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检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检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04 08:1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地理检测卷
第十章《极地地区》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图中曲线示意自然带的分界线。2024年4月20日,某科考队从甲地出发,沿此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自然科学考察活动。考察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甲地有茂密的热带雨林
B.乙地的天气炎热干燥
C.丙地可能看到北极熊
D.丁地会遭受台风侵袭
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于2021年11月5日从上海出发,预计2022年4月中旬返回国内。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我国在南极有五个科考站,它们的共性是()
A.有极昼极夜现象 B.气候酷寒干燥
C.均位于大陆边缘 D.均位于南寒带
3.可在南极地区开展的科考项目有()
①进行煤炭资源的勘探②监测冰川面积变化③研究北极熊的生活习性④监测海洋水质情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南极地区图和甲乙气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表示南极的是甲 B.南极地区的5个科考站纬度最低的是长城站
C.两极地区酷寒,多狂风,气候湿润 D.长城站位于A罗斯海新站的东北方向
5.保护南极冰川,我们应当()
A.不用一次性餐具,不乱丢垃圾 B.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大量使用制冷设备,降低气温 D.光盘行动,减少浪费
北极科考题材纪录片《光语者》记录了我国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的工作和生活。左图为北极地区图,右图为黄河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黄河站工作人员所需果蔬均需外运,这是因为()
A.该地气候寒冷,无法生产 B.该地没有土地资源
C.为了节省科学考察费用 D.临近海洋,运输便利
7.符合极地保护精神的科考项目是()
A.记录夏季气温,拟建避暑胜地 B.观测动物迁徙,制定捕猎计划
C.勘探矿产资源,建立工业基地 D.监测海冰动态,研究气候变化
8.读两极地区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B.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
C.我国在南极地区科考站都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D.北极地区周边大洲亚、欧、非三洲
中山站科考随笔:5月下旬到7月中旬,太阳不再露面,日子在狂风呼啸的黑暗中一天天度过,即便气候如此恶劣,我们仍坚持每天外出记录科研数据,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9.此时中山站()
A.积雪少,降水多 B.有极夜,风力大 C.有极昼,较温暖 D.光照好,冰川少
10.关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说法正确的是()
A.均位于极圈以内 B.昆仑站位于80°S,77°W
C.泰山站位于南极点的北方 D.长城站濒临太平洋
11.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
A.能提供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 B.大量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
C.开展对企鹅,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研究 D.开发南极线路,发展旅游业
2021年11月23日,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第二批队员101人随“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长城站等地执行科考任务;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罗斯海新站建设的最佳时间是()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1月-次年2月
13.当罗斯海新站建成时,我国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将达到多少个?()
A.5 B.6 C.7 D.8
14.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考站的目的主要是()
A.大规模开发极地矿产 B.开发旅游资源
C.进行环境科学考察 D.准备向南极大陆移民
15.我国科学考察队选择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到南极科考是因为此时南极地区()
①正值暖季②正值冬季③白昼时间长④降水稀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在某次动物联谊会上,憨厚的北极熊这样介绍自己(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生物学家计划去北极观察北极熊的生活习性,最佳时间是()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17.北极熊主要分布在()
A.大西洋及其沿岸地区 B.北冰洋及其沿岸地区
C.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区 D.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
18.北极熊家乡冰面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降水减少 C.地壳变动 D.人类采冰
19.读“南极地区”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B.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C.长城站位于东半球 D.中山站位于西半球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科研价值,但是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图为南极某处103年前和现在的对比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由照片对比可知,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化 B.矿产资源枯竭 C.水土流失 D.冰川融化加剧
21.许多国家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B.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
C.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D.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2020年3月南瓶地区出现的“血雪”现象,一直持续到2021年2月。“血雪”是一种板地红色藻类植物,在低温时休眠。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这种红色藻类植物苏醒并生长。结合南极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我国四个南极考察站,最不易发生“血雪”现象的是()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昆仑站
