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期末复习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期末复习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4 09:5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期末复习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一、单选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括号里。(2×10=20分)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更换 更改 B. 积累 果实累累
C.停泊 泊车 D. 悄然 悄没声儿
2.下列字形及字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船桨 心犷神怡(怡:快乐,愉快)
B. 木桩 应接不暇(暇:节日)
C. 屏幕 面面相觑(觑:看)
D. 碳火 比翼而飞(比:紧靠,挨着)
3.“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聒”的意思是( )
A.聒噪
B.声音大
C.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中的“王孙”指的是( )
A.姓王的子孙
B.贵族子弟
C.诗人自己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棵苹果树上的果子密密麻麻的,不可计数。
B.秋天来了,大雁成群结队地往南飞去。
C. 骏马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驰骋。
D.下课铃一响,同学们面面相觑,跑出了教室。
6.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皎洁的月亮 明亮的月光
B.寒冷的冬晨 多彩的红霞
C. 急急匆匆地飞 缓缓地移动
D.激烈地争执 劳师动众地寻找
7.下列句子中,属于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
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B.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C.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D.院子的中央处,是那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
8.下面对诗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居秋暝》是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
B.“夜深千帐灯”写出了深夜里,故乡家家户户都亮着灯的情景。
C.《枫桥夜泊》的前两句中,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
D.《渔歌子》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9.下面的横线处选填哪项内容比较合适?( )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 _______________,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
A.刚吹过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
B.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刚飞过一群欢叫的大雁
D.一堆堆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的天堂》中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都看到了许多鸟。
B.《月迹》一文是按照盼月、寻月、议月的顺序来写的。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只写了松树林的静态美。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2×8=16分)
1.《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写的。 ( )
2.《长相思》表达了作者对边塞军旅生活的厌烦情绪。 ( )
3.《月迹》写的是山村儿童追月迹的故事,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主要表现了中秋月亮的淡雅。 ( )
4.《四季之美》细腻真挚地写出了每个季节的独特韵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 )5.“漆黑的暗夜,有无数的萤火虫在翩翩飞舞”这句话运用了静态描写。 ( )
6.从“乌啼”“霜”“愁”“夜半钟声”“客船”这些字词,我们可以判断出《枫桥夜泊》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惆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7.“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 ( )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的。 ( )
三、课内阅读
(一)课内对比阅读。(15分)
【甲】月落_____ 霜满天,江枫 _____对愁眠。 ——《枫桥夜泊》
【乙】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________,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_________。 ——《四季之美》
1.把【甲】【乙】中的诗句补充完整。(4分)
2.品读语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7分)
(1)【甲】中的两句诗描写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动静结合,描写了枫桥夜景,给人的感受是( )。
A. 宁静安谧 B. 朦胧梦幻 C. 凄凉孤寂 D.烦躁不安
(2)“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现了 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类似的描写手法,我还可以找到一句,并用“ ”画出来。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4分)
(1)【甲】【乙】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色,【甲】描写是的夜晚,【乙】描写的是黄昏。 ( ) (2)【甲】【乙】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 )
四、课外阅读。(19分)
梅雨潭
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的由来。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我们来到潭边,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撷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少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用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有删改)
1.文中画“ ” 的句子属于 (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瀑布飞溅的水花的 。请你找出一句静态描写的句子,用“ ”画出来。(3分)
2.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的是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写出了梅雨潭“绿”得 。(4分)
3.读读文中“【 】”里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文重点在写梅雨潭“绿”的特点,文中第2自然段对梅雨亭的描写是多余的。
B.全文的观察点是:先是在山边,接着在梅雨亭边,最后在梅雨潭边。
C.作者在观察、描绘上极为精细,如写梅雨瀑的水花,从轻风起来时的飘散状态看,作者觉得像杨花。
D.短文先写“梅雨瀑”,不仅仅是为了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
潭”的绿的成因,更是为了刻画一幅完整的梅雨潭的绿色图。
5.结合选文第二段,说一说“梅雨潭”这个名字因何而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比较短文开头和结尾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百花园。(30分)
题目:风景这边独好
哪处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把那里的风景作为本次习作的素材,写一篇习作用上恰当的修部手法或优美的词句,尽情地展现景物的美,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答案:
一、选择题
BCCCD BDBAA
判断题
√××√×√√√
课内阅读:
1.乌啼 渔火
2.(1)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满怀愁绪地坐在船头,与这些景象相对无言。
C
(2)动态 大雁比翼而飞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3.√ ×
课外阅读
1.动态
状态、形状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2.梅雨潭的绿
梅雨潭的绿 裙幅、少女的心、皮肤、碧玉
柔软、明亮、嫩滑、温润
3.示例:这几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梅雨潭的绿与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了梅雨潭的绿,绿得恰到好处
4.A
5.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瀑布撞击岩石激起的水花远看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故名梅雨潭。
6.结尾运用“不禁”一词,在语气上更加肯定,在情感上比开头表达得更深,更能表现出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惊叹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