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说明文阅读
目 录
01 挑战中考题·查能力漏洞
02 突破题型·补能力漏洞
题型特点
答题方法技巧点拨
03 能力提升演练
(2023·上海·中考真题)
国产设备给西安古城墙做“CT”
①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加持下,要想掌握人体的病灶情况,我们可以使用B超、CT、核磁共振等各种影像仪器。想知道一座几十米高的古城墙的健康状况,该怎么办?
②以往,用得最多的是钻孔法,就是通过在墙体上打孔取材的方式,来判断其内部情况。但这种勘探方式会直接破坏墙体,后期还需要对损坏部分进行修复。另一种是雷达监测法。雷达的频率越小,穿透程度便会越深,但其精度会相应变差,成像可能出现偏差;而如果探测太浅,又不能够满足古建筑、山脉等大型物体的探测深度需要。钻孔法对城墙有损,而使用雷达法,基本上70%的情况都探不出来。
③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两位骨干教师,带着由两位工程师以及四五位学生组成的团队,向着古都西安出发。与他们同行的,是一个长1.6米形状酷似冰柜的仪器。他们带着研发的国内首套宇宙射线缪子成像设备,给西安古城墙做了一次“CT”。原来,科研人员在被测物体周边放置缪子探测器,根据缪子射线在物体中不同方向的穿透情况,沈姐的语文课堂。搜集肉眼看不见的缪子计数,进而在计算机上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实现被测物体的三维成
像。缪子成像技术主要有两种成像原理,即角度散射成像和强度衰减成像。此次西安古城墙探测运用的便是强度衰减成像法。
④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利用的是不需要人工放射源产生的天然射线,具有无接触勘探、不受时空限制、不会对勘探物体造成任何伤害、绿色环保等特点,但它的使用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在室外使用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电路短路,或者电压波动较大等,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也会跳动不稳,得经历风吹日晒等自然环境的考验。
⑤在团队不断优化完善下,这项技术也从考古探测发展到了地质勘查、矿产勘探、集装箱检测等更广阔的空间。
⑥前段时间,团队又有了新思路:是否可以使用缪子成像技术探测青藏高原的冰川厚度,明晰岩石边界?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都致力于将其本土化。现在团队这项技术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5%左右。
⑦考古科技化,技术国产化,归根到底都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想获得“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我们必须实现技术的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条艰辛的求索之路,也是一条光明的必胜之路。
1.根据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完成填空。(6分)
(1)原有检测方式的不同。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 )。(3分)
A. 可以通过 CT、B 超和核磁共振等技术来检查城墙内部情况。
B. 用钻孔法检测不会直接破坏城墙。
C. 使用雷达检测法检测城墙,仅有少部分情况能被探测出来。
D. 科研人员通过目测可以绘制城墙三维图像。
3.从全文看,第⑥段不能删去,请简述理由。(6分)
【答案】
1.(2)缪子成像技术的原理 (3)缪子成像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2.C
3.第⑥段首先说明缪子成像技术有更广阔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新思路,同时呼应标题。说明缪子成像技术本土化程度高,为第⑦段呼吁“实现技术的中国式现代化”,所以不能删去。
二.(2024·上海松江·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原来大脑“不睡觉”
①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你是否曾好奇,我们睡着的时候大脑也在休息吗?做梦的时候大脑有哪些活动?
②科学家通过记录睡眠中人的脑电波,发现睡眠是由不同的阶段组成的。一个晚上,你可以多次进入一个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的状态,这个阶段你的脑电波看起来很像醒着的时候,但你的身体却是静止的,只有眼动肌会动。这个时候你会做一些生动而详细的梦。对于这个阶段,一个形象的说法是:______。相应的,其余的睡眠时间你则处于一种叫作“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状态。这个阶段一般不会产生复杂的梦,但你的身体是可以活动的。这个阶段可以被描述成:一个可以活动的躯体里有一个空闲的脑。
③人类在清醒时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如果不被及时清理掉,就会堆积起来对大脑造成损伤。那么这些代谢废物是怎么被清理掉的呢?
④科学家采用双光子显微镜等新技术,发现了这个“清道夫”的庐山真面目,原来是神经胶质细胞。在睡眠中,神经胶质细胞调控大脑中的组织间隙增加大概60%的空间。更大的组织间隙就像更大的排水管道,使得大脑中的代谢物可以被高效地清理掉。研究人员发现,在睡眠状态下清除废物的速度是清醒时的两倍,这也证明了睡眠的修复作用。
⑤俗话说,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睡一觉。历史上有很多传奇故事似乎证明了这句话。比如著名化学家凯库勒梦到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旋转的环状,于是他想通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又比如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做梦时梦到元素纷纷落到了一张表格的合适位置里,于是他制作出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那么,梦中真的可以学习吗?
⑥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大脑中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但是太多的突触会占用大脑大量的容量,我们并不能无限地往脑里塞东西。在睡眠中,一部分连接强度弱的突触会被选择性地消除,同时一小部分比较重要的突触可以通过巧妙的办法加强和保存下来。这从科学理论上解释了睡眠对学习和记忆巩固确实存在一定作用。当然,睡眠不是万能的良药,白天的努力工作和学习也是必需的。
⑦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让大鼠沿着环形的轨道单方向反复跑动来获得食物奖励,然后记录下大鼠存储空间记忆的海马区里位置细胞的活动。有意思的是,当大鼠睡着了,海马区相同的位置细胞激活模式竟然出现了,就像大鼠的大脑正在回放训练中的经历一样。我
们可以合理猜测,我们在睡眠中可能会重现白天的任务,这种重现也许可以达到增强学习的效果。
⑧夜深了,就赶紧躺到床上去吧。睡梦中,你将会体验一个又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或许在梦里,你还可以想象某些你清醒时觉察不到的自然界的奥秘呢。
(有删改)
4.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列填空。
5.结合文章内容,下列对标题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引发读者阅读的好奇心 B.提示了文章的说明内容
C.激发读者科学探究的兴趣 D.强调大脑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6.第⑦段不能删除,请联系上文简述理由。
【答案】4.(1)一个静止的躯体里有一个忙碌的脑
(2)睡眠具有修复作用
(3)清理代谢废物
5.D
6.第⑦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大鼠白天努力跑动获得食物,睡着后,海马区相同的位置细胞激活模式出现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睡眠可以达到增强学习的效果,但白天的努力工作和学习也是必需的。对第⑥段说明的内容“睡眠对学习和记忆巩固确实存在一定作用,白天的努力工作和学习也是必需的。”做了进一步解释和补充说明。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第 ⑧段的说明内容。
三.(2024·上海静安·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满天繁星中,哪一颗是华夏先民“岁首星”
①正月初一过大年,现在有现成的历书可查日期,但在遥远的上古时期、在还没有成熟历法的时期,人们如何纪年、如何过年?
②先民根据物候纪时,将某种物候现象的出现作为新年到来的标志。比如,草原民族在青草返青时过年,渔猎民族在马哈鱼洄游时过年,农耕民族在某种农作物收获时过年。“年”字的甲骨文象征禾穗低垂的样子,表明华夏先民可能曾经以农作物的丰收为新年的标志。
③但是,物候受地域、气候的影响,这种纪时方式缺乏普适性、准确性。而满天星斗为普天之下人们所共睹,日月轮回、斗转星移较之物候更能准确地确定时间。先民发现这一星空运行规律后,就会运用星象纪时,于是物候历就被星象历所替代。
④运用星象纪时,先民们会选定某个易于观察的星座作为新年的标志,从而将这一星座作为岁首星。古埃及人原来以尼罗河洪水的到来作为新年的标志。后来,他们发现,每到播种时节的拂晓时分,天狼星会随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于是又用天狼星作为新年的标志,天狼星就成了埃及人的岁首星。
⑤那么,满天繁星中,哪一颗是华夏先民的岁首星呢?我们可以从保存了古代中国天文历法知识的华夏农事历《夏小正》中寻找答案。
⑥《夏小正》详细记述了一年12个月的物候、气象、农时,也记载了几个重要星象。其中正月的内容里描述了“鞠则见”“初昏参中”等星象。“鞠则见”是说鞠星在夜空中出现;“初昏参中”是说黄昏参宿三星在南方夜空正中间出现。“参宿”是星座名,参宿三星即猎户座的三颗亮星,明亮璀璨,一字排开,非常引人注目。鞠星位于参宿的左下方。
⑦华夏先民以“初昏参中”这个星象作为新年到来的标志。为什么呢?鞠星位置偏南、纬度甚低,北方中原地区的人很难看到,只有在每年春分前后的黄昏、秋分前后的拂晓才能见到。又因中国地处北半球,中国人的房子多坐北朝南,出得门来,抬头仰望,展现在视野中的正是南方的星空,中国天文学自古就以观察南方夜空中的星座为主。
⑧遥想《夏小正》时代,每当明亮的参宿三星升上黄昏的正南方夜空时,浩荡东风送来春天回归的气息,积雪开始消融,冻土开始融化,大雁北翔,雉鸡啼鸣。群星灿烂的猎户座升上南方夜空,璀璨的参宿三星恰好位于正南方。种种迹象都表明,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因此,古人就以参宿南中天作为新年到来的标志,照耀南方夜空的参宿三星成为华夏民族辞旧迎新的岁首星。
(选自《解放日报·朝花周刊》,文字有改动)
7.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8.第③段与第②段不能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
9.根据文意,概括“参宿三星”成为华夏民族“岁首星”的原因:
(1) ;
(2) ;
(3)春天回归的种种迹象发生在参宿升上黄昏南方夜空之时。
【答案】7.不能删除。如果去掉,语言过于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能调换。这两段是时间顺序,符合认知规律。
9. 鞠星只有在每年春分前后的黄昏、秋分前后的拂晓才能见到 中国天文学自古就以观察南方夜空中的星座为主
四、(2024上·上海杨浦·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大脑是怎么“丢”的?
