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3 18:2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8 在长江源头
各拉丹冬
八年级下
学习目标
1.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2.把握课文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3. 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渺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4.仔细品味本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体会这种语言的妙处。
作者介绍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我的太阳》《终极风景》等。
其中,《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结集为《走过西藏》。作者以独特的叙述视角,通过翔实而又鲜活的材料,给我们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致,展示了迥然相异的生活场景。
1976年,马丽华“被一种很单纯的热情、理想、信念所鼓舞”(《行吟西藏的心路历程》)而入藏工作。约十年后,她的《藏北游历》问世,为她赢得了广泛地声誉。本文就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的第七章《冰雪大江源》,主要写了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
背景资料
基础知识
字音字形
裸露(luǒlù) 黧黑(lí) 棱角(lénɡ)
虔诚(qián) 蠕动(rú) 酝酿(niànɡ)
丛莽(mǎng) 懈怠(xiè) 草坝子(bà)
演绎(yì) 腈纶(jīng) 蜷卧(quán)
熠熠(yì) 皱褶(zhě) 冻疮(chuānɡ)
气喘吁吁(xū) 接踵而至(zhǒnɡ)
重点词语
【风云变幻】比喻局势动荡不定,复杂多变。
【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属当然,用不着说。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大煞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使人扫兴。
【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
【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或不会做的。形容神通广大或技艺高超。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演绎】铺陈;发挥。
初读课文
通读课文,说说课文能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2-15)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3-11)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1、2)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
初读感知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见闻和感受。
2.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时空顺序
以作者两天的行踪为线索
精读课文
问题探究
1.在藏北高原大山脚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
东南阳坡:变化多端、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各拉丹冬严寒气候停留的时间之久,增强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为下文描写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艰难埋下伏笔。
2.第2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根据第3-11段的内容完成下表。
所至 所见 所感
砾石堆上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浩浩苍苍的冰天雪地 感叹造物主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接近冰山 屏风一般、各种图案 图案形状难以名状
爬过冰洞 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 自成一番天地
置身冰窟 纷纷扬扬的雪粒、千姿百态的冰体、冰世界、纵横的裂纹 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
冰雪世界,天气寒冷,气候变化多端
感悟自然的永恒与伟力,为之震撼
狂风一刻不停
晶莹连绵,静穆庄重
海拔很高,活动困难
4.冰塔林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作者反复描写冰塔林,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感?
作者通过描写冰塔林的奇景和美丽,展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美。
6.跟随队伍行进在各拉丹冬,尤其在进入冰塔林之后,作者的身体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内心感受也不尽相同。结合第二部分,试着找出这些变化。
作者行踪
身体状况
内心感受
第一天
驶向各拉丹冬
尚属正常
在草坝子上安营
高原反应,发烧疼痛
感叹雪山的雄伟神秘
担心影响心态,感叹自然伟大
接近冰山、冰塔林
摔伤,恶心,呼吸难
赞美,凄凉、无奈
置身冰窟
“我要死了”
感到温暖,思绪飞扬,被自然震撼
第二天
再入冰河
“似乎已经衰竭”,没力气、挣扎
想象长江的故事
7.作者再入冰塔林,相比第一天对冰塔林的描写,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天属于详写,从描写自己身处冰窟的感受开始,写到冰风的呼啸与川流不息,然后描写冰体形态的千奇百怪、美不胜收。
第二天属于略写,用笔精简。有详有略,轻重得当,行文富于变化。
8.从整体上看,本文采用了哪种写景手法?
本文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文章开头两句概括了作者的行踪,即从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安营,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在不断变化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看到它的高峻、雄壮、变幻莫测;在砾石堆上四顾,看到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雪天地的浩茫;靠近冰山,发现它的难以名状;进入冰塔林,身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皱褶,有着“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有如“琼瑶仙境”,在阳光下“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9.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把主观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从眼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既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文章独特的韵味。如对冰窟和风的描写,又如对冰塔林和冰川的描写。
归纳探究
主题归纳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生动地记叙了“我”随电影摄制组游览各拉丹冬的艰苦经历,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雄伟、神秘、险远、圣洁、瑰奇的形象,诗意地记录了自己在这些原始景物面前所产生的精神震撼和心灵触动,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珍视、敬仰之情。
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铺垫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一天的所见所感——详写
第二天的所见所感——略写
绘壮美冰雪世界
抒敬畏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素材拓展
长江之长,不仅在长度,也在她的历史;长江之大,不仅在水量,更在她的力量、胸怀与气势。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培育了中华文明、养育了中华儿女、浇灌了大半个中国,千回百转地流淌到今天,需要我们以敬畏之心来端详。
——《有一个故事,叫长江》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