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生态系统练习
一、单选题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生物学角度理解,螳螂、蝉、黄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生态系统 B.食物链 C.食物网 D.生物圈
2.如图表示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b可表示一个鱼塘中所有的动植物
B.c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C.d的成分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a、b、c、d依次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
3.衢州市有许多风景名胜,下述自然景象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 B.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
C.开化古田山所有生物 D.龙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
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虫←鸟 B.草→虫→鸟
C.阳光→草→虫→鸟 D.阳光←草←虫←鸟
5.用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不考虑比例关系) ( )
选项 1 2 3 4
A 植物体 植物器官 植物组织 细胞
B 生态系统 种群 生物个体 群落
C 种子植物 被子植物 桃树 裸子植物
D 人体系统 器官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A.A B.B C.C D.D
6.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分解者 B.乙是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C.丙是消费者 D.丁是生产者
7.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8.某湖泊引进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湖泊中甲的数量逐年显著增加,二本地食草鱼类和水草的数量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湖泊中食草鱼类的主要食物是甲
B.甲的引进不影响此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此湖泊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D.大量投放同种食草鱼类不能有效控制甲的蔓延
9.生态旅游是人们回归大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目前比较广受推崇的旅游方式。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不恰当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
B.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
C.可随意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建筑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
10. 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 ②
A.①②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B.②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
D.①②过程均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二、填空题
11.生物多样性是指 , ,
12.盐地碱蓬是一种耐盐碱的植物,能高度吸纳盐碱集聚于体内,实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1)某地种植的所有盐地碱蓬构成一个 (填“种群”或“群落”)。
(2)碱蓬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长期 的结果。
13.请分析如图中两个食物网并回答:
(1)在食物网B中,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
(2)假如介壳虫在食物网A、B中同时消失(死亡), 那么对于哪一个食物网的影响更严重 理由是:
14.东港武岭生态湿地已初显野生自然的气息,这里环境优美,生物种类繁多,下图是它的部分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武岭生态湿地里的各种生物构成一个
(2)若该生态系统受到农药污染,经足够时间后,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3)写出一条含蛇的最短食物链
15.下图描述了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请认真识图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腐生细菌能使动、植物的遗体不断地 ,最终使它们消失掉。
(2)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的 、 和 ,又是植物制造 不可缺少的原料。可见,细菌对自然界中 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系统组成中,它属于 。
(3)把鸡的内脏埋进土里,过一段时间,翻开泥土,发现了什么现象?
,原因是 。
16. 通过微视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导学后,为测验“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请你和学习小组一起根据如图完成以下“进阶作业”:
(1)如图,A代表生态系统中的 者,它们能通过 作用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图中,兔与鼠之间为 关系,鹰锋利的喙和爪有利于捕食,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分析,这是 的结果.
(3)图中D主要是腐生的 ,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可把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对自然界的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该食物链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三、实验探究题
17.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鳕鱼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逐渐减少,其生存面临巨大威胁。右图为影响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因素及其结果的预测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总体上看,在相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鱼网网眼大小的关系是 ;为了保证鳕鱼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应保持渔捞强度为 %最合适。
18.“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见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 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只)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 查样方总面积为2×104米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捕获 标记 雌性 雄性
初捕 32只 32只 14只 18只
重捕 36只 4只 18只 18只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数量(N)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104米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雌性/雄性)为 。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
四、解答题
19. 2023年春节前夕,宁波野生动物园的三大“国宝”--大熊猫、川金丝猴、金毛羚牛“乔迁新居”啦!它们的新家坐落在园区“国宝秘境”。其中,大熊猫展区放眼全国动物园中可以说数一数二。
(1)宁波野生动物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 。
(2)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宁波建立野生动物园,为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地,这种保护属于 (填序号)
①生态旅游②迁地保护③就地保护④法制管理
20.建立国家公园是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某国家公园内发现的新物种有百山祖角蟾、风阳巨基叶蜂、白斑尾柳莺等。请回等:
(1)百山祖角蟾的幼体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或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它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白斑尾柳莺属于 .
(3)公园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
(4)白斑尾柳莺以凤阳巨基叶蜂幼虫等为食,凤阳巨基叶蜂幼虫又以植物的嫩叶等为食。据此写出该食物链:
21. 为了治理水污染,相关部门在湘江的某些河段建起了生物浮床.