①长久以来,发育形成更大的脑容量一直被视为人类增强智力并得以“统治”地球的标志。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上一个冰川期结束后的某个时候,人脑变小了。
②大约400万年前,被认为代表人类最古老祖先的乍得沙赫人的脑容量约为350毫升。此后,人类的脑容量开始增加。从大约400万年前到大约2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到100万年前,一些直立人的脑容量超过1000毫升。大约1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平均脑容量达到1500毫升。
③人类的脑容量一直在不停增加吗?非也!对122个人群开展的测量显示,全球范围内人类的脑容量平均为1349毫升,小于人类石器时代祖先的脑容量。
④人类的脑容量为什么会缩小?有研究人员认为,大脑是人体最耗费能量的器官,虽然现在大脑只占人类体重的2%,但它消耗了近四分之一的能量。通过发明在外部存储信息的方法:洞穴艺术、写作、书籍,我们的大脑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努力工作,使得人类脑容量减少了一些:而数字媒体、互联网被用作信息储存器,这很可能加剧了脑容量缩小的趋势。
⑤《发现》杂志指出,最有说服力的假设也许是智人经历了“自我驯化”。与野生祖先相比,绵羊、狗等驯化物种在许多身体和行为特征上有所不同,具有驯服、没那么胆怯以及较小的大脑等特点。人类或许也对自身进行了驯化:在石器时代,善于合作的、头脑冷静的个体比好斗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这些倾向与基因互相影响,改变了人类的身体特征,包括体型和大脑的大小。
⑥德席尔瓦团队利用化石和现代标本资料确定,人脑的缩小发生在3000-5000年前,这是北非、中东和南美洲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他们认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可能对脑容量缩小起到一定影响。一群人比这个群体里最聪明的那个人还要聪明,这有点像中国谚语“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所以,如果你生活在一个群体里,那么解决起问题来就会比你独自一人时更快、更有效、更准确。
⑦德席尔瓦表示,人类的社会性很强,以至于每个单独的个体不再需要知道一切。日益复杂的社会,让人类不用像原始社会的人类那样需要掌握多种生存技能。基于此,人类脑部的部分功能也逐渐退化,脑容量随之缩小。
⑧自古以来,人类创造了一系列灿烂的文明,一系列高精尖科技,都可以表明人类是越来
越聪明了。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的智商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人脑的体积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功能越来越发达就好。
⑨人类聪明的头脑是进化过程中发展和演化了数百万年的结果。目前,人类的大脑仍在默默进化,未来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0.人类的脑容量为何会缩小?文章列举了三种可能的原因,请填空。
(1) 。
(2)人类“自我驯化”的过程影响了基因,改变了身体特征。
(3) 。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丢”具体是指脑容量的减少以及脑功能的退化。
B.更大的脑容量是人类智力增强并得以“统治”地球的标志。
C.人类脑容量缩小的“拐点”大约出现在3000-5000年前。
D.一个群体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个体更快、更有效、更准确。
12.以下这段文字应放入文中哪两段之间?请说明理由。
人脑缩小会对其功能产生影响吗?研究人员表示:从种经科学的角度来说,人脑存在一定的冗余——一些“闲置空间”,所以人脑在进化过程中的自然缩小并不会影响整个大脑功能的发挥。
应放到第 段与第 段之间。
理由:
【答案】11. 外部信息存储办法的出现以及信息存储器的使用。 复杂的社会结构让人类脑部的部分功能逐步退化。
A
13. ⑦ ⑧ 理由:因为上文4—7段说明了人类脑容量减少的原因,下文8—9段说明了人脑体积虽然在下降,但是人脑依然在进化。材料中通过发问的形式,“人脑缩小会对其功能产生影响吗?”,承接了上文人脑容量减少,同时引出“人脑在进化过程中的自然缩小并不会影响整个大脑功能的发挥”,开启下文人脑功能进化,起到了过渡作用。
五、(2024上·上海奉贤·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光陆大楼的现代光芒
①从近一个世纪前起,走上乍浦路桥的路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南段的一栋塔楼式样的建筑吸引,这便是光陆大戏院。
②光陆大戏院位于虎丘路南苏州路口的转角处,现地址为虎丘路146号。这幢八层高的大楼由斯文洋行投资,鸿达洋行设计,张裕泰营造厂承建,是沪上首个集影院、办公和新式公寓为一体的“巴黎式”布局戏院。
③光陆大戏院于1925年动工,1928年2月25日落成开幕,是当时电影“黄金时代”的见证。1929年6月,光陆大戏院由远东游艺公司收购。1933年停业,之后又被兰心大戏院收购作为分院重新开业。据鲁迅先生日记记载,他曾多次和许广平携海婴来此,观看米老鼠系列电影。自1953年至1982年间,多次更名。如今,曾经辉煌一时的光陆大戏院早已不再作为影院使用。
④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上海,正是装饰艺术风格兴起的时代。光陆大戏院属于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四周墙壁塑有花纹图案和浮雕。其平面为扇形,转角处为直线与弧线相交的尖角,顶部有一个小塔楼,呈三层阶梯状向上收分,比例高耸,线条简单,与弧线墙面结合形成了大楼最明显的装饰艺术风格特征。大楼的内部使用酒红和琥珀色的彩色混凝土及玻璃,极力赋予摩登与现代主义的倾向。
⑤影院部分占据了大楼的一二层空间,观众厅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近千个,两侧还设有包厢专座,其内部的现代化设施尤为值得称道。它是上海第一家有空调的电影院,同时兼有空气净化设备,时人赞其“炎夏有传冷器,不啻一剂清凉散;隆冬有传热器,合座若登春台”,在那个电扇都尚未普及的年代,空调可谓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此同时,光陆也是第一家采用无柱设计的电影院,以确保观众的视线畅通无阻,影院还采用了防火喷淋设施和隔音墙面设计,无处不体现着现代化。
⑥光陆大戏院的原有建筑依旧矗立在苏州河畔,名“光陆大楼”。修缮一新的光陆大楼在当下体现了它新的文化价值。
⑦2023年元旦,作为苏州河文化创意投影秀平台的光陆大楼推出“百年光陆焕新颜”灯光秀,陆续上演《采花浪蝶》《姊妹花》《蚱蜢与蚂蚁》《勇冠三军》《白毛女》《大闹天空》等一幕幕耳熟能详的经典影片。沈姐的语文课堂。镜头中华丽高雅、热烈狂放的探戈伴随欢乐的萨克斯,演绎着上海的摩登。灯光秀点亮“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提升市民游客的体验感和沉浸感,让城市增添更多暖意、惬意、诗意。
⑧2023年冬天,光陆大楼以“链接历史、当下与未来”的身份向公众重开大门,将举办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明天的记忆”。出生于阿根廷的数字艺术家皮尼巧妙借用了天顶的弧形结构,呈现充满诗意的数字艺术四幕剧:《光与影》《镜面》《景观》《月亮》。通过对光影、对称性和几何学的交叉运用,塑造出一个超现实的“万镜之厅”。引领观众在这座上海第一个现代主义风格的影院里,展开一段有关回忆的旅途。
⑨在时间的长河里,光陆大楼始终散发着自带气场的光芒。
(根据网络相关资料改编)
14.本文围绕说明对象依次介绍了:(6分)
(1)光陆大戏院的整体概况。
(2) 。
(3) 。
(4) 。
15.第②段中“首个”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简要分析。(3分)
16.第⑧段能否删去?请阐述理由。(6分)
【答案】14. 光陆大戏院的历史发展(2分)光陆大戏院的装饰艺术风格和内部设施(2分)光陆大楼当下新的文化价值(2分)
15.首个是第一个,强调了光陆大戏院是沪上第一个集影院、办公和新式公寓为一体的“巴黎式”布局戏院。突显其地位、价值。(3分)
16.不能(1分) 第⑧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光陆大楼举办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引领观众展开一段回忆的旅途的例子(2分),与第⑦段的例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从室外到室内的空间顺序(2分,只写“不同角度”给1分),共同具体说明了修缮一新的光陆大楼在当下体现了它新的文化价值(1分)。
典型题型
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文中某个划线句子能否删去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某些词语能否删去,某些词语能否替换,某些词语的作用。
阐释说明顺序,分析过渡句的作用,将某段文字还原文章位置并阐释理由。
方法技巧点拨
知识点 分 类 标志 答题方法(作用)
说明方法 举例子 常有“如”“例”“例如”等标志语。 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地说明事物 (具体生动地说明了……)
列数字 以具体的数字为标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作比较 作比较包括类比或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 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通过……和……比较,突出说明了……)
列图表 以图表为标志 形象直观地说明了……
常考题型 1、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变化题 分析文中某个划线句能否删去?
