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体解析
一、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战国策》即由刘向编订而成。《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事。善于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二、问题归纳
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
4.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
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
5.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6.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是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的。
邹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大胆含蓄地指出了国家问题所在——建筑君主售受蒙蔽;齐王胸襟宽广,接受建议,广开言路,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势强大,使四方畏服。这样就做到了战胜于朝廷。
8.揣摩妻、妾、客回答邹忌时不同的感彩。
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
妾:口气比妻稍微冷淡点,但彡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用的是陈述句,语气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9.就本文最后一段的内容或写法,写出一段译注的文字:
本段文字先写纳谏的政策,然后写纳谏的盛况。最后写纳谏的结果。作用:突出了邹忌的善谏;突出了齐王的从谏如流;突出了纳谏的重要意义,提示了文章中心。
10.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意味着齐王虚心纳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
11.文中三写进谏的效果,告别是人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通过列举人数的变化,暗示弊端已经彻底根除,齐国政治日益清明。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出齐王纳谏除弊的深远意义。
12.、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3.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邹忌敢于善于进谏,使齐王能够从谏如流,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大,齐国大治。
现实意义:
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所以要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时机,便于别人的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的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该介质清醒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杀菌剂和缺点。
14.文章开头用了哪些语句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表现他什么特点?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说明邹忌外形魁梧美丽,“朝服衣冠,窥镜”说明邹忌自觉自美,流露出自我欣赏的心理。
15.原来邹忌认为自己是齐国最美的人,事实上他并不如徐公美,那么他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他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惧怕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告诉我他比徐公美。
16.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类比的手法。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复杂变简明,把逆耳变顺耳,委婉、含蓄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1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中的“之“指代什么事?
齐王纳谏使齐国政治修明。
18.邹忌巧妙地进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齐王欣然纳谏,并采取了有效措施。群臣争相进谏,国内政治修明。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不通过武力即可战胜他国。
19.从文中可见“妻”“妾”“客”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邹忌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由此你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看待别人对你的赞美?
妻、妾、客:利益。邹忌:实际情况。启示:要辩证地、理智地、客观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万不可被赞美声冲昏了头脑,迷失了自己。
三、课文主题
本文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基础练习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根据要求默写
(1)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与“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最后邹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王听从了邹忌的“建议”,所下命令中“受上赏”的是____________;“受中赏”的是____________;“受下赏”的是____________。
(3)在齐王勇于纳谏后最初收到的效果的描绘语言中留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2.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体历史著作《____________》。
(2)文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现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所收到的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①,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②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我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进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齐威王、魏惠王会田④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有檀子、盼子、黔夫、种首,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
【注释】①给(jī):充足,丰足。②阿:即东阿县,③币:财物,货币,④田:打猎。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时时而间进( ) ②天下以此益贤威王( )
③毁言日至( ) ④人民贫馁( )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②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
5.【乙】文中齐威王的哪些行为也可谓是“战胜于朝廷”?