23.与“血雪”相关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B.“血雪”是指南极地区降雪的颜色
C.南极一年中“暖季”更利于“血雪”生长
D.冰雪比“血雪”更能反射太阳光
24.据图可知,南、北极地区()
A.植物丰富B.气候严寒C.淡水匮乏D.纬度较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
25.读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
(1)大洋:A.______,B.______,C.______,
(2)科考站: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半岛:甲______。
(4)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科学考察队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______。
(5)用箭头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6.读“我国在南极地区科考站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五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
(2)南极地区的中心是______(陆地/海洋);南极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比北极地区______(高/低),年降水量比北极地区______(多/少)。
(3)2018年2月,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罗斯海新站在难言岛奠基,预计今年建成。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______方向。我国一般选择在2月份对该区域进行科考活动,原因是此时该区域______
A.是暖季且白昼长B.是雨季,降水多C.光照好,风力大D.有极夜现象
(4)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____________。
27.读极地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北极地区主体是______,南极地区的主体是______大陆。
(2)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仅5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____________”。
(3)图中A______岛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有“冰上霸王”之称的是_________。
(4)两极地区都有极昼、极夜和______现象。
28.2022年是中国和阿根廷建交50周年,两国在农产品贸易、能源开发、极地科考等领域持续深入合作。图为阿根廷及周边地区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贸合作优势尽显】
阿根廷农产品品质优良,樱桃、苹果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1)阿根廷北部有南回归线穿过,南部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南北气候差异______,农产品种类丰富;位于______(填“南”或“北”半球),可向中国供应反季节农产品。
【携手共进开发水电】
“基塞”水电站是世界最靠南的水电站,由中国企业承建。工程施工期间将创造近2万个就业岗位。建成后,发电量预计可满足150万个家庭的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大笔油气进口开支。
(2)说出“基塞”水电站建设的有利影响。
【世界尽头南极驿站】
乌斯怀亚是阿根廷南部的港口城市,也是南极科考的重要补给站。我国“雪龙”号科考船多次在这里停靠补给。
(3)乌斯怀亚成为南极科考重要补给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测科考船在此补给的物品主要有____________。
(4)列举科考船从乌斯怀亚前往南极地区可能遇到的困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甲地气候寒冷,无茂密的热带雨林,排除A;乙地纬度较高,气候比较寒冷,排除B;丙地位于北极地区附近,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可能看到北极熊,C正确;台风为热带气旋,丁地纬度高,无台风,排除D;故选C。
2.B 3.B
【解析】
【2题详解】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A错误;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B正确;五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大陆内部,故C错误;五个南极考察站并不都位于南寒带,故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可在南极地区开展的科考项目有:进行煤炭资源的勘探;监测冰川面积变化;研究企鹅的生活习性;监测海洋水质情况。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无法研究北极熊的生活习性。故选B。
【点睛】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4.C 5.B
【解析】
【4题详解】甲乙两图表示南极地区气候资料的是甲,乙图表示的是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故A叙述正确;南极地区的5个科考站纬度最低的是长城站,故B叙述正确;两极地区酷寒,多狂风,气候干燥,故C叙述错误;长城站位于A罗斯海新站的东北方向,故D叙述正确。故选C。
【5题详解】为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要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样会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使冰川融化少。选项ACD不能减少二氧化碳,不能缓解气候变暖的现象。故选B。
【点睛】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罗斯海新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
6.A 7.D
【解析】
【6题详解】由图可知,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高,全年多数时间平均气温低于0℃,热量严重不足,植物无法生产,所以需要外运,A正确。黄河站位于岛屿上,有土地资源,B错误。蔬菜外运费用更贵,C错误。蔬菜容易腐烂,不适合海运,D项错误。故选A。
【7题详解】建设避暑胜地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故A错误;捕猎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故B错误;勘探矿产,建立工业基地会破坏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故C错误;检测海冰动态,研究气候变化,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符合极地保护精神,故D正确。故选D。
【点睛】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依据《斯瓦尔巴条约》1925年缔约国地位而建立的首个北极科考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8.A
【解析】
