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16《醉翁亭记》
文体解析
一、文常积累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人,北宋文学家。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
二、问题探究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人有别的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真相大白)
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生活愁绪的复杂感情。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4.第三段向我们展现的四幅画面分别是: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5.第四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
先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再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与民同乐。
6.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写了“乐”的几种情境?
(1)禽鸟之乐;(2)游人之乐;(3)太守之乐。
7.请分析下面句子的写作特色。(从句式或内容方面分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句式:采取骈散结合的句式,使句子富于音乐美。
(2)内容:抓住了一天内景色的变化和四季的不同景色来写。
8.《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乐”与《岳阳楼记》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
答:前面的“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后面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9.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10.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11.“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民同乐
12.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13.“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14.醉和乐的关系如何?
①醉和乐是统一的;
②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③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互为表里;
④突出太守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①
文 | 欧阳修
环滁②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⑤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⑦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⑧。
【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顺着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而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建造这座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宾客们到这儿来饮酒,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为“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①,云归而岩穴暝②,晦明变化③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④,佳木秀而繁阴⑤,风霜高洁⑥,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就散开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①歌于途,行者休于树②,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④,山肴野蔌⑤,杂然而前陈⑥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⑦,射⑧者中,弈⑨者胜,觥筹交错⑩,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 者,太守醉也。
【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打招呼,后面的回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往不断,是滁州城的人在游玩。到溪边钓鱼,溪水深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而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摆开,这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①,鸣声上下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③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④,太守也。太守谓⑤谁?庐陵⑥欧阳修也。
【译】不久太阳下山,人影散乱,太守回去了,宾客们也跟随着走了。树林中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庐陵欧阳修。
基础训练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醉翁亭记》
(1)描绘山间朝暮(早晚)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中心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句默写。
(1)《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写秋冬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表现作者意在此言在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写。
(1)文中明确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醉翁亭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
(6)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东西: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__________
(3)佳木秀而繁阴 秀:__________
(4)太守谓谁 谓:__________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西南诸峰 其真无马邪
B.山之僧智仙也 辍耕之垄上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尝射于家圃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择其善者而从之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同是山水,不同的作者表达的感情不同。根据【甲】【乙】两文,仿照示例,将句子补充完整
吴均在富春江中自述心志,劝说友人:
太守于醉翁亭里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乙】两文在山川溪泉中以声传情,请分别找出文中描写声音的语句,凝神想象画外之音,写下你的感受。
【甲】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选自《醉翁亭记》有删改)
9.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临表涕零
C.太守归而宾客从男有分,女有归
D.太守之乐其乐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后做舍人②,又得芩一张,乃越琴也。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及做舍人、字士,日奔表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
[注]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萧然:悠闲,潇洒。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
B.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C.山间之朝暮也/皆朝于齐
D.余为夷陵令时/不足为外人道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D.两篇选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14.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因想东坡守杭之日,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任其所之。晡①后鸣锣集之,复会望湖亭或竹阁,极欢而罢。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中士女夹道云集而观之。此真旷古风流,熙世②乐事,不可复追也已。
(张岱《苏公堤》)
【注】①晡(bū):申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②熙世:盛世。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 B.树林阴翳(翳:遮盖)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快乐) D.复会望湖亭或竹阁(会:汇合,聚集)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者休于树 多会于此
B.而不知人之乐 极欢而罢
C.因想东坡守杭之日 辍耕之垄上
D.列烛以归 以其境过清
1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
18.【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ǒu):窗户。
19.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四时之景不同 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
(2)园去城二余里 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3)岁久敝漏 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0.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1.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2.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太守谓谁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故善为国者 公问其故
D.遇民如父母之爱子 或遇其叱咄
2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其真无马邪
C.利之而勿害 跳往助之
D.故善为国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26.“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甲】文结尾运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_______之情。
27.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陷阱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③便:安逸、安适。
28.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2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凡历数郡 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B.以纵为宽 人多以书假余
C.而民受其弊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D.宽简而不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无以自遗,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31.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圈,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32.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欧阳修。欧阳修字__________,是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3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l)望之蔚然而深秀(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3)山肴野蔌( )
(4)树林阴翳( )
34.欧阳修在滁州宽简政治,使当地年丰物阜,《醉翁亭记》中哪些内容能体现这一点?
