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4 09: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掌握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作用。
2、理解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抗战的史实,归纳抗日战争的特点
3、掌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认识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作用。
知识记忆
正面战场的抗战、《论持久战》
正面战场有哪些重要会战?
时间 会战 结果及影响
1937年8月 至11月中旬 淞沪会战 日军占领上海,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937年9月 太原会战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1938年1至 5月 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年 6月中旬至 10月下旬 武汉会战 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驳斥了“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年12月 第三次长 沙会战 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论持久战》的内容是什么?
毛泽东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百团大战、皖南事变与根据地建设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有什么作用?
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百团大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对的?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共产党进行根据地建设的措施有哪些?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东方主战场
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上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资源和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参与了哪些重要战略活动?
(1)1942年年初,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中国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共七大召开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内容: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2)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抗日战争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
(2)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1)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3)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自我测试
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并策应占领香港、南洋等地的作战,集结重兵约12万人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策略进行防御作战。该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
C.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有利于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
2.1942年,国民党当局在国统区采取了定价征购粮食的办法。粮食的价款分三种办法支付,一是搭发粮食库券,二是搭配法币储蓄券,三是搭付关金储蓄券。这表明,抗战期间国民政府( )
A.依靠农村根据地坚持抗战 B.牺牲农民利益来应对困局
C.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 D.以白银国有应对民族危机
3.1939-1942年,伴随着西南乐西公路的修建,新的国家和地方各级政权在西昌逐渐建立,与此同时教育体系、医疗卫生、工商业企业、电影等文化软实力以及报纸等大众传媒亦逐步在西昌建立。由此可知,乐西公路工程( )
A.解决了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B.有助于巩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为现代民族地区建设提供了经验 D.扩大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40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颁布《二十年内典当地收回法令》规定:“典当地出典后未出二十年者,典物均得回赎,如典权人强将典物取得者,出典人均得以原典价回赎;如出典人缺乏现金无力回赎者,应将典物从典权人手中收回,照原典价与典权人订立借贷典约,按年利率一分行息。”这一规定意在( )
A.健全根据地财政体系 B.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C.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D.推动政治民主化建设
5.在陕西宝鸡申新纱厂内迁老员工的回忆文章中,有关于1938年8月16日的描写:“当第21批货物运至河南信阳时,遭到日军袭击,不得已退回武汉。还有一批设备在短途转运中,在汉江上遭遇大风,200多箱纱机和一台发电机沉入江底。”这说明( )
A.抗战后方工业发展停滞 B.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民族工业内迁困难重重 D.长沙会战如火如荼
6.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陆军51个师团中有35个陷在中国战场上。日本只能动用11个师团到太平洋配合海军作战。抗日战争结束时,日军在中国境内仍达199万人,占海外日军总数的近二分之一。这表明( )
A.中日军事力量对比发生逆转 B.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遭遇重大挫折
C.国共双方积极斡旋一致对外 D.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7.1944年,世界著名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到陕甘宁边区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绥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随后出版了《北行漫记》,该书中处处传递着“人民群众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的信念,处处体现着军民鱼水情。这反映出抗日根据地( )
A.践行了工农联盟理念 B.充满乐观的革命精神
C.贯彻了民主建政原则 D.落实了群众路线方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