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2课时课件+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2课时课件+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1-15 08:58:48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课时 地壳变动
“世界屋脊”之称的喜马拉雅山,近几十年科学工作者在考察时,发现了许多海洋古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
“世界屋脊”曾经是一片海洋。
同时也说明:地壳是在变动的。
鱼龙化石
一、地壳变动的证明
1、岩层的弯曲和断裂(岩石的变形)
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
断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褶皱山
褶皱
取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握住两端,用力向中间压,使书弯曲,并试着把它画出来。
岩层
的弯曲
(褶皱)
断层山
华山断层
日本山口断层崖
A
B
C
断层形成示意图
2、海陆变迁
例1: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例2: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情况
1、建成时到十五世纪,地壳下降6.3米
2、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地壳上升6.3米
3、十八世纪到1955年,地壳下降2.5米
3.6米
6.3米
2.5米
建成时
十五世纪
十八世纪
1955年
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了什么?
地壳在做升降运动。
(石柱上横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
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你认为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上述地壳变动的现象,推测引起地壳变动
的巨大能量的主要来源。
地球内部的能量
你知道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地变动?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缩小的地中海;
扩张的红海和台湾海峡;
3、火山、地震现象
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
你认为地壳变动最直接的证据是什么?
地壳变动
上升运动
下沉运动
缓慢运动
激烈运动
高山、高原
火山、地震
裂谷、海洋
二、火山现象
火山活动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
1、火山形成原因
坚硬的岩石底下有高温高压的岩浆在活动着,
岩浆可以沿着地壳薄弱处的裂缝喷出地面。
岩浆通道
火山锥
①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
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2、火山组成
火山口
火山锥
岩浆通道
喷发物
气态:(水蒸气、
二氧化硫等)
液态:(熔岩流)
固态:(火山灰、
火山尘等)
②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
冲出地表的?
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地表。
3、火山类型
活火山
休眠火山
死火山
正在喷发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史前曾经喷发,现处平静,仍能复苏
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
如:日本富士山、台湾的七星山
如:乞力马扎罗山、山西大同火山群
如:长白山天池、东北五大连池
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
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外形呈圆锥状、长期周期性喷发的活火山;
而冰岛等地喷发的火山却没有明显的火山锥。
4、火山分布
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2500 余座。
它们的分布并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在图3-36 中,用铅笔勾勒出我国地图的轮廓。
看一看我国的哪些地区曾经有过火山活动。
我国目前已经找到的火山锥共有600 多座,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死火山,只有少数的火山在近代以来有过活动,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沿海、台湾、云南、四川、西藏和新疆等地区。
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
的影响?
5、火山利弊
(1)不利影响:
岩浆喷发后形成的熔岩流几乎摧毁所经地区的一切。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火山喷发物影响大气污染,火山灰流和泥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
被火山灰掩埋意大利庞贝城遗址
(2)有利影响:
风化后的火山灰和熔岩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
火山附近有丰富的地热、温泉和矿产资源。
火山景观是自然旅游景观的组成部分。
长白山天池
地壳的变动
地核、地幔、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建筑物的升降、褶皱、断层
地球内部结构
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火山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火山口、火山管、火山锥
固态、液态、气态
环太平洋沿岸、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分类
构成
喷发物
分布
1、以下信息中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
A:悬崖上弯曲的岩层 
B:海洋底部古人类的遗迹
C:河谷中有崩落的大岩石 
D:青藏高原上海洋生物化石
C
2.下列自然现象可以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①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上有海洋
生物活动遗迹 ②华山北坡大断崖
③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3、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这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
是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变动 B.海平面上升
C.人类活动 D.地球运动
A
4、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所有火山
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相似的
B.维苏威火山、日本的富士山都是死火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
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D(共26张PPT)
第二课时 地 震
一、地壳变动的证明
1、岩层的弯曲和断裂(岩石的变形)
2、海陆变迁
3、火山、地震现象
二、火山现象
1、火山形成原因
高温高压的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处的裂缝
喷出地面。
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
2、火山组成:
火山口
火山锥
岩浆通道
3、火山类型:
活火山
休眠火山
死火山
4、火山分布
5、火山利弊
环太平洋地区,地中海——喜马 拉雅山一带。
你知道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吗?
