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张PPT)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年份 考查方式 考查篇目 文章题材 考查内容
2023 课外单篇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 美好生活 ①断句(选择题);②实词解释;
③翻译;④对比理解
2022 课外单篇 《袁友人传 (节选)》 人物故事 ①实词解释;②断句(选择题);
③翻译;④文意理解与概括
年份 考查方式 考查篇目 文章题材 考查内容
2021 课外单篇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 人物故事 ①实词解释;②断句(选择题);
③翻译;④文意理解与概括
2020 课外单篇 《杨氏者,苻承祖姨也》 人物故事 ①实词解释;②断句(选择题);
③翻译;④文意理解与概括
年份 考查方式 考查篇目 文章题材 考查内容
2019 课内外对比 《虽有嘉肴》+ 《与徐甥师川 (节选)》 读书学习 ①实词解释;②断句
(选择题);
③翻译;④对比理解
2018 课内外对比 《伯牙鼓琴》(课标篇目)+《董源善画》 人物故事 ①实词解释;②断句
(选择题);
③翻译;④写作手法
总 结
1.考查范围:近几年均考查课外单篇,主题以人物故事类为主,兼顾美好生活、读书学习等;篇幅一般在200字左右。
2.考查形式及分值:下设4道小题,1选择+3简答(填空);分别考查实词解释、断句、翻译及文意理解等考点;计16分。
一、(2023 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近世有个住在海岛上的人,年年八月(都会看到海上有一只)漂浮着的木筏,来来去去都很按时。有人有个不平凡的志向,他在木筏上建造了一座阁楼,又带足了干粮,于是乘木筏而去。十多天的时间里,他还能见到日月星辰,后来则茫茫一片,分不清白天黑夜。又过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远远望去,只见宫里有许多织女,又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到水边饮水。牵牛的人吃惊地问:“你怎么来到此处的?”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告诉说:“你回去后到蜀郡寻访严君平便知道了。”最终他没有上岸,于是按时回来。后来此人到蜀郡,找到严君平问起这件事,严君平回答说:“某年某月,有位客人的星象遇到了牵牛星宿。”计算年月,正是他到银河(见到牵牛人)的时间。
参
考
译
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B.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C.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D.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解析】“十余日”表示时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有城郭状”用以修饰“一处”,根据下文可知,此处并非真的城郭,只是有城郭的样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A项。
A
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不失期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1)失期:______
人有奇志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2)奇:____________
见一丈夫牵 牛渚次饮之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次:①等次。②次数。 ③近旁。(《汉语大词典》) (3)次:______
误期
不平凡
近旁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旧说云天河与海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
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
4.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二、(2022 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俯眉暂仕②,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③,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我的朋友袁炳,字叔明,是陈郡阳夏人。这人是才德非凡的文人,小时候就有出众的才华,学习上几乎没有不读的书,写的文章卓异不凡、清新脱俗超出当时的人,用心读书,不拘泥于篇章字句。常常徘徊于松柏之下,咏诵诗书,志气高昂而不受拘束,平生不与俗人交往。委屈自己屈服于时势暂且为官,历任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他为人的节操如此,几百年没有这样的人出现。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他)与我有高远之志的友谊,并非只是举杯饮酒的交情而已。
参
考
译
文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数百年未有此人 关联教材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1)此:________________
这样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非直衔杯酒而已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直:①一直;②只是; ③当,对着。 (2)直:__________________
俯眉暂仕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俯眉:低下头。 (3)俯眉:________________
只是
委屈自己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解析】“常念荫松柏”“咏诗书”是袁炳的两种行为,“志气跌宕”形容他的志向气节,“不与俗人交”是他的交友做法。故该句应断为“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故选A项。
