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单元学习,感受古人智慧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人物形象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整合单元学习,感受古人智慧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人物形象探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4 13: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合单元学习,感受古人智慧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人物形象探究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设计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文言文综合学习,《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三篇文言文都侧重于人物刻画和人物品质的影响,第一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第二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第三篇的教学重点之一感受古代忠臣智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三篇文章都以“三”为核心叙述内容,刻画人物,从内容到人物形象有共性又有不同,三篇整合学习,提升学生综合探究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开阔思维,感受人物责任、担当、爱国的情怀。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知识积累增多,思辨能力明显提高,在议论文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品鉴能力。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三篇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学习,对文本内容深入解读,积累素材。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做到从单元学习中提炼主题,进行单元整合,完成深度学习。学生自己完成品读分析——交流探究——归纳整理的层层深入的学习活动,充分展示九年级学生由感性影响到理性辨析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分别品读文中描写人物的内容,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出人物形象,为综合分析做准备。
2.以“三”字文化为核心,分别探究内容与“三”的联系,从而学会在特殊背景下分析人物内涵。
3.单元目标为阅读本单元诗文,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三个内容综合分析,探究人物的责任、担当、爱国的情怀。通过人物分析,加深对人物品质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三篇内容综合分析,探究人物的责任、担当、爱国的情怀。通过人物分析,加深对人物品质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导入:成语有三阳开泰、三顾茅庐、事不过三,微信消息发表情也多是三个笑脸、三朵花、三个点赞 ……那“三”到底有什么特殊意义呢?(安排学生观看短视频“雅鑫艺述史——我们身边为什么到处都是三”)。
【设计意图】视频结合《道德经》《论语》《三国演义》讲解“三”的古代文化,在理解古代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带着思考走进文本的三个人物。
一、读文本,品人物
分别品读文中描写人物的内容,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自主参与)
《曹刿论战》
1.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1.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出师表》三条真诚建议
【设计意图及教学方法】梳理文本内容,加强熟悉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具体分析做基础。这一环节采用的是有感情朗读法。
二、品内容,“三”归纳
请从文中找出与“三”相关的内容,归纳总结,探究人物形象。(分组合作完成)
曹刿
三论 (三对)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三鼓
公将鼓之 ——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 刿曰:可以。
齐师败绩,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以。
人物形象:以国事为重,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邹忌
三问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三答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三比
臣之妻私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臣之妾畏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皆以美于徐公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人物形象: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在政治上有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坚持真理。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诸葛亮
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以塞忠谏之路也
严明赏罚:论其行赏……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三件事
三顾茅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南征孟获:故五月渡卢,深入不毛
白帝城托孤: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人物形象:知恩图报、尽职尽责、深谋远虑、淡泊名利、具有远见卓识、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设计意图】用任务驱动法,以“三”字作为问题支架,学生自主梳理探究文本内容,归纳总结,提炼重点,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为品鉴人物做铺垫。
三、横向比,找共性
1.组内讨论,三个人物的共性是什么。(各组代表回答)
以国事为重,深谋远虑,有责任感,有爱国情怀。
2.请分别结合三个人的经历和品质,为他们写一段颁奖词。(学生自主完成并展示)
示例:
曹刿:他虽是一介布衣,却能心系天下,他虽是平平草民,却能忧国忧民,他没有肉食者的位高禄厚,却有一腔爱国热血,他没有鲁庄公的权倾朝野,却有超群智慧,他就是曹刿,平凡人中的英雄。
邹忌:他善于思考,善于反省,实事求是,有自知之明。他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勇于进谏、善于进谏。善悟治国之道的邹忌,君臣同心,实现大治。
诸葛亮:你用你的智慧与忠勇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你殚精竭虑、夜以继日的工作,是你用忠诚撑起了蜀汉的一片天,虽然天道无常,但你用自己毕生努力与付出,印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一代蜀相诸葛亮。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共学提炼人物品质,独学自悟思想内涵,达到品悟和传承中华思想精髓的目标,达成单元目标:阅读本单元诗文,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结:
三篇文章,讲述三个故事,三论三比三建议
三个人物,表现三种品质,责任担当爱国家
四、作业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以“责任”为话题,完成一个品鉴历史人物或者自主演讲的片段,不少于200字。
教学反思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本节课以“责任担当”为主题引领,以“三”字支架设计学习任务,整合三篇文章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学习。新课标要求,在语文学习中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的思考问题,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吸收优秀文化的精华。本节课设计了自主读文本,自主理解,独学思考,合作交流等不同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在交流分析中感受中华古代文化思想的影响。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颁奖词的环节,升华了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文化自信。
本节课,如何优化环节设计,加入学生结合自身谈谈对“责任担当”的思考,会丰富课堂内涵。
作业展示
作品一
以吾辈之青春,铸盛世之中华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中华百年盛典的誓词还在耳边回响,回望历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革命先驱李大钊,勇担救国责任,走进奋斗一线,用文字的力量和心中的真理推动了亿万同胞的觉醒。读书时期的周恩来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以青春的激情担起爱国的责任。作为中国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怎能不朝气蓬勃,怎能不热血沸腾!让我们脚踏实地的去成就自己的梦想,才不会辜负肩上承担的家与国的责任,才不会辜负脚下踏着的千里江山、万里山河!
作品二
责 任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鉴湖女侠——秋瑾,优越的家庭生活,没有腐化她作为一个华夏儿女的爱国责任,她舍小家为国家,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勇敢的踏入救国志士的队伍。她纤细的身躯无碍革命的意志,毅然举起平等的旗帜,为推翻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为寻求华夏民族的解放壮烈牺牲。历史的黄沙埋不住她的光芒,世俗的口水溶不掉她的铁骨,面对牺牲,她发出最后的呐喊:国不能亡,担责在身,我们必须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