;沙漠里的“海市蜃楼”是因为地面的空气密度小,而高空的空气密度大而造成的。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4.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地面温度能煮鸡蛋的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沙漠里地面温度之高。
5. 《落日的幻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综合运用
(1)PM2.5是什么(或“PM2.5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定义”),PM2.5的大小,PM2.5的来源,PM2.5对人的危害
(2)作比较、列数字;突出了PM2.5微小的特点。
(3)少开车,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保持空气洁净(降低PM2.5的浓度)。为宿迁创建卫生城市作出我们的贡献,可以吗
上辩论台答案
1、真理越辩越明;走上辩论台,展你我风采 上网辨利弊,做人明是非 辩论之美在于修养之高、知识之厚、人格之美。
2、(2)双方展开辩论 ( 3 )评委点评
3、确定辩论观点 收集资料 确定辩手 写辩论稿 演练
4、开展“上网利弊之我见”的主题班会;开展“上网利弊之我见”演讲比赛;开展“上网利弊之我见”作文竞赛
5、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网上信息量虽大,但良莠不齐,中学生缺乏识别甄辨能力;而且青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容易受不良信息的毒害。
6、建议:(1)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收集好充足的资料。 (2)小组成员间要加强分工协作。(3)活动筹划者在活动前统筹,过问各环节负责人准备情况。
7、我在活动中参与了搜集资料、论辩和讨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角色。答对一点即可。通过这次活动,训练了自己的论辩思维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自己的自己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参与意识;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了浏览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8、略20. 落日的幻觉
一、基础知识
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 )绮丽( ) 衰减( ) (yān) 红 (zhuì) 落
尘(āi) (wèi) 蓝 暗(hú)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
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 ,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阅读下面材料,你从中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
美国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者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能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啼哭、躁动。


6、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试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7、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文学性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句子。



二、阅读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1、第一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2、第二段在结构上属于 ,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
3、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