6.两文均通过对比来表现齐威王。请举两例并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③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
(3)克之:____________ (4)任座趋出:____________
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向者任座之言直/便扶向路 (《桃花源记》)
B.何以知之/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1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1.同是为了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任座、翟璜三人所采取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 B.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鲁肃过寻阳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岂不诚大丈夫哉 D.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1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5.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的两次窥镜以及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既突出了他自我欣赏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了他的反省精神。
B.妻、妾和客无不认为邹忌比徐公漂亮,但由于身份和心理的不同,虽然都是赞扬,语气上却有明显的差异。
C.邹忌从自己的私事说起,以私事比国事,由己及君,由近到远,由小见大,说明他具有高超的劝谏艺术。
D.文章既塑造了邹忌这样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刻画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①,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②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③。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大盖:车上的伞盖。②自下:指无骄傲之志,甘居人下,③抑损:克制、谦逊。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孰视之( ) (2)吾妻之美我者( )
(3)策驷马( ) (4)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
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客之美我者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C.妾是以求去也 御以实对
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晏子怪而问之
18.用“/”给【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19.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既而归,其妻请去
20.【甲】文和【乙】文都与劝谏有关:【甲】文中的邹忌在面对赞美和奉承时,没有自我陶醉,反而冷静思考,并推己及人,提醒齐威王不要(1);【乙】文中的御之妻将晏子乘车和丈夫驾车的表现进行对比,劝谏丈夫不要(2)。(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2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2)闻寡人之耳者
(3)时时而间进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
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
2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2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
【乙】
是犹秋蓬
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①蚤:同“早”。
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朝服衣冠 有时朝发白帝
C.窥镜而自视 学而不思则罔
D.臣始为太子之时 康肃笑而遣之
2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
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
C.乙文写鲁哀侯逃跑到齐国以后,反思了自己“弃国”的原因。
D.乙文鲁哀侯认为秋蓬根“恶”而叶“美”会随时被连根拔起。
2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是犹秋蓬。
29.中国传统文学注重通过“三”的运用,合理铺设情节,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请你从甲文中列举两处与“三”相关的情节。
30.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
魏庞共与太子将质[作为人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不信也”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也”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庞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有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
及庞共自邯郸反,谗言果至矣,遂不得见。
(节选自《群书治要》)
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私我也
(2)时时而间进
(3)今邯郸去魏远于市
(4)愿王察之也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及庞共自邯郸反,谗言果至矣,遂不得见。
33.邹忌对身边小事观察得出的结论,对当时的齐国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34.【甲】文中的齐威王和【乙】文中的魏王,在处事的风格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问其妾曰(代词,他的)
B.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皆以美于徐公(因为)
D.乃下令(于是,就)
3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家人的赞美和客人的奉承,邹忌没有自我陶醉,而是作了理性的思考,从“治国”中悟出“治家”的道理。
B.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间,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各国“皆朝于齐”的三变化。
C.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的特点,文中邹忌是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
D.在本文中,邹忌敢于进谏,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忠心臣子,而齐威王乐于采纳谏言,是一位开明而明智的君主。
37.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A.在公共场所诽谤我,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B.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听到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C.在公共场所诽谤我,听到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下等奖赏。