【详解】南极大陆的地下埋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中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故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故A正确;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故B错误;我国在南极圈内的科考站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故C错误;北极地区周边大洲为亚洲、欧洲、北美洲三洲,故D错误,故选择A。
9.B 10.C 11.A
【解析】
【9题详解】由所给的材料可知,“5月下旬到7月中旬,太阳不再露面”说明中山站已经出现了极夜现象,“日子在狂风呼啸的黑暗中一天天度过”说明了中山站此时气候恶劣、狂风不断。结合所给答案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0题详解】长城站没有位于极圈内,A错误;昆仑站位于(80°S,77°E),B错误;南极点的所有方向都为北方,C正确;长城站濒临大西洋,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能提供几乎没有人类活动、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供人们来对史前世界进行探索和研究,结合所给答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5月下旬到7月中旬的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风力大;南极点的所有方向都为北方;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能提供几乎没有人类活动、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供人们来对史前世界进行探索和研究。
12.D 13.A 14.C 15.A
【解析】
【12题详解】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地区,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每年的11月-次年2月为南极地区暖季,气温较高,此时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便于科考队员考察,因此罗斯海新站建设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当罗斯海新站建成时,我国就拥有了长城站、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和罗斯海新站一共5个南极科考站。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为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南极洲的考察只限于科研目的,我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独特的环境进行科学实验,即进行环境科学考察,故C正确;南极地区气候严酷,不能够大规模开发极地矿产,故A 错误;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燥、风大,游览人数有限,不适合开发旅游资源,故B错误;南极地区气候严酷,不适合人类居住,也没有常住人口,所以,考察并不是准备向南极大陆移民,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
【15题详解】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该季节南极有极昼现象,正处“暖季”,白昼时间长,利于考察,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点睛】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16.C 17.B 18.A
【解析】
【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北极地区气温较高,有极昼现象,便于观察北极熊的生活习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北极地区主要包括北冰洋及周围的欧洲、亚.洲、北美洲的部分地区,故北极熊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及其沿岸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北极熊家乡冰面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故北极熊家乡冰面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A正确;与降水、地壳运动、人类采冰无关,排除BCD;故A。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
19.B
【解析】
【详解】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无极昼极夜现象,故 A错误;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故B正确;图中的长城站位于60°W经线附近,位于西半球,故C错误;图中的中山站位于60°E经线附近,位于东半球,故D错误。故选B。
20.D 21.D
【解析】
【20题详解】由照片对比可知,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着气温的上升,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加剧,全球海平面上升,D符合题意。南极地区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冰层,冰层平均厚度为2000米,不存在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该图不能放映南极的矿产资源状况;ABC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题详解】南极地区气候酷寒,生态脆弱,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为保护南极洲的环境,南极洲的考察只限于科研目的和平利用,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发挥南极的科学价值,D正确,符合题意。“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会破坏南极的生态环境;“利用南极广阔空间进行核试验”,会造成核污染等问题;南极气候酷寒,“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是不可行的;ABC做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南极冰山大都是由降雪积压生成,南极内陆降的雪变成冰山的时间平均超过1万年。因此,南极冰山又称为“万年冰”,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22.D 23.B
【解析】
【22题详解】读材料可知,“血雪”是一种板地红色藻类植物,在低温时休眠。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这种红色藻类植物苏醒并生长。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四个科考站中昆仑站的纬度最高,所以最不易发生“血雪”现象,D正确;排除ABC,选D。
【23题详解】读材料可知,“血雪”是一种板地红色藻类植物,在低温时休眠。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这种红色藻类植物苏醒并生长。全球气候变暖所致,A正确;“血雪”是一种板地红色藻类植物,B错误;在低温时休眠,南极一年中“暖季”更利于“血雪”生长,C正确;冰雪是白色的比“血雪”更能反射太阳光,D正确;排除ACD,选B。
【点睛】南极地区一般指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
24.B