答题思路 熟悉各种说明方法的概念特征,审清题干要求,找准说明的主要内容 先概括划线句说明的内容,比较句子和原文之间的关系或者删去后有什么变化,说明这句话使得说明对象更准确,更具体。
1、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说明文语言特点
题型 答题模式
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①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 ②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种题型: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①不能。 ②先配合实际语境解释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说明是什么限制(表猜测,表时间限制,表范围限制,表程度限制),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加点词)
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能否将句中加点的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①不可以; ②因为原词表达了……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补充介绍限制性词语 1、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等。
三、说明顺序
常考题型 答题模式
文章思维导图 ①根据提示,定位段落位置 ②关注关联词,圈划中心句,提炼答案
段落能否调换位置 概括 A 段+概括B段+逻辑关系(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呼应CD句
材料安置 ①概括材料内容 ②分析这段材料与原文的关系(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与前一段文字形成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两段文字呈现逻辑关系。
补充几种逻辑关系 ①从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先描述物候现象,再列举物候形成的原因。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先说结果再解释原因,或先解释原因再得出结果。 ③从概括到具体:先从总体上进行说明,再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④从特点到用途:先介绍事物的特点,再说明此事物的具体用途。 ⑤从主要到次要:先说明此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再说明次要的。 ⑥从整体到部分:先整体介绍,再具体介绍各部分内容。
一、(23二模·虹口区)
向日葵的秘密
①很多人都认为,向日葵的花盘可以随着太阳的运行而转动,不然怎么会叫“向日葵”呢?但著名作家张抗抗却在天山脚下发现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在夕阳西下时,“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向日葵向阳,难道是一场“弥天大谎”
②辰山植物园景观部工程师揭秘说,向日葵是否向阳,取决于它处于什么生长阶段:从花芽到花盘盛开前,它是有着向阳性的,但花盘盛开之后,就固定朝着一个方向。
③原来,在花盘开放前,向日葵的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花盘的指向落后太阳大约12度,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④植物学家研究发现,向日葵的叶子和花盘______能跟着太阳转动,______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细胞拉长,从而慢慢地向太阳转动。在太阳落山后,生长素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转回起始位置,也就是东方。
⑤但是,向日葵花盘盛开后,为何固定朝向东方呢?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向日葵的繁衍有益处。
⑥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摄氏度,就会被灼伤,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而花盘一大早就受阳光照射,却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霉菌侵袭的可能性,而且在寒冷的早晨,在阳光的照射下,向日葵的花盘成了温暖的小窝,能吸引昆虫在那里停留帮助传粉。
⑦向日葵虽然品种众多,但大致可分为“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公园里的向日葵一般属于观赏类,大多是无性繁殖,无法结子。所以,并非所有向日葵都能结出瓜子,对于“吃货”朋友们来说,想吃到香喷喷的瓜子,可不能盯着公园里的向日葵花海了,而是应该寻找食用类的向日葵。
⑧1986年4月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整个城市化为废墟。为了修复这片受核污染的土地,政府开启了种植向日葵项目。向日葵为什么可以修复被核污染的环境呢?原来,向日葵可以大量吸收高浓度的放射性同位素并将其隔离在茎和叶中。如今,向日葵俨然成为了灾后复兴的标志,代表着人类从未失去的坚强和希望。
1.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文章第④段画线处的关联词是( )。(2分)
A.因为……所以 B.不但……而且 C.之所以……是因为 D.虽然……但是
2.阅读文章第②—⑥自然段,完成下列思维导图的填写。(8分)
3.请具体分析文章第①段和②—⑥段之间的关系。(6分)
【答案】1.(2分)C
2.(8分,一空2分)(1)花盘开放后固定方向 (2)生长素的影响 (3)避免阳光直射,减少辐射量(2分) (4)烘干露水,减少霉菌侵袭(2分)
3.(6分)(2分)第①段写发现向日葵不随太阳运行而转动的反常现象,并提出疑问,(2分)②—⑥段揭秘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第①段与②—⑧段的说明顺序是从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二.(23二模·嘉定区)
它披上了蜂鸟“马甲”
李耕拓
①3月初,春寒料峭。江苏南京街道两边一种叫作结香的植物开花了,色泽金黄略带香味。在硕大花丛中,一种飞翔盘旋酷似蜂鸟的小动物也闻香而至,翩跹于花丛中嬉戏取食。这难道是“蜂鸟”吗?
②近些年来,国内不时有报道称,有人发现了“蜂鸟”。然而,我国乃至亚洲并没有野生蜂鸟。其实,这所谓“蜂鸟”大都是一类穿着蜂鸟“马甲”的“四不像”昆虫——蜂鸟鹰蛾。它的学名叫长嚎天蛾,只有成人拇指般大小,虫体展翅一般5厘米左右。
③作为蛾类家族成员,蜂鸟鹰蛾兼具蝶、蜂、鸟的外形特征。作为蝴蝶的同族近亲,它们像蝶一样有着长长的口器——喙管和两根尖端膨大的触角,还有五彩斑斓的翅膀。它们的身形又像蜜蜂,在夏秋季节飞舞在百花丛中采食花蜜。它体型娇小,腹部粗壮,加上“羽毛”和“尾巴”,约两厘米长的喙管插入花中吸食花蜜,整个样子看上去极像蜂鸟。
④蛾类通常夜间出没,而蜂鸟鹰蛾则偏要对着干,像蝴蝶和蜂鸟一样夜伏昼出,在花丛中采食花蜜时像蜜蜂那样发出嗡嗡声,还像蜂鸟一样很少休息。
⑤蜂鸟鹰蛾的飞行也很有特点。和大多数夜行的天蛾不同,尤其是在明亮的日光下,它的飞行速度比一般天蛾要快得多。它们像蜂鸟一样,时而疾驶,时而盘旋,飞翔时既能前进也能后退,还能原地悬停取
食,恰似一架轻巧的直升机。
⑥蜂鸟鹰蛾何以同蜂鸟这么相像?作为世界上个头最小的鸟类,人们通常认为蜂鸟的老家在中南美洲,多分布在那里的热带雨林中,在北美也有分布。蜂鸟鹰蛾的原生地则在南欧和北非,后来又扩散到北美洲等地。20世纪80年代初,蜂鸟鹰蛾首次在我国境内被发现,可能是随着从美国进口的大量农产品来到我国。由此看来,蜂鸟鹰蛾与蜂鸟外形酷似应该是它们各自努力适应环境、“自学成才”的结果,用生物学术语来说,就是趋同进化造成的。
⑦趋同进化是指不同的生物、并无亲缘的物种,生活环境相同、生存压力相似,_____生存地域不同,_____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趋同进化现象在动物中很普遍,蜂鸟鹰蛾和蜂鸟的相似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⑧不过,也有人对这一解释提出质疑。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新发现提供了一种新解释:这可能是蜂鸟鹰蛾向蜂鸟拜师学艺的结果,用生物学术语来说就是拟态的结果。
⑨2004年,德国鸟类学家杰拉尔德·迈尔在德国发现了3000万年前的早期蜂鸟化石,表明蜂鸟起源于亚欧大陆。后来研究表明,在大约4200万年前的亚欧大陆,蜂鸟便开始从雨燕目中分化出来,随后踏上了前往美洲的道路。它们可能通过当时的白令海峡的陆桥进入北美,然后向南来到南美洲。然而,在原产地亚欧大陆蜂鸟却灭绝了。所以,蜂鸟鹰蛾和蜂鸟应该在相同的时空相处过,蜂鸟鹰蛾为了更好地生存,向蜂鸟拜师学艺也并非空穴来风。
⑩不管是趋同进化还是拟态学艺,蜂鸟鹰蛾奇特的外形使得多数捕猎性昆虫和小型鸟类都无法准确判断其真实身份,所以不敢轻易对它攻击。因此,蜂鸟鹰蛾就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文章有删改)
4.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⑦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却 B.即使……也
C.如果……就 D.因为……所以
5.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9分)
6.第⑥段加点词“通常”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请引用文中材料说明理由。(4分)
【答案】4.(3分)B
5.(9分)
(1)蜂鸟鹰蛾兼具蝶、蜂、鸟的外形特征。(2分)
(2)蜂鸟鹰蛾的飞行速度快,飞行技巧高,极似蜂鸟。(2分)
(3)蜂鸟鹰蛾同蜂鸟相像的原因。(1分)
(4)这是趋同进化的结果。(2分)
(5)这可能是拟态的结果。(2分)
6.(4分)“通常”是一般的意思,说明“蜂鸟的老家在中南美洲,多分布在那里的热带雨林中”这只是一般人的认识(1分),而后文第⑨段写“2004 年,德国鸟类学家杰拉尔德·迈尔在德国发现了3000万年前的早期蜂鸟化石,表明蜂鸟起源于亚欧大陆。”说明了蜂鸟起源确实并不在中南美洲。(2分)“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三、(2024·上海奉贤·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警惕“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
