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7《富贵不能淫》
文体解析
一、作者作品
1. 选自《孟子 滕文公下》,记录孟子和纵横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
2.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门人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 之一。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二、内容概括。
课文选自《孟子 滕文公下》,记录孟子和纵横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明确提出了孟子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内容理解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2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4.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7.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0.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1.请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这既是民族传统也应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做为领导者,更应做到如此,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一己私利而有损前者的利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大丈夫。
四、文章主旨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论述,明确提出了孟子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
文 | 孟子
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④大丈夫⑤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⑥。”
孟子曰:“是焉⑦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⑧也,父命之⑨;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⑩之曰:‘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 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教材注释】
①[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②[公孙衍(yǎn)]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③[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④[诚]真实,确实。
⑤[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⑥[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⑦[焉]怎么,哪里。
⑧[丈夫之冠(guà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⑨[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⑩[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夫子]这里指丈夫。
[正]准则,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基础训练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材料二:
①单于①欲因此时降(苏)武。卫律②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何以女为见!”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zhōn)毛并咽,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áo)尽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①单于:匈奴称其君主为单于。②卫律:生长于汉,任汉使,后投降匈奴,封为丁零王,统领投降匈奴的人。
1.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或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A 本无谋 字源推测法: 根本,本来
B 武不应 参考成语法:一呼百应 回应,回答
C 畔主背亲 课内迁移法:攻亲戚之所畔 通“叛”,背叛,违背
D 副有罪,当相坐 查阅词典法:①席地而坐;②座位;③由于,因为;④定罪; 席地而坐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与“女为人臣子”中的“女”意义相同。
B.“往送之门”与“举剑欲击之”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
C.“天雨雪”与“雨雪霏霏”中的“雨”用法和意义相同。
D.“以顺为正者”与“空以身膏草野”中的“以”意义不同。
3.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B.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C.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D.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
5.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因此公孙衍、张仪不算“大丈夫”。你认为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材料二中苏武的事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 被:
(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兵: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
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
A.已而之细柳军 B.皆布衣之士也
C.称善者久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甲】文中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乙】文中唐雎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周亚夫和唐雎都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_____________”的特点。
10.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对周亚夫言行的正面描写较少,只“介青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处却如画龙点睛,使周亚夫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B.【乙】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一句,掷地有声,表现出唐雎鲜明的个性。
C.【甲】【乙】两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汉文帝与秦王,目的是与周亚夫和唐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周亚夫和唐雎的“大丈夫”形象。
D.【甲】【乙】两文都能从多角度刻画和丰富人物形象,展现周亚夫和唐雎为国担当的英雄风采,场面描写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诵读古代诗文,学习人生智慧。启慧小组以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陶后鲜有闻”中“鲜”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 B.屡见不鲜
1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_____________
13.悟其情·丰富思想:以上两文都蕴含着古人的抉择,《爱莲说》中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请摘抄下面诗中表现诗人“爱菊”的诗句,并做简要批注。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句: 批注:
14.取其精·学以致用: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激励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请阅读下面句子,联系课文·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15.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意思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安居而天下熄 居天下之广居 岁月不居
B.以顺为正者 天下顺之 健康顺遂
C.独行其道 得道多助 分道扬镳
D.不得志 博学而笃志 志大才疏
16.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7.孟子认为,除了富贵、贫贱、威武等外部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之外,一个人称得上大丈夫还需要哪两个条件?