D.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①,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②,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节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畋:打猎。②废万机:停下各类繁杂政务。
3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
(2)王之蔽甚矣蔽:
(3)陈禽于旌门陈:
(4)高祖顾谓群臣曰顾:
3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40.根据【甲】【乙】两文,比较邹忌和苏世长两人性格的异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贞观十四年,太宗以高昌①平,召侍臣赐宴于两仪殿,谓房玄龄曰:“高昌若不失臣礼,岂至灭亡?朕平此一国,甚怀危惧,惟当戒骄逸以自防,纳忠謇②以自正。黜邪佞,用贤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以此慎守,庶几于获安也。”魏征进曰:“臣观古来帝王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莞③之议,从忠谠④之言。天下既安,则恣情肆欲,甘乐谄谀,恶闻正谏。张子房⑤,汉王计画之臣,及高祖为天子,将废嫡立庶,子房曰:‘今日之事,非口舌所能争也。’终不敢复有开说。况陛下功德之盛,以汉祖方⑥之,彼不足准⑦。即位十有五年圣德光被今又平殄⑧高昌。屡以安危系意,方欲纳用忠良,开直言之路,天下幸甚。”太宗深嘉纳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减)
【注释】①高昌:西域国名。②謇(jiǎn):忠诚,正直。③刍莞(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草野之人。④忠谠(dǎng):忠诚正直的人。⑤张子房:名良,汉封留侯。⑥方:比拟,比方。⑦准:衡量,比照。⑧殄(tiǎn):断绝,灭绝。
4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闻寡人之耳者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C.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恶闻正谏 死亦我所恶(《鱼我所欲也》)
4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子房曰:“今日之事,非口舌所能争也。”
4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即位十有五年圣德光被今又平殄高昌
44.齐威王实现齐国大治,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两位都是有作为的君主。在甲、乙两文中,他们在纳谏方面有什么异同?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③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④矣。”
(刘向《晏子谏杀烛邹》)
①弋:此处指捕鸟。②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③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④闻命:接受救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45.下列两个文段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妇左右莫不私王”的“私”是“偏爱”的意思,写出了齐王受蒙蔽的二个原因。
B.“时时而间进”的“间”,通过勾连“又何间焉”,可将其理解为“参与”。
C.“门庭若市”中的“若”与成语“欣喜若狂”的“若”意思相同。
D.“闻”有“听说”“见闻”“闻名”等义项,“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中的“闻”应为“听说”之意。
46.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7.甲文由多个“三”组合而成,使文章结构精美别致。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48.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劝谏成功的案例,在劝谏方法上各有特色。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9.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吾与徐公孰美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闻寡人之耳者 燕、赵、韩、魏闻之
D.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5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1.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三叠”式结构,依次为“三问”“三答”“三比”“三赏”“三变”,排比递进,前后呼应,彰显了整体对称之美。
B.从邹忌不偏听偏信妻、妾、客的赞美,与徐公的对比中得到“王之蔽甚矣”的过程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善于思考、分析,善于反思的人。
C.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详写了比美的对话以及比美的反思,略写了齐王受蒙蔽以及纳谏结果等。
D.邹忌与徐公比美,他“不自信”使得齐国最终得以内政修明。燕、赵、韩、魏皆来朝见,侧面写出了齐威王善于纳谏且纳谏成效之大。
52.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晏子与邹忌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
齐有得罪于景公者,公大怒,缚置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肢解人,不知从何处始?”公离席曰:“纵之,罪在寡人。”
(《晏子春秋》)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①,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②,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③难为荫室④。”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苑囿:养禽兽以供帝王打猎的园林。②荡荡:漂亮而光滑。③顾:但是。④荫室:用以储存、阴干新漆之物的房子。
53.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语境中的意思。
文言词句 参考方法 解释
(1)多纵禽兽于其中 成语推断法:欲擒故纵。
(2)始皇以故辍止 课内迁移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3)臣固将请之 字典查阅法:①坚固;②坚持;③鄙陋;④本来。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序号)
54.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5.甲文段中的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哪一位?请简述理由。
56.邹忌和优旃都成功地劝谏了君王,其劝谏方式有什么异同?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干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宗室①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②于秦耳,请一切③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释】①宗室:帝王的宗族。②游间:游说离间。③一切:一律。
57.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中的“诚”是确实、的确之意,说明邹忌能清醒地做出判断,表现了他有自知之明。
B.“闻寡人之耳者”中的“闻”是使……听到之意,说明齐威王能虚心纳谏,是一个开明的君主。
C.“窃以为过矣”中的“窃”指私自,是谦辞,表明李斯说话语气相对委婉,突出他对秦王的尊重。
D.“损民以益雠”中的“益”是使……受益之意,说明李斯深知“逐客”的危害,借此劝秦王废除逐客之令。
58.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9.在【甲】文段中,齐威王对邹忌进谏的态度,作者只用了一个“善”字来写,而对齐威王发号施令的内容及纳谏后的效果则进行了详细描写,这样写有何好处?