①《警世通言》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当然以为菊花在深秋盛开且耐久,怎会风吹花落“满地金”?于是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日秋风过后,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不懂装懂”耍小聪明给王安石续诗,不禁心生懊悔。
②苏东坡的故事引人深思:看待问题时,没有事实依据,主观臆测,想当然地认为事情大概是这样,或者应该是这样,会因为“不懂装懂”而闹出笑话。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告诫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诗人们也会赞美,“谦虚是最高的美德”。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
③除此以外,现实中,因为虚荣心作祟,不懂犟着脖子说懂,不会硬着头皮说会,生怕没了面子,明明对事物一知半解却装作完全了解,仅是一家之言就自诩为名家之论的现象不少见。伪学不若真知,是真知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与其装懂卖弄,不如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那些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一一填补起来。巧诈不如拙诚,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才是“标配”。学识“虚胖”、学风“注水”,越早改掉越好。
④反对“不懂装懂”,另一个极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装不懂”。有人怕担责任装不懂,遇到矛盾问题时明明有能力解决,却该出手时不出手;有的心胸狭隘装不懂,把特长当作个人进步的“法宝”,涉及个人利益时“懂”,涉及集体利益时“装”;还有人居心不良,明明知道有问题却看破不说破,明明对各项规章制度心知肚明却假意不知、故意突破底线……如果说“不懂装懂”者是缺少虚怀若谷的谦卑之心,那么“懂装不懂”者缺的则
是一颗敬畏之心、责任之心。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题更严重,理当纠正。
⑤习近平总书记说:“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我们既要反对“不懂装懂”,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知识更新,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更要反对“懂装不懂”,坚决摒弃不严不实、不精不诚问题,自觉站在大局考虑问题,勇挑重担,敢于担责。
⑥《道德经》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思是说,大丈夫要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选择朴实而不崇尚虚华。我们每一个人要讲认真,推崇实事求是,主张实干担当。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8.阅读第②③④段,完成下面题目。
(1)梳理内容, 完成填空。
(2) 这三段能否调换顺序? 请阐述理由。
9.下面对本文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警惕“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
B.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
C.我们每一个人要讲认真,推崇实事求是,主张实干担当。
D.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答案】7.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论题;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 8.(1)①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②虚荣心作祟;③虚心好学、不耻下问;④警惕“懂装不懂”;⑤心胸狭隘;⑥居心不良。(2)不能调换顺序。因为第②段承接第①段苏东坡的故事分析“不懂装懂”的原因,并提出论点,第③段和第④段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这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论证的。同时第③段“警惕‘不懂装懂’”和第④段“警惕
‘懂装不懂’”与标题相照应。 9.C
四、(23二模·浦东区)
照壁,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
①中国有许多宏伟优美的照壁,它们是珍贵文物和优秀的古建筑,是闻名于世的东方文化艺术瑰宝。
②照壁,亦称作影壁、影墙、照墙,是古代寺庙、宫殿、官府衙门和深宅大院前的一种建筑,即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照壁的功用是作为建筑组群前面的屏障,以别内外,并增加威严和肃静的气氛。照壁往往把宫殿、王府或寺庙大门前围成一个广场或庭院,给人们有个回旋的余地,因此成为进大门之前的停歇和活动场所,也是停放车轿上下回转之地。
③照壁形状常为一字形或雁翅形。一摩完整的照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壁座大多砌成台基式或须弥座式样;壁身多用对缝砖镶砌成光滑的平面,或间以雕饰纹样面砖;壁顶形式常为歇山顶和庑殿顶。宫殿、王府和寺庙门前的照壁大都雄伟精美,装饰瑰丽,而一般民居前的照壁,则小巧玲珑,素平无华,间或有些装饰,但并不那么豪华。照壁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宅第主人的等级之差。
④古人照壁的砌筑十分讲究,一般多用清水砖雕花嵌缝砌作。照壁正对府宅大门,面临街坊,精美的雕花、讲究的工艺使整个宅第显得富丽堂皇。照壁墙面上的水磨清砖,有方砖斜嵌或嵌成八角、小方等图形,显得光洁古雅。照壁中间用砖雕或石刻“福”“鸿喜”“开门见喜”“纳福吉祥”等字样。
⑤皇家宫廷照壁以琉璃九龙壁最为尊贵。华夏著名的九龙壁有山西大同九龙壁、北京故宫九龙壁和北京北海九龙壁。山西大同九龙壁在大同市东大街上。山西大同是明代北部重镇,建有代王府。建府时,修造了这座九龙壁,全长 45 米,高8米,厚 2 米多。九龙壁是帝王的象征,是皇权的象征物。
⑥古代民居的大门处,迎面墙上有照壁,大门内有屏门,门堂内照壁可以用板壁为屏门。明代文震亨《长物志·照壁》云:“得文木如豆瓣楠之类为之,华而复雅。不则,竟用素染,或金漆亦可。青紫及洒金描画,俱所最忌,亦不可用。”古人的审美观点,以有精美天然的纹理木质为上品,称之为“文木”,认为此种天然的木材质地既华丽又文雅,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可见,照壁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⑦照壁建筑 ,结构 ,造型 ,风格 ;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它在中国古建筑中和世界建筑史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焕发着灿烂的光辉。
(有删改)
10.根据文意,第⑦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2分)
A.古朴 优美 精巧 宏伟 B.优美 古朴 宏伟 精巧
C.精巧 宏伟 古朴 优美 D.宏伟 精巧 优美 古朴
11.根据第②—⑥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1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分)
13.下列这段文字放入文中第几段最合适?请说说理由。(5分)
山西王家大院朝南的每座门前都立有照壁,它们做工精良,其中一面的壁心做成插屏状,上刻图案雕饰和文字,背面是个巨大的麒麟;还有一座是由石料满雕的透雕照壁,内容是“鲤鱼跳龙门”。其他民居照壁也常如此,用砖、木、石材料雕出精美的装饰。
第 段,理由:
【答案】10.(2分)D
11.(6分)(1)照壁的定义(别名)与功用 (2)照壁的砌筑特点 (3)皇家宫廷照壁
12.(3分)将宫殿、王府和寺庙门前的照壁和一般民居照壁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照壁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宅第主人的等级之差。
13.(5分)第⑥段(2分)。第⑥段着重说明照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段文字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山西王家大院门前照壁为例,具体说明了古代民居照壁做工精良,雕饰精美,具有审美价值,因此适合放入第⑥段。(3分)放入第④段,酌情给分,整题不超过4分。
五、(23二模·普陀区)
科技赋能,世界首创整体打捞技术获得成功
①长江口二号古船残长约38.1米、宽约9.9米,它在水深8-10米的水域被发现时,船体深埋于5.5米深的淤泥中。此后从水下调查到整体打捞历时7年,期间科技赋能始终是推动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和核心动力。
②在长江口这片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江海交汇水域,找寻水下文化遗产就是大海捞针。浑水环境是中国乃至世界水下考古发展至今都极难跨越的瓶颈。在水下考古工作启动之初,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多家机构的考古与科技工作者开展跨界合作,联合攻关并自主研发了获得国家专利的“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开发了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的“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综合运用无人艇、多波束声呐、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等海洋物探设备,对长江口水域开展水下调查。
③长江口二号古船是木制帆船,且装载大量古代精美瓷器等文物,打捞难度太。在国家文物局同意采
取整体打捞方式对长江口二号古船进行保护后,上海市文物局会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集成当前世界最先进的打捞工艺、技术路线、设备制造,最终研究并形成了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这艘古船。该项技术创造性地融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并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高新技术。
