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角的度量课件(共43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角的度量课件(共43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03 15:12:19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角的度量(第一课时)
年 级:四年级 学 科:数学(人教版)
1
2
比一比
重叠法。
小丽
通过观察...
1
2
需要测量...
欢欢
比一比
那些年,我们一起学过的测量......
1cm
4cm
测量长度
1厘米、1分米、1米......
测量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cm
6cm
小丁
2
角的度量
(第一课时)
∠A
∠B
∠C
B
C
A
小明
统一标准。
小丽
小丽
欢欢
小丁
像根针一样





(5 个 1°是 5°
∠A

约有3个1°
约有5个1°
小丽
小明
10°
(10个 1°
∠B
是 10°)
小丁
∠C
小明
小丽
小明
小丽
10°
小丁
10°
10°
10°
10°
10°

30°
∠C
∠1=∠C=30°
∠2=∠C+∠C+∠B+∠A
=30°+30°+10°+5°=75°
∠2-∠1=75°-30°=45°
∠A=5°
∠B=10°
∠C=30°
小明
∠1
∠2
75°
2

10°
10°
10°
10°
10°
10°
10°
小丽
125°
欢欢
小丁
180°
170°
16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10°
20°
40°
50°
60°
70°
80°
30°
小丽
小丁
150°
欢欢
30°
50°
150°
30°
15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小丽
3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外圈刻度
内圈刻度

0°刻度线
量 角 器
中心点

50°
小明
50°
小丽
欢欢
小丁
50°
小丁
30°
约30°
50°
50°
100°
110°
120°
75°
30°
……
100°
角的度量
单 位 角
长度测量
单位长度
定度量单位
用度量单位去量
面积测量
单位面积
数(shù),起源于数(shǔ);
量(liànɡ),起源于量(liánɡ)。
——华罗庚




