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南 方 地 区
北
方
地
区
西 北
地 区
青 藏 地 区
东北
平原
华北
平原
黄土
高原
云贵
高原
东南
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
盆地
准噶尔
盆地
塔里木盆地
内 蒙 古 高 原
柴达木
盆地
青 藏 高 原
秦岭-淮河分界意义:
① 1月0℃等温线经过
② 河流封冻线
③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⑤ 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⑥ 水稻与小麦分界线
⑦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⑧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⑨ 中国南北方分界线
⑩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界线
秦岭-淮河分界意义:
① 气温
② 河流
③ 降水
④ 干湿区
⑤ 耕地类型
⑥ 农作物
⑦ 温度带
⑧ 气候类型
⑨ 区域
⑩ 河流水系
小 结
5.1
一、四大区域
南 方 地 区
北
方
地
区
西 北
地 区
青 藏 地 区
分界线:
南方&北方—秦岭—淮河
北方&西北—400mm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其他—青藏高原边缘线
主导因素:
北方&西北——降水
青藏&其他——地形地势
400mm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
南方&北方——气候
青藏高原边缘线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主导因素:气 候
主导因素:降 水
主导因素:地形地势
青藏地区
为什么青藏地区被称为“第三极”?
青藏铁路—2005年10月
川青铁路—2023年11月
配属川青铁路的CRH2G型高寒动车组
青藏地区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
青 藏 地 区
1. 自然概况
范围位置、地形地势、河流、气候
2. 人文环境
农业、工业、服务业
学 习 目 标
5.3.1
青 藏 地 区
P17
青 藏 地 区
5.3-1
昆
仑
山 脉
阿尔金山脉
祁连山脉
横 断
山 脉
阿尔金
喜
马
拉
雅 山 脉
昆仑
祁连
横断
一、自然概况
1. 范围
西 藏 自 治 区
青 海 省
西 宁
四 川 省
成都
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 自治区( )、 省( )
和 省( )的西部。
西藏
拉萨
青海
西宁
四川
成都
拉萨
① 自然范围:
位于 山脉、 山脉 、
山脉、 山脉、 .
山脉之间。
② 行政范围:
喜马拉雅
青 藏 地 区
青 藏 地 区
5.3-1
位于 山脉、 山脉 、
山脉、 山脉、 .
山脉之间。
阿尔金
昆仑
祁连
横断
喜马拉雅
一、自然概况
1. 范围
拉
萨
① 自然范围:
面积≈25%(全国)
人口≈1%(全国)
地广人稀
劳动力短缺
市场狭小
人均资源丰富
环境破坏小(风景秀丽)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行政范围:藏、青、川
面积与人口:
川西篇
川西—九寨沟
川西—九寨沟
川西—石墨公园
川西—石墨公园
川西—稻城亚丁
川西—国道318 72道拐
川西—国道318
川西—国道318
青海篇
茶卡盐湖—天空之境
青海—坎布拉—丹霞地貌
青海—祁连山大草原
青海—青海湖—油菜花
西藏—林芝桃花
西藏—林芝桃花
西藏—阿里
珠穆朗玛峰
8848.86m
为什么这么高?
