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迸溅(bènɡ) 怆然(chuànɡ) 仙露琼浆(qiónɡ)
B.决眦(zì) 伫立(chù) 灼灼其华(zhuó)
C.凝望(nínɡ) 颤抖(zhàn) 荒草萋萋(qī)
D.孱头(chán) 矜持(jīn) 忍俊不禁(jī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忏悔 咄嗦 萋萋 轰轰烈烈
B.服侍 幼稚 颤抖 垂垂暮老
C.滕萝 繁密 魂魄 蜂围蝶阵
D.缈小 执着 瞬息 祸不单行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B.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C.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他非常喜欢法布尔的作品,对他的《昆虫记》曾反复阅读,直到被翻看得破烂不堪。
B.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一定程度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缓解了就业压力。
C.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回老家探亲去了。
D.面对庞大的确诊感染人群,越早研发出安全可靠的疫苗,对人类社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越有利。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着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B.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搏击风浪
C.坚守阵地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D.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坚守阵地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以赏花的过程为顺序组织材料的。
B.贾平凹在《一棵小桃树》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人们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
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未来的深刻感悟。
C.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他的创作对俄国文
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D.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岱宗”指的是泰山。中国有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
恒山、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泰山是“五岳之首”。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6分)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8.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9.第④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3分)
1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分)
11.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晚上,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原文有删改)
12.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3分)
13.赏析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4.第⑤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了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
15.第⑩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三、古诗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19题。(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如③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④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①耽:沉迷。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④哂:讥笑。
16.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
(3)不营产业 营: .
(4)欢守志弥固 弥: .
1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
C.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
D.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9.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2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1.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22.根据课文内容,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夏中考)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葱茏苍翠的树木给人无限生机,随风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动不已,龚自珍触景生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5)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三、名著阅读(5分)
23.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次战斗有一刻钟之久。怪物被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__A__全身血红,站在探照灯附近,一动也不动,盯着吞噬了他的一个同伴的大海,大滴的眼泪从他的眼里淌出来。
(1)以上文段选自《 》,A处的人物是 。(2分)
(2)“这次战斗”指小说中哪个精彩片段?以上文段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用一个成语表示)(3分)
四、语言运用(5分)
24.家住某小区18楼的王阿姨经常把纸屑、果皮等垃圾往楼下扔。她觉得这些东西很轻,没人看见,也追查不到自己,没什么关系。作为邻居,请你结合表格中的相关材料进行劝说。(100字左右)
物品 高空抛物杀伤力
鸡蛋 (30克) 从4楼抛下可把人头顶砸出肿包,从18楼抛下能砸破人头骨,从25楼抛下的冲击力足以致人死亡
空易拉罐 从15楼抛下可砸破人头骨,从25楼抛下可致人死亡
西瓜皮 (巴掌大) 从25楼抛下,如击中头部,可致人死亡
铁钉 (4厘米长) 从18楼抛下能插入人的颅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到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迸溅(bènɡ) 怆然(chuànɡ) 仙露琼浆(qiónɡ)
B.决眦(zì) 伫立(chù) 灼灼其华(zhuó)
C.凝望(nínɡ) 颤抖(zhàn) 荒草萋萋(qī)
D.孱头(chán) 矜持(jīn) 忍俊不禁(jīn)
答案:B
【解析】A项中“伫”应读zhù;C项中“颤”应读chàn;D项中“孱”应读cà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忏悔 咄嗦 萋萋 轰轰烈烈
B.服侍 幼稚 颤抖 垂垂暮老
C.滕萝 繁密 魂魄 蜂围蝶阵
D.缈小 执着 瞬息 祸不单行
答案:B
【解析】A.咄嗦—哆嗦;C.滕萝—藤萝;D.缈小—渺小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
B.中国的园林讲究生机勃勃,追求形神兼备、气韵流畅,要有活泼的韵致。
C.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答案:A
【解析】“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用在这里语义重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他非常喜欢法布尔的作品,对他的《昆虫记》曾反复阅读,直到被翻看得破烂不堪。
B.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一定程度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缓解了就业压力。
C.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回老家探亲去了。
D.面对庞大的确诊感染人群,越早研发出安全可靠的疫苗,对人类社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越有利。
答案:D
【解析】 A项偷换主语,在“直到”后面加“这本书”;B项语序不当,“一定程度上”移至“缓解”前;C项表意不明,“他”应改为“王宾”或“张凯”。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语段中“它不会……”,可知其后应衔接③句“也不会……”,排除A、D两项,④句中“而”表转折,不能衔接③句,故选B。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着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 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B.坚守阵地 远离世俗 搏击风浪
C.坚守阵地 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D.搏击风浪 远离世俗 坚守阵地
答案:C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以赏花的过程为顺序组织材料的。
B.贾平凹在《一棵小桃树》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人们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
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未来的深刻感悟。
C.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他的创作对俄国文
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D.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岱宗”指的是泰山。中国有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
恒山、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泰山是“五岳之首”。
答案:D
【解析】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6分)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8.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案:突出“苇”的生长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
和顽强的生命力)做铺垫,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之情。
9.第④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3分)
答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望无际的芦苇在风中悠悠起舞的情状。
1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4分)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以“初生小女的头发”和“老者的胡须”来描写芦苇的稀疏,不成
气势,但仍顽强生长的特点。
11.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5分)
答案:托物言志或象征。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晚上,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原文有删改)
12.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3分)
答案: 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13.赏析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14.第⑤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了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
答案: “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这些花儿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15.第⑩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答案: 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三、古诗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19题。(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如③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④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①耽:沉迷。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④哂:讥笑。
16.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
(3)不营产业 营: .