35.醉翁与卖油翁,同是“翁”,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想法。
36.这两篇文章创作的时间相差二十余年,一篇被贬滁州,一篇自请外任,从作者相似的经历中,你都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谈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中的“名”,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取名”。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前一个乐字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使……快乐”。
C.“伛偻提携”和“黄发垂髫”一样,是借代手法,意思是“老人和小孩”。
D.“野芳发”中的“芳”,本义指花草的香气,引申可指香草,也泛指花卉,所以这里翻译为“花”。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39.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先由远及近写出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再由景物写到人事。
B.“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是作者政治不得意、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D.21个“也”字,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形成一唱三叹、富有音乐美的独特语言风格。
40.《半山亭记》是张之洞11岁时仿照《醉翁亭记》所写,用来称颂自己父亲张锳。请只结合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分析张锳和欧阳修的“乐”,有哪些共同之处?
【链接材料】
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夫柳岸晓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亭之四时也。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竟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乐民之乐,而能与人、物同知者,太守也。
(节选清代张之洞《半山亭记》,有删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4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名之者谁
(2)欧阳修谪滁州
4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3.选文甲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44.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5.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行六七里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往来而/不绝者 D.醉能同/其乐
4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名字)
B.佳木秀而繁阴(秀丽)
C.射者中(射箭)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转折,却)
4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作者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由近而远,从点到面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B.第②段利用时间推移,先写山间四季变幻之景,再写山间朝暮变化之景,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C.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欢乐情感。
D.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又增添了散文的韵味。
4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9.文章以“乐”贯穿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些“乐”反映出什么?请简要分析。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①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②,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③,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
钟子④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⑤险奥,各不相袭。严公⑥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⑦时也。
(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有删改)
【注释】
①委:水流缩聚之处,下游。②缚柴编竹:用柴竹做门墙。③水槛:临水的栏杆。④钟子:指作者。⑤东屯:地名。⑥严公:指严武。⑦微服主司城贞子:指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
5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峰回路转 回: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一亭树道左 道:
(4)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间:
5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
52.两文写景有何共同之处?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歇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②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问。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③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④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⑤。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节选自归有光《悠然亭记》)
【注释】①僦(jiù)居:租房。 ②定卜:定居。③牖(yǒu):窗子。④雕绘:指可以修饰文字。⑤适:适意。
5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田野登朝 自非亭午夜分
B.娄水之阴 佳木秀而繁阴
C.忆余少时尝在外家 尝趋百里外
D.盖去县三十里 去国怀乡
5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
55.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表兄淀山公自田野朝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县城
56.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段选文都写到了“亭”,【甲】文介绍亭名的由来是“”,【乙】文提到亭名源自“”。(均用原文回答)
(2)【甲】文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抒发的“醉翁之意”是,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社会理想;而【乙】文则通过说古道今,表达的“悠然之意”是。(均用自己的话回答)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7.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年/又最高 B.佳木/秀而繁阴
