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题(统编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试题(统编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3 18:04:31

内容文字预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蛮横(hèng) 卑劣(liè) 丰硕(shuò) 出类拔萃(cuì)
B.湛蓝(zhàn) 领域(yù) 诬蔑(miè) 自甘堕落(duò)
C.头衔(xián) 携手(xié) 狡辩(jiǎo) 彷徨失措(fáng)
D.萦绕(yíng) 赋予(fù) 烦琐(suǒ) 一劳永逸(yì)
答案:C 
【解析】C项中“彷”应读“páng”。
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检讨 趋势 干预 招摇撞骗
B.奠定 襁褓 皓劫 阳奉阴违
C.枷锁 绚丽 卑鄙 相辅相成
D.挚爱 肤浅 拙劣 分崩离析
答案:B 
【解析】 B.皓劫——浩劫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大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而不知所措时,他挺身而出救了大家。
B.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C.黄昏时,只有红光能直达地面,蓝光则被大气散射得分崩离析,出现了令无数情侣陶醉的红日倚山的美景。
D.只要是和人密切接触的工作,都需要有亲和力的人,平易近人是事业起步的必备条件和优势。
答案:C
【解析】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这里形容蓝光被大气散射得七零八落的样子不合适。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答案:A
【解析】B.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删除“能否”;
C.“防止”与“不”重复,删除其一;
D.缺宾语,句末加“的号召”。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今天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渴望,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人对自身的国际定位。如果在汉语全球教学和推广的环节上不能跟上这种渴望,那么全球对中华民族的关注与了解之间就会出现脱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尤其是从事汉语和汉文化教学与推广工作者责任重大。
A.不仅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更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
B.这种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更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C.不仅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更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D.这种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更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②他总是微笑起来,并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③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④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A.①夸张 ②反复 ③比喻 ④比喻
B.①借代 ②反复 ③拟人 ④排比
C.①借代 ②夸张 ③拟人 ④排比
D.①夸张 ②夸张 ③比喻 ④比喻
答案:B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
C.《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文史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D.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一文中作者王选讲述了自己一生中的第六次抉择,文章语言风趣幽默。
答案:B 
【解析】丁肇中获得的是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1题。(共12分)
抗体药物:精准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小宇宙”
张晔
①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抗体药物因为独特的靶向性而被率先研究开发,中和抗体通过与新冠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
②对抗体的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在研究病原菌的过程中,发现在感染者的血清中有“杀菌素”,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体。科学家根据抗体来源的特性,把能刺激宿主产生抗体的物质命名为抗原。后来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抗体是一种由β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特殊氨基酸序列的,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③1975年,英法两国科学家将鼠源的β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第一代单克隆抗体就此诞生。这种抗体特异性高,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性质均一,易于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干预疾病发生和进程,也能激活人体的“小宇宙”对抗疾病,为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④“日前,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制备技术,使得抗体药物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人体。”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周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人体内有T细胞和β细胞这两大类免疫细胞,其中能产生抗体的是β细胞。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们如果能从康复病人的β细胞中寻找抗体,就可以有效对抗病毒。”“高通量单细胞转汞组测序使得我们也可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富集重链和轻链的V(D)J序列的β细胞,从而找出潜在的病毒反应抗体。”信达生物转化医学副总裁徐伟告诉记者,有了这一技术,寻找抗体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⑤当有效的抗体被筛选出来后,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就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抗体药物。