A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
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
4.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读书:博览群书,有所取舍;②写作: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
实词解释(每年必考)
1.课内迁移法。将考查的文言实词与课内学过的该词的意思相联系,将课内学过的该词的词义代入语境中检验。如“不失期”(2023 福建)中的“失期”同“度已失期”(《陈涉世家》)中的“失期”意思相同,译为“误期”。
考点一
2.语境推断法。即解释文言词语含义时,要紧扣上下文,结合语境推断理解。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朝”,在“朝服衣冠”中读“zhāo”,意为“早晨”;在“入朝见威王”中读“cháo”,意为“朝廷”。
3.代入检验法。根据词语常见的义项,将每一个义项代入验证,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如“非直衔杯酒而已”(2022 福建)中的“直”,从常见义项“一直”“只是”“当,对着”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义项,即“只是”。
4.词语联想法。许多词语(成语)中包含着大量的文言词汇,可以用熟知的词语(成语)来推断文言词语的意思。如“不宜以一国之望”(2021 福建)中的“宜”,可以借助“事不宜迟”中“宜”的意思来推断,得出“宜”是“应当”的意思。
5.以形析义法。汉字以形声字居多,形旁大多表意,所以可以根据形旁推测字义。如形旁为“禾”,可推测与五谷相关;形旁为“贝”,可推测与金钱相关;形旁为“皿”,可推测与器皿相关。
6.古今对照法。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语古为今用,但意义有所不同,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可以”“妻子”等。
7.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词组短语也是如此。
断句(每年必考)
1.根据标志性词语断句。
(1)句首发语词。“夫、其、盖、岂、斯、凡、且夫、至若、若夫、今夫”等发语词前面应断开,而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开。
(2)句尾语气词。“也、焉、耳、矣、夫、乎、与(欤)、邪(耶)”等后面可断开。
考点二
(3)疑问语气词。“何、胡、安、奚、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即可断句。
(4)复句中的关联词。文言文中“故”字常领起推论句或结论句,“然而”领起转折句,可以在该词前断句;此外还有“虽、然、则、况、且、纵、是故、是以、于是、而况、继而、然则、然后、虽然、假使、如使”等。
(5)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久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是时、昔者、乃今”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6)人物对话的标志词。注意文言文中的一些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道、谓”等。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出问者、答者,据此断开。
2.根据固定句式断句。
(1)判断句。“……者……也”,含有“者、也、乃、则、即、为”等词语。
(2)反问句。“不亦……乎、其……乎、安……哉”等。
(3)被动句。“为……所、受(见)……于”等。
(4)其他。“如……何、况……乎、孰与……乎、何(以)……为”等。
翻译(每年必考)
1.保留法。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照搬不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照搬不译。
2.替换法。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当的词去替换。
考点三
3.增补法。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成分等。如“齐师伐我”,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
4.删减法。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这些词语可以不译,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倒装结构的标志词、加强语气的词等。
5.调整法。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何陋之有”,调整为“有何陋”;“战于长勺”,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6.意译法。对不能逐字逐句翻译的句子,在理解句子大概意思的前提下,用相近含义的词语加以表示。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峰,就会平息它的内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意译显然比直译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内涵。
对比理解(2023、2019)
福建中考文言文对比理解类题主要是比较分析文章思想内涵、内容上的异同。解答此类题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审读题干,明确要点。首先,弄清楚题干是要求对比相同点,还是不同点;其次,理清对比信息,看是要对比内容、手法,还是要对比主旨情感等。
考点四
2.阅读文段,把握内容。带着题干问题回归文言语段,阅读并把握题干所涉内容要点,明确文中的“人、事、理”等内容。
3.回顾课内,寻找信息。课外篇目一般与需要进行对比的课内篇目在主题、人物、手法等方面有一定的关联。要在准确理解课外篇目内容的基础上,从题干所问角度切入,回顾所学课内文章,或寻共性,或找不同。
4.根据要求,准确作答。将对比的结果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