(1)河水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植物 (填器官名称)的吸收而减少,而河水中的有机物,则可被植物根系间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中的 者降解.
(2)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远低于没有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 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有人提出要将浮床上的植物加工成猪饲料,遭到了反对,因为假如这样做,重金属就会通过 传递和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4)作为中学生,你会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湘江? (写一条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螳螂和蝉,螳螂吃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黄雀和螳螂,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其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故选B
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成分间的关系与成分的特点,属于识记要求的内容。
【解答】四个圈中分别表示的是:a 个体 b种群 c 群落 d生态系统 ,故首先排除D选项。 A选项中b正确表述应该是一个鱼塘中某一种生物所有个体,故A错误,C中d是生态系统,其成分应该包括生物部分及非生物部分,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3.【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群落的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解: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概念不同.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而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生物群落还包括群落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因此生物群落只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
A、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是非生物,属于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物群落的概念,不符合题意.
B、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只是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不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不符合生物群落的概念,不符合题意.
C、开化古田山所有生物,是开化古田山这个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符合生物群落的概念,符合题意.
D、龙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只是生物部分的微生物,不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不符合生物群落的概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解析】【解答】食物链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表示出来的链状结构。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如羊→狼就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没有从生产者开始写,正确的应是草→羊→狼。注意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的概念和正确写法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5.【答案】C
【解析】【分析】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据估计现存大约有450 000个物种。
【解答】由图可知,1包含2、3、4;2与4并列;2包含3;
A、植物器官包含细胞,不是并列关系;故A错误;
B、群落包含种群,不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
C、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是并列关系;被子植物包含桃树;故C正确;
D、器官与肌肉组织不是并列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C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结合图片解题。
【解答】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植物体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乙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动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丙是动物,以植物为食,即消费者,丁是分解者,能分解动物的遗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C
【解析】【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综合圈,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由于温度、湿度、土壤类型、光照等因素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答】A、生物圈包括地球上一切生物与其环境 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即其栖息地威胁了生物的生存,而由于人类的破坏活动导致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甚至丧失,进而威胁了生物的生存,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统一的整体,C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造就了不同的栖息地,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D
【解析】【解答】A、此湖泊中食草鱼类的主要食物是甲和水草等,A错误;
B、引进的外来生物甲,其适应力强,又没有天敌控制,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B错误;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所有生物组成生物成分,C错误;
D、据资料可见:大量投放同种食草鱼类不能有效控制甲的蔓延,D正确.
故选:D
【分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9.【答案】C
【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建筑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
【解答】A、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等,确实美化人们的生活,A不符合题意。
B、生物是很珍贵的,若是煤油直接利益关系,也应该保存下来,人应该保护动物,不要滥捕滥杀,B不符合题意。
C、某些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若随意引进,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C符合题意。
D、生物多样性的确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建筑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解析】【解答】A、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所有的活细胞,有光无光都能够进行,A错误;
B、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为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错误;
C、因为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应该促进光合作用①,减弱呼吸作用②.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 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 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是光合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图中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
11.【答案】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分析】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是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态系统包括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等。
【解答】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故答案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2.【答案】(1)种群
(2)自然选择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解答】(1)所有的盐地碱蓬是同一物种,构成了一个种群;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碱蓬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3.【答案】(1)合欢树
(2)B;理由:食物网B比食物网A所含生物物种少、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所以受到的影响更大
【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1)在B中,合欢树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合欢树;
(2)假如介壳虫在食物网A、B中同时消失(死亡),那么对于食物网B的影响更严重,因为在食物网A中介壳虫消失的话,在同营养级上的蝉和蚜虫可以弥补,但在食物网B中介壳虫消失的话在同营养级上将无其他生物可以弥补可能造成该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食物网A的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故答案为:(1)合欢树;(2)食物网B, 理由:食物网B比食物网A所含生物物种少、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所以受到的影响更大 。
14.【答案】(1)群落
(2)猫头鹰
(3)草→鼠→蛇→猫头鹰
【解析】【分析】(1)群落是同一片区域所有生物总和。
(2)食物链对农药等有富集作用,消费者等级越高含有农药越多。
(3)据图写出食物链。
【解答】(1)同一片区域所有生物构成群落。 武岭生态湿地里的各种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2)食物链对农药等有富集作用,猫头鹰是最高等级消费者, 体内农药含量最多 。
(3)由图写出最短食物链为草→鼠→蛇→猫头鹰。
15.【答案】(1)分解
(2)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分解者
(3)内脏不见了;内脏被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了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解析】【解答】1图中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2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因此,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归根到底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3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被当作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将动物的内脏埋入花盆的土壤中一段时期后,扒开土壤,发出内脏不见了,这是因为内脏被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了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而这些物质又被花盆内的花吸收、利用,来制造了有机物.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6.【答案】(1)生产;光合
(2)竞争;自然选择
(3)细菌和真菌;分解;物质循环
(4)植物→鼠→鹰(或植物→兔→鹰);太阳能
【解析】【解答】解:(1)图中A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能利用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为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提供营养物质,故A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图中,兔和鼠都以植物为食物,兔与鼠之间为关系,鹰锋利的喙和爪有利于捕食,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分析,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图中D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可把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4)写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鱼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植物→鼠→鹰(或植物→兔→鹰);该食物链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故答案为:(1)生产;光合
(2)竞争;自然选择
(3)细菌和真菌;分解;物质循环
(4)植物→鼠→鹰(或植物→兔→鹰);太阳能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据此解答.
