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教案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教材解读】
《清贫》这一课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第四单元编排的是“革命文化题材”的文章,本课是单元中最后一篇课文,是独立阅读课文。本文是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文字,是他的遗著,文章用自述的方式描写了自己被俘搜身的经过,内容真实、语言生动,通过反面刻画两位贪婪猥琐、可恶又可笑的国方兵士,衬托出自己大义凛然、一身正气的高大形象,彰显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因此,这篇文章极具文学艺术性,是一篇值得学生用心感受、细细品味的好文章,将它归为“文学性创意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
我们尝试通过鉴赏促使学生深入感知人物形象,使伟人的形象更加伟岸。鉴赏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阅读分为消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和批评性阅读。对小学生而言,我们将“鉴赏”定格为“欣赏性阅读”。欣赏性阅读是通过对作品语言符号的解读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分为感知、体味、领悟三个阶段。
【教学目标】
1.通过“五最”预学单,梳理学生形成共识的内容,初步感知方志敏高大形象。
2.抓住国方兵士细节描写和背景资料进行鉴赏阅读,体味、领悟方志敏高贵的精神品质及反面衬托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五最”预学单,梳理学生形成共识的内容,初步感知方志敏高大形象。
2.抓住国方兵士细节描写和背景资料进行鉴赏阅读,体味、领悟方志敏高贵的精神品质及反面衬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梳理“五最”预学单,初步感知方志敏形象
1.出示自学单的数据(归纳整理)
分步梳理:
(1)人物:方志敏
师:同学们的观点都比较一致,特别欣赏文中的主人公方志敏。这很自然,我们天生对英雄怀有崇敬之情。(读名字)
出示人物简介,加深学生了解。
(2)词串:
清贫 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 洁白朴素
①引导学生发现词语共同点(形容方志敏的,褒义词,形容精神品质的)
②理解课题“清贫”。第一步,词典意思。第二步,出示词语出处,加深理解。
(3)句子:
出示最后一句——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小结: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是方志敏革命斗争的经验,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读)
(4)段落:
1、9、10自然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小结:正面描写方志敏的段落,大家能感受到方志敏怎样的形象?(清贫、洁白朴素、舍己为公、矜持不苟)是的,我们感受到方志敏恪守清贫、一心为公的高大形象。
过渡:同学们所找的词、句、段,都集中来自这三个段落。的确,这三段都能让人感知方志敏的形象,那么课文就写这三段,行吗?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篇幅来写国方兵士呢?看来这才是这堂课要好好研究的。
二、学习被俘搜身“趣事”,感悟人物内心,加深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2~8自然段,画出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体会人物内心,选择一二处,写写批注。
2.交流批注:动作、神态部分
出示第2自然段
预设1:“摸”“捏”“搜”
摸:说明搜得全面(动作做一下)(上身下身)
捏:说明搜得非常细致(动作做一下。袄领、袜底)
师:对搜身过程写得如此细腻,从国方兵士这些动作中你明白了什么?(贪婪、急切)(内心)呼应前面一个表示心理的词——热望。
结果呢?【时表、水笔(朴素)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洁白)】这样的结果对方满意吗?
指名学生往下读
交流动作神态(感悟人物“气急败坏”“穷凶极恶”的内心)
预设2:第6自然段 “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企望有新的发现。”
师:这是第几遍搜身?(第二遍)仍用了一个“捏”字,可是跟之前不太一样。大家说说。
“过细”生怕遗漏,贪财。呼应“企望”
“衣角裤裆”隐私部位,举动十分猥琐,形象十分可笑。
预设3:第8自然段 “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抢夺”
“低头注目搜寻一番”(不肯善罢甘休)(内心:失望)
“抢夺”(贪婪至极,一心图财)(小人的举动,真是可笑)
小结:三处动作连起来看。第一遍——满肚子热望;第二遍——企望新收获;第三遍——极度失望。引导学生感知国方兵士不相信方志敏没钱。
3.学习人物对话,理解国方兵士再三搜身的原因
出示人物对话(3~7自然段)
引导学生从对话中发现国名党大官个个都有钱的腐败形象。
国方兵士是一心要“钱”;方志敏是再三解释自己没有“钱”。这些“钱”都一样吗?(方志敏真的没有机会发财吗?)
理由1:“我从事革命斗争……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
理由2:(补充资料)
“方志敏曾任赣东北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一度兼任苏维埃财政部长。方志敏在赣东北苏区期间,鼎力支持中央财政,1931年上交中央黄金650两,1932年两次带给中央黄金350两,1933年给中共中央和中央苏区送去金条2箱、银洋48箱。自己和普通战士一样,每天只有四分钱菜金,兜里没有一块铜板。”
同学们,这些不是钱吗?而且是打钱。怎么说没有钱呢?
(公家的,不贪占。)
出示:“……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读)
师:有机会贪占发财,却恪守清贫。这就是矜持不苟,洁白朴素!现在你对“清贫”是否有了新的理解?(清正廉洁)
4.学习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贫”内涵
师:读着课文,看了资料,再看方志敏这句“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你觉得革命是为了什么?
生回答(国家、民族)
出示补充资料: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鄙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不希罕富裕,宁愿困穷!……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
师:读了这段资料,你是否明白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原因了?是为了什么?(党、国家、民族解放)
继续出示:“敌人只能看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现在你对为何甘于“清贫”有新的认识了吗?对他来说“清贫”是——(板书:信仰)
小结:同学们,2~7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国方兵士言行举止,而直接描写方志敏自己的内容很少。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我”,通过描写对方的言行从反面衬托方志敏的形象——国方兵士的举止越是猥琐,越能衬托方志敏的光明磊落;对方的行为越是可笑,越能衬托方志敏的形象高大)
写一个人,不仅可以直接描写,同样也可以从其他侧面进行烘托,突出人物品质。
三、教师反馈,总结写法
重点出示——
最喜欢的词:“我”。(第一人称,内容真实、语言亲切、代入感强烈)
最想提的问题:为什么要用大篇幅写国方兵士?理由:题目是“清贫”,应主要写方志敏的举动才对。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推荐阅读:《可爱的中国》(方志敏)《方志敏和他的亲人们》(方梅);推荐观影《可爱的中国》《信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