C.至于/负者歌于途 D.醒能述/以文者
5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峰回路转(返回) B.树林阴翳(遮盖)
C.宴酣之乐(助词,无实义) D.醉能同其乐(代词,他)
5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学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非丝非竹”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常用来指代管弦乐器。
C.选文用第一人称写太守,写醉翁,貌似旁观者,摆脱了第三人称叙述的种种不便。
D.选文中的21个“也”字,增加了回环咏叹的意味,透着淡雅的幽默,任性自得的惬意。
6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1.选文作者的“乐”是真实的快乐,还是寓悲于乐呢?请简要分析。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2.下列对文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中的“意”是意趣、情趣的意思,此句是全文的核心句,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B.“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中的“瞑”是“昏暗”的意思,写朝暮之景,形成对偶,各尽其妙又互为照应。
C.“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中的“伛偻提携”指老老少少的行人,整句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中的“谓”是“称作”的意思,文至结尾才道出太守姓名,解开全篇悬念。
63.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4.文段中第一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
65.《醉翁亭记》中的“太守之乐”与下面链接材料中所体现的“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子瞻迁①于齐安②,庐③于江上。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改动)
【注】①迁;贬谪、流放。②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③庐:居住。④褰裳:提起衣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蔚然”“翼然”“颓然”中的“然”都表示“……的样子”。
B.“云归而岩穴暝”的“暝”、“晦明变化”的“晦”,根据其部首是日,可推断其意思跟太阳有关,两者在文中都是“昏暗”的意思。
C.“丝竹”在“无丝竹之乱耳”中是“乐曲”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非丝非竹 ”中的“丝”和“竹”也是“乐曲”的意思。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6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段中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展示了滁州环山、琅琊蔚秀、酿泉泻峰和亭临泉上等四幅图画。
B.文章第二段按照景物由低到高的顺序,描绘了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C.“乐”贯穿全文,主要表现在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和太守之乐。
D.本文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从中可看出他因被贬而纵情山水,逃避现实,在醉乐中寻求慰藉。
69.曾巩在《醒心亭记》中谈及他对欧阳修之乐的理解,你认为他是否真正懂得欧阳修之乐?请联系选文及链接材料进行分析。
【链接材料】
虽然,公①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②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北宋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公:即欧阳修。②无为:清静而无所事事。
参考答案
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易错字有“霏、暝、晦、暮、幽、繁阴、落、酒、寓”。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霏、暝、霜、醉翁。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峰、翼、霏、暝、晦、幽、繁阴、落、寓。
4.向东或向西同“返”,返回茂盛是
5.C 6.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像奔腾的骏马。
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7.醉情山水与民同乐 8.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声和猿声混杂在一起,似是一种非常喧闹的景象,却是一种幽静美妙和谐悦耳的天籁。山间自然音响,既反衬山间的寂静,又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欢乐的律动。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大自然是禽鸟的家园,当人去山空后,它们归巢之际,和鸣林间,唱出欢乐的歌。
【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
(2)句意: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3)句意: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
(4)句意:太守是谁呢?谓:是。
5.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代词,它/副词,难道;B.助词,的/动词,去,往;C.都是介词,在;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故选C。
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湍:湍急;甚:比;若:好像;奔,指飞奔的马。(2)乐:乐趣;得,领会;寓,寄托。
7.本题考查情景补写。
结合【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等内容可得:太守于醉翁亭里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感受。找出两文描写声音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合理即可。
示例:【甲】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一句描写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清越的声音,美丽的鸟儿在林间鸣叫。感受:山林间清澈的流水与林间鸟儿们的美妙鸣叫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出一曲美妙的乐曲。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沉醉于美丽怡人的风光之中。
【乙】文“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一句描写出山间瀑布倾泻而下所发出的声音。感受:循着山路偶然听到阵阵水声,峰回路转发现不远处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葱茏的山峰和极速奔腾而下的酿泉,为琅琊山增添了无限活力。
【点睛】参考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9.D 10.野花开放,有一股(或散发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阴。