【注】比较时,可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遵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原则。“异中求同”即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或解释一般规律,或得出共有结论。“同中求异”就是从表象出发,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
文意理解与概括(2022、2021、2020)
考向1 理解分析类(2022、2021)
(1) 整体把握文意。①记叙类文章要明确“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结果如何”;②写景类文章要明白写的是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③论述说理类文章要弄清文章通过什么事(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考点五
(2)搜索相关信息。看题干的提问是针对选文的什么内容,在选文中寻找问题的相关信息;看题干是否提供了链接材料等。
(3)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将问题放在全文的范围之内,明确题干的问题是否与文章主旨有关,如果有关系,就要注意联系主旨来答题。
(4)合理组织语言。①引用原文句子作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句作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语言作答。
考向2 归纳概括类(2020)
(1)审题干,明确概括范围。一定要审清题干,明确是在全文范围内概括,还是在指定段落的范围内概括。
(2)归纳段意(层意),明确文段所述事件(内容)。在全文或题干所涉范围内概括段意(层意),看各讲述了哪几件事或涉及了哪些方面。
(3)注意时间词、地点词。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往往是两个事件的转换标志,不同时间、地点,所涉及的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是不同的。
(4)“求同存异”,逐条列出。将文段讲述的各个事件、各个方面进行整理,将讲述的同一事件或方面合并为一,然后逐条列出各个事件、方面,整理作答。
写作手法(2018)
1.明确类型。细读文章,看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从而确定文章类型。
考点六
2.判断手法。结合全文内容及题干所问,准确判断出所用的写作手法。一般写作手法有:
(1)人物传记类:常运用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衬托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2)山水游记类:常运用动静结合、移步换景、白描、借景抒情等手法来描景绘声。
(3)论述说理类:常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手法来论述说理。
3.分析作答。在准确判断出所用手法后,还需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展开分析,形成答案。
人物形象(高频考点)
1.关注事件。人物的所作所为能够反映其性格特点、精神面貌。从文章主人公所做的事中可提炼出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从而概括其形象。
考点七
2.关注言行。(1)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从人物的语言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如从《陈涉世家》中陈胜所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话语,可看出陈胜是一个胸怀大志,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人。(2)分析人物的行为、动作,有时,语言可以伪装,但行为、动作却很容易暴露自身的特点,而且往往表现在细节上。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就表现了宋濂小时候嗜学、勤学、苦学的品质。
3.关注评价。可从文中他人评价性的语句,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概括形象。
4.关注侧面。人物的侧面描写指不对该人物做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件或人物,或通过描写他(她)在周围事件中所产生的影响等,从侧面间接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常用概括人物形象的词语
知识链接
人物类型 常用词语
帝王 关注民生、善于纳谏、知人善任、以民为本、体察民情、勤政爱民
臣子 文臣:雄才大略、足智多谋、审时度势、忠君爱民、敢于直言、断案如神
武将:骁勇善战、功勋卓著、有勇有谋、忠贞不屈、高风亮节
人物类型 常用词语
名士 情趣高雅、多才多艺、博学多闻、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其他 有特殊技能:技艺高超、正直、有远见、善于观察
平民百姓:有智慧、坚忍、忠厚老实、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信守承诺、刚正不阿
学者:学识渊博、志向远大、不耻下问
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
第二轮 文言文归类整合
第一类 写人叙事类(11篇)
(一)人物篇(4篇)
篇 目 《卖油翁》《周亚夫军细柳》《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
人物 形象 (特点) 卖油翁:技艺高超、谦虚低调、睿智
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是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
汉文帝:贤明、知人善用
唐雎:有胆有识、英勇无畏,为维护国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安陵君:敏于应对,善于言谈,柔里带刚
陈胜: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有非凡的抱负及反抗命运的决心;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
吴广:有勇有谋,善于抓住时机
