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论证要合理》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01
课前说课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对思辨性表达的要求,要“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同时结合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出现的材料不能支撑观点及结构混乱,缺乏逻辑性的问题,特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学会运用结构模式去强化逻辑思路,使文章的结构合理”,本课的难点为“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能使用材料支持观点”。
二、支架搭建
本节课整体是在一个任务情境下展开,针对疫情期间是否返乡过年这一热门话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任务情境支架。对于是否返乡的理由,学生限于认知水平,恐怕不能给出恰当的分析,这时教师提供了提示支架,引导学生从主观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选材和说理遇到困难时,教师提供了分析课内文章的表格支架和说理方法支架以及例文支架。在文章整体建构上,教师提供了结构支架。并将评价前置,让学生在清楚评价标准后再进行写作的构思和行文,是为评价支架。
三、说写作评价
利用评价量表来引导学生写作,“以评促写”“以评促教”,本节课的评价量表分为课堂片段写作评价量表和课后大作文评价量表。两个评价量表均采用描述性的评价语言,同时分值明确,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又能指导学生的写作。评价量表前置,并贯穿整个写作过程。评价量表既关注到学生的议论文的知识与能力,更将论证的严密,思路的清晰列入评价,指向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精神。
02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论证要合理》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发展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对于议论文的写作整体要求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第四学段具体的学习内容涉及到议论文写作的有两条:
(1)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探讨、演讲和写作。
(2)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参与讨论。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论证的过程中有三大弊病,一是材料与观点契合度不高,材料不能证明观点;二是简单罗列材料,不对材料进行分析;三是论证过程思路混乱。本节课重点解决这三个问题。
写作教学目标
一、理解观点要前后一致,逻辑要严密。
二、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持观点。
三、学习和使用多种论证方法。
四、学会运用结构模式去强化逻辑思路,使文章的结构合理。
写作教学重难点
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持观点。
学会运用结构模式去强化逻辑思路,使文章的结构合理。
写作教学支架搭建点与支架类型
写作评价
评价量表(一)大作文
评价量表(二)片段写作
教学流程
一、任务情境导入
1.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梁高武县长喊话在外打工游子回家过年视频
2. 近几年国家和对方关于是否能返乡过节的政策
3. 任务情境:关于今年是否返乡过节,山西日报愿倾听群众的声音,欢迎中学生通过采访、调查、讨论等形式探究问题,并以信件的方式,将你们的讨论结果呈现。
学生参与讨论,教师给出提示支架。
讨论结果:返乡是一种情感需求,而不能返乡是客观条件限制,只要能解决客观问题,返乡就成为一种可能。
选择一个观点:返乡过节是远在他乡的游子最大的心愿。
原地过年是对疫情中的祖国最大的贡献。
一、论据的选择与分析
如何分析论据
给方法支架,例文支架
1.只摆现象材料——追原因 →探因分析法
2.已有结论材料——问假如 →假设分析法
3.列举事实材料——找共性 →归纳分析法
4.收集对立材料——显特点 →对比分析法
5.演绎推演材料——思条件 →条件分析法
三、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给例文支架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道理论证)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 ”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举例论证)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举例论证)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比喻论证)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对比论证)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四、合理的论证结构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就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获得新发明,怀疑精神也是基本条件。(观点句) 对於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躲懒。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做学问。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进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阐释句)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 ,幼时读朱子的《大学 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材料句--举例论证) 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材料句--道理论证)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於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於流俗传说,就是对於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分析句)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总结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