【解析】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命名/出名、有名;B.居高面下/面对;C.回去/女子出嫁;D.以……为乐/以……为乐;故选D。
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芳,花;发,开放;秀,茂盛;繁阴,浓密的绿阴。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11.A 12.(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琴虽然不够好,心情却悠闲自在。 13.D 14.示例1:追求山水之乐。甲文写他“在乎山水之间也”,在四时朝暮之景中获得乐趣;乙写他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每日都在眼前,心情悠闲自在。
示例2:追求心灵的自由闲适。甲文写他自号“醉翁”,感叹“得之心”;乙文感慨“人不在器”,用自我调适的方式获得心灵的满足。
【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A.都意为“向远处看”;B.命名/出名、有名;C.早晨/朝见;D.担任/跟,同;故选A。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得:领会;寓:寄托。(2)虽:虽然;佳:好;意:心情;萧然自释:悠闲自在。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甲文通过对琅琊山优美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乙文通过描写作者日常生活中与琴的相关生活,抒发对安逸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写青山绿水为主”“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不正确;故选D。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作者欧阳修及文章内容来谈。
示例:我认为他追求的是山水之乐。结合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和乙“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等内容可知,作者沉醉于琅琊山秀美的自然风光中,同样在夷陵时,面对青山绿水,每天都能心情悠闲自在。由此可见,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他真正追求的是山水之乐。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乙)我做夷陵县令的时候,从河南刘矶那儿得到一张琴,是张平常的琴。后来作舍人时,又得到一张琴,是张粤琴。后来作学士时又得到一张琴,是雷琴。官做得越大,琴越高级,但是心情越不高兴。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每天就在眼前,没有尘俗的事累人,琴虽不好,心意则畅快。等到作了舍人学士,每天奔走于尘世俗务之间,被名声利益侵扰,再也没有清雅的思绪,琴虽好,心情则昏乱芜杂,哪里会有乐趣可言。这才知道在人不在琴,如果心情愉快,没有弦也可以啊
15.C 16.A 17.①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②春天每逢休假日,定要邀约客人去西湖,在山水幽美处进早餐。 18.甲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乙文表达了作者孤高自赏、高雅脱俗及怀念故国的情怀。
【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有误,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以……为乐。
故选C。
1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都是介词,在;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助词,的/动词,到;D.连词,表修饰/介词,因为;故选A。
1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能:能够;同:和;其:代词,指大家;以:用;文:文章;也:表判断。
②重点词有:春时:春天;每:每次;遇:逢;暇:闲暇;必:一定;约客:邀约客人;早食:吃早餐;于:在。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甲文内容,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中可知,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乙文中通过记叙苏东坡在任时的盛世景象,“此真旷古风流,熙世乐事,不可复追也已”意思为:这真是空前的风流潇洒,盛世的乐事,后人再也赶不上。表达了作者孤高自赏、高雅脱俗及怀念故国的情怀。
【点睛】参考译文:
〔甲〕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 (于是) 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 是庐陵的欧阳修。
〔乙〕
想起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时,春天每逢休假日定要邀约客人去西湖,在山水幽美处进早餐。吃罢早餐,每个客人给一只船,听他们去哪儿游逛。下午四五点钟后敲锣将他们集合,又去望湖亭或竹阁聚会,极尽欢乐才结束。到一更二更时,夜市还未散,苏东坡他们打着火把回府。城中男女云集在街道两旁观看。这真是空前的风流潇洒,盛世的乐事,后人再也赶不上。
19.季,季节②破,破旧,破烂
20.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21.这样标点层次分明。前两句先整体描写西南诸峰之美,后两句再聚焦其中的琅琊山。
22.“醉翁”:因作者自号“醉翁”,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后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解析】19.考查词语释义。
(1)四时更替:四季更替。时,季,季节。四时之景不同:四季的景色不同。
(2)句意:南园距离城市有二里多。去,距离。故选②。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敝,破,破旧,破烂。岁久敝漏:年代久远,破旧漏风。
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野芳,野花。发,开放。而,表顺承,就。秀,美好。繁阴,繁茂成阴。
21.考查句子理解。
题目中给出的标点方式与原句相比,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了两个句子。“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写西南诸峰之美,这是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聚集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这是点。由面到点,层次分明。
22.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知,因作者自号“醉翁”,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根据乙文中的“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可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乙:我住在城市,人事繁杂堆积,因为应酬而劳苦。老母在堂,出于礼法不能远离,每天只能在南园内躲避喧嚣。南园距离城市二里多,没有别的树木,有三百株柏树,松树只有五颗,计算它们种下的时间,才四十年就已经长成了林子。松树和柏树之间,有一座草庐,年代久远,破旧漏风,不能遮蔽风雨,而且矮小狭窄,就像是坐在井中。不得己只能改建了。撤去茅草,用瓦覆盖,左右开窗,前后开了门,疏朗空洞,落日后还能看清蝇头小字。中间挂了一块匾,用“后知轩”命名。那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一定在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居住在四面通明的地方叫做轩,谁说这个名称与性情不相符呢?