18.上文中孟子驳斥景春和下面链接材料中苏武驳斥李陵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子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必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②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急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③?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④。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⑤,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器勿复再言!”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同“无”,没有。本段中均相同。②春秋:年龄。③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着谁守节呢?④亲近:皇帝的侍从。⑤斧钺(yuè)汤键(huò):严酷的刑罚。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单于)欲因此时降武①。律②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③。”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举剑拟④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思,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⑤,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⑥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⑦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减)
【注释】①武:苏武,西汉大臣,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方获释回汉。②律:卫律,原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③相坐:连带治罪。④拟:比划,用兵器做杀人的样子。⑤弥山:满山。⑥窖:收藏东西的地洞。⑦旃(zhān)毛:毡毛。
19.解释加点字含义。
(1)畔主背亲:
(2)单于愈益欲降之:
(3)与民由之:
20.翻译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21.甲文《富贵不能淫》中阐述了“大丈夫的内涵”,你认为苏武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吗?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律①曰:“苏君②,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③不应。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④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⑤乃得归。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注】①律:人名,指卫律。②苏君:卫律对苏武的称呼,相当于“苏先生”。③武:人名,指苏武。④幽:囚禁。⑤羝(dī)乳:公羊生小羊。羝,公羊。
2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_____________ (2)必敬必戒 戒:_____________
(3)明日复然 然:_____________ (4)与毡毛并咽之并:_____________
2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24.人们认为苏武符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标准,试结合语段相关内容略做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往之女家
(2)与民由之
(3)富贵不能淫
26.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乙)
苏武牧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27.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的意思。
(1)白单于
(2)乃幽武
28.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29.结合文本,说说苏武符不符合孟子在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
【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0.解释加点词语。
岂不诚大丈夫哉( )
必敬必戒( )
父命之( )
富贵不能淫( )
31.翻译下列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乙】
《郭永传》
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或劝益谦③委城遁,因募士赍帛书夜缒城出,告急朝廷,乞先为备。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曰:“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④。”益谦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曰:“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⑤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永曰:“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而入,黏罕⑥曰:“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⑦永,永瞋目唾曰:“无知犬豕,恨不醢⑧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曰:“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⑨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
注释: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投降金人攻宋。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③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战中降金。④噍类: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⑤掖:拽着别人的胳膊。⑥黏罕:金朝名将。⑦啖:用利益引诱人。⑧醢: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⑨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⑩瘗:埋葬。
32.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 或劝益谦委城遁 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相与负其尸瘗之
C.为之出涕 母命之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者富贵
33.文中有一个句子没有标点符号,影响阅读,请为它断句。
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
34.对比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对人物的事迹和品格进行理解。现在有一份对比阅读的表格,人物的做事原则和事迹分别对应,并形成了对比。请根据甲乙两篇文章将表格补充完整。
《富贵不能淫》中人物的做事原则 《郭永传》中人物的事迹
公孙衍、张仪 (1) 张益谦 面对金人的围攻,张益谦招募士兵告急朝廷,打算弃城而逃,敌人使他害怕屈服了;面对金人的威逼利诱,张益谦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选择了顺从、投降。
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郭永 (2)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弘范:即张弘范,元初大将。②厓山:山名。③张世杰: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
35.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与民由之: (2)此之谓大丈夫:
(3)使为书招张世杰: (4)天祥对曰:
3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行天下之大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不得志/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C.以客礼见之/必以情(《曹刿论战》)
D.可乎/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3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2)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
3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39.【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照应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①庄公奋①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②,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③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
②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④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⑤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昔夏之褒也,有推侈、大戏⑥;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⑦虎,任之以力,凌轹⑧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目夺乎勇力,不顾乎行义,以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选自《晏子春秋.卷一》,有删改)
【注】①奋:发展。②国:国家法令。③逼迩:接近,指近臣:引:避开。④并国:兼并诸侯国。⑤替罪:诛灭有罪者。⑥推侈、大戏:以及下文中的费仲、恶来,都是勇力之人。⑦兕:sì,犀牛一类的猛兽。⑧轹:lì,欺凌,欺压。
4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2)往之女家 女:
(3)逼迩不引过 过:
(4)故晏子见公 故:
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
42.两篇选文都用到了记叙和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观点,【甲】文孟子先破后立,论证了“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一个正义的目标去奋斗”,【乙】文晏子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论证了“”。
43.【乙】文的晏子能否和【甲】文的公孙衍、张仪归为一类?为什么?