60.阅读两个选段,按照提示完成填空。
【甲】文段的邹忌与【乙】文段的李斯都运用类比的劝谏方法进谏。邹忌用①进行类比,委婉指出齐王“②”;李斯运用③的修辞手法罗列事例进行类比,指出只有“纳客”才不会树敌,否则“④”。(第二空与第四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6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各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无从致书以观
C.孰视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D.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邹忌与徐公比美,并未沉醉于妻、妾、客的奉承之中,而是对这件事进行了理性思考,体现他是一个头脑冷静,理性思考的人。
B.文中“王曰:‘善’”,体现出齐王面对邹忌讽谏的赏识与果断纳谏的明君形象。
C.本文运用了“三叠”式结构,可依次梳理为:三问答——三类比——三变化——三赏赐。
D.结尾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威王纳谏的成果之大,由此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
(4)进谏有多种方式。请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说说邹忌和戴胄两人的劝谏方式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①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②,赦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节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八》)
【注】①擢:提拔。②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①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②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③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④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⑤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改编自李斯《谏逐客书》)
【注释】①让:嫌弃。②择:同“释”。③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④黔首:泛指百姓。⑤赍(jī):送,送给。
62.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形貌昳丽 / 而愿忠者众 B.齐国之美丽者也 /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C.闻寡人之耳者 / 国大者人众 D.皆以美于徐公 /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6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闻寡人之耳者
③窃以为过矣 ④今逐客以资敌国
64.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3处)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6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66.结合【甲】【乙】谈谈,齐国和秦国强大的原因有哪些相似之处?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闻寡人之耳者门庭若市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廷、蔽、寡、谏”等字词容易写错。
2.国别战国策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邹忌得到赞美后,“暮寝而思之”,思考的结果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也是他收到启发得出的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可知,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句意思是: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说明齐王纳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间或,偶然,偶尔崇尚,以……为贤每天,一天天饥饿 4.①这是你用丰厚的财物伺奉我身边的官员来索取声誉(的原因啊)。
②齐国如此之大,难道没有宝贝?(或“难道凭着齐这么大的国家却没有宝贝?”,或“以齐国之大,难道没有宝贝?”)(意思对即可) 5.惩治弄虚作假,奖励实事求是(或“重视调查,不偏听偏信”);重视人才,以能臣为宝。(意思对即可) 6.通过“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间段的对比,表现齐威王进谏令的效果越来越好,政治越发清明;通过“齐威王来朝”与“诸侯莫朝”对比,表现齐威王尊重周室,德行高尚;通过对“即墨大夫”与“阿大夫”的不同处理方式,表现齐威王重调查,不偏听偏信,重实干,赏罚明;通过魏惠王与齐威王对什么是珍宝的不同认识,表现齐威王重视人才,以能臣为宝。
【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①句意: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间或,偶然,偶尔。
②句意:天下因此更加觉得齐威王贤明。贤:崇尚,以……为贤。
③句意:诋毁你的话每天都传到我耳朵里。日:每天,一天天。
④句意:人民贫穷饥饿。馁:饥饿。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①是……也,判断句;子:你;厚币:丰厚的财物;事:伺奉;左右:身边的官员。
②岂:难道;宝:宝贝。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结合乙文“封之万家”和“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可知,齐威王惩治弄虚作假,奖励实事求是。
结合乙文“‘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有檀子、盼子、黔夫、种首,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可知,齐威王重视人才,以能臣为宝。
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结合甲文“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句可知,通过“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间段的对比,表现齐威王进谏令发挥了作用,效果明显,政治清明;
结合乙文“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句可知,通过“齐威王来朝”与“诸侯莫朝”对比,突出齐威王具有高尚的品质,天下因此更加觉得齐威王贤明;
结合乙文“封之万家”和“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可知,通过对“即墨大夫”与“阿大夫”的不同处理方式,表现齐威王不听信谗言,而是实地勘察,注重实干,赏罚分明;
结合乙文“惠王日:‘齐亦有宝乎?’威王日:‘无有。’”“威王日:‘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有檀子、盼子、黔夫、种首,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可知,通过魏惠王与齐威王对“珍宝”的不同认识的对比,突出齐威王重视人才,以能臣为宝。
【点睛】参考译文:
(甲)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齐威王来朝见(周天子)。这时周王室衰弱,诸侯不来朝见,但齐王单单去朝见,天下因此更加觉得齐威王贤明,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管理即墨以来,诋毁你的话每天都传到我耳朵里。但是我派人视察即墨,田地开辟,人民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安宁;这是你不阿谀侍奉我身边的近臣寻求帮助(而招致诋毁的原因)啊。”封赏他万户的赋税。(齐王又)召见东阿大夫,对他说:“自从你管理东阿以来,赞誉的话每天都传到我耳朵。我派人视察东阿,田地没有开辟,人民贫穷饥饿。这是你用丰厚的财物侍奉我身边的官员来索取声誉(的原因)啊。”这天,就烹杀了东阿的大夫以及身边曾经赞誉(他)的人。于是大臣们震惊畏惧,不敢掩饰欺诈,一定禀告实情,齐国被治理得非常好,称强于天下。
齐威王、魏惠王约在郊外打猎。魏惠王说:“齐国也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国虽然小,但还有直径一寸的宝珠,能照亮十二辆前后相连的兵车,(这样的宝珠)共有十枚。齐国如此之大,难道没有宝贝?”齐威王说:“我认为的宝贝和大王(认为的)不同,我有檀子、盼子、黔夫、种首,这四个大臣,能照亮千里,难道仅仅照亮十二辆兵车吗?”魏惠王有惭愧的神色。
7.没有谁使……听到战胜快步走 8.B 9.(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魏文侯很高兴,就让翟璜叫任座回来。(或者“就派翟璜叫任座,让他回来。”) 10.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1.(1)我更喜欢邹忌所采取的方法。因为邹忌是以自己切身体验进行类比(设喻说理),这样既亲切自然,又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
(2)我更喜欢翟璜所采取的方法。因为翟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仁君的做法,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意见。
(3)我更喜欢任座所采取的方法。因为任座直言不讳,勇于谏言。
【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莫:没有谁;
(2)句意:传到我耳朵里的人使我听到的。闻:使……听到;
(3)句意:战胜中山国后。克:战胜;
(4)句意:任座快步走离开。趋:快步走。
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均为副词,均译为:从前、原来;
B.介词,凭借/动词,按照;
C.均为副词,均译为:确实;
D.均为介词,均译为:比;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
(2)悦:高兴;使:让;反:同“返”,返回。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
故断为: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拓展延伸,结合内容表述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我更喜欢邹忌所采取的方法。邹忌先叙述了自己家中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样以事设喻,以小见大,委婉规劝,启发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其劝谏方式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
示例二:我更喜欢任座所采取的方法。根据乙文“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运用反问,有气势,直接点明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不能称得上仁德,直言不讳,勇于谏言,勇气可嘉。
示例三:我更喜欢翟璜所采取的方法。根据乙文“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可知,翟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再说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间接点明“国君仁德”,使国君容易接受,让其(国君)明白自己行为不妥之处,进而“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点睛】参考译文:
【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使我听到的,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战胜中山国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快步走离开。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12.C 13.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14.第二天(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看他,自己觉得比不上徐公(美)。 15.A
【解析】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身高,长/培养;
B.赶得上/等到;
C.确实/确实;
D.间或,偶尔,有时候/参与;
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
“臣之客”是主语,“欲有求于臣”是谓语,故分别断开;
故断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1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明日:第二天。孰:仔细。视:看。以为:认为。
1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A.“既突出了他自我欣赏的性格特点”错误,结合第一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邹忌来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主要是表现他的反省精神,没有“突出了他自我欣赏的性格特点”;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16.同“熟”,仔细
认为……美用马鞭驱赶神情、表情 17.D 18.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19.(1)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
(2)不久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 20.被奉承所迷惑(蒙蔽);骄傲自满。
【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邹忌仔细地看着他。孰:同“熟”,仔细。
(2)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美:认为……美。
(3)句意:用马鞭驱赶车前的四匹马。策:用马鞭驱赶。
(4)句意:然而你的表情,(已经)自认为很满足了。意:神情、表情。
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
B.介词,对/介词,含比较之意;
C.连词,因为/介词,用;
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
故选D。
1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
根据句意断为: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畏:惧怕、畏惧;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2)既而:不久;归:回来;去:离开,在此可译为“离婚”。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甲文“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齐威王因身份地位的关系,容易受到蒙蔽;邹忌提醒齐威王不要被别人随意的赞美和奉承而迷失自己。
乙文中,御之妻认为晏子“常有以自下”,而丈夫作为车夫“自以为足”劝谏丈夫不要骄傲自满,要谦恭谨慎。