(4)欢守志弥固 弥: .
答案:(1)出名,有名。(2)使……劳累。(3)经营、谋求。(4)更。
1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
C.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
D.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答案:D
【解析】应划分为: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案: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答案:王欢更加坚守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大儒。
19.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2分)
答案: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乙文参考译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贮存,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这是一首记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
21.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3分)
答案: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或: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22.根据课文内容,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夏中考)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葱茏苍翠的树木给人无限生机,随风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动不已,龚自珍触景生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5)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2)隔江犹唱后庭花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三、名著阅读(5分)
23.阅读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次战斗有一刻钟之久。怪物被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__A__全身血红,站在探照灯附近,一动也不动,盯着吞噬了他的一个同伴的大海,大滴的眼泪从他的眼里淌出来。
(1)以上文段选自《 》,A处的人物是 。(2分)
答案:(1)《海底两万里》, 尼摩船长。
(2)“这次战斗”指小说中哪个精彩片段?以上文段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用一个成语表示)(3分)
答案:(2)“章鱼袭击”片段。文段表现了尼摩船长外刚内柔的性格特征。
四、语言运用(5分)
24.家住某小区18楼的王阿姨经常把纸屑、果皮等垃圾往楼下扔。她觉得这些东西很轻,没人看见,也追查不到自己,没什么关系。作为邻居,请你结合表格中的相关材料进行劝说。(100字左右)
物品 高空抛物杀伤力
鸡蛋 (30克) 从4楼抛下可把人头顶砸出肿包,从18楼抛下能砸破人头骨,从25楼抛下的冲击力足以致人死亡
空易拉罐 从15楼抛下可砸破人头骨,从25楼抛下可致人死亡
西瓜皮 (巴掌大) 从25楼抛下,如击中头部,可致人死亡
铁钉 (4厘米长) 从18楼抛下能插入人的颅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阿姨,您好!高空抛物有很大的危险性,即使是一枚小小的鸡蛋,从18楼抛下,也能砸破人的头骨。高空抛纸屑、果皮等垃圾的行为,不仅不文明,还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让我们一起改掉高空抛物的陋习吧!