④不仅如此,为了平稳安全地提升弧形梁形成的沉箱,并顺利将其护送至船坞“奋力轮”一这艘专用打捞工程船被创造性地设计并建造出来。“奋力轮”主体长130米,宽34米,型深9米,设计吃水6米,两端设有同步提升装置,在船中部开口,自带一个长56米、宽20米的月池。穿梁完成后的弧形梁沉箱装载着整艘古船直接由“奋力轮”从海底提升至中部月池,并转运、卸载至船坞,一艘船完成了提升,运输、卸载三项任务,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性强、科技含量高等诸多优点。
⑤2022年9月6日,整体打捞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到达古船所在水域,正式开展古船整体打捞和考古保护工作。11月17日,专用工程船“奋力轮”也到达古船所在水域,打捞进入关键阶段。11月21日,经过77天的海上施工,古船被成功整体打捞出水,这充分体现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为水下考古整体打捞模式开辟了 、提供了 、增加了 ,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了中国理念中国经验。
(原文有删改)
14.阅读第②—④段,完成下面填空。(6分)
15.第③段加点词“目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分析。(3分)
16.联系第①段,分析第④段中详细罗列“奋力轮”各数据的作用。(4分)
17.填入第⑤段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新思路 新方法 新案例 B.新案例 新方法 新思路
C.新方法 新案例 新思路 D.新案例 新思路 新方法
【答案】14.(共6分)
1.2古船为木制帆船,且装载大量古代精美瓷器等文物,打捞难度大。(2分)
2.1考古与科技工作者跨界合作,自主研发新装置和新技术,综合运用多种海洋物探设备开展水下调查。(2分)
3.3“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1分)
3.4专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1分)
15.“目前”指现在、当下,是对打捞技术的时间限制。说明由我国“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所融合的一系列技术都是当时全球最先进的。(3分)
16.可以让读者对“奋力轮”有一个整体认识,联系第①段古船的基本数据可知,它是为整体迁移长江口二号古船专门设计制造的,是我国科技赋能推动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研究成果。(4分)
17.A(2分)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说明文阅读
目 录
01 挑战中考题·查能力漏洞
02 突破题型·补能力漏洞
题型特点
答题方法技巧点拨
03 能力提升演练
(2023·上海·中考真题)
国产设备给西安古城墙做“CT”
①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加持下,要想掌握人体的病灶情况,我们可以使用B超、CT、核磁共振等各种影像仪器。想知道一座几十米高的古城墙的健康状况,该怎么办?
②以往,用得最多的是钻孔法,就是通过在墙体上打孔取材的方式,来判断其内部情况。但这种勘探方式会直接破坏墙体,后期还需要对损坏部分进行修复。另一种是雷达监测法。雷达的频率越小,穿透程度便会越深,但其精度会相应变差,成像可能出现偏差;而如果探测太浅,又不能够满足古建筑、山脉等大型物体的探测深度需要。钻孔法对城墙有损,而使用雷达法,基本上70%的情况都探不出来。
③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两位骨干教师,带着由两位工程师以及四五位学生组成的团队,向着古都西安出发。与他们同行的,是一个长1.6米形状酷似冰柜的仪器。他们带着研发的国内首套宇宙射线缪子成像设备,给西安古城墙做了一次“CT”。原来,科研人员在被测物体周边放置缪子探测器,根据缪子射线在物体中不同方向的穿透情况,沈姐的语文课堂。搜集肉眼看不见的缪子计数,进而在计算机上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实现被测物体的三维成
像。缪子成像技术主要有两种成像原理,即角度散射成像和强度衰减成像。此次西安古城墙探测运用的便是强度衰减成像法。
④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利用的是不需要人工放射源产生的天然射线,具有无接触勘探、不受时空限制、不会对勘探物体造成任何伤害、绿色环保等特点,但它的使用受客观条件影响较大。在室外使用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电路短路,或者电压波动较大等,设备接收到的信号也会跳动不稳,得经历风吹日晒等自然环境的考验。
⑤在团队不断优化完善下,这项技术也从考古探测发展到了地质勘查、矿产勘探、集装箱检测等更广阔的空间。
⑥前段时间,团队又有了新思路:是否可以使用缪子成像技术探测青藏高原的冰川厚度,明晰岩石边界?值得一提的是,兰州大学核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团队都致力于将其本土化。现在团队这项技术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5%左右。
⑦考古科技化,技术国产化,归根到底都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想获得“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我们必须实现技术的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条艰辛的求索之路,也是一条光明的必胜之路。
1.根据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完成填空。(6分)
(1)原有检测方式的不同。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 )。(3分)
A. 可以通过 CT、B 超和核磁共振等技术来检查城墙内部情况。
B. 用钻孔法检测不会直接破坏城墙。
C. 使用雷达检测法检测城墙,仅有少部分情况能被探测出来。
D. 科研人员通过目测可以绘制城墙三维图像。
3.从全文看,第⑥段不能删去,请简述理由。(6分)
二.(2024·上海松江·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原来大脑“不睡觉”
①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你是否曾好奇,我们睡着的时候大脑
也在休息吗?做梦的时候大脑有哪些活动?
②科学家通过记录睡眠中人的脑电波,发现睡眠是由不同的阶段组成的。一个晚上,你可以多次进入一个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的状态,这个阶段你的脑电波看起来很像醒着的时候,但你的身体却是静止的,只有眼动肌会动。这个时候你会做一些生动而详细的梦。对于这个阶段,一个形象的说法是:______。相应的,其余的睡眠时间你则处于一种叫作“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状态。这个阶段一般不会产生复杂的梦,但你的身体是可以活动的。这个阶段可以被描述成:一个可以活动的躯体里有一个空闲的脑。
③人类在清醒时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如果不被及时清理掉,就会堆积起来对大脑造成损伤。那么这些代谢废物是怎么被清理掉的呢?
④科学家采用双光子显微镜等新技术,发现了这个“清道夫”的庐山真面目,原来是神经胶质细胞。在睡眠中,神经胶质细胞调控大脑中的组织间隙增加大概60%的空间。更大的组织间隙就像更大的排水管道,使得大脑中的代谢物可以被高效地清理掉。研究人员发现,在睡眠状态下清除废物的速度是清醒时的两倍,这也证明了睡眠的修复作用。
⑤俗话说,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睡一觉。历史上有很多传奇故事似乎证明了这句话。比如著名化学家凯库勒梦到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旋转的环状,于是他想通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又比如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做梦时梦到元素纷纷落到了一张表格的合适位置里,于是他制作出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那么,梦中真的可以学习吗?
⑥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大脑中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但是太多的突触会占用大脑大量的容量,我们并不能无限地往脑里塞东西。在睡眠中,一部分连接强度弱的突触会被选择性地消除,同时一小部分比较重要的突触可以通过巧妙的办法加强和保存下来。这从科学理论上解释了睡眠对学习和记忆巩固确实存在一定作用。当然,睡眠不是万能的良药,白天的努力工作和学习也是必需的。
⑦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让大鼠沿着环形的轨道单方向反复跑动来获得食物奖励,然后记录下大鼠存储空间记忆的海马区里位置细胞的活动。有意思的是,当大鼠睡着了,海马区相同的位置细胞激活模式竟然出现了,就像大鼠的大脑正在回放训练中的经历一样。我们可以合理猜测,我们在睡眠中可能会重现白天的任务,这种重现也许可以达到增强学习的效果。
⑧夜深了,就赶紧躺到床上去吧。睡梦中,你将会体验一个又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或许
在梦里,你还可以想象某些你清醒时觉察不到的自然界的奥秘呢。
(有删改)
4.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列填空。
5.结合文章内容,下列对标题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引发读者阅读的好奇心 B.提示了文章的说明内容
C.激发读者科学探究的兴趣 D.强调大脑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6.第⑦段不能删除,请联系上文简述理由。
三.(2024·上海静安·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满天繁星中,哪一颗是华夏先民“岁首星”
①正月初一过大年,现在有现成的历书可查日期,但在遥远的上古时期、在还没有成熟历法的时期,人们如何纪年、如何过年?