【解析】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企鹅和北极熊皮肤下都有厚厚的脂肪,是为了抵御严寒,南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B符合题意。极地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植物种类稀少,AD错误,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覆盖厚厚的冰层,淡水资源丰富,C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解答题
25.(1)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太平洋
(2)①.长城站②.昆仑站③.中山站
(3)南极半岛
(4)①.11~12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现象②.酷寒、多狂风等
(5)自西向东,南极附近为顺时针自转
【解析】本题以南极地区为材料,涉及到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科考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图中A是大西洋,B是印度洋,C是太平洋。
【小问2详解】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科学考查站,①是长城站,②是昆仑站,③是中山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纬度最高的是昆仑站。
【小问3详解】
图中甲南极半岛。是南极大陆最大、向北伸入海洋最远的大半岛,东西濒临威德尔海和别林斯高晋海,近海有宽广的大陆架,东侧有菲尔希纳陆缘冰。
【小问4详解】
南极地区的三个科考站长城站、昆仑站、中山站中,我国科学考查队去南极考查一般选择在11~12月抵达南极洲,主要是因为11~12月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现象,便于科考;科学考查队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酷寒、干燥、多狂风等。
【小问5详解】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南极地区为为顺时针旋转。
26.(1)长城站
(2)①.陆地②.低③.少
(3)①.东北②.A (4)企鹅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在南极地区科考站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南极科考站、气候、方向和代表动物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读图可知,五个科考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该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位于南温带。
【小问2详解】
南极地区的中心是陆地,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南极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比北极地区低,南极地区是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南极年平均降水量小于50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被称为“白色荒漠”,年降水量比北极地区少。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昆仑站比罗斯海新站更靠近南极点,所以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北方;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因此根据自转方向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方;综上,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北方向。我国一般选择在2月份对该区域进行科考活动,原因是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又处于极昼时期,白昼时间长,利于科考考察。A正确,D错误。南极地区降水少,B错误。此时光照好,风力大,不是进行科考活动的原因,C错误。故选A。
【小问4详解】
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是企鹅,脂肪厚利于防寒。
27.(1)①.北冰洋②.南极
(2)白色沙漠
(3)①.格陵兰②.北极熊
(4)极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极地地区图为材料,涉及极地地区的范围、气候、代表动物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北极地区的主体是北冰洋,包括北冰洋周围的亚洲、欧洲、北美洲的一部分。南极地区的主体是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
【小问2详解】
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仅5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大陆的主要气候特征。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A是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有“冰上霸王”之称的动物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有“南极绅士”之称的是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企鹅。
【小问4详解】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两极地区会产生极昼极夜现象,极光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经常出现在两极地区南北纬度67度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
28.(1)①大②南
(2)增加就业岗位;缓解能源短缺;节省油气进口开支;优化能源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①.距离南极地区近;港口设施完善;物资丰富。②.食物;淡水;燃料。
(4)大风、低温、海冰等影响科考船的航行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中阿建交为材料,主要阿根廷的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资源的利用、以及极地科考、极地自然环境特征等相关知识;解题中需要加强培养对图文材料有效信息的提炼整合能力,紧密结合该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阿根廷北部有南回归线穿过,南部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南北气候差异大,农产品种类丰富;位于南半球,可向中国供应反季节农产品。
【小问2详解】
“基塞”水电站,这个世界最南端的水电站项目诠释着“一带一路”的合作内涵。水电站建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49.5亿千瓦时,预计可满足150万阿根廷家庭的日常用电,每年为阿根廷节省近11亿美元的油气进口开支,甚至可以实现对巴西、巴拉圭等邻国的电力出口。除缓解阿根廷能源短缺问题,“基塞” 水电站在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也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小问3详解】
乌斯怀亚成为南极科考重要补给站的原因是距离近,从这里一直向南就可以到达南极半岛。科考船在此补给的物品主要有加油、加水、采购食品、蔬菜供应。
【小问4详解】
科考船从乌斯怀亚南前往南极地区可能遇到困难是需要克服酷寒、干燥、烈风等残酷的气候,以及浮冰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