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
为何是这个日子?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
特大地震。也就是“汶川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
2008 年5月12日14时28 分04 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 级大地震,震中位置位于30.986° N 、103.364° E,
震源深度为10~20千米,震中烈度为11度。此次地震
波及约5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大地。其中以川、陕、甘
三省震情最为严重,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
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 年9 月25 日12 时,四川汶川
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 人失
踪。国务院决定,自2009 年起,每年5 月12 日为全国
防灾减灾日。
汶川大地震的类型为
构造地震,是由印度
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
冲,使青藏高原快速
隆升导致地震。汶川
大地震震源深度较浅,
与地表接近,持续时
间较长,因此具有巨
大破坏性和广阔的影
响范围。
4·25大地震亲历者手机拍摄吉隆口岸地震瞬间
三、地震现象
1、地震的成因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
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地震结构的概念
A、震源:
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
0~300km处)
B、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
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地震结构示意图
C、震中距:
地表某点离
震中的距离。
D、震源深度:
震源距地表
的垂直距离
3、地震类型
构造地震:
塌陷地震:
人为地震:
(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
(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
(人为原因引起的,地下核爆炸、
炸药爆破等)
占世界地震总数的7%左右
占世界地震总数的3%左右
火山地震:
诱发地震:
(洞穴的崩塌所引起)
(水库、油田注水等引发的地震)
占世界地震总数的85%致90%左右;
4、地震的震级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
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
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
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程度 里氏规模 地震影响 全球发生频率
极微 2.0以下 很小,没感觉 约每天 8,000次
甚微 2.0 - 2.9 人一般没感觉,设备可以记录 约每天 1,000次
微小 3.0 - 3.9 经常有感觉,但是很少会造成损失 估计每年49,000次
弱 4.0 - 4.9 室内东西摇晃出声,超过4.5级时,地震仪监测得到。 估计每年6,200次
中 5.0 - 5.9 建造不佳的建筑物造成大量破坏,但建造优良的则只会有少量的损害 每年800次
强 6.0 - 6.9 可摧毁方圆100英里以内的居住区 每年120次
甚强 7.0 - 7.9 可对更大的区域造成严重破坏。 每年18次
极强 8.0 - 8.9 可摧毁方圆数百英里的区域。 每年1次
超强 9.0及以上 摧毁方圆数千英里的区域 每20年1次
你知道世界上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
将世界地震分布图与世界火山分布图进行比较,
你能发现他们的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
5、地震的分布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
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一带。
看看你的家乡是否也处在地震带上?
我国地震主要在华北渤海沿岸、台湾 、福建、
新疆天山、青藏高原、云南、川西等地区。
地震会造成哪些危害呢?
5、地震的危害
造成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
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
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
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
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
坏。除此之外,地震还会带来次生灾害,火灾,
水灾,毒气泄漏,瘟疫。导致人员伤亡灾难。
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呢?
