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8.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导入新课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1.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揣摩精彩语句和段落。
2.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3.感受课文独特的抒情方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在写作中运用呼告手法。
学习目标
端木蕻(hónɡ)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等。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人民依然无家可归。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1.易错字
字词学习
挚痛( ) 嗥鸣( ) 斑斓( ) 谰语( )
怪诞 ( ) 亘古( ) 田垄( ) 污秽( )
蚱蜢( ) 碾( ) 辘辘( ) 镐头( )
zhì
háo
lán
lán
dàn
gèn
l ng
huì
zhà měng
ni n
lù
g o
2.词语释义
【挚痛】 诚恳而深切。
【召唤】 叫人来(多用于抽象事物)。
【泛滥】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
【标直】 笔直。
【呻吟】 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嗥鸣】 (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 灿烂多彩。
【幽远】 深远;远而幽静。
【谰语】 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 荒诞离奇;古怪。
【亘古】 远古。
【默契】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族系】 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同类。
【镐头】 刨土用的工具。
【碾】 滚动碾磙子等使谷物去皮、破碎,或使其他物体破碎、变平。
【辘辘】 形容车轮等的声音。
【破晓】 (天)刚亮。
【污秽】 肮脏的东西。
课前预习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誓言的句子?)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整体感知
请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写故乡对“我”的呼唤。“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部分(第2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深入探究
1.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表现了作者故乡怎样的特征?
列举: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幽远的车铃等等。
表现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为什么要列举这一大串的景色、物产?
①用排比的修辞,作者精心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②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留恋和挚痛的热爱,也加大了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3.文章第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结构:总领第一段。
内容: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挚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4.文章开头写关东大地时用“她”来称呼,到第2段写“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里为什么又改口称“你”?
①作者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用“她”而不是“它”,是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直接对着故乡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恋之情。
②而此处运用呼告的手法,用“你”来称呼土地,更表现出了作者想要解放家乡的情感热切而急迫。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头用第三人称“她”,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随着情绪的变化,感情逐渐强烈,作者改用第二人称“你”,直接与自己所叙述、所怀念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情感表达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5.文章两个段落都描绘了家乡的美丽和丰饶,是否重复?
不重复,选取的景物不同,且情感变化也不同。
第一段选取东北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运用排比,加强了对读者情感的冲击力,但这种思念是外在的;
第二段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及生活场景,但没有采用排比的手法,而是运用优美的语言,选取典型的画面,从嗅觉、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展现了关东原野的春华秋实,突出了它的优美、柔和、温馨、富饶,令人陶醉神往,更写出作者与故乡血脉相连的深情。
6.第二段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作者在文末发出了誓言:“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第一,“我要回去!”
第二,“我要战斗!”
7.“我”为什么要对土地发出这样的誓言?
因为作者自己的故乡“关东原野”的那些美好画面现在都已不覆存在了,作者写作的背景是东北已沦陷了十年之久。自己的欢笑曾在那片土地绽放过,现在回忆起自己的欢笑也只能用“埋葬”来形容,作者怎能不发出誓言。
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及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的决心。
写作特色
1.呼告手法的运用。
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把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能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后来随着情感的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运用呼告手法,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2.选材恰当。
作者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如将白桦树、奔马群、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3.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例如“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搞头上有我的手印”等处。
主题归纳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丧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牺牲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