17.【答案】网眼越大,种群相对数量越多(或网眼越小,种群相对数量越少);33
【解析】【分析】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影响因素有渔捞强度和鱼网眼大小。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回答问题。
【解答】在相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鱼网网眼大小的关系,其中渔捞强度26%的图中可看出网眼越大的,种群相对数量越多(或网眼越小,种群相对数量越少)。渔捞强度33%的图和45%也反映出上面的变化特点。当渔捞强度为33%时,图中显示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在不同网眼大小时都基本保持稳定,所以填33。
故答案为: 网眼越大,种群相对数量越多(或网眼越小,种群相对数量越少);33
18.【答案】(1)N=Mn/m
(2)144;高
(3)8/9 (或32/36)
(4)2.5:1
【解析】【分析】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
【解答】(1)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据此可写出公式M/N=m/n,因此N=Mn/m。
(2)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密度为32×36÷4÷2=144只/hm2。再捕的田鼠中已经被捕的比例少了,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
(3)根据两次捕获的田鼠中雌雄个体数可得种群中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14+18)÷(18+18)=32:36=8:9。
(4)由于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则1 hm2有360个洞,洞口数/田鼠数=360÷144=2.5:1.
故答案为:
(1)N=Mn/m
(2)144 高
(3)8:9
(4)2.5:1
19.【答案】(1)群落
(2)②
【解析】【分析】群落是指某一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种群是指某一地区同一物种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某一地区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解答】(1)某一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群落,所以宁波野生动物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2) 宁波野生动物园的三大“国宝”--大熊猫、川金丝猴、金毛羚牛“乔迁新居”啦!它们的新家坐落在园区“国宝秘境”。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宁波建立野生动物园,为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地,这种保护属于②;
故答案为:(1)群落(2)②
20.【答案】(1)两栖动物
(2)消费者
(3)生态群落
(4)植物→ 风阳巨基叶蜂→白斑尾柳莺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所以百山祖角蟾属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动物。
(2)消费者是不能合成有机物、需要捕食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以获取能量的异养型生物,消费者一般指动物。 白斑尾柳莺属于消费者。
(3) 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即公园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4)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白斑尾柳莺以风阳巨基叶蜂幼虫等为食,凤阳巨基叶蜂幼虫又以植物的嫩叶等为食,构成的食物链为:植物→ 风阳巨基叶蜂→白斑尾柳莺。
21.【答案】(1)根;分解
(2)光照
(3)食物链
(4) 禁止向河水中排放污水及生活垃圾
【解析】【解答】(1)植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水分和无水机盐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通过叶制造,所以河水中的重金属可通过植物根的吸收而减少;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
(2)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远低于没有浮床的水域,是因为有生物浮床后,生物浮床抢了大部分的阳光,使水体藻类缺少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受到阻碍,所以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远低于没有浮床的水域.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汞、银、镉等),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4)为维持这一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我们应当保护好水域环境,如不乱扔垃圾、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
故答案为:(1)根;分解者;(2)光照;(3)食物链(4)禁止向河水中排放污水及生活垃圾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