四、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1、地震的前兆和预报
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民间流传着许多预
报地震的方法,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
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
人们还可以借助于仪器的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
常现象,判断地震是否会发生。但是现代科学发
展的水平还不能对地震做出准确、及时的预报。
张衡和地动仪
张衡(78~139),东汉时期科学家,于132 年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候风地动仪。该仪器铜质,外形像酒樽。在周围八个方位有八个龙头,
口里衔着铜丸;对着龙头,有八只张
着口的青蛙;樽内有一根直立的柱子,
柱子连着八根曲杠杆,杠杆连着龙头。
如果有地震发生,樽内柱子就会向着
地震方向倾倒,从而使杠杆掀动龙头
张口吐丸,落在下面青蛙的口中,以
表示该青蛙所在方向发生了地震。
2、地震自救的防范措施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选择正确的
逃生方法。如果有时间,要有序地快速地撤离。
A、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跑向人多的地方;
避开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B、在教室怎样避震
来不及逃离,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
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
包放在头顶等。
蹲下 护顶 固定
有序逃生
逃离楼房高度2倍远的距离
C、在家里怎样避震
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
躲在桌子底下
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
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
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目前,地震学家通过观测地震仪,能准确地测量
出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并正在进一步探
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
性。同时,建筑师们通过设计一些抗震建筑物来
减少地震的危害。
1、下列有关地震和火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和地震的活动周期是11年
B.火山的喷发使酸雨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C.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D.火山和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地
球内部
A
2、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D
3、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
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各种强度的地震都会
造成破坏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
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
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C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
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
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
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
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
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
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
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
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之意。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年编订)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
(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
(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性能;
(6)震源机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练习
姓名 学号
一、我学会了
1、 地壳变动的证据: (1)岩层的弯曲和断裂(岩石的变形),水平岩层在 力的
作用下,或发生 ,或引发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海陆变迁,例如: 山脉的隆起;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 。
(3) 、 现象。
2、火山:(1)火山组成: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
(2)火山喷发物有 (如水蒸气、二氧化硫等),也有 (熔岩流)和
(火山灰、火山尘等)。(3)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 、 、 。
(4)分布:主要集中在 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 一带。
3、地震:(1)成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 力的作用下,发生 或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2)地震结构包括: 、 、 、震中距。
(3)分布:同火山相似,分布在 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 一带。
4、地震自救的措施:跑到 的地方,或躲到 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边等。
二、我理解了
5、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6、温州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的岩石主要以火山
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主。火山活动是--------------------------------------(  )
A.地表风化的结果 B.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
C.冰川移动的结果 D.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7、现代科学家在地震研究上能够做到的是-----------------------------------(  )
A.地震的精确测量 B.地震的准确预报
C.都仅局限于张衡的水平 D.掌握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规律,并作出预报
8、“沧海桑田”说明-----------------------------------------------------( )
A.人类可以在大海里种田 B.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迁
C.人类可以在大海里种桑树 D.海洋面积广
9.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 )
A.地壳 B.地核 C.软流层 D.岩石圈
10、下列不属于火山带来的灾害的是----------------------------------------( )
A.掩埋农田房屋 B.污染空气,导致气候异常 C.造成人员伤亡 D.造成大面积地裂
11、地中海上的斯特龙博利火山每隔二三分钟就要喷发一次,夜间在150千米外都能看到
火山喷发的红光,被海上过往的船只称为“地中海的灯塔”。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斯特
龙博利火山属于-------------------------------------------------------( )
A.活火山 B.死火山 C.休眠火山 D.以上都不对
12、如果突然发生地震,正在五楼教室里上课的同学们应该-------------------( )
A.在老师的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B.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楼下 C.关闭教室门,靠墙站着
D.继续上课,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很小
13.下列对地震的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地震是由岩层发生断裂,释放能量,造成地面震动的现象,不能引起火山喷发 
②地震是地球释放内能的一种形式 ③所有的地震人都能感受到
A.①③  B.②③  C.①  D.②
14、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多数地震会造成破坏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或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15.下列与地震预兆无关的是--------------------------------------------( )
A.遍地干旱,作物枯萎,用水紧张
B.鸡鸣狗叫、蚂蚁搬家、老鼠出洞等一些动物行为反常
C.仪器测得该地的地球磁场、电场异常,地形发生变化
D.地下水位突然升高,井水冒泡,地温明显升高
16、读某次地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此次地震是由于____处岩层在 力作用下突然急剧运动而破裂,产生 ,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震动的现象。
这次地震震中位于____处,震源位于____处;从C、D两处看____处受到的破坏可
能较大。
(1)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为:地中海——喜马
拉雅火山地震带和 火山地震带。
地震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当地
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较为行之有效的措施?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