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 世界其他主要地区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 世界其他主要地区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03 16:0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 世界其他主要地区
【主干知识】
1.西亚—北非地区
(1)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两洋”:E印度洋、F大西洋。
“三洲”:A亚洲、B欧洲、C非洲。
“五海”:①阿拉伯海、②红海、③地中海、④黑海、⑤里海(湖泊)。
重要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
(2)石油资源丰富
①主要分布区: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②石油输出路线
(3)匮乏的水资源: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河流、湖泊水的分配和争夺→引发战争。
(4)农业发展: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5)文化差异: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宗教圣城是耶路撒冷。
2.欧洲西部
(1)自然地理环境
①地形
②典型地貌: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③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中部沿海和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原因是——位于西风带,盛行西风带来丰富水汽;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多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深入内陆;大陆西侧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海岸线曲折,受海洋影响大;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等。
④河流:c莱茵河——航运繁忙;多瑙河——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2)人文地理特征: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3.撒哈拉以南非洲
(1)自然特征
①高原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地形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②热带大陆:气候炎热。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依次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③四大河流:a尼罗河(世界最长)、b尼日尔河(西非最大)、c刚果河(两穿赤道、径流量世界第二)、d赞比西河(非洲南部最大河流、水能丰富)。
(2)经济特征:“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3)三大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严重
①问题及主要原因
a.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
b.粮食问题: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洲最低。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c.环境问题: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②解决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等。
4.北美地区
(1)地形——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地形区 地形特征 成 因
西部高大的 科迪勒拉山系 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多山峰、山间盆地和高原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东部古老的高原、山地 山势低缓,海拔多在1 000米以下 外力侵蚀
中部宽广的 中央大平原 南北纵贯、面积宽广、地形平坦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北部多湖泊,是冰川作用而成
(2)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和河流
①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仅次于里海(咸水湖),居世界第二位。
②河流: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等。密西西比河纵贯美国,注入墨西哥湾,是北美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③密西西比河的作用:a.航运便利——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内河交通的大动脉;b.水源、水能丰富。
5.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南极圈及其以南 北极圈及其以北
位置、范围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所包围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洲、 北美洲、欧洲三大洲所包围
地形 以高原为主 以海洋为主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 温度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 风速比南极小
资源 矿产(煤、石油)、生物(磷虾等)、淡水 矿产(石油、天然气、煤、铁)、生物
中国科考站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黄河站
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
世界重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非洲的气候
(1)图解非洲气候特征及成因
(2)非洲气候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
非洲气候的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包括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等。具体成因如下图所示。
