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复习学案1.2 旷日持久的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复习学案1.2 旷日持久的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15 13:5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考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
★基础知识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三条战线
西线:比利时、 国北部和 边境。 军队对德军。
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 。 军对德奥军队。
南线: 地区。 军队对奥匈军队。
主要战线是 和 。
2、“施里芬计划”
(1)内容:德国先在西线集中兵力打败 ,同时在东线牵制 。西线胜利后将主力东调,打垮 。
(2)实施:
①1914年8月,德军攻入 国。9月,双方在 地区展开大战,结果是德军被迫
撤退。这次战役是本次大战中的 ,它宣告了德军“ ”战略的破
产。1914年年底,西线进入 阶段。
②在东线, 军在1914年8月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东普鲁士等地,迫使德军在 同时作战。双方形成 局面。东线两线转入了 。
二、“凡尔登绞肉机”和“索姆河地狱”
1、1915年,德、奥把进攻重点放在 线,想一举击溃 。但是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
2、交战双方都把 年看成是关键性一年。战争重新回到 线。
①凡尔登战役: 年2月。德军出动了 和飞艇,使用了 。法军在总司令
的指挥下,顽强抵抗并收复大部分失地。德国的计划宣告失败。这是大战中
的一战。
②索姆河战役: 年6月。英国首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 。这次战役是一战中 的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 战。但双方仍未决出胜负。
③日德兰海战:这是一次大战期间的 的一次海战, 海军虽然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仍掌握着制海权。
★问题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演变为一场持久战?
这次大战欧洲有哪些重要战线?有哪些重大战役?
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的主要制订者是谁?这一战略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为什么说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一战中开始大规模使用的新式武器主要有哪些?坦克在哪次战役中第一次使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那么残酷?
7、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展成持久战局面,对交战双方来说,更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拓展延伸:
1、一战中的重大战役:
名称 时间 战线及主要参战国 战争结局 特征或意义
马恩河战役 1914 西线(英法PK德) 德国撤退 第一次大规模“施里芬计划”破产
凡尔登战役 1916 西线(法PK德) 法军站稳脚跟、德国兵力士气衰落 具有决定意义(转折点)时间最长
索姆河战役 1916 西线(英法PK德) 未分胜负 规模最大
日德兰海战 1916 西线(英PK德) 德国损失小,英掌握制海权 最大的一次海战
2、1916年是一战中关键性的一年:
(1)从双方企图看,交战双方都想在这一年给对方以致使命打击,赢得战争。
(2)从战争形势看,这一年发生了三次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战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
(3)从双方投入看,双方动用了大量兵力和最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和毒气弹。
(4)从战争结局看,交战双方特别是德国元气大伤,战争主动权开始向协约国一方转移。
★基础训练
1、促使“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A.索姆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马恩河战役
2、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主要是因为 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 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 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的目的是
A.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 B.支援日德兰海战
C.支援马恩河战役 D.支援俄国
4、首次动用新式武器——坦克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凡尔登战役
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重心有三次转移,其顺序是
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
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
6、下列战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凡尔登战役 ②索姆河战役 ③日德兰海战 ④马恩河战役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7、下列属于1916年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西线的战役是 ① 马恩河战役② 凡尔登战役③ 索姆河战役④ 俄军攻入东普鲁士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8、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的主要特点是
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 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
C.战役主要集中于西线 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
9、19世纪末,科技进步成果运用到军事领域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战争更加残酷B.使人们对战争望而却步,制约了战争的发生
C.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 D.使战争突破地域限制,波及的范围更大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9月5日,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双方投入兵力150余万人,轻炮6000多门,重炮600多门,战况十分激烈,伤亡惨重;法军13.3万人,德军21.6万人。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止,法军保住了巴黎。以后几个月,德军和英法军队都力图控制法比边境地区,德军尤其想占领从敦刻尔克到布伦的滨海地带,以切断英法来往的捷径,于是双方展开了“奔向海岸”的战斗,但是德军未达到目的。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分兵两线作战,因而,以速决战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总参谋长小毛奇被革职,由法金汉取代。
材料二:1915年战争重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移。德国鉴于在西线的失败,决定改变“施里芬计划”,把主力调往东线,企图击溃俄军,迫使俄军单独媾和,以解除东方的威胁。……1915年春,在伊普尔战役中,德国首次使用毒气,英法损失惨重。
材料三:1916年,对于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方都力图打破僵局,决一胜负。1915年东线的战事表明,俄军不堪一击,但其幅员广大,德军不敢贸然深入,便决定在西线寻找英、法主力决战。鉴于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军事要塞,有公路直通巴黎,是法国全部防线的凸出部分,军事上的支撑点。因此,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选择了凡尔登为德军1916年进攻的主要目标,调集27万兵力,1000门大炮,由皇太子亲自率领,并声称德皇将于2月底在凡尔登广场阅兵。法军在凡尔登只有10万守军,270门各式大炮。2月21日至25日,德军以大量的炮弹、毒气弹向凡尔登倾泻,法军第一道防线全被硝烟弥漫,战壕彻底被摧毁,附近森林全部烧光,继之两军展开肉搏战,法军殊死抵抗,伤亡惨重,终于第一道防线失守,与后方的交通线也被切断。……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德法两军各伤亡40人万左右,故这场血战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法金汉被革去总参谋长职务,由兴登堡取代。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以上均摘自《新编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恩河战役的影响。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一战战局的演变及战场重心的转移过程。
答案:
1、D 2、B 3、A 4、B 5、C 6、B 7、D 8、B 9、B
10、(1)遏制了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宣告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使西线转入相持阶段。
(2)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德国进攻凡尔登的失败成为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逐渐转入防御阶段,协约国军队逐步取得了战略优势。
(3)战局的演变:1914年西线双方转入阵地战,进入相持阶段;1915~1916年战争的主动
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战场重心转移;1914年:西线;1915年:东线;1916年重新回到西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