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21 《庄子》二则
八年级下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积累常用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 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
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文学常识
《庄子》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其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知识梳理
北冥有鱼(同“ 溟”,海)
通假字
一词多义
之
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我知之濠上也(代词,指这件事)
其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
选择)
其视下也(代词,指大鹏)
于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介词,到、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生气。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特殊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者,……也”表判断)
(3)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 应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相关成语
【鹏程万里】形容前程远大。
【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
北冥有鱼
初读感知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译文:北海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成鸟后,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脊,不知道有几千里;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种鸟,海水运动时将迁移到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齐谐》记载说:“大鹏向南海迁移的时候,拍打水面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鹏之徙于南冥
划分层次
描述鲲鹏外形。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一层
描述鹏鸟活动。
鹏鸟高空俯瞰。
分析讨论
1.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鲲鹏展翅高飞,气势壮美,但须借助风的力量,受风的制约。说明世间万物都有所依凭,从而流露出追求“逍遥”的自在境界的思想。
精读课文
2.“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的运动,即“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里和鹏鸟相类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凭借和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3.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依凭。
4.庄子笔下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①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都突出表现了其体型之庞大。
②力大无穷。大鹏飞行时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可见其力大无穷。
③志存高远。大鹏迁徙,要从北海飞往南海,一北一南,行程遥远,可见其志向之高远。
④善借长风。大鹏之所以能够飞于天,万里南征,完成自己的南徙大志,是因为其善于把握时机,善于凭借劲风而扶摇直上,展翅南飞。
主题归纳
《北冥有鱼》通过雄奇瑰丽的想象,塑造了大鹏这一形象,表现了世间万物都是有所依凭而不自由的思想。
归纳探究
板书设计
北冥有鱼
鹏徙于南冥——借风
野马、尘埃——以息相吹
有所依凭
写作特色
运用想象和夸张。
作者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述大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之上
初读感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快乐’之类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分析讨论
1.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
精读课文
鱼悠然自得,是鱼的快乐
庄子
庄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
惠子
鱼之乐
2.惠子是如何与庄子进行论辩的?
第一次:针对庄子“鱼之乐”的感慨直接提出疑问。
第二次: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问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首先承认自己不是庄子,因此不知道庄子的感受;然后以此类推,庄子不是鱼,故不知“鱼之乐”。
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庄子偷换概念,将惠子所问的“怎么知道”故意解释为“哪里知道”,避重就轻,轻易化解了难题。
4.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追求“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折射与外化。
5.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①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返回争论的起始,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②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进行了符合逻辑的推理:首先承认自己不是庄子,因此不知庄子的感受;然后照此推理,庄子不是鱼,因此也不知道“鱼之乐”。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6.这场辩论分别体现了庄子和惠子怎样的论辩特点和思想?
力辩、求真、拘泥
惠子
庄子
巧辩、尚美、超然
归纳探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记述庄子与惠子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主题归纳
惠子
提出质疑
庄子
发出感叹
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之上
“万物与我为一”
板书设计
庄子
不答反问
惠子
巧妙推理
庄子
不答反问
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庄子与惠子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进行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乏幽默,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写作特色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