2.西欧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1)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在世界各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中,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其表现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春季温度低,秋季温度高;年、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都比大陆性气候迟;空气的相对湿度大,云雾多,降水量的时空分布都比较均匀。
(2)气候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北美地形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地形区 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西部高大的 科迪勒拉山系 ①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降水由沿海向内陆急剧递减;②海岸山脉西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③海岸山脉限制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延伸,使它们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④落基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为背风坡,加上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呈现荒漠景观,为半干旱气候
东部古老的 高原、山地 ①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不明显,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②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③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④因东部山地高度低缓,且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也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中部宽广的 中央大平原 该地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因为中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空气直达墨西哥湾,骤然降温,形成大风雪寒潮天气;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北上,使本区中部和东部普遍暖热
【典例演练】
一、选择题
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BlackSpur公路(黑马刺公路)蜿蜒穿过雄伟的灰山森林,高耸的树冠上升到头顶百米,高大的山白蜡树和杪椤是这里的典型特征。它在每个角落都有许多曲线,它将带您深入郁郁葱葱的森林。图中路牌标明“WhenWet”。完成下面小题。
1.黑马刺公路最可能位于澳大利亚的( )
A.西北部 B.东北部 C.西南部 D.东南部
2.推测适合在黑马刺公路作业的户外活动是( )
A.野外露营 B.荒岛生存 C.越野赛车 D.长跑运动
3.夏季周末的黑马刺公路不适合人们享受森林的宁静的原因是( )
A.路面较窄,行车不便 B.路面湿滑,事故多发
C.双休节假,路段拥堵 D.动物出没,行车危险
【答案】1.D 2.C 3.C
【解析】1.读题干“高耸的树冠上升到头顶百米,高大的山白蜡树和杪椤是这里的典型特征”可知,这里的山白蜡树和杪椤是温带森林的树种,澳大利亚的东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适合高大的山白蜡树和杪椤的生长,D正确。澳大利亚的西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东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西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山白蜡树和杪椤都不适应在三个地方生长,ABC错误。故选D。
2.该道路“在每个角落都有许多曲线”,比较弯曲,人烟稀少,森林茂密,适合在黑马刺公路作业的户外活动是越野赛车,C正确,该地森林茂密,为了防止森林火灾,不适合野外露营,A错误。该地不是荒岛,不适合荒岛生存,B错误。该地人烟稀少,补给点少,路上汽车行驶时视线较差,不适合长跑运动,D错误。故选C。
3.夏季周末的黑马刺公路不适合人们享受森林的宁静的原因是双休节假,路段拥堵,很多人来这里旅游、度假,C正确。由图可知该公路是有行车分隔线的双向车道,行车方便,A错误。该路段材料没有体现路面湿滑,事故多发,亚热带季风气候也不会使路面湿滑,B错误。动物出没、行车危险与享受森林宁静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澳大利亚的气候呈现半环状分布,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相对温和,四季分明,气候适宜,有利于农业、畜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发展。同时,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美丽的海滩和风景名胜,吸引了旅游业的发展和人口流入。
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景观以热带雨林为主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甲、乙两国均大量出口棉花 D.乙国耕地资源较甲国丰富
5.关于乙国境内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流量大 B.多“V”形谷 C.流速平缓 D.有凌汛现象
【答案】4.D 5.C
【解析】4.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国界线特点以及海陆轮廓可知,甲国为利比亚,乙国为埃及,区域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自然景观多为热带荒漠,A错;区域地形200米以下区域较少,多数在200-500左右,不是以平原为主,B错;利比亚棉花出口较少,埃及棉花出口较多,C错;区域气候较为干旱,埃及可依赖尼罗河发展灌溉农业,耕地资源较利比亚丰富,D正确。故选D。
5.该河流为尼罗河,该区域位于尼罗河下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缺少支流注入,用水量大,导致流量不大,A错;河流在高山峡谷中多V形谷,该区域位于河流下游,河谷较宽较浅,B错;该区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水流慢,C正确;该区域为热带,终年高温,河流不结冰,没有凌汛现象,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水位及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流速。
下图为某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区域( )
