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3 17:4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教学说明
01
设计理念
这节课的设计我主要围绕着一个核心点进行,那就是学生的“善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有兴趣学习是最重要的。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前提在于学生自己想真正解决某些问题,而问题的出现就起源于学生的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经常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有进一步深入探究语文知识的欲望,进而获得新的知识。传统的课堂都是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而我认为好课堂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提问质疑,自己答疑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种提问的角度和三种提问的方式:提问的角度是从标题中提问和从细节处提问;提问的方式是课前学生向自己提、课上学生向教师提、学生向学生提。虽然角度和方式都不尽相同,但解决途径是相同的,那就是交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完成,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动性,而教师只是起到引领和引导的作用。
学生“善问”这个理念的确定,源于三年前我申报并主持负责的一个省级课题,课题的题目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善问意识策略研究》,这个课题在去年12月已顺利结题了。在历时三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善问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通过反复实践掌握了很多引导学生提问的有效策略。所以这节课与其说是一节比赛课,不如说是一节课题成果的展示课。
02
内容设计
1.现在的中学生对白求恩并不熟悉,你要让学生把文章认真地读下去,让他们心悦诚服地去‘纪念白求恩’,你就必须让他们对白求恩有基本的认同。毛泽东的写法,显然是为当时的人们服务的。当年,白求恩的故事广为人知,作者当然可以以议论文的形式来表达:几乎只有观点,没有任何论据。这种表达方式,是纯理论的,甚至是纯口号式的,是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隔着千山万水的。所以我补充白求恩的有关事迹、信件及直观的电影视频,让文本和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从而让他们真正走进白求恩,了解他高尚的精神,领悟本文蕴含的思想,从人文性的角度让他们有真切的情感体验。
2.重点推敲琢磨二三四自然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本文的语言和写作特色。通过对这些段落的多角度品析,让学生从字词、句子、修辞手法等角度有丰富的积累,从工具性的角度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
过程设计
01
一、导语
同学们,请看这张照片。这是在中国农村一所破旧的小庙里,在用马鞍和门板搭成的手术台旁,一位身穿旧军装,脚着草鞋的大夫,正弯着腰紧张地为一个腹部受伤的战士做着缝合手术。他就是著名的白求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毛泽东的这篇文章《纪念白求恩》。
02
二、合作探究
(一)从标题中提问
1.学生交流预习中的问题
2.引导学生从标题中提问
明确:(1)白求恩是谁?(2)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3)怎样纪念白求恩?
3.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1)白求恩是谁
(补充白求恩到中国前的经历,引导学生明白白求恩到中国来的原因。)
明确:白求恩是一位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加拿大共产党员。
(2)为什么要纪念白求恩?
(观看一段视频,引导学生归纳白求恩感人至深的精神。)
明确:白求恩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展示一封白求恩写给故乡朋友的一封书信,引导学生走进白求恩的内心,感受白求恩内心坚定的信仰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4)怎样纪念白求恩?
学生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纪念白求恩。
(二)从细节处提问
1、教师以最后一段为例说明提问的角度。
2、小组PK,互问互答。
学生分别从词语、句式、修辞手法这三个角度来互相提问,互相答答疑。
明确:作者用了四字词语,程度副词、双重否定句、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来凸显了白求恩高尚的精神品质。
03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努力提高本领,担当时代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