课外设题 对比点 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二)治国劝谏篇(3篇)
篇 目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
相同点 都是对君王的劝谏,体现出治国思想
不 同 点 劝谏 方式 曹刿:直言进谏(请见→论战→参战→释疑)
邹忌:讽谏、语气委婉,使用以小见大、类比、排比、双重否定(三个“莫不”)进行劝诫(比美→进谏→纳谏)
诸葛亮:以议论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追忆往事表忠心,动之以情明责任(提建议→忆往事,表忠心→明责任)
表达 方式 《曹刿论战》:记叙事件线索清晰,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布局全篇;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事件发展为线索,记叙清晰;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以议论句“王之蔽甚矣”点明文章中心
《出师表》:先提出治国的建议,以情来议;再陈述出师的理由,以情来叙;文末直接抒情,再三勉励,临别依依
课外设题 对比点 1.劝谏方法/方式;2.说话艺术;3.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4.治国思想
(三)读书劝学篇(2篇)
篇 目 《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
相同点 都讲述自身学习的经历,劝勉他人读书学习
不同点 劝说 内容 《孙权劝学》:直言劝谏,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送东阳马生序》:赠序,以记叙为主,谈及博览群书、勤奋学习、专心刻苦、尊师重教的重要性
写作 手法 《孙权劝学》: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孙权将自己的情况与吕蒙相对比来劝说吕蒙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对比。用自己的粗朴衣食与同舍生的玉食锦绣相对比,衬托出自己求学之艰;将当前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与自己当年求学之艰苦相对比,表明“劝学”主旨
课外设题 对比点 1.同讲读书学习(劝学);2.劝学的方式、方法/形式;3.学习(劝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点)
(四)其他篇(2篇)
篇 目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文章 中心 《咏雪》:文章通过写谢家小辈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其家庭生活的情趣,赞美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记叙陈元方与“友人”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和自己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课外设题 对比点 1.同讲聪慧少年的故事;2.同讲人格修养;3.交友之道
第二类 写景游记类(8篇)
篇 目 《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相同点 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表达作者的情感
不 同 点 描写 对象 及其 特点 《三峡》:①山——连绵不断、高峻挺拔;②水——湍急(夏)、清澈(春冬)、凄寒(秋)
《答谢中书书》:江南山川——景色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记承天寺夜游》:月光——澄澈、空明
《与朱元思书》:①水——清澈透明、急速奔涌;②山——山高林密、千姿百态
《小石潭记》:①水——清澈;②游鱼——数量多、活泼、自由;③植物——(树木)茂盛;④小溪——曲折;⑤氛围——凄清
《岳阳楼记》:①洞庭湖远景图——雄伟壮丽;②淫雨霏霏图——阴冷、萧条;③春和景明图——晴明、亮丽
《醉翁亭记》:滁州风光——地理位置优越、朝暮变化、四季变化
《湖心亭看雪》:雪景——雾气弥漫、天地相连、浑然一体
不 同 点 思 想 热爱 自然 《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谢中书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
《与朱元思书》:表现出作者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心怀 天下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①相同点: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的思想。②不同点: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范仲淹的乐则是心忧天下的先忧后乐,立意深远
不 同 点 情 感 贬谪 生活 的乐 与忧 《记承天寺夜游》:包含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小石潭记》:作者对自然景物“心乐之”,流连忘返,但他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因此“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不 同 点 写 作 特 点 表现 手法 《三峡》:①写山——侧面烘托;②写水——侧面描写、对比(夏季);俯仰结合、动静结合(春冬);听觉(秋季)
《小石潭记》:①正、侧面描写结合,既写水又写鱼、石、树;②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鱼儿的活泼与自由
《岳阳楼记》:运用对比,将不同天气、湖景下的迁客骚人的心情进行对比,再将其与后文古仁人进行对比
《湖心亭看雪》:①运用白描的手法,以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勾勒了一幅绝妙的西湖雪夜图;②大景与小景的衬托,白色雪景与黑色景物的衬托,展现出天地的阔大
不 同 点 写 作 特 点 写作 顺序 《三峡》:先山后水。写山为写水做铺垫;写水从不同季节水的特点来写
《小石潭记》:作者游踪(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课外设题对比点 1.写景手法;2.写景顺序;3.同一景物及其特点;4.表达情感的异同