A.地处亚洲南部、印度洋海域 B.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火山
C.岛屿众多,受海水侵蚀形成 D.受赤道低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
7.图示季节( )
A.海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 B.热带气旋频发,引发海啸
C.西部地区盛行东南风 D.海水大致自西向东流
【答案】6.A 7.D
【解析】6.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南亚地区,位于印度洋的北侧,A正确。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B错误。图示该地岛屿较少,岛屿大多属于大陆岛,C错误。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D错误。故选A。
7.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图可知,陆地气压较低,气温较高,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该海域水温较高,海水的密度较小,A错误。该地位于北印度洋海区,热带气旋较少,且海啸一般由地震、海底火山喷发等引发,B错误。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图示西部地区盛行西南风,C错误。此时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海水大致自西向东流,D正确。故选D。
【点睛】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南亚以印度洋板块为主体,从海平面升起成为南亚次大陆及兴都库什地区。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南亚的,从西到东,有西亚、中亚、东亚、东南亚及印度洋。
约4千年前,乍得湖面积约30多万平方千米,水深160多米,是现今的几十倍,属于外流区域。如今乍得湖几乎没有地表水流出,却是淡水湖,有学者认为其东北部的博德莱洼地是湖泊盐分的“排泄场”。下图为目前乍得湖流域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乍得湖流域南部水系较北部发达,其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地势 C.地壳运动 D.洋流性质
9.该学者认为博德莱洼地是湖泊盐分“排泄场”的依据是( )
①东北部洼地地势最低 ②东北部季节性河流多
③历史时期湖泊面积大 ④湖面水位季节变化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如今乍得湖湖水盐分的“流失”主要通过( )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湖水蒸发 D.居民用水
【答案】8.A 9.D 10.B
【解析】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乍得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降水丰富,河流补给量多,水系发达,A对;B、C、D错。本题选A。
9.结合图文材料可分析出,由于东北部洼地地势较低,湖水下渗,往洼地流动,盐分也会随着地下水富集至洼地,①对;由图可以看出,东北部季节性河流比较少,②错;湖泊面积大与盐分无直接联系,③错;湖面水位季节变化大,说明受乍得湖湖水季节变化影响明显,也能说明其为乍得湖盐分的“排泄场”,④对。综上,本题选①④,即D。
10.结合所学知识及图文材料可知,乍得湖没有地表径流流出,盐分无法通过此方式流失,A错;乍得湖盐分排除主要是以地下径流的方式流到其他地势较低的洼地,B对;湖水蒸发不会导致盐分流失,C错;居民用水主要是利用入湖河水,会直接导致湖泊水量减小、湖面下降,对湖水盐分含量影响较小,D错。综上,本题选B。
【点睛】影响水域盐度的因素:蒸发量与降水量;温度;洋流性质;水体封闭程度;径流注入;结冰与融冰等。
Y企业是我国大型现代化客车制造企业,同时占据着国内专用车(中小学校车、救护车、观光车等)市场。近年来,Y企业大力投入研发新能源客车,率先打开了国际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大门。2022年11月世界杯期间,由Y企业生产的888辆纯电动客车,驶进了位于西亚的“油气大国”卡塔尔。下一步,Y企业将与卡塔尔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助力卡塔尔实现公共交通转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Y企业发展多种专用车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生产成本 B.共用组装生产线
C.提供就业岗位 D.提高市场份额
12.Y企业在卡塔尔投入的电动客车,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
A.滑坡 B.风沙 C.寒潮 D.暴雨
13.未来,Y企业在卡塔尔适宜的发展方向是( )
①建设自有生产工厂②建立智慧交通体系③培训客车驾驶人员④拓展燃油车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1.D 12.B 13.A
【解析】11.在国内发展专用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经济效益,D正确;发展多种专用车在部分零部件采用上有相近或相同的地方,能够降低生产和研发成本,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专用车的大小、外观不一致,不能共用组装生产线,B错误;发展多种专用车能够提供就业岗位,但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目的,C错误。故选D。
12.卡塔尔位于西亚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Y企业投入卡塔尔的客车需要克服当地风沙问题,B正确;滑坡、寒潮、暴雨等灾害,卡塔尔较少,故排除ACD。故选B。
13.材料提到“Y企业将与卡塔尔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助力卡塔尔实现公共交通转型”,由此可以得出Y企业将与卡塔尔政府合作,构建更高阶、科技力量更雄厚的智慧交通系统,②正确;在卡塔尔当地建设自有生产工厂能更有利于Y企业客车入驻卡塔尔市场,占据市场份额,①正确;培训客车驾驶人员属于服务业,且与是否使用该企业电动客车无关,③错误;该企业主要进军国际新能源客车市场,不会拓展燃油车市场,④错误。故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南与沙特接壤。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漫长,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凉爽干燥,最低气温7℃。雨季在冬季,年平均降水量75.2毫米。无重大自然灾害,沙尘暴时有发生。