23.A 24.C 25.(1)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
(2)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26.自豪、自得 27.甲文以民为本思想体现在与滁州百姓同游;与宾客同宴、同乐、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中姜太公认为要给百姓利益、让百姓成功、让百姓活下去、给予百姓快乐,治国者对待百姓要像父母对待孩子、兄长爱护兄弟一样,对百姓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解析】2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以……为乐”的意思;
B.为,是/认为;
C.所以/原因,缘故;
D.对待、相待/遇到;
故选A。
2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连词,表承接,不译/连词,表转折,但,却;B.代词,他们/表反问语气,难道;C.代词,代指百姓/代词,代指愚公;都可翻译为“他,他们”;D.治理/对、向;故选C。
2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
(1)乐:欢乐;述:记述;以:用。
(2)饥寒:指遭受饥寒;哀:感到哀伤;悲:感到伤悲。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前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欧阳修虽然被贬,却能够造福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自己也能够与百姓共同饮酒作乐,同时还能够在清醒后用自己的文字记述这件事。文章全篇只在结尾处采用设问,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点明太守就是自己,表明其补单陶醉于山水美景、宴酣之乐,更沉醉于自己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感。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欧阳修遭到贬谪后,以民为本,使得滁州政事修明,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够外出游玩,其中他与滁州百姓同游;与宾客同宴、同乐、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这些都体现了朴素的以民为本的思想;
根据乙文“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可知,乙文认为要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根据“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可知,乙文提出治国者对待子民,要如同父母对待孩子,兄长爱护兄弟一般,对百姓的饥寒与劳苦感同身受。这些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周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姜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怎么去爱子民罢了。”周武王说:“怎么样爱子民?”姜太公说:“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所以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28.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
29.B 30.①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②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 31.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醉翁亭记》中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处理政事不废驰。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意思对即可)
【解析】28.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的意思是: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而”表示转折标志性词语,“何也”,有疑而问。据此断句为: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
2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知道这些词语有几个解释,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A.数量词,几个/动词,计算B.介词,把/介词,把C.名词,害处/形容词,败,疲困D.形容词,简明/动词,挑选故选B。
3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l)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往来:来来往往;绝:断。
(2)无:没有;遗:消遣;因:因此;取:拿;旧案:以前的案件、档案;反覆:反复;观:察看。
31.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从【甲】文中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醉能同其乐”可以看出,文章侧重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从政理念。
从【乙】文“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等语句中可知,欧阳修认为政事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利益,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政事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态度。可知,欧阳修以民为本,侧重宽简的从政理念。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摆开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乙】文:欧阳修生性刚毅,见义勇为,就算眼前是陷阱,也不惜触发。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凡是去做过官的几个地方,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安逸生活。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而让人民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
32.永叔北宋 33.草木茂盛的样子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菜蔬遮盖 34.①滁人游山,且歌且行,前呼后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②太守宴请,临溪而渔,鱼肥酒洌,山肴野蔌,杂然前陈;③众宾欢乐,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弈觥筹,起坐喧哗;④太守酣醉,苍颜白发,颓然其间,太守醉乐。 35.“醉翁”虽仕途坎坷,但能忘怀个人得失,勤政爱民,有坦荡旷达的气度和兼济天下的胸怀。“卖油翁”朴实、谦逊、沉稳、平静坦然,是个毫不骄矜的普通人。 36.《醉翁亭记》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仕途坎坷,但能忘怀个人得失,勤政爱民,其坦荡旷达的气度和兼济天下的胸怀值得我们学习。《卖油翁》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
【解析】3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醉翁亭记》是北宋欧阳修写的一篇山水游记。当时欧阳修正当盛年,被贬滁州,自号“醉翁”,经常出游,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卖油翁》是欧阳修写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以此说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3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l)句意: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蔚:草木茂盛的样子;
(2)句意: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句意:野味野菜。蔌:菜蔬;
(4)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翳:遮蔽。
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当时欧阳修被贬官到滁州任太守。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和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据文中第③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可知,滁人游山,且歌且行,前呼后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这是人们生活安定的表现;据第③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可知,太守宴请,临溪而渔,鱼肥酒洌,山肴野蔌,杂然前陈,这是人们生活安康,年丰物阜的体现;据第③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知众宾欢乐,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弈觥筹,起坐喧哗。这是人们生活安稳,有闲情逸致的表现;据“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可知,作为一地长官,太守酣醉,苍颜白发,颓然其间,太守醉乐,这是对自己施政成效满意的表现。