【点睛】【甲】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参考译文:
晏子担任齐国的丞相时,有一天坐车出去,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她丈夫替国相驾车,坐在伞下,用马鞭驱赶车前的四匹马,趾高气昂,十分得意。不久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出门,志向和考虑都很深远,常常以为自己不如别人。眼下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然而你的表情,(已经)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婚。”从此之后,她丈夫处处收敛,谦卑多了。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
21.(1)偏爱 (2)使……听到 (3)间或、偶然 22.(1)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23.C 24.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25.(1)邹忌进谏是因为他由自己受蒙蔽,想到齐王受蒙蔽很深;孔颖达进谏是因为太子承乾不讲礼度,骄奢过度。(2)邹忌借家事喻国事,委婉进谏;孔颖达不惧个人生死,直言进谏。
【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
(2)句意:能使我的耳朵听到的。闻:使……听到。
(3)句意:不时还有人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2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臣,我;诚,确实;知,知道。
(2)期年,满一年;虽,即使;欲,想。
2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多次/数数;
B.对……说/认为;
C.当面;
D.国君/国都;
故选C。
24.本题考查断句。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太宗对两人的做法赞许并采纳他们的意见,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斤,以此来激励劝勉承乾。“太宗并嘉纳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之”后断开;“帛五百匹”“黄金一斤”是赏赐的东西及数量,应在“匹”后断开;“以励承乾之意”表目的,应在“以”前断开;故断句为: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2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根据【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因为自己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求于自己都说自己比徐公美,使自己受到了蒙蔽,他由此想到了掌握国民生杀大权的齐王受到的蒙蔽肯定很多。根据【乙】文“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可知,孔颖达进谏是因为太子承乾不讲礼度,骄奢过度。
根据【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这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让齐王认识到纳谏的重要性。邹忌设身处地,从生活小事推到治国大事,设喻说理,对齐王进行委婉讽谏。根据【乙】文“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蒙国厚恩,死无所恨”可知,孔颖达不惧个人生死,直言进谏。
【点睛】参考译文:
【甲】(邹忌)于是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在国家中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诫我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授予下等的奖赏。”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乙】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奢侈放纵一天比一天厉害。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写了《谏苑》共二十卷对他进行劝谏。当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经常冒犯威严进行谏诤,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对孔颖达说:“太子已长大成人,怎好屡次当面指责他?”孔颖达回答:“我蒙受国家的厚恩,即使死也无遗憾。”于是谏诤得更加激切。承乾命孔颖达撰写《孝经义疏》,孔颖达又通过经文表达自己的意见,获得了更多的劝谏机会。太宗对两人的做法赞许并采纳他们的意见,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斤,以此来激励劝勉承乾。
26.B 27.A 28.(1)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
(2)这就像秋天的蓬草。 29.示例:三次询问,邹忌询问妻、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三次回答,妻、妾、客都说邹忌要比徐公美。 30.示例:甲文,齐王接纳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最终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启发我们要善于接纳正确的建议及时改正自身的问题。乙文,鲁哀侯不听从劝告,最终逃亡齐国,启发我们做人不能固执己见。
【解析】2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名词,这里指身高/动词,修建;
B.名词,早晨/名词,早晨;
C.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D.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卖油翁;
故选B。
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根据甲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齐威王受到蒙蔽是因为“宫妇左右”偏爱大王,“朝廷之臣”惧怕大王,“四境之内”有求于大王;“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分析有误;
故选A。
2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孰:同“熟”,仔细;视:看;以为:认为;
(2)是:这;犹:像;秋蓬:秋天的蓬草。
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可知,这是三问,邹忌询问妻、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
根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可知,这是三答,妻、妾、客都说邹忌要比徐公美;
根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这是三思,思考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
根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这是三比,将邹忌自己的生活经历(“妻之私”“妾之畏”“客之有求”)与威王所处的环境(“宫妇左右”之私、“朝廷之臣”之畏、“四境之内”之求)相比;
根据“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这是三赏,齐王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了三条赏赐的规定;
根据“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可知,这是三变,展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谏情况的变化。