②先民根据物候纪时,将某种物候现象的出现作为新年到来的标志。比如,草原民族在青草返青时过年,渔猎民族在马哈鱼洄游时过年,农耕民族在某种农作物收获时过年。“年”字的甲骨文象征禾穗低垂的样子,表明华夏先民可能曾经以农作物的丰收为新年的标志。
③但是,物候受地域、气候的影响,这种纪时方式缺乏普适性、准确性。而满天星斗为普天之下人们所共睹,日月轮回、斗转星移较之物候更能准确地确定时间。先民发现这一星空运行规律后,就会运用星象纪时,于是物候历就被星象历所替代。
④运用星象纪时,先民们会选定某个易于观察的星座作为新年的标志,从而将这一星座作为岁首星。古埃及人原来以尼罗河洪水的到来作为新年的标志。后来,他们发现,每到播种时节的拂晓时分,天狼星会随着太阳从东方升起,于是又用天狼星作为新年的标志,天狼星就成了埃及人的岁首星。
⑤那么,满天繁星中,哪一颗是华夏先民的岁首星呢?我们可以从保存了古代中国天文历法知识的华夏农事历《夏小正》中寻找答案。
⑥《夏小正》详细记述了一年12个月的物候、气象、农时,也记载了几个重要星象。其中正月的内容
里描述了“鞠则见”“初昏参中”等星象。“鞠则见”是说鞠星在夜空中出现;“初昏参中”是说黄昏参宿三星在南方夜空正中间出现。“参宿”是星座名,参宿三星即猎户座的三颗亮星,明亮璀璨,一字排开,非常引人注目。鞠星位于参宿的左下方。
⑦华夏先民以“初昏参中”这个星象作为新年到来的标志。为什么呢?鞠星位置偏南、纬度甚低,北方中原地区的人很难看到,只有在每年春分前后的黄昏、秋分前后的拂晓才能见到。又因中国地处北半球,中国人的房子多坐北朝南,出得门来,抬头仰望,展现在视野中的正是南方的星空,中国天文学自古就以观察南方夜空中的星座为主。
⑧遥想《夏小正》时代,每当明亮的参宿三星升上黄昏的正南方夜空时,浩荡东风送来春天回归的气息,积雪开始消融,冻土开始融化,大雁北翔,雉鸡啼鸣。群星灿烂的猎户座升上南方夜空,璀璨的参宿三星恰好位于正南方。种种迹象都表明,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因此,古人就以参宿南中天作为新年到来的标志,照耀南方夜空的参宿三星成为华夏民族辞旧迎新的岁首星。
(选自《解放日报·朝花周刊》,文字有改动)
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8.第③段与第②段不能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
9.根据文意,概括“参宿三星”成为华夏民族“岁首星”的原因:
(1) ;
(2) ;
(3)春天回归的种种迹象发生在参宿升上黄昏南方夜空之时。
四、(2024上·上海杨浦·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的大脑是怎么“丢”的?
①长久以来,发育形成更大的脑容量一直被视为人类增强智力并得以“统治”地球的标志。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上一个冰川期结束后的某个时候,人脑变小了。
②大约400万年前,被认为代表人类最古老祖先的乍得沙赫人的脑容量约为350毫升。此后,人类的脑容量开始增加。从大约400万年前到大约2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到100万年前,一些直立人的脑容量超过1000毫升。大约1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平均脑容量达到1500毫升。
③人类的脑容量一直在不停增加吗?非也!对122个人群开展的测量显示,全球范围内人
类的脑容量平均为1349毫升,小于人类石器时代祖先的脑容量。
④人类的脑容量为什么会缩小?有研究人员认为,大脑是人体最耗费能量的器官,虽然现在大脑只占人类体重的2%,但它消耗了近四分之一的能量。通过发明在外部存储信息的方法:洞穴艺术、写作、书籍,我们的大脑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努力工作,使得人类脑容量减少了一些:而数字媒体、互联网被用作信息储存器,这很可能加剧了脑容量缩小的趋势。
⑤《发现》杂志指出,最有说服力的假设也许是智人经历了“自我驯化”。与野生祖先相比,绵羊、狗等驯化物种在许多身体和行为特征上有所不同,具有驯服、没那么胆怯以及较小的大脑等特点。人类或许也对自身进行了驯化:在石器时代,善于合作的、头脑冷静的个体比好斗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这些倾向与基因互相影响,改变了人类的身体特征,包括体型和大脑的大小。
⑥德席尔瓦团队利用化石和现代标本资料确定,人脑的缩小发生在3000-5000年前,这是北非、中东和南美洲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他们认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可能对脑容量缩小起到一定影响。一群人比这个群体里最聪明的那个人还要聪明,这有点像中国谚语“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所以,如果你生活在一个群体里,那么解决起问题来就会比你独自一人时更快、更有效、更准确。
⑦德席尔瓦表示,人类的社会性很强,以至于每个单独的个体不再需要知道一切。日益复杂的社会,让人类不用像原始社会的人类那样需要掌握多种生存技能。基于此,人类脑部的部分功能也逐渐退化,脑容量随之缩小。
⑧自古以来,人类创造了一系列灿烂的文明,一系列高精尖科技,都可以表明人类是越来越聪明了。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的智商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人脑的体积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功能越来越发达就好。
⑨人类聪明的头脑是进化过程中发展和演化了数百万年的结果。目前,人类的大脑仍在默默进化,未来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0.人类的脑容量为何会缩小?文章列举了三种可能的原因,请填空。
(1) 。
(2)人类“自我驯化”的过程影响了基因,改变了身体特征。
(3) 。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丢”具体是指脑容量的减少以及脑功能的退化。
B.更大的脑容量是人类智力增强并得以“统治”地球的标志。
C.人类脑容量缩小的“拐点”大约出现在3000-5000年前。
D.一个群体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个体更快、更有效、更准确。
12.以下这段文字应放入文中哪两段之间?请说明理由。
人脑缩小会对其功能产生影响吗?研究人员表示:从种经科学的角度来说,人脑存在一定的冗余——一些“闲置空间”,所以人脑在进化过程中的自然缩小并不会影响整个大脑功能的发挥。
应放到第 段与第 段之间。
理由:
五、(2024上·上海奉贤·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光陆大楼的现代光芒
①从近一个世纪前起,走上乍浦路桥的路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南段的一栋塔楼式样的建筑吸引,这便是光陆大戏院。
②光陆大戏院位于虎丘路南苏州路口的转角处,现地址为虎丘路146号。这幢八层高的大楼由斯文洋行投资,鸿达洋行设计,张裕泰营造厂承建,是沪上首个集影院、办公和新式公寓为一体的“巴黎式”布局戏院。
③光陆大戏院于1925年动工,1928年2月25日落成开幕,是当时电影“黄金时代”的见证。1929年6月,光陆大戏院由远东游艺公司收购。1933年停业,之后又被兰心大戏院收购作为分院重新开业。据鲁迅先生日记记载,他曾多次和许广平携海婴来此,观看米老鼠系列电影。自1953年至1982年间,多次更名。如今,曾经辉煌一时的光陆大戏院早已不再作为影院使用。
④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的上海,正是装饰艺术风格兴起的时代。光陆大戏院属于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四周墙壁塑有花纹图案和浮雕。其平面为扇形,转角处为直线与弧线相交的尖角,顶部有一个小塔楼,呈三层阶梯状向上收分,比例高耸,线条简单,与弧线墙面结合形成了大楼最明显的装饰艺术风格特征。大楼的内部使用酒红和琥珀色的彩色混凝土及玻璃,极力赋予摩登与现代主义的倾向。
⑤影院部分占据了大楼的一二层空间,观众厅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近千个,两侧还设有包厢专座,其内部的现代化设施尤为值得称道。它是上海第一家有空调的电影院,同时兼有空气净化设备,时人赞其“炎夏有传冷器,不啻一剂清凉散;隆冬有传热器,合座若登春台”,在那个电扇都尚未普及的年代,空调可谓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此同时,光陆也
是第一家采用无柱设计的电影院,以确保观众的视线畅通无阻,影院还采用了防火喷淋设施和隔音墙面设计,无处不体现着现代化。
⑥光陆大戏院的原有建筑依旧矗立在苏州河畔,名“光陆大楼”。修缮一新的光陆大楼在当下体现了它新的文化价值。
⑦2023年元旦,作为苏州河文化创意投影秀平台的光陆大楼推出“百年光陆焕新颜”灯光秀,陆续上演《采花浪蝶》《姊妹花》《蚱蜢与蚂蚁》《勇冠三军》《白毛女》《大闹天空》等一幕幕耳熟能详的经典影片。沈姐的语文课堂。镜头中华丽高雅、热烈狂放的探戈伴随欢乐的萨克斯,演绎着上海的摩登。灯光秀点亮“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提升市民游客的体验感和沉浸感,让城市增添更多暖意、惬意、诗意。
⑧2023年冬天,光陆大楼以“链接历史、当下与未来”的身份向公众重开大门,将举办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览“明天的记忆”。出生于阿根廷的数字艺术家皮尼巧妙借用了天顶的弧形结构,呈现充满诗意的数字艺术四幕剧:《光与影》《镜面》《景观》《月亮》。通过对光影、对称性和几何学的交叉运用,塑造出一个超现实的“万镜之厅”。引领观众在这座上海第一个现代主义风格的影院里,展开一段有关回忆的旅途。
⑨在时间的长河里,光陆大楼始终散发着自带气场的光芒。
(根据网络相关资料改编)
14.本文围绕说明对象依次介绍了:(6分)
(1)光陆大戏院的整体概况。
(2) 。
(3) 。
(4) 。
15.第②段中“首个”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简要分析。(3分)
16.第⑧段能否删去?请阐述理由。(6分)
典型题型
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文中某个划线句子能否删去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某些词语能否删去,某些词语能否替换,某些词语的作用。
阐释说明顺序,分析过渡句的作用,将某段文字还原文章位置并阐释理由。
方法技巧点拨
知识点 分 类 标志 答题方法(作用)
说明方法 举例子 常有“如”“例”“例如”等标志语。 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地说明事物 (具体生动地说明了……)
列数字 以具体的数字为标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作比较 作比较包括类比或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 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的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通过……和……比较,突出说明了……)
列图表 以图表为标志 形象直观地说明了……
常考题型 1、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变化题 分析文中某个划线句能否删去?