⑥单抗药物机理清晰,对靶点的选择性高,特异性强。好的单抗药物可以高效率击中靶点,减少副作用。近年来,抗体药物已多次应用于“阻断”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侵入,主要思路就是支持免疫系统的工作,或者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阻止病毒入侵。
⑦“日前最关键的工作还是寻找特异性强的中和抗体。”徐伟认为,虽然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宣称找到了一些新冠病毒抗体,但是还必须通过临床检测才能验证其是否可准确识别新冠病毒。
⑧其次,就是验证抗体的中和能力。“新冠病毒感染的原理是通过病毒颗粒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被转录酶复制,重新组装成大量新的病毒,又去继续感染其他细胞。中和抗
体需要能够结合S蛋白,阻断和受体的结合。”徐伟说,但是有的抗体可以识别新冠病毒,也能连接病毒,却不能有效中和,这样的抗体不具备药用价值。
⑨寻找到特异性中和抗体并完成一系列体内体外检测和安全性实验后,拿到该抗体的特有氨基酸序列就可以开始构建稳定细胞株。制药企业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其实这就是一个细胞工厂,让细胞去生产大量抗体,满足了临床上对于抗体药物‘公斤级’产能的需求。”徐伟介绍说,生物制药企业必须具备稳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保持体系,否则生产出来的抗体药物活性和稳定性都得不到保证。
(选自中国科技网,有删减)
8.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抗体就是血清中的杀菌素,抗原就是刺激宿主产生抗体的物质。
B.能产生抗体的是人体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和β细胞。
C.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性质均一的抗体叫作单抗。
D.高效率击中靶点,减少副作用是好的单抗药的优点。。
答案:D。
9.简析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抗体药物“阻断”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侵入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抗体药物可以阻止病毒入侵。
10.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日前,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制备技术,使得抗体药物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人体。
答案:“日前”从时间上将科学家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制备技术加以限制;“较好”从程度上将抗体药物的应用进行限制,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1.文中认为大规模生产抗体药物治疗新冠肺炎之前,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3分)
答案:寻找特异性强的中和抗体;验证抗体的中和能力;完成体内体外检测和安全性实验后,构建稳定细胞株。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5题。(共18分)
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
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已成为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毎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一九八〇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 。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凤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风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12.作者满怀深情回忆有关“自行车”的往事,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4分)
答案:(1)童年多病,自行车维系着我的生命。(2)第一次骑车,自行车让我感受到异样的亲情。(3)长大后,自行车开启我的新生活。(4)后来,自行车令我感伤又欣喜。(评分标准:每点一分,共4分)
13.文章第⑤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A.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是轻松的。
答案:A 理由:这句话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从车站提货,看到父母合作精心包裹的车,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与期待;下启后文对生活的感受,我骑着父母的车,仿佛听到向前的“发令枪”响,奔向阳光下的新生活。所以我的内心情感应该是“热”而不是“轻松”的,与之相应的环境描写也就是相配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和“热辣辣”的。 
14.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4分)
答案:这是一个转折句。表面含义:五年后我的车被偷,这令人感伤;我买了一辆流行而威风漂亮的新车,因此感到欣喜。深层含义:父母寄托在老式自行车上的爱让孩子感到“负担”,而这负担总会有一天会被孩子卸去,所以令人感伤;而孩子总会面向未来,找到自己向往的新生活,所以令人欣喜。
15.文末用⑧⑨⑩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6分)
答案:①结构上,承接上文,照应全文。承接上文所提到的老“凤凰”自行车,陌生父女的自行车照应了前文父亲买的黑色凤凰自行车和我自己后来买的蓝色十速跑车。②内容上,通过陌生父女所骑的新旧自行车的对比,暗示了文章时代发展与情感传承的主题。③深化主题。用陌生父女的片段结尾,文章内容就由作者个人延伸到他人,体现了一种社会普遍性,深化了时代发展与情感传承的主题。④引发读者对文章蕴含的情感和主旨的思考。
三、古诗文文阅读(共28分)
(一)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6—18题。(共14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选自《核舟记》)
【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核侧出浮屠②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
形若渐寐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舣舟③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选自《核工记》)
【注】①雉:城墙垛子。②屠:塔。③舣舟:拢船靠岸。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2)尝贻余核舟一 贻:_ ___
(3)有客凭几假寐 寐:
(4)若寒冻不胜者 胜:_ _____
答案:(1)零数、余数 (2)给 (3) 睡 (4)禁得住
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答案:(1)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
18.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乙】文开头为什么要交代“长五分许,横广四分”这一细节。(4分)