1.在数学书第40页的量角器上画一个50°的角。




小丁
小丽
欢欢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角的度量”
教科书 书 名:人教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8月
教学目标
1.认识角的度量单位,理解量角器的构成要件和工作原理,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经历单位角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单位角的大小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理解测量角的大小的本质就是看一个角里面含有多少个单位角,初步形成量感。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经历角的度量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测量的本质。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需要用一个单位角作为标准来测量和表示,体会角的大小就是单位角的叠加。
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请大家准备好学习单并提前剪好附页中要用的角。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吧! 一、引入新知 瞧!这是两个角。猜猜看,哪个角更大呢? 生1: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2比∠1大。 生2: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 师:是的,∠2的确比∠1大。那∠2比∠1究竟大多少呢? 生3:我认为需要测量才能知道∠2比∠1究竟大多少。 师:角的大小应该怎样量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学过的测量......。我们以前测量过什么呢? 生:长度和面积。 师:是啊,测量长度和面积需要用到不同的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长度的测量就是看被测量对象包含多少个单位长度。测量面积就是看图形里包含多少个单位面积。 生:我明白了,测量长度和面积都要看被测量对象里包含多少个单位。测量角的大小就是看一个角里有多少个单位角。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测量经验来学习——角的度量,第1课时。 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角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大小不同的角,∠A∠B∠C,我们把它们看作单位角。你能尝试用这些角来测量∠1和∠2的大小吗?请你拿出学习单和提前剪好的角,选择合适的单位角来量一量,并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动手试一下吧。 师:同学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想法。 生1:我用了3个∠B,就把∠1铺满了。再用了2个∠C和1个∠A,1个∠B才把∠2铺满,所以∠2比∠1大。 生1:我明白了。 生2:我有疑问,这样摆不能确定∠2比∠1大多少,测量时必须统一标准,用统一的单位角才能比较。可以用∠C去摆∠1,只需要摆1个,正好铺满。这时就能知道∠2比∠1大多少了。 生3:我有个问题,在测量∠2时,为什么用到了不同的单位角? 生2:只用∠C不能准确测量出结果。我先用∠C来测量,摆到第3个∠C时,发现超出∠2了,于是把第3个∠C换成小一点的∠B继续测量,摆到第2个∠B时发现又超出∠2了,又换成了小一点的∠A来测量,刚好铺满。 生3:我明白了,换角是为了准确测量出∠2的大小。而且每次换的单位角一次比一次小。如果∠2再小一点,还可以换一个比∠A再小一点的单位角。单位角越小,就可以使测量结果越精确。 师: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为了更加精确地测量出角大小,人们对单位角作了这样的规定。 (太阳东升西落,形成一个半圆形的轨迹,视觉上刚好等于180个太阳的大小。受此启发,人们将1周角定为360°,把它平均分成360份,其中1份的角就是1°角。度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来表示。) 师:观察1°,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小,像根针一样。 师:所以,用1°角作单位,可以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 2.构造量角工具,认识量角器 师:现在你能用1°角估测一下∠A里面约有多少个1°角? 生1:我认为约有3个1°。 生2:我认为约有5个1°。 师:究竟有多少个1°角呢?一起来数一数。12345。屏幕前的小朋友,你们估对了吗?∠A已经很小了,可是它里面却包含了5个1°角,看来1°角真是太小了!∠A里面包含了5个1°角,它的大小就是5°。 师:想象一下,∠B里面有多少个1°角?一起数一数。这是5°,678910。 生:这个角含有10个1°,是10°。 师:你们估对了吗?看来,一个角中含有多少个1°,这个角就是几度。如果继续用1°角去量一量∠C?去量一个比∠C更大的角,有什么感觉? 生1:这样一个一个地去摆、拼,太麻烦了。有没有既能量得精确,又能让单位角用起来更方便的办法呢? 生2:我想到了直尺的形成过程,我觉得可以把这些1°的角拼在一起,制作成一个专门的工具。 师:太厉害了!你们像数学家一样会思考。同学们看,这些1°角拼成了一个半圆形,你知道这里面包含了多少个1°的角吗? 生1:一周是360°,半个圆是360的一半,也就是180°个1°的角。 生2:180个,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可以简化一下吗? 师:现在清楚多了吧。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个角几度吗? 生:180个1°,平均分成18份,每一份就是10°。 师:这个角呢?没错,每一个像这样的大格角都是10°。 师:那这个角呢?半大格,也就是5°。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工具来量一量∠C,从这里到这里是10°,20°,30°。30°就是角C精确的度数。 师:知道了∠A∠B∠C的度数,现在你知道∠2比∠1大多少了吗? 生:∠1=∠C=30°,∠2=∠C+∠C+∠B+∠A=30°+30°+10°+5°=75°,∠2-∠1=45°。 生2: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工具来测量∠2的度数。∠2包含了7个大格是70°,再加一个小格是5°,合起来就是75°。
师:真会学习,你们会利用这个工具来量角了。那屏幕上的这个角呢?按下暂停键,数一数。 生3:这个角包含了12个大格是120°,1个小格是5°,合起来就是125°。 生4:每量一个角,都要这样数,太麻烦了,如果能直接准确地读出一个角的度数就好了。
生2:直尺有起点,数据,我们也可以给这个工具标上起点、数据。开始数起的地方就标上0°,这里标10°,20°……一直标到180°为止。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试一试,现在你能一眼就读出这个角几度了吗? 生:50°。
师:对了!这个角呢? 生3:30°。 生4:我认为是150°。
师:到底是150°还是30°呢?欢欢有想法,来,听一听。 欢欢:这个角是30°。因为这个角里有3个10°,就是30°。 师:为什么角的一条边指着150°,但这个角却不是150°呢?
生2:因为这个角的一条边没有和右边的0刻度线重合,就不能直接读这一圈刻度,角的这条边是以左边这条刻度作为起点,因此我们可以倒过来再标上一圈刻度。从这里开始标起,0°,10°,20°,一直标到180为止。现在就能直接读出这个角的度数了。
3.深度认识量角器
师:看来,读角的度数时,找准0刻度线很重要。同学们,其实屏幕上展现的就是专门用来量角的工具,叫做量角器。 师:量角器上都有什么呢?量角器都有中心点(这是量角器上所有角的顶点)。这条线叫零刻度线。 师:这是内圈的0度,它所在的这一条线叫做内圈零刻度线,从右往左,依次是0°到180°,这是内圈刻度。外圈的0度在这里。它所在的这一条线叫做外圈零刻度线。从左往右,依次是0°到180°。这是外圈刻度。
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量角器的各个部分。
三、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认识了量角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都是50°的角吗?如果是,想想为什么是50°的角?如果不是,请你在学习单上标注出来。开始吧! 师:让我们听听大家的想法。 生1:第一幅图,角的一条边指向外圈0°刻度线,读外圈刻度,是50°。 生2:第二幅图,角的一条边指向内圈0°刻度线,读内圈刻度,也是50°。 生3:第三幅图,这个角的一条边指向外圈 0°刻度线,另一条边指向内圈50°刻度线,所以不是50°。 生4:第四幅图,角的两条边都没有在0刻度线上,我就去数,这个角里面有5个10°,也是50°。 师:这些角开口的方向不同,为什么都是50°呢? 生:每个角都包含了50个1°。 师:没错。你们对度量的本质理解又深入了一步。 四、联系生活估角 师:记住50°角的样子。我们用它来估一估电梯和地面之间的夹角。 生:我觉得大约是30°。 师:请出量角器。再来估一估座椅后仰角。 生:它有2个50°的角那么大,我估计这个角有100°。 师:的确。你能根据50°的角在心里估一估这几个角有多大吗? 师:估对了吗?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30°的电梯给我们带来安全感、100度的椅子让我们有舒适感,还有的角让我们看到动物的智慧、提高投篮命中率,给我们带来挑战......像这样的角还有很多,期待大家今后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 五、回顾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确定角的度量单位,接着一起经历了量角器的产生过程,过程中我们明白了无论是测量线段长度,图形的面积,还是角的大小,都要先定度量单位,再用度量单位去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就是这个意思。 量角器这个新朋友该怎么使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度量第2课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