第三类 论述说理类(7篇)
篇 目 《〈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有嘉肴》《鱼我所欲也》
不 同 点 主 旨 思 想 1.有关学习、修养
《〈论语〉十二章》:讲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自我修养等,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诫子书》: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放纵浮躁
《虽有嘉肴》:阐述“教学相长”的道理
【注】“学习”类相关知识还可参考“第一类 写人叙事类
(三)读书劝学篇”
不 同 点 主 旨 思 想 2.有关治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主张“仁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了忧患意识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有积极的作用,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能掉以轻心,要常怀忧患意识
【注】“治国”类相关知识还可参考“第一类 写人叙事类 (二)治国劝谏篇”
3.有关人生选择
《富贵不能淫》:不能因为别人威逼利诱就做出违法乱纪、损害社会的事
《鱼我所欲也》:要有“舍生取义”的思想,时刻保持本心
课外设题 对比点 1.论证方法;2.说理特色;3.治国理政主张;4.学习与修养;5.人生感悟
第四类 寓言故事(传说)类(6篇)
篇 目 《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相同点 寓言故事(传说)大都出于假托,却入情入理,短小却意味深长,集中体现古人的智慧,对今人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不 同 点 寓 意 (思 想) 《狼》: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穿井得一人》: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杞人忧天》: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要加强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
《愚公移山》:做事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
《北冥有鱼》: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借助外力,没有绝对的自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表现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课外设题 对比点 1.人与动物的故事;2.对待传闻的态度;3.忧患意识;4.坚持不懈的精神;5.借寓言说理
第五类 托物言志类(3篇)
篇 目 《陋室铭》《爱莲说》《马说》
相同点 ①间接表达了文章的主旨;②对文中事物进行详细、生动地描绘;③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借议论方式,或表达个人志向,或反映社会现实
不 同 点 写作 手法 及主 旨 《陋室铭》:托物言志,借给自己的陋室作铭,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托物言志,借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马说》:托物寓意,借千里马遭受屈辱、埋没,慨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和任用人才
不 同 点 语 言 《陋室铭》:用词精练,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上”一“入”,精练准确且生动形象;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工整、优美,音调和谐
《爱莲说》:用词精当,“不染”“不妖”“香远益清”“宜乎众矣”等词的使用,既精练又含蓄;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衬托手法贯穿全篇,用菊花和牡丹衬托莲花,用爱菊之人和爱牡丹之人衬托自己,使主题更加突出、深刻
《马说》:全篇语句多为否定和反问语气。使用否定词,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批评和谴责;使用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不能知人善任的讽刺
课外设题 对比点 1.同一写作手法;2.同讲修养、美好(君子)品性;3.同讲“人才”;4.表达情感的异同
第六类 理想生活类(2篇)
篇 目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
相同点 都反映了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不 同 点 表达 方式 及主 旨 《桃花源记》:侧重于记叙(或描写),其“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大道之行也》:侧重于议论,其中的“安居乐业、人尽其力”的大同社会是儒家希望能通过制度创造出来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
课外设题 对比点 1.同讲理想社会;2.同为虚构故事;3.同讲对美好生活、和平的向往
第七类 说明文类(2篇)
篇 目 《核舟记》《活板》
相同点 都介绍了中国古代民间艺术或科技成就
不 同 点 文章 中心 《核舟记》:这是一篇艺术小品文,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高超技艺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活板》:这是一篇精要的说明文,全文着重介绍说明了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赞美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创造精神
课外设题 对比点 1.同讲人物技艺高超;2.同讲古代科技成就;3.表达赞美、肯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