3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醉翁与卖油翁,同是“翁”,但却是不同的,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等描述可知,“醉翁”虽仕途坎坷,但能忘怀个人得失,勤政爱民,有坦荡旷达的气度和兼济天下的胸怀。据“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答话可知,“卖油翁”朴实、谦逊、沉稳、平静坦然,是个毫不骄矜的普通人。
3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启示。
这两篇文章创作的时间相差二十余年,一篇被贬滁州,一篇自请外任,但都体现出作者的坦荡旷达精神。《醉翁亭记》是一篇抒情散文,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作者没有陷于被贬的愁绪中,而是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和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醉翁亭记》抒发了作者仕途坎坷,但能忘怀个人得失,勤政爱民,其坦荡旷达的气度和兼济天下的胸怀值得我们学习。而《卖油翁》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写于自请外任期间,作者用一个普普通通的场景,通过一个卖油翁的口,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
【点睛】参考译文:
醉翁亭记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阴暗明亮,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卖油翁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37.B 38.(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39.B 40.他们都寄情山水,因山水而乐;他们都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解析】3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快乐;故选B。
3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
(1)山水之乐:指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得:领会;寓:寄托;(2)述:记述;以:来。
3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B.“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意思是: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颓然”形容太守喝醉了的样子,表现了太守醉在其中,乐在其中;“是作者政治不得意、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有误;
故选B。
4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①根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链接材料】“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可知,他们都醉于山水,因山水美景而乐。
②根据《醉翁亭记》“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表面上太守因山水之乐,出游之乐,宴酣之乐而内心愉悦,实际上太守的快乐是建立在游人之乐的基础上的,展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情怀。根据【链接材料】“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竟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乐民之乐,而能与人、物同知者,太守也”可知,张锳因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而开心,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表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思想。可见他们都心系天下、与民同乐,在山水间寄托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
【点睛】参考译文:
《醉翁亭记》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链接材料】太守的意思,得之半山,所以取名为半山亭。垂柳在晨风中摇曳,芦花在月光下飘舞,晨雾在山林中升腾,夕阳从树林中退去,这是半山亭早晚之景。春天湖水碧波荡漾清澈澄清,夏日荷花竞相绽放香远醉人,秋夜皓月银辉洒地清风送爽,冬季湖水退去沙石隐现,这是半山亭四季之美景。四季的景色无穷无尽,半山亭内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大家赋诗共勉,借酒为百姓祈福。太守治理下的兴义府社会安定,五谷丰登,人们安居乐业,这是太守真正的快乐。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同时又能和宾客、和禽鸟一同快乐的人,是太守。
41.命名降职(远调、贬官) 42.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 43.选文甲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44.在滁州时:与民同乐,在颍州时: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
【解析4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给它命名的人是谁?名:命名;
(2)句意为:欧阳修被贬谪到滁州。谪:降职(远调、贬官)。
4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述:记述;以:用。
4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段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作者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由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明“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写醉翁亭,“行六七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照应上文“蔚然而深秀”。可看出醉翁亭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最佳位置上。由面到点,层层推进。语言简洁生动,层次分明,层与层间过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句句相衔不着痕迹,给人完整的印象。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自然而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展现了醉翁亭周围的幽美景色。为下文的活动安排了一个优美独特的背景。
4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滁州时:【甲】文写的是作者被贬滁州的生活,“乐其乐”“ 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
在颍州时:【乙】文写作者退居颍州的生活,“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表现了取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意即在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乙】欧阳修被贬谪到滁州,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
45.B 46.D 47.D 48.(1)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啊。
(2)喝醉了能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 49.从诗中描写的“山水之乐”“禽鸟之乐”反映出醉翁亭的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好;从“宴酣之乐”反映出太守与下属关系亲切自然、随和、善与人相处;从“游人之乐”反映出滁州人生活和平安宁;从“太守之乐”反映出作者治理滁州的功绩、与民同乐的思想和热爱祖国山水之情。
【解析】4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A.山行六七里,可译为(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山,名词做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