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老山界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老山界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3 16:4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6.老山界
陆定一
导入新课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提到的“五岭”指的是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其中越城岭又名“老山界”,它是长征路上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老山界,在地图上名为越城岭,在广西兴安华江瑶族乡,又称瑶山,是五岭之一,越城岭的中段分支,呈西南—东北走向,长21公里,宽6公里,方圆126平方公里。其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向上看,耸立于云端之中;向下望,简直是绝壁悬崖。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翻越的第一座高山就是老山界,由此而举世闻名。
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学习目标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写作本文时,作者在红军长征部队里的“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作者简介
背景材料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险,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跟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老山界是“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1.易错字
字词学习
惊惶( ) 苛( )捐杂税
打颤( ) 骨碌( )
酣( )然入梦 蜷( )缩
缀( ) 矗( )立
澎湃( ) 落( )得很远了
huáng

zhàn
gū lu
hān
quán
péng pài
zhuì
chù

【惊惶】 惊慌。
【攀谈】 闲谈。
【亲热】 亲密而热情。
【苛捐杂税】 指繁重的捐税。捐,赋税。
【酣然入梦】 畅快地入睡。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鼓动】 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2.词语释义
3.多音字


chéng 盛饭
shèng 茂盛
jué 咀嚼
jiáo 细嚼慢咽 咬文嚼字

jiào 睡觉 午觉
jué 觉得 觉悟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
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
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
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
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
本文记叙了红军战士经历种种困难成功翻越老山界的故事。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活 动
第 一 天
天黑
夜里
半夜里
第 二 天 黎明以后
山沟、瑶民家
沿着山沟向上走;与瑶民攀谈
山脚
准备爬山
山路上
夜行军
半山腰
半夜露宿
雷公岩
吃饭;翻越雷公岩,继续爬山
山 顶
顺利下山,征服老山界
顺序: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
下午
下午
2.请结合文章完成下面的表格,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红军翻山示意图
下午
沿着山沟
向上走
傍晚
在瑶民
家攀谈
天黑
山脚
登山
黎明
半夜
“之”字路攀爬
吃饭、登山
山腰露宿
到达
山顶
下午两点多
一气跑下山去
宿营地
4.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
(1)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
(2)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
(3)饥饿——吃饭难;
(4)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主体部分,叙述翻山的经过,着力写山的高、陡、险,突出翻山的困难,用以衬托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英雄气概。
第三部分(33):总结全文,将老山界放在长征的全过程中来回顾,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深入探究
困 难 具体表现 战士的态度 红军精神
走路难 ①  悬崖峭、山高路险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④表现了红军战士  不畏艰险  的顽强意志、  乐观主义  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
悬崖峭壁、
不畏艰
险 
乐观
主义 
1.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为什么能够战胜这些艰难险阻?完成表格。
山高路险
困 难 具体表现 战士的态度 红军精神
睡觉难 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②  酣然梦、观赏夜景   ④表现了红军战士  不畏艰险  的顽强意志、  乐观主义  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
酣然入梦、
观赏夜景
不畏艰
险 
乐观
主义 
困 难 具体表现 战士的态度 红军精神
吃饭难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④表现了红军战士  不畏艰险  的顽强意志、  乐观主义  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
处境难 ③  敌人追击、枪声密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不畏
艰险 
乐观主义
敌人追击、
枪声密集  
反衬红军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2.红军翻阅越老山界之初,遇到一个瑶民大嫂,她的丈夫为什么躲藏起来,“按照习惯”说明了什么?
瑶民原来受反动军阀的欺压,对反动军阀怕透了,听说部队过境,以为是反动军阀,因此男人躲藏起来。
“按照习惯”说明,反动军阀欺压百姓是常有的事情。
瑶民大嫂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她看到红军,先是非常“惊惶”;经过攀谈,她渐渐了解了红军;当红军战士讲到她的苦难时,她不由“哭”了。当红军送她粮食,她“欢喜”的接受了。
变化的原因:一是红军的宣传,使她知道了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而不是欺压百姓的军阀;二是红军战士对穷苦百姓的关心和帮助使她感动。
本文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篇幅写瑶民大嫂呢?
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伍,也是宣传队、播种机、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侧面说明了红军长征是为了改变人民受苦受难的命运,从而丰富了文章中心主旨。
赏析语言
欣赏写景精彩的语段,讨论深入:自然环境描写的内容和方法。
例一:12段
例二:22段
例三:31段
例一:12段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赏析:仰视所见
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相接,形象地写出了老山界山势的陡峭险峻,也表现出红军人数之多。“奇观”一词饱含着作者对红军战士豪迈的气势、坚强的革命意志的赞叹。
例二:22段
(1)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赏析:
连用三个比喻句生动地描绘出所见之景,因为是躺着,所以跟随视线的转移,先写天上,再写四周。将天上的星星比作宝石,写出了星空的灿烂美丽,表现出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把四周的高山比作矗立的巨人,把山谷比作一口井,突出了山势的险峻,点明了红军的艰难处境。
例二:22段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赏析: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动衬静,将此时的听觉感受行云流水般挥洒出来,烘托出夜色的静谧,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例三:31段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赏析:
此处自然环境描写明朗、清新,表现了红军战士克服困难后欢畅、轻松的心情,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写作特色
1.叙事精到。
本文按照时间变化和空间转移的顺序来叙述,同时又很善于穿插,使得行文前后照应。
2.描写生动。
本文以记叙为主,穿插着一些生动的描写。这些描写包含两方面的意蕴,一方面是写“物”写“事”,也就是写山势的险峻和翻山的困难;一方面是写“人”,也就是写出红军的豪迈情怀。
主旨归纳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老山界
翻山以后
不怕困难
意志顽强
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
走路难:悬崖峭壁 山高路险
吃饭难:粮食短缺 肚子饥饿
睡觉难:路窄石硬 寒气逼人
处境难:伤病员多 敌人追击
决定翻山
翻山经过
开篇点题
呼应开头,升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