五、书面表达(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到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导】
“我毕竟走过”的作文命题中的三个关键词,“我”界定了内容主体,文章应以第一人称行文,叙写我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走过”,过去时态,意为“经历过”“体验过”“感悟过”,所以这界定了我们叙述的应该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毕竟”本意为“终归、终究、到底”,有“曾经的经历我不后悔”的言外之意,其表意的侧重点在“曾经经历的苦痛、挫折、失败等都成了我生命的经历和人生的财富”,正如普希金所言,“而那过去了的”,已经“成为亲切的怀恋”。从审美角度看,一般而言,“苦痛的经历”因为体验深刻,内涵丰富,往往能够变成酿造文章的“酒浆”,所以“走过”在选材时,最好是选择“苦痛的经历”,特别是自己真实生活中体验充分、感悟深刻的“苦痛的经历”,其真实的体验、深刻的感悟能为文章写作提供最好的“酿造原材料”。
当然,“我毕竟走过”也可如导入语那样,选择“一路顺风的畅快”的“甜”。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纯粹的,没有波折的,没有深刻体悟的“一路顺风的畅快”的“甜”,是很难出彩的。鲁迅在写生活的“甜”的《社戏》时,就充分叙写了“戏前的波折”“戏中的曲折”“戏后的余波”,而这系列“波折”,才是“走过”社戏的“甜蜜体验”的秘笈。
特别提醒的是,同学们在选择“走过”的时间节点时,会无意识地选择此前阶段诸如学习升降等酸甜苦辣最为丰富的经历,这种共同的思维倾向,极有可能导致最后阅卷场上作文素材“开碰碰车”的现象,这些大同小异的“碰碰车”开来开去,是很难调动阅卷老师给出高分的冲动的,这需要写作者掌握选材策略,尽量选择自己独特而与别人不雷同的素材,如失败的卖报,如牺牲月考成绩写出一篇高质量获奖征文,如寒假拒绝补习文化课,去烹饪学校学几招烹饪技艺,给爸爸过生日来一个惊喜。
如果要来一番深刻立意,新颖构思,也可以“嫁接课文素材”进行“新鲜表达”。
例文:
我毕竟走过
时光在路上。
它舞着矫健的步伐款款走来,我还带着孩童般的天真倔强,极度不愿地被它牵着。就这样,我走过了17个春秋。
而蓦然回首间,在那灯火阑珊的地方,是停歇在我步履中的,一个个至纯至美的故事。
那是一段泪水淋湿脚步的季节。任凭时光在面前汹涌流淌逆流成河,重忆起那些曾让自己失去重心步履踉跄的人们,以及同他们一起暗地生长的欣喜与沮丧,再看着那些朝夕相处三年的朋友,背影逐渐消失在泪眼朦胧的视线中,欢笑声却依然在耳边回环萦绕,而我身边呢 只有那欢笑留下的空白和残留手心的一丝温存……
匆忙中,我伸出手,却只能抓住几张模糊的笑脸,这时我终于明白,相伴并不能用永恒来修饰,只是一个转身便感到一切温暖美好抽丝剥茧般从身边消失,剩下了一个空洞和麻木的躯壳,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弹指之间,内心便疯狂地滋长起来,而即使我内心知道,人类穷尽智慧也无法定义出永恒,可面对这种“不可回避”的事情逐渐走向“不堪回首”的结局,我仍是无法释怀。曾经的我们,一起嬉戏,一起学习,那段青春岁月,那段疯狂人生,与最后分离的结局实在找不到契合点,可这才是时光的必经之路,它用脚印踩出了一条名为“现实”的路,曾经,一切都只能是“曾经”!
那是一期颓废周,被失望和迷惘推着后背,我走向那个阴影浓重的地点。而恰于此时,沉抑的怜悯从黑暗中浮出海平面……面对在风中飞扬起的布满红色标记的试卷,我的内心走成了垂死者心电监护仪的图像,上下几个大幅度颠簸,尽而扯出一条消失于尽头的水平线……那个黑洞吸走了我多少汗水,却依然只剩杳无音信的结局。希冀的终点所归何方 固守成习的徒然期待所归何方?
可是,再阴云密布的天空也会彩霁云开。我凭借着少年的心气,带着傻气与天真,竭尽全力拼搏奋斗,毕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老师说,我们的今天是未来的历史,当我们立足未来,回首曾经,难道你不希望自己的曾经是因为努力和拼搏而散发光芒的么?只有努力了,让那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我们的人生才会是完整的,既能享受笑得最甜的,也要能承担起痛的最深的。颓废仅是一个档期,只有靠自己才能够脱离。“曾经”的颓废在以后,或许就是你的骄傲。
那是花朵绽放的美丽,透过窗外,如水月光倾泻手掌,纷繁思绪停留过往。在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之后,我终于明白,时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我们所经历的,大都在多年之后被遗忘,能留下的只是那些辉煌。而那些曾经努力付出过的,却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曾经”是人生中一段花开绽放的季节,偶尔的小风小雨,都将成为“曾经”路上的风景。
人生苦短,要来的阻挡不了,要去的挽留不住。但是,在这得失之间,只要耕过,播种过,收获过,多少并不是成败唯一的标准,因为它们都将化身为“曾经”,我们人生美丽的不是曾经,而是走过、面对曾经的勇气,跨过曾经的坎坷与艰辛。
辗转在自己最美丽的年华,清歌一曲动九城,走过曾经,我们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