总和生育率是指某个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平均生育的子女数。人口学家认为,要达到正常的人口更替水平,即维持上下代人口的基本平衡,总和生育率至少达到2.1。近年来,印度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2019~2021年间,印度总和生育率下降至2.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2019~2021年间,印度总和生育率下降至2.0,说明印度( )
A.人口增速放缓 B.人口负增长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红利消失
15.推测近年来印度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疫情影响显著 B.生育观念转变 C.生育政策改变 D.经济发展缓慢
16.印度总和生育率的下降,首先带来的影响是( )
A.环境承载力提高 B.劳动力职业构成变化
C.人口迁移量下降 D.新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14.A 15.B 16.D
【解析】14.据材料分析可知,维持上下代人口的基本平衡,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2019~2021年间印度总和生育率下降至2.0,说明人口增速放缓,A正确;总和生育率影响出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除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外,人口数量变化还与人口机械增长有关,因此仅通过总和生育率下降,无法判断印度人口是否负增长,且由所学知识可知,印度近年来人口增速较快,没有出现负增长,B错误;印度目前人口增长较快,人口老龄化不严重,C错误;印度目前劳动力资源丰富,依然处在人口红利期,D错误。故选A。
15.近年来随着印度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众受教育水平逐渐提高,生育观念发生转变,导致印度总和生育率下降,B正确,D错误;材料没有提及近年来疫情对印度总和生育率的影响,且相较而言,生育观念转变是印度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A错误;材料没有印度生育政策改变的相关信息,C错误。故选B。
16.印度总和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速放缓,首先带来的影响是新出生人口数量减少,D正确;环境承载力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有关,总和生育率对环境承载力没有直接影响,A错误;新生儿数量减少后,从事婴幼儿相关的职业的人数减少,但该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B错误;人口迁移量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总和生育率对人口迁移没有直接影响,C错误。故选D。
【点睛】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共同决定;人口机械增长率由迁入率与迁出率共同决定。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增加;增长率小于0,人口数量减少;增长率等于0,人口数量保持稳定,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下图为“日本北海道区域轮廓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北海道东部海域为航行高风险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多海雾,能见度差 B.多地震,海啸频繁 C.火山活动频繁 D.海面冰山漂浮
18.日本北海道与我国东北平原纬度大致相同,下列选项中,关于两地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海道气候更寒冷 B.北海道工业基础雄厚 C.北海道旅游资源丰富 D.北海道降水量较小
【答案】17.A 18.C
【解析】17.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海道东部海域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处,多大雾天气,能见度低,A正确;该地纬度较低,海面冰山漂浮较少见,对该区域的影响较小,D错误;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地震多,海啸频繁,对航行有危害,但不是影响日常航行的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A。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海道滑雪、薰衣草田等旅游资源丰富,C正确;由于北海道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比较大,北海道比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的冬季更温暖,降水量比东北更多,A、D错误;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地区,北海道的工业基础薄弱,B错误。故选C。
【点睛】北海道的旅游资源:在新雪谷和留寿都滑雪,是粉雪爱好者的梦想;绵延不绝的熏衣草田;北海道国立公园的原始大自然等。
二、综合题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在温带草甸草原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呈黑色,富含腐殖质,肥力高的土壤。俄罗斯黑土分布广阔,黑土区是俄罗斯粮食的主要产区。如图示意俄罗斯黑土分布。
(1)分析俄罗斯黑土形成与发育的自然条件。
(2)俄罗斯黑土不及我国东北黑土肥沃,推测其原因。
(3)俄罗斯黑土开发不当会出现土壤缺水、干裂现象,就怎样防治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俄罗斯南部是森林草原带,草甸草原植物茂盛,为黑土提供丰富的有机质;俄罗斯南部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力较差,大量枯枝落叶难以分解;年复一年,腐殖质不断积累,发育了肥沃的黑土。
(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寒带或亚寒带气候,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的肥力提高;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实行了较为合理的农业管理制度,如轮作、施用有机肥料等,而俄罗斯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够合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俄罗斯一些地区的黑土土壤较为紧实,影响了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和养分的保持;
(3)营造防护林,防风固沙,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采取措施促进积雪融水和雨水下渗,保持土壤水分;实现休耕轮耕,使黑土得到休养生息,恢复土壤结构,恢复黑土活力。