珠峰新高度
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不断挤压,导致珠峰“长高”。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地球上最大、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
青藏地区
青 藏 地 区
5.3-1
一、自然概况
2. 地形地势
拉
萨
① 地势:
②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m)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
远 看 成 山
近 看 成 川
青 藏 地 区
5.3-1
一、自然概况
2. 地形地势
拉
萨
① 地势:
②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m)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昆
仑
山 脉
阿 尔 金 山 脉
祁 连 山 脉
聚宝盆
钾盐
煤、石油
铁、有色金属
柴达木盆地
察尔汗盐湖(国内90%钾盐)
盐
盐
盐
盐
矿产资源
青 海 湖
最大湖泊、最大咸水湖
据目前观测,青藏高原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数量约有1424个。
自1976年至2013年,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增加了1026亿立方米,相当于3个三峡水库。
青 藏 地 区
5.3-1
二、自然概况
2. 地形地势
① 地势:
②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3. 河湖众多
① 湖泊:
② 河流:
咸水湖
黄 河
长 江
怒 江
澜沧江
雅 鲁 藏 布 江
黄、长、澜、怒、雅
为何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地势(海拔)高
冰川广布(多高山冰雪融水)
三 江 源
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世界海拔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系统最敏感的自然保护区。
金丝野牦牛
藏羚羊
雪 豹
雪 莲
红景天
野 驴
紫花针茅
绿绒蒿
生物多样性
垂直地带性=
问题 原因 措施
全球变暖、冰川萎缩
江河、湖泊湿地减少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过度放牧
乱采滥挖
水土流失
草场退化
退耕还林还草
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盗猎
野生动物锐减
立法保护、全面禁猎
青 藏 地 区
5.3-1
一、自然概况
4. 气候
① 类型:
② 特征:
高山高原气候
高寒、
降水较少
距海较远+海拔太高
劣:① 空气稀薄—缺氧、高反
优:太阳辐射强
太阳能资源
拉萨日光城
② 热量不足,农业生产受限
拉萨—日光城
布达拉宫
昼夜温差大
青 藏 地 区
5.3-1
一、自然概况
4. 气候
① 类型:
② 特征:
高山高原气候
高寒、
降水较少
距海较远+海拔太高
优:太阳辐射强
太阳能资源
拉萨日光城
拉萨—日光城
布达拉宫
昼夜温差大
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塔拉滩
“牧光互补”—新型农业
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四川省甘孜州正斗坝子草场,海拔约4000米,这里曾经用肥美的牧草喂养成千上万的牛羊,现如今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基地,数十万块安装好的深蓝色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沐浴阳光,光伏板下的牧草生长旺盛,“牧业+光伏”真正实现“牧光互补””的良好效应。读图3.1.2,完成3~5题。
3.下列对光伏发电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B.不受天气变化影响
C.主要生产化石能源 D.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发电
4.此地适合发展“牧光互补”,是因为这里( )
①海拔高,气温低,适合牧草生长
②海拔低,气温高,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③地处高原地区,阳光照射强
④地狭人稠,污染严重,空气透明度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图3.1.2
A
C
5.如果将“牧光互补”模式运用到我国长江三角洲,最适宜的模式为( )
A.“牧风互补”模式 B.“渔光互补”模式
C.“林光互补”模式 D.“林风互补”模式
B
青藏地区还有哪些绿色清洁能源呢?
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青 藏 地 区
5.3-1
一、自然概况
4. 气候
① 类型:
② 特征:
高山高原气候
高寒、
降水较少
二、人文经济
1. 农业
水源:
热量:
高原 ( 海拔高,热量不足)
高原 (降水少)
农业两
大需求
河谷 (地势低, 冰雪融水汇集处, 水源较足)
河谷 (海拔较低, 热量较足)
热量较足
热量较足
河谷农业
① 类型:
河谷农业
青 藏 地 区
5.3-1
二、人文经济
1. 农业
河谷农业
类型:
优势:
湟水
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青 稞
小 麦
豌 豆
青藏地区主要农作物
农作物蛋白质含量、产量高
① 地势较低,热量较足
②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③ 灌溉水源充足
④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青稞制成的糌粑与酥油、茶叶、牛羊肉构成藏民饮食“四宝”,能够帮助藏民适应和抵御高寒的高原气候。
糌
粑
酥油茶
藏茶
青 藏 地 区
5.3-1
二、人文经济
1. 农业
河谷农业
类型:
农业区:
农作物:
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青稞、豌豆、小麦
2. 畜牧业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牦牛 —“高原之舟”
藏绵羊
藏 山 羊
牦牛帐篷
牧区:
主要畜种: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藏区——碉房
藏区——碉房
“牧光互补”—新型农业
青 藏 地 区
5.3-1
民族:
宗教:
藏族
二、人文经济
藏 族
毛皮帽
气候寒冷
半喇外袍
昼夜温差大
高原红、皮肤黝黑
空气稀薄
太阳辐射强
藏族—锅庄舞
佛 教
藏传佛教
藏 餐
西
藏
篇
青海—塔尔寺
青 藏 地 区
5.3-1
民族:
宗教:
交通:
方式:
② 主要铁路干线:
藏族
二、人文经济
佛教
航空运输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溜 索
公路、铁路、航空
新藏线、青藏线
川藏线、滇藏线
新 藏 线
川 藏 线
滇 藏 线
青 藏 线
藏区铁路难题:
藏区铁路特色:
藏区铁路意义:
平地高架——原因 ?