答案:【甲】文中王叔远以“桃核”雕刻出“大苏泛赤壁”,人物栩栩如生,各具情态,充分体现了雕刻者高超的雕刻技艺。【乙】文具体交代桃坠的大小,与下文写雕刻的人、物、景之美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雕刻者精湛的技艺,显示了桃坠工艺品的精巧。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5分)
1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   、   的特点。(2分)
答案:清新 优美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诗歌通过对芳草、绿水、啼鹃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后后溪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又流露出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9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
(5)晏殊在《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水一方 (2)波撼岳阳城 (3)白云千载空悠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5)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6)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四、名著阅读(共5分)
21.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B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上面文字B处人物是____________,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了他在____________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2分)
(2)请根据材料对应的名著中写一则推荐语(可选择内容、人物、语言等方面来写,不少于50字)。(3分)
我推荐的名著是
我的推荐语: 。
答案:(1)保尔或保尔·柯察金 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
(2)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推荐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1915-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作品塑造了一位敢于向命运挑战、勇敢坚强、意志坚定、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作品刻画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五、语言运用(共6分)
22.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
(1)学校拟邀请校外辅导员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同学预约王老师的电话内容,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4分)
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邀请您务必参加。学校安排我和您联系,我将到寒舍,拜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您看什么时间方便。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口号。要求: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2分)
答案:⑴“邀请您务必参加”应改为:诚邀您的参加。
“我将到寒舍,拜访”应改为:我将亲自去贵府拜访。
(2)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六、表达与写作(共60分,含书写5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 “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指导】
审题:“走过,才明白”这一题目极富人文色彩,其本身就具有哲思和诗意,同时又能唤醒考生沉睡的心灵,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去感悟思考,挖掘平凡生活的不凡意义,走向成熟,让经历成为阅历。“走过 ”一词表明是我们已经经历过的,“明白”强调感悟和认知,明白了什么,是道理,还是醒悟?“才”突出了时效性。
立意:清代王夫之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对于考生来说,我们的经历可以相似,但我们的感悟一定是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例如:同样是走过初中三年,你明白了什么 是父母的无私付出 是老师的良苦用心 还是同学的真挚友谊 是感激对手的那份自信 是无惧挫折的那份勇敢 还是不忘初心的执着坚守呢
选材:这篇命题作文选材范围很宽泛。走过的,可以是一段旅程,可以是一段日子,一段生活,一段人生中值得回忆与珍藏的经历。山川田野、明月清风、春花秋月、热闹的街市、寻常的巷陌、童年的纯真、成长的困惑、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楚、拼搏的汗水、与亲人相伴、与友情同行等等,无须回避痛苦与忧伤,无须忌讳孤独与迷惘。学校、家庭、社会、人文、自然,五大选材范围都可以选择,只要是生活的真实就好!
构思:可以选择记叙文,也可以选择叙事散文,或是夹叙夹议的文章,只要符合中心表达的需要,考生可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
写法:考场作文也需要以灵动的结构、巧妙的构思来吸引读者的视线。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开动脑筋,在写作中运用一点小技巧。如在结构上运用悬念、对比、铺垫、照应等,在写法上运用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比单纯的写事要含蓄生动。语言上运用技巧就是要善于美化自己的语言,创造更多的亮点。
例文:
走过,才明白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征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题记
依旧清晰地记得,初次见到汉服时,动人心魄的惊艳。走过千年风雨的汉服,穿过历史的尘埃,带着古朴的气息,诉说着华夏的盛衰兴亡。
与汉服的遇见,是那样的自然。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那飘逸的羽纱只轻轻一拽,我便跌进了锦绣繁华的古老华夏。
那是外网上挂着的宣传汉服的视频。穿上了汉服,一个个便都成了诗画中走出的人。或浓妆恣情饮酒,张扬而热烈,或淡抹执卷而读,素雅而明秀。有佳人明眸善睐顾盼生姿,亦有才子广袖翩飞玉树临风。交领,右衽,束腰,一丝不苟。再在腰带上用绳线松松挽个结,压一块精雕细琢的玉佩,散发着温润的光泽,真真是绝世无双。古老的汉服就这样走向世界,在偌大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想想唐明皇的时代,大明宫里灯烛高悬,处处皆是皇家华贵与威仪。丝竹齐喧,有倾国之颜踏歌而入缓扭纤腰,一个盛世的繁荣便在翻转舞动的袖中流转。如此,便有了闻名天下的《霓裳羽衣舞》。我总想着,纵使贵妃天人之姿,若是没有了羽衣的增色,终归是少了几分灵动。汉服就这样,走过了盛唐。
忆及几年前,如果有人穿着汉服走街过巷,那必是引得一路的侧目议论,更有甚者,觉得那是韩服或者和服,皆是止不住的鄙夷。实在可悲!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裳,你却说我行为异常?我倍加珍惜的汉服,你却说它属于扶桑?思及现在,内心止不住的庆幸,且不说满街的汉元素,便是穿上汉服,路人也大多报以微笑和赞赏。失落的汉服,终于走出尘埃,散发出更加耀眼绚烂的光华。