【分析】本大题以“俄罗斯的黑土”为材料设置习题,涉及了土壤的影响因素、土壤的防治和区域差异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这种气候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俄罗斯地势平坦,植被丰富,河流缓慢流淌,丰富的植被覆盖能够减缓雨水冲刷,加之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因寒冷的天气分解有机物质较慢,使得有机物质保存下来的较多,年复一年,落叶和残枝在土壤中分解,转化为肥沃的腐殖质,土壤更加肥沃,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自然作用,形成了深厚的黑土层。
(2)俄罗斯黑土不及我国东北黑土肥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气候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而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寒带或亚寒带气候,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的肥力提高; 其次,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影响土壤肥沃性的重要因素,我国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实行了较为合理的农业管理制度,如轮作、施用有机肥料等,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俄罗斯一些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不够合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此外,土壤本身的性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层较厚,质地较为疏松,有利于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和养分保持。而俄罗斯一些地区的土壤可能较为紧实,影响了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和养分的保持。 综上所述,俄罗斯黑土不及我国东北黑土肥沃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土壤的肥沃程度。
(3)防治土壤缺水干裂现象就是需要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保持土壤的肥力,防止其板结肥力下降、植物生长受阻等一系列问题。营造防护林,除防风固沙外,还可以改变区域内的气候,增加空气湿度,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让积雪融水和雨水下渗,可以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而实现休耕轮耕,可以使黑土得到休养生息,防止板结,减缓土壤肥力下降,恢复黑土活力。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百万年前,墨累河从上游流入曼侬湖(古湖泊),在南澳州穿过狭窄的河谷汇入大海。通过对有12000多年历史的地层的钻探,人们发现墨累—达令河流域洪水和干旱的宝贵记录。6000年前,墨累河河口的高海平面发挥着水坝的作用,导致河面升高,形成曼侬湖(咸水湖)。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墨累河的长度经历几度变化,后曼侬湖转为盆地。如今墨累河河口附近设立了五个拦河坝。下图示意墨累—达令河流域地形、河流分布。
(1)推测曼侬湖转为陆地的原因。
(2)说明现今墨累河下游的汛期及其形成原因。
(3)墨累河流域荒漠化速度较快,试简析其原因。
【答案】(1)东部山地隆起,背风带焚风效应增强,降水减少,河流入湖水量下降,湖水水位下降;气候变干,湖水蒸发量增大,加剧了湖面的下降;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湖内沉积,使湖床升高成为陆地。
(2)汛期:12月—次年2月为夏汛,6月—8月为冬汛。形成原因:墨累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形成夏汛;墨累河下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丰富,形成冬汛。
(3)气候干燥,降水较少且不稳定;气温较高,加上全球变暖,蒸发量大,加剧干旱;人类活动剧烈,开发强度高,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会破环地表植被;人类过度开采水资源,使水资源减少。
【分析】本大题以墨累河水系的演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湖泊转为陆地,说明水位下降,湖泊消失,可能伴随湖床抬升。由材料可知,曼侬湖原是墨累河河口的高海平面发挥着水坝的作用,导致河面升高形成的咸水湖,后转为盆地,这期间伴随着大分水岭的隆起。伴随着东部山地隆起,背风带接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减少,焚风效应增强,降水减少,河流入湖水量下降,湖水水位下降;因来自海洋的水汽减少,气候变干,湖水蒸发量增大,加剧了湖面的下降;因山地隆起,河流落差增大,侵蚀搬运能力加强,携带泥沙数量增多,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湖内沉积,使湖床升高成为陆地。
(2)汛期主要取决于河流补给的时间差异。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分水岭海拔较低,没有积雪和冰雪分布,故墨累河流域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结合澳大利亚半环状的气候分布特征可知,墨累河上游流域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两季分明,夏季降水丰富,大量补给河流,形成夏汛;墨累河下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大量补给河流,形成冬汛。南半球的夏季是12月—次年2月,冬季是6月—8月,即现今墨累河下游的汛期有两个,12月—次年2月为夏汛,6月—8月为冬汛。
(3)荒漠化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由上题分析可知,墨累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受大分水岭的阻挡,水汽较少,降水较少,故其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植被减少。当地虽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气候干燥,降水较少且不稳定;当地地处低中纬度,气温较高,加上全球变暖,蒸发量大,加剧了干旱;人类活动剧烈,农业开发强度高,为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当地以混合农业为主),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会破环地表植被;当地降水较少,河流水量较少,为满足农业生产用水,人类过度开采水资源,使水资源减少。伴随着水资源减少和植被破坏,墨累河流域荒漠化速度较快。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