答题思路 熟悉各种说明方法的概念特征,审清题干要求,找准说明的主要内容 先概括划线句说明的内容,比较句子和原文之间的关系或者删去后有什么变化,说明这句话使得说明对象更准确,更具体。
1、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说明文语言特点
题型 答题模式
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①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
②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二种题型: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①不能。 ②先配合实际语境解释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说明是什么限制(表猜测,表时间限制,表范围限制,表程度限制),若删去,就变成……的意思,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能否将句中加点的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①不可以; ②因为原词表达了……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补充介绍限制性词语 1、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等。
三、说明顺序
常考题型 答题模式
文章思维导图 ①根据提示,定位段落位置 ②关注关联词,圈划中心句,提炼答案
段落能否调换位置 概括 A 段+概括B段+逻辑关系(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呼应CD句
材料安置 ①概括材料内容 ②分析这段材料与原文的关系(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与前一段文字形成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两段文字呈现逻辑关系。
补充几种逻辑关系 ①从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先描述物候现象,再列举物候形成的原因。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先说结果再解释原因,或先解释原因再得出结果。
③从概括到具体:先从总体上进行说明,再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④从特点到用途:先介绍事物的特点,再说明此事物的具体用途。 ⑤从主要到次要:先说明此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再说明次要的。 ⑥从整体到部分:先整体介绍,再具体介绍各部分内容。
一、(23二模·虹口区)
向日葵的秘密
①很多人都认为,向日葵的花盘可以随着太阳的运行而转动,不然怎么会叫“向日葵”呢?但著名作家张抗抗却在天山脚下发现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在夕阳西下时,“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向日葵向阳,难道是一场“弥天大谎”
②辰山植物园景观部工程师揭秘说,向日葵是否向阳,取决于它处于什么生长阶段:从花芽到花盘盛开前,它是有着向阳性的,但花盘盛开之后,就固定朝着一个方向。
③原来,在花盘开放前,向日葵的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花盘的指向落后太阳大约12度,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④植物学家研究发现,向日葵的叶子和花盘______能跟着太阳转动,______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细胞拉长,从而慢慢地向太阳转动。在太阳落山后,生长素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转回起始位置,也就是东方。
⑤但是,向日葵花盘盛开后,为何固定朝向东方呢?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向日葵的繁衍有益处。
⑥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摄氏度,就会被灼伤,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而花盘一大早就受阳光照射,却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霉菌侵袭的可能性,而且在寒冷的早晨,在阳光的照射下,向日葵的花盘成了温暖的小窝,能吸引昆虫在那里停留帮助传粉。
⑦向日葵虽然品种众多,但大致可分为“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公园里的向日葵一般属于观赏类,大多是无性繁殖,无法结子。所以,并非所有向日葵都能结出瓜子,对于“吃货”朋友们来说,想吃到香喷喷的瓜子,可不能盯着公园里的向日葵花海了,而是应该寻找食用类的向日葵。
⑧1986年4月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整个城市化为废墟。为了修复这片受核污染的土地,政府开启了种植向日葵项目。向日葵为什么可以修复被核污染的环境呢?原来,向日葵可以大量吸收高浓度的放射性同位素并将其隔离在茎和叶中。如今,向日葵俨然成为了灾后复兴的标志,代表着人类从未失去的坚强和希望。
1.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文章第④段画线处的关联词是( )。(2分)
A.因为……所以 B.不但……而且 C.之所以……是因为 D.虽然……但是
2.阅读文章第②—⑥自然段,完成下列思维导图的填写。(8分)
3.请具体分析文章第①段和②—⑥段之间的关系。(6分)
二.(23二模·嘉定区)
它披上了蜂鸟“马甲”
李耕拓
①3月初,春寒料峭。江苏南京街道两边一种叫作结香的植物开花了,色泽金黄略带香味。在硕大花丛中,一种飞翔盘旋酷似蜂鸟的小动物也闻香而至,翩跹于花丛中嬉戏取食。这难道是“蜂鸟”吗?
②近些年来,国内不时有报道称,有人发现了“蜂鸟”。然而,我国乃至亚洲并没有野生蜂鸟。其实,这所谓“蜂鸟”大都是一类穿着蜂鸟“马甲”的“四不像”昆虫——蜂鸟鹰蛾。它的学名叫长嚎天蛾,只有成人拇指般大小,虫体展翅一般5厘米左右。
③作为蛾类家族成员,蜂鸟鹰蛾兼具蝶、蜂、鸟的外形特征。作为蝴蝶的同族近亲,它们像蝶一样有着长长的口器——喙管和两根尖端膨大的触角,还有五彩斑斓的翅膀。它们的身形又像蜜蜂,在夏秋季节飞舞在百花丛中采食花蜜。它体型娇小,腹部粗壮,加上“羽毛”和“尾巴”,约两厘米长的喙管插入花中吸食花蜜,整个样子看上去极像蜂鸟。
④蛾类通常夜间出没,而蜂鸟鹰蛾则偏要对着干,像蝴蝶和蜂鸟一样夜伏昼出,在花丛中采食花蜜时像蜜蜂那样发出嗡嗡声,还像蜂鸟一样很少休息。
⑤蜂鸟鹰蛾的飞行也很有特点。和大多数夜行的天蛾不同,尤其是在明亮的日光下,它的飞行速度比一般天蛾要快得多。它们像蜂鸟一样,时而疾驶,时而盘旋,飞翔时既能前进也能后退,还能原地悬停取食,恰似一架轻巧的直升机。
⑥蜂鸟鹰蛾何以同蜂鸟这么相像?作为世界上个头最小的鸟类,人们通常认为蜂鸟的老家在中南美洲,多分布在那里的热带雨林中,在北美也有分布。蜂鸟鹰蛾的原生地则在南欧和北非,后来又扩散到北美洲等地。20世纪80年代初,蜂鸟鹰蛾首次在我国境内被发现,可能是随着从美国进口的大量农产品来到我国。由此看来,蜂鸟鹰蛾与蜂鸟外形酷似应该是它们各自努力适应环境、“自学成才”的结果,用生物学术语来说,就是趋同进化造成的。
⑦趋同进化是指不同的生物、并无亲缘的物种,生活环境相同、生存压力相似,_____生存地域不同,_____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趋同进化现象在动物中很普遍,蜂鸟鹰蛾和蜂鸟的相似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⑧不过,也有人对这一解释提出质疑。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新发现提供了一种新解释:这可能是蜂鸟鹰蛾向蜂鸟拜师学艺的结果,用生物学术语来说就是拟态的结果。
⑨2004年,德国鸟类学家杰拉尔德·迈尔在德国发现了3000万年前的早期蜂鸟化石,表明蜂鸟起源于亚欧大陆。后来研究表明,在大约4200万年前的亚欧大陆,蜂鸟便开始从雨燕目中分化出来,随后踏上了前往美洲的道路。它们可能通过当时的白令海峡的陆桥进入北美,然后向南来到南美洲。然而,在原产地亚欧大陆蜂鸟却灭绝了。所以,蜂鸟鹰蛾和蜂鸟应该在相同的时空相处过,蜂鸟鹰蛾为了更好地生存,向蜂鸟拜师学艺也并非空穴来风。
⑩不管是趋同进化还是拟态学艺,蜂鸟鹰蛾奇特的外形使得多数捕猎性昆虫和小型鸟类都无法准确判断其真实身份,所以不敢轻易对它攻击。因此,蜂鸟鹰蛾就获得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文章有删改)
4.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⑦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却 B.即使……也
C.如果……就 D.因为……所以
5.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9分)
6.第⑥段加点词“通常”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请引用文中材料说明理由。(4分)
三、(2024·上海奉贤·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警惕“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
①《警世通言》记载,苏轼拜谒王安石,在其府上看到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当然以为菊花在深秋盛开且耐久,怎会风吹花落“满地金”?于是添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一日秋风过后,苏轼看到自家后园菊花花瓣散落一地,想起当初“不懂装懂”耍小聪明给王安石续诗,不禁心生懊悔。