去年的时候,曾经去安徽宏村旅游。粉墙黛瓦中有一位姑娘身穿汉服在拍照。微风拂过,轻轻撩起她月白的裙角,发髻上插着一根玉簪,坠着流苏,根根纠缠。树影斑驳,她倚着树,低眉浅笑,熙来攘往的人群无意识间为她留出一块空地。尘世浮华,手执折扇的她淡雅得如同裙角绣着的杏。后来,我也买了这样的两把扇子,竹骨纱面,隐藏着一折一折的流光,春来暑去,秋收冬藏,每每打开,便依稀嗅见淡淡的杏香,清幽而绵长。
正是因为走过才明白,汉服不仅仅是衣服,它因先人的匠心而独特,因历史而沉重,因风骨而意蕴深长。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蛮横(hèng) 卑劣(liè) 丰硕(shuò) 出类拔萃(cuì)
B.湛蓝(zhàn) 领域(yù) 诬蔑(miè) 自甘堕落(duò)
C.头衔(xián) 携手(xié) 狡辩(jiǎo) 彷徨失措(fáng)
D.萦绕(yíng) 赋予(fù) 烦琐(suǒ) 一劳永逸(yì)
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检讨 趋势 干预 招摇撞骗
B.奠定 襁褓 皓劫 阳奉阴违
C.枷锁 绚丽 卑鄙 相辅相成
D.挚爱 肤浅 拙劣 分崩离析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大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而不知所措时,他挺身而出救了大家。
B.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出类拔萃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C.黄昏时,只有红光能直达地面,蓝光则被大气散射得分崩离析,出现了令无数情侣陶醉的红日倚山的美景。
D.只要是和人密切接触的工作,都需要有亲和力的人,平易近人是事业起步的必备条件和优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今天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渴望,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人对自身的国际定位。如果在汉语全球教学和推广的环节上不能跟上这种渴望,那么全球对中华民族的关注与了解之间就会出现脱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尤其是从事汉语和汉文化教学与推广工作者责任重大。
A.不仅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更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
B.这种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更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C.不仅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更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
D.这种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更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
6.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②他总是微笑起来,并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③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④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A.①夸张 ②反复 ③比喻 ④比喻
B.①借代 ②反复 ③拟人 ④排比
C.①借代 ②夸张 ③拟人 ④排比
D.①夸张 ②夸张 ③比喻 ④比喻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的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
C.《最后一次讲演》的作者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文史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D.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一文中作者王选讲述了自己一生中的第六次抉择,文章语言风趣幽默。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1题。(共12分)
抗体药物:精准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小宇宙”
张晔
①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抗体药物因为独特的靶向性而被率先研究开发,中和抗体通过与新冠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来保护细胞免受侵害。
②对抗体的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后期,学者们在研究病原菌的过程中,发现在感染者的血清中有“杀菌素”,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体。科学家根据抗体来源的特性,把能刺激宿主产生抗体的物质命名为抗原。后来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抗体是一种由β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特殊氨基酸序列的,能够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③1975年,英法两国科学家将鼠源的β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第一代单克隆抗体就此诞生。这种抗体特异性高,
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性质均一,易于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干预疾病发生和进程,也能激活人体的“小宇宙”对抗疾病,为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④“日前,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制备技术,使得抗体药物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人体。”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周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人体内有T细胞和β细胞这两大类免疫细胞,其中能产生抗体的是β细胞。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们如果能从康复病人的β细胞中寻找抗体,就可以有效对抗病毒。”“高通量单细胞转汞组测序使得我们也可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富集重链和轻链的V(D)J序列的β细胞,从而找出潜在的病毒反应抗体。”信达生物转化医学副总裁徐伟告诉记者,有了这一技术,寻找抗体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⑤当有效的抗体被筛选出来后,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就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抗体药物。
⑥单抗药物机理清晰,对靶点的选择性高,特异性强。好的单抗药物可以高效率击中靶点,减少副作用。近年来,抗体药物已多次应用于“阻断”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侵入,主要思路就是支持免疫系统的工作,或者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来阻止病毒入侵。