20. 落日的幻觉
参考答案:
一、1.yǎn qǐ shuā ( http: / / www.21cnjy.com )i 殷 坠 埃 蔚 弧2.(1)日薄西山 (2)绮丽3.(1)色彩绚丽 (2)散射 (3)衰减4.A5.婴儿与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的崇和关系。6.略
二、1.示例:①太阳静静地躺住西方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②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一住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凛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
2.描写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更强3.过渡句 承上启下4.作比较。 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11.“由于……亮弧”(第四段开头部分)。20 落日的幻觉 练习
1.请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奄奄(  )  绮丽(  )  衰减(  )
暗弧(  ) yān(  )红 zhuì(  )落
尘āi(  ) wèi(  )蓝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2)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    )
(2)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    )
(3)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
(4)(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
4.体会下面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2)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5.填空。
(1)《落日的幻觉》是一篇______说明文,课文围绕“落日的幻觉”这一话题主要说明了两方面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引用的诗句“夕阳无限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是近黄昏”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__的________。诗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落日的古诗。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7~11题。
①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②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③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④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7.选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8.选文第①段具体写了日落时哪几种壮观的景象?
9.选文第②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着什么作用?
10.从第③段来看,日落时太阳的颜色深黄、殷红的科学原因是什么?
11.选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2~14题。
神奇的色彩世界
①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来点染的,它们不仅带给我们五彩缤纷的视觉享受,而且还带给我们很多科学意义上的启迪和帮助。
②色彩所具有的令人惊讶的特性之一是它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量”。你不妨做一下这样的实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红、白两只盒子,再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用红盒子装的更重一些。最先发现色彩有“重量”的,是戴尔教授。他通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的“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
③你听过用色彩谱写的曲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吗?如今,这种神奇的作曲法已经出现。正在从事这项研究的是日本作曲家神山纯一,他认为:“色彩也好,音乐也罢,都是通过眼和耳感觉到的波,一是光波,一是声波。既然都是波,就应该有置换的可能。”神山纯一成功地将色彩按波长的一定规则改写成五线谱,并用乐器来演奏这种由色彩波长谱写成的旋律。据说,现在已经出版了用色彩谱曲的激光唱片。
④人们时常利用色彩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例如,现在以适合自己的心境为标准挑选室内色彩的人越来越多了。色彩学家认为这种做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会对人产生直接的生理影响和心理效应。色彩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的大脑对红色的反应是兴奋,对蓝色的反应是沉静。实验还表明:波长长的红、橙、黄等颜色,能让人有暖和感;波长短的绿、蓝、紫等颜色,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而米黄、银灰等中性颜色,则较为平和。此外,颜色的搭配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长期处在色彩单一的空间,会让人感觉疲乏沉闷;若所处的空间色彩杂乱刺目,则会让人心神不宁;只有在色彩搭配和谐的空间里,人们才会感觉舒适自在。
⑤人们也尝试着用色彩来治病。不同的颜色可使人或松弛、或紧张,医生们据此制定了色彩疗法。例如,利用绿色治疗哮喘,利用橙黄色治疗风湿病……特殊的灯具将带有颜色的光束通过激光器射入人体的不同部位,持续5到25分钟,即可收到显著的疗效。
⑥色彩世界奥秘无穷,我们在充分感受色彩魅力的同时,也可以主动去改变色彩,从而让环境更加美丽迷人,让身心更加健康愉悦。
12.本文标题为“神奇的色彩世界”,通读全文之后,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色彩的神奇之处的。请分点作答。
13.“用色彩谱写曲子”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14.假如你拥有了一间新的书房,你会选用什么颜色的书桌、台灯和窗帘?你这样搭配色彩的理由是什么?
【妙花生花】
15.课文以说明为主,兼用描写的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方式。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把日落写得绚丽多姿,那么日出的美你感受过吗?请认真观察日出,写一段200字左下的文字。
参考答案
1.yǎn qǐ shuāi hú 殷 坠 埃 蔚
2.(1)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3.(1)作比较 (2)列数字 (3)作诠释 (4)打比方
4.(1)句是双重否定句,“无不”强调人人如此,语气强烈地表达出人们的赞赏之情。(2)句是一般的肯定句,语气平淡,感情也不够强烈。
5.(1)事理 落日的幻觉 幻觉产生的原因 (2)唐 李商隐 《登乐游原》 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6.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描写。使说明变得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8.具体写了这样几种景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阳变大,颜色深黄、殷红;太阳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灿烂的晚霞;神秘的蓝灰色暗弧和暗弧外面的亮弧,并伴有迷人的紫光。
9.内容上点明上文所描写的图景大多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变化。结构上总结上文开启下文。
10.日落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11.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
12.一是色彩有“重量”;二是色彩可以谱曲;三是色彩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四是色彩可以治病。
13.利用色彩的光波和音乐的声波可以互相置换的特点,将色彩按波长的一定规则改写成五线谱。
14.示例:(1)我将选用米黄色的书桌、橙色的台灯、淡黄色的窗帘。因为这样搭配色彩有利于营造和谐温馨的读书环境……
(2)我将选择银灰色的书桌、浅紫色的台灯、淡蓝色的窗帘。因为这三种颜色的搭配能予人宁静清爽的心境……
(3)我将选用乳白色的书桌,这样显得洁净;选用粉红色的台灯和窗帘,这会显得活泼可爱。乳白色和粉红色搭配起来,能创设一种活泼明净的氛围……
15.提示: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出景物特点。注意交代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示例:我们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约半个钟头,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辉映着朝霞,似刚从高炉里倾泻出来的钢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张开眼睛直视。过了一会儿,红日冉冉上升,光照云海,五彩缤纷,灿若锦绣。那时恰好有一股强劲的山风吹来,云烟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这样的景色霞光,我们就是在彩色图片和彩色电影中也很难看得到。(黄秋耘《黄山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