① 保护生态
② 保护野生动植物
① 海拔高、地势崎岖
② 冻土
① 促进藏区经济发展
② 促进民族交流合作
青藏铁路—天路
青 藏 地 区 知 识 小 结
5.2-2
位于 山脉、 山脉 、
山脉、 山脉、 .
山脉之间。
阿尔金
昆仑
祁连
横断
喜马拉雅
一、自然概况
1. 范围
面积≈25%(全国)
人口≈1%(全国)
地 广 人 稀
行政范围:
面积与人口:
① 自然范围:
2. 地形地势
① 地势:
②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m)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3. 河湖众多
① 湖泊:
河流:
三江源
咸水湖
黄、长、澜、怒、雅
藏、青、川
4. 气 候
① 类型:
② 特征:
高山高原气候
高寒、
降水较少
青 藏 地 区 知 识 小 结
5.2-2
二、人文经济
2. 畜牧业
牧区:
主要畜种: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民族:
宗教:
藏族
佛教
公路、铁路、航空
新藏线、青藏线
川藏线、滇藏线
河谷农业
类型:
农业区:
农作物:
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青稞、豌豆、小麦
1. 农业
5. 交通
方式:
② 主要铁路干线:
3.下列关于图中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青稞等农作物单产高
B.因图中铁路的开通,铁路运输成了当地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C.甲省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D.乙省区有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图示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特点是( )
A.温暖 B.湿热
C.干旱 D.高寒
公路运输
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首期研究成果在拉萨发布。读“青藏高原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小题。
1.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除南、北两极之外的“第三极”,原因是( )。
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 多大江大河,淡水资源丰富
C. 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D. 地高天寒,雪山连绵
2. 青藏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B. 海拔较低,风力较小
C. 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D.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最高高原、世界屋脊
我国西藏地区有一个“雨舌”,如图,图中数字代表降水量,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雨舌”的水汽主要来自(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2. 关于西藏墨脱县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地势北高南低,地势垂直落差小
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C. 山麓出于常绿硬叶林
D. 太阳能,地热资源丰富
墨脱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太阳能资源不足
石匣秘境——扎尕(ga)那,是典型的青藏高原农村聚落,峰岭高耸挺拔,峡谷幽深陡峭。这里的人们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形成了农林牧复合系统,造就了富有地区特色的传统村落民居,被评为首批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下图是扎尕那位置示意,农林牧复合系统示意和民居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扎尕那的村落民居( )
呈条带状分布在河流两岸
B. 以寺庙为中心呈环状分布
C. 呈点状散布在牧区草场上
D. 小聚居,分散分布
石匣秘境——扎尕那,是典型的青藏高原农村聚落,峰岭高耸挺拔,峡谷幽深陡峭。这里的人们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形成了农林牧复合系统,造就了富有地区特色的传统村落民居,被评为首批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下图是扎尕那位置示意,农林牧复合系统示意和民居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 关于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林地既可以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又可以提供林产品
②河流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大面积种植水稻
③草地放牧牛羊,可以为人们提供肉。奶等食品,并为耕地提供肥料
④林下可以养殖禽畜,禽畜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为林木生长提供养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石匣秘境——扎尕那,是典型的青藏高原农村聚落,峰岭高耸挺拔,峡谷幽深陡峭。这里的人们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形成了农林牧复合系统,造就了富有地区特色的传统村落民居,被评为首批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下图是扎尕那位置示意,农林牧复合系统示意和民居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 扎尕那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措施,不适合的是( )
A. 坚持“原汁原味”的保护,保持原有环境不被改变,不能进行开发
B. 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
C. 合理规划,协调农业、牧业、林业适度发展,保护农林牧复合系统
D.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筑丰富要与古朴的村容村貌像协调
3000m
4000m
4500m
高原种植业
温暖
温凉
寒冷
寒冻
青稞、冬小麦
青稞、春小麦
青稞
喜温凉农作物:
青稞、小麦、豌豆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