⑦“日前最关键的工作还是寻找特异性强的中和抗体。”徐伟认为,虽然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宣称找到了一些新冠病毒抗体,但是还必须通过临床检测才能验证其是否可准确识别新冠病毒。
⑧其次,就是验证抗体的中和能力。“新冠病毒感染的原理是通过病毒颗粒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ACE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被转录酶复制,重新组装成大量新的病毒,又去继续感染其他细胞。中和抗体需要能够结合S蛋白,阻断和受体的结合。”徐伟说,但是有的抗体可以识别新冠病毒,也能连接病毒,却不能有效中和,这样的抗体不具备药用价值。
⑨寻找到特异性中和抗体并完成一系列体内体外检测和安全性实验后,拿到该抗体的特有氨基酸序列就可以开始构建稳定细胞株。制药企业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其实这就是一个细胞工厂,让细胞去生产大量抗体,满足了临床上对于抗体药物‘公斤级’产能的需求。”徐伟介绍说,生物制药企业必须具备稳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保持体系,否则生产出来的抗体药物活性和稳定性都得不到保证。
(选自中国科技网,有删减)
8.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抗体就是血清中的杀菌素,抗原就是刺激宿主产生抗体的物质。
B.能产生抗体的是人体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和β细胞。
C.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性质均一的抗体叫作单抗。
D.高效率击中靶点,减少副作用是好的单抗药的优点。。
9.简析第⑥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10.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日前,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制备技术,使得抗体药物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人体。
11.文中认为大规模生产抗体药物治疗新冠肺炎之前,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5题。(共18分)
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已成为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毎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一九八〇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 。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凤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风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12.作者满怀深情回忆有关“自行车”的往事,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4分)
13.文章第⑤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A.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也是热的。
B.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是轻松的。
14.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4分)
15.文末用⑧⑨⑩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6分)
三、古诗文文阅读(共28分)
(一)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6—18题。(共14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选自《核舟记》)
【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核侧出浮屠②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
形若渐寐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么,盖供客茗饮也。舣舟③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选自《核工记》)
【注】①雉:城墙垛子。②屠:塔。③舣舟:拢船靠岸。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2)尝贻余核舟一 贻:_ ___
(3)有客凭几假寐 寐:
(4)若寒冻不胜者 胜:_ 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8.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乙】文开头为什么要交代“长五分许,横广四分”这一细节。(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5分)
1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   、   的特点。(2分)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9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莲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
(5)晏殊在《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5分)
21.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B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上面文字B处人物是____________,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了他在____________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2分)
(2)请根据材料对应的名著中写一则推荐语(可选择内容、人物、语言等方面来写,不少于50字)。(3分)
我推荐的名著是
我的推荐语: 。
五、语言运用(共6分)
22.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
(1)学校拟邀请校外辅导员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同学预约王老师的电话内容,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4分)
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邀请您务必参加。学校安排我和您联系,我将到寒舍,拜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您看什么时间方便。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口号。要求: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2分)
六、表达与写作(共60分,含书写5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 “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