从中选取两条作为答案即可。
30.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注意从“与人交往方面”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根据甲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邹忌反思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启发我们做人要善于反思。甲文第二、三段写邹忌叙述了自己家中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样以事设喻,以小见大,委婉规劝,启发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齐王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最终“战胜于朝廷”;启发我们要善于听取、接纳他人的正确建议,不断提升自己。
乙文写鲁哀侯年纪轻轻就离开自己的鲁国逃到了齐国,鲁哀侯向齐侯表述原因,鲁哀侯做太子的时候不听劝谏,不亲近爱戴的人,结果最后自己听不到消息,没人辅佐;启发我们不能固执己见,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要善于亲近他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鲁哀侯离开自己的鲁国逃到了齐国,齐侯问:“您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这么早早的抛弃鲁国呢?”鲁哀侯说:“我开始做太子的时候,很多人对我进行劝谏,我听了却不肯用;很多人爱戴我,我接受他们的拥戴却不亲近他们。因此,我在里面听不到消息,在外面没人辅佐。这就像秋天的蓬草,枝叶表面上很美然而根却是坏的,秋风一旦吹起,就被连根拔掉了。”
31.⑴偏爱
⑵间或、偶尔、有时候
⑶距离
⑷观察、仔细看、明察 32.⑴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⑵等到庞共从邯郸回国,谗言果然已经传到魏王耳中,于是没有再见到魏王了。 33.使齐威王改正了缺点和错误,改革了弊政,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34.齐威王处事果断、有魄力且措施得力;魏王处事前后不一,且容易受他人蛊惑。
【解析】3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⑴句意为:是偏爱我。私:偏爱,动词;
⑵句意为: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⑶句意为:现在赵国国都邯郸距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去:距离;
⑷句意为:希望大王明察啊。察:观察,仔细看,明察。
3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⑴窥镜:照镜子;弗:不;甚:很;
⑵及:等到;自:从;反:同“返”,返回;至:到;遂:于是。
3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甲文中“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可知,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开张圣听,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结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
3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根据甲文中“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齐威王不仅认真听取了邹忌的劝谏,而且果断采取正确措施,制定出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鼓励更加直接的进谏者。而文章通过“令初下”,数月之后和期年之后的变化,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从善如流,兴利除弊,改革成效十分显著。可见齐威王处事风格果断、有魄力且措施得力;
根据乙文中“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可知,最初庞共在给魏王讲了三人成虎的故事后,魏王同意并相信了庞共,不会听信非议他的谗言;根据文中“及庞共自邯郸反,谗言果至矣,遂不得见”可知,当庞共远离国都,去往邯郸时,谗言还是被传进了魏王之耳,得到了不能再见魏王的结果,由此可见,魏王还是被谗言所蛊惑。因此,魏王处事前后不一,且容易受他人蛊惑。结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
魏国大臣庞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共对魏惠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这件事吗?”魏惠王说:“我不相信。”庞共说:“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惠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共又说:“如果有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了。”庞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只因三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批评我的人又不止有三个。希望大王明察啊。”魏王道:“我自然不会听信谗言。”
等到庞共从邯郸回国,谗言果然已经传到魏王耳中,于是没有再见到魏王了。
35.C 36.A 37.D
【解析】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理解有误。“皆以美于徐公”意思是“都认为比徐公漂亮”,“以”是“认为”的意思,而非“因为”。
故选C。
3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说法有误。根据②段“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面对家人的赞美和客人的奉承,邹忌没有自我陶醉,而是作了理性的思考,由“治家”悟出“治国”,而非从“治国”中悟出“治家”的道理。
故选A。
3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中重点词语: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市朝:公共场合。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句意为: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38.确实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陈列回头看 39.(1)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来齐国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2)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足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足一片忠心呀! 40.同:两人都忠君爱国。异: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善于劝谏;苏世长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气过人。
【解析】3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诚:确实;
(2)句意: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3)句意:(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陈:陈列;
(4)句意:高祖回头看问众位大臣说。顾:回头看。
3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