②苏东坡的故事引人深思:看待问题时,没有事实依据,主观臆测,想当然地认为事情大概是这样,或者应该是这样,会因为“不懂装懂”而闹出笑话。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告诫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诗人们也会赞美,“谦虚是最高的美德”。可以说,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
③除此以外,现实中,因为虚荣心作祟,不懂犟着脖子说懂,不会硬着头皮说会,生怕没了面子,明明对事物一知半解却装作完全了解,仅是一家之言就自诩为名家之论的现象不少见。伪学不若真知,是真知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与其装懂卖弄,不如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那些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一一填补起来。巧诈不如拙诚,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才是“标配”。学识“虚胖”、学风“注水”,越早改掉越好。
④反对“不懂装懂”,另一个极端也值得警惕,那就是“懂装不懂”。有人怕担责任装不懂,遇到矛盾问题时明明有能力解决,却该出手时不出手;有的心胸狭隘装不懂,把特长当作个人进步的“法宝”,涉及个人利益时“懂”,涉及集体利益时“装”;还有人居心不良,明明知道有问题却看破不说破,明明对各项规章制度心知肚明却假意不知、故意突破底线……如果说“不懂装懂”者是缺少虚怀若谷的谦卑之心,那么“懂装不懂”者缺的则是一颗敬畏之心、责任之心。揣着明白装糊涂,问题更严重,理当纠正。
⑤习近平总书记说:“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我们既要反对“不懂装懂”,增强危机意识,加快知识更新,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更要反对“懂装不懂”,坚决摒弃不严不实、不精不诚问题,自觉站在大局考虑问题,勇挑重担,敢于担责。
⑥《道德经》说:“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思是说,大丈夫要选择淳厚而不选择轻薄,选择朴实而不崇尚虚华。我们每一个人要讲认真,推崇实事求是,主张实干担当。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8.阅读第②③④段,完成下面题目。
(1)梳理内容, 完成填空。
这三段能否调换顺序? 请阐述理由。
9.下面对本文中心论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警惕“不懂装懂”与“懂装不懂”。
B.一个人只有不矜不伐、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
C.我们每一个人要讲认真,推崇实事求是,主张实干担当。
D.只争朝夕学,一丝不苟干,我们必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23二模·浦东区)
照壁,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
①中国有许多宏伟优美的照壁,它们是珍贵文物和优秀的古建筑,是闻名于世的东方文化艺术瑰宝。
②照壁,亦称作影壁、影墙、照墙,是古代寺庙、宫殿、官府衙门和深宅大院前的一种建筑,即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照壁的功用是作为建筑组群前面的屏障,以别内外,并增加威严和肃静的气氛。照壁往往把宫殿、王府或寺庙大门前围成一个广场或庭院,给人们有个回旋的余地,因此成为进大门之前的停歇和活动场所,也是停放车轿上下回转之地。
③照壁形状常为一字形或雁翅形。一摩完整的照壁,由壁座、壁身、壁顶三部分组成。壁座大多砌成台基式或须弥座式样;壁身多用对缝砖镶砌成光滑的平面,或间以雕饰纹样面砖;壁顶形式常为歇山顶和
庑殿顶。宫殿、王府和寺庙门前的照壁大都雄伟精美,装饰瑰丽,而一般民居前的照壁,则小巧玲珑,素平无华,间或有些装饰,但并不那么豪华。照壁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宅第主人的等级之差。
④古人照壁的砌筑十分讲究,一般多用清水砖雕花嵌缝砌作。照壁正对府宅大门,面临街坊,精美的雕花、讲究的工艺使整个宅第显得富丽堂皇。照壁墙面上的水磨清砖,有方砖斜嵌或嵌成八角、小方等图形,显得光洁古雅。照壁中间用砖雕或石刻“福”“鸿喜”“开门见喜”“纳福吉祥”等字样。
⑤皇家宫廷照壁以琉璃九龙壁最为尊贵。华夏著名的九龙壁有山西大同九龙壁、北京故宫九龙壁和北京北海九龙壁。山西大同九龙壁在大同市东大街上。山西大同是明代北部重镇,建有代王府。建府时,修造了这座九龙壁,全长 45 米,高8米,厚 2 米多。九龙壁是帝王的象征,是皇权的象征物。
⑥古代民居的大门处,迎面墙上有照壁,大门内有屏门,门堂内照壁可以用板壁为屏门。明代文震亨《长物志·照壁》云:“得文木如豆瓣楠之类为之,华而复雅。不则,竟用素染,或金漆亦可。青紫及洒金描画,俱所最忌,亦不可用。”古人的审美观点,以有精美天然的纹理木质为上品,称之为“文木”,认为此种天然的木材质地既华丽又文雅,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可见,照壁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⑦照壁建筑 ,结构 ,造型 ,风格 ;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它在中国古建筑中和世界建筑史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焕发着灿烂的光辉。
(有删改)
10.根据文意,第⑦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2分)
A.古朴 优美 精巧 宏伟 B.优美 古朴 宏伟 精巧
C.精巧 宏伟 古朴 优美 D.宏伟 精巧 优美 古朴
11.根据第②—⑥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1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3分)
13.下列这段文字放入文中第几段最合适?请说说理由。(5分)
山西王家大院朝南的每座门前都立有照壁,它们做工精良,其中一面的壁心做成插屏状,上刻图案雕饰和文字,背面是个巨大的麒麟;还有一座是由石料满雕的透雕照壁,内容是“鲤鱼跳龙门”。其他民居照壁也常如此,用砖、木、石材料雕出精美的装饰。
第 段,理由:
五、(23二模·普陀区)
科技赋能,世界首创整体打捞技术获得成功
①长江口二号古船残长约38.1米、宽约9.9米,它在水深8-10米的水域被发现时,船体深埋于5.5米深的淤泥中。此后从水下调查到整体打捞历时7年,期间科技赋能始终是推动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和核心动力。
②在长江口这片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江海交汇水域,找寻水下文化遗产就是大海捞针。浑水环境是中国乃至世界水下考古发展至今都极难跨越的瓶颈。在水下考古工作启动之初,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多家机构的考古与科技工作者开展跨界合作,联合攻关并自主研发了获得国家专利的“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开发了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的“机器人水下考古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综合运用无人艇、多波束声呐、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等海洋物探设备,对长江口水域开展水下调查。
③长江口二号古船是木制帆船,且装载大量古代精美瓷器等文物,打捞难度太。在国家文物局同意采取整体打捞方式对长江口二号古船进行保护后,上海市文物局会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集成当前世界最先进的打捞工艺、技术路线、设备制造,最终研究并形成了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这艘古船。该项技术创造性地融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并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高新技术。
④不仅如此,为了平稳安全地提升弧形梁形成的沉箱,并顺利将其护送至船坞“奋力轮”一这艘专用打捞工程船被创造性地设计并建造出来。“奋力轮”主体长130米,宽34米,型深9米,设计吃水6米,两端设有同步提升装置,在船中部开口,自带一个长56米、宽20米的月池。穿梁完成后的弧形梁沉箱装载着整艘古船直接由“奋力轮”从海底提升至中部月池,并转运、卸载至船坞,一艘船完成了提升,运输、卸载三项任务,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性强、科技含量高等诸多优点。
⑤2022年9月6日,整体打捞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到达古船所在水域,正式开展古船整体打捞和考古保护工作。11月17日,专用工程船“奋力轮”也到达古船所在水域,打捞进入关键阶段。11月21日,经过77天的海上施工,古船被成功整体打捞出水,这充分体现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为水下考古整体打捞模式开辟了 、提供了 、增加了 ,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了中国理念中国经验。
(原文有删改)
14.阅读第②—④段,完成下面填空。(6分)
15.第③段加点词“目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分析。(3分)
16.联系第①段,分析第④段中详细罗列“奋力轮”各数据的作用。(4分)
17.填入第⑤段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新思路 新方法 新案例 B.新案例 新方法 新思路
C.新方法 新案例 新思路 D.新案例 新思路 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