甲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4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丈夫之冠 冠:行冠礼 B.与民由之 由:遵从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 D.所识穷乏者得我 得:同“德”,品德
4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顺为正者 投以骨 B.呼尔而与之 妻妾之奉
C.得之则生 入则无法家拂士 D.乡为身死而不受 天子为动
46.对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A.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端正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B.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施行天下最宏大的主张‘义’。
C.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端正的位置‘礼’上,施行天下最宏大的主张‘义’。
D.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
47.下列对甲乙两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在文末明确提出观点。甲文明确提出了衡量是否为“大丈夫”的三条标准;乙文对接受了万钟的原因归结为失掉了是非之心。
B.甲乙两文论证思路不同。甲文先驳斥对方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乙文先肯定不食嗟来食的行为,再分析某些人接受万钟的原因,从而得出“失其本心”的结论。
C.甲乙两文都用对比论证。甲文将“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进行对比;乙文则将乞丐坚守本心的行为和某些人丢失本心的行为进行对比。
D.甲乙两文都充分体现了孟子雄辩的特点。甲文以反问发端,显出语气的果断坚决;乙文中三次提到“乡为身死而不受”,层层推进,气势非凡。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各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 受益匪浅
B.甚爱牡丹 幸甚至哉
C.花之君子 往送之门
D.富贵不能淫 淫雨霏霏
4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有很多了。
理解:本句感叹世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表现了作者坚持原则、洁身自好的品性,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无奈与失望。
【乙】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妾妇之道。
理解:孟子用妾妇之道对比公孙衍、张仪之行为,挖苦他们曲意逢迎,无自己的原则。
50.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古诗,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托物言志”是诗文常见的写作手法。周敦颐借莲花“”的特点,体现自己不被污浊环境所沾染的傲骨;王冕用墨梅“”的特点代指自身的人格志向。两位作者都通过对花的描写,表现了的品格。
语文课堂开展“心怀家国情,不改报国志”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乙】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激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要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丙】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酶?何故怀瑾握瑜而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1.下列对诗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朝”“夕”写出了贬谪速度之快,“路八千”则写出了贬谪之地之远,写出了诗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境遇和丙文中被发行吟的屈原颇为相似。
B.颔联中交代了被贬的原因,照应了诗歌的上联,明确写出了诗人的态度和选择,并表达出对命运变化的愤怒,与见放的屈原同样表达出对朝廷的不满。
C.颈联描写了诗人前行之路中的景物,“横”“拥”描写了道路的坎坷,此句与李白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D.尾联是对自己的侄儿说的话,表达了作者坦然面对自己命运的清醒,同时表达了自己为朝廷尽忠之心,与屈原的“虽九死而不悔”的决绝之心如出一辙。
5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父命之 (2)富贵不能淫
(3)颜色憔悴 (4)被发行吟
5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55.请结合甲文中的颔联和丙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谈谈作者们相似的境遇和感情。
56.从《孟子》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个角度出发,结合两篇诗文谈谈你对韩愈和屈原的“志”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单于使卫律召武①受辞。武谓惠②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③并咽之,数日不死。
(班固《汉书·苏武传》)
【丙】子思④居于卫,缊袍无表⑤,二旬⑥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
(刘向《说苑·立节》)
【注解】①武:苏武,西汉时期出使匈奴,被扣留。②急:常急,苏武的副使。③旃毛:毡子毛。④子思: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⑤缊袍无表:指衣着破旧。⑥旬:每旬为十天。
5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与民由之( ) ②与旃毛并咽之( )
③使人遗狐白之裘( ) ④吾假人(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居天下之广居 何陋之有(《陋室铭》)
B.不忍以身为沟壑 静以修身(《诫子书》)
C.二旬而九食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D.因谓之曰 因曰:“我亦无他……”(《卖油翁》)
58.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5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60.【甲】文中孟子主张的大丈夫精神,是不少仁人志士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坚守的道义。请结合【乙】【丙】两文分析这种精神在苏武和子思身上的体现。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曾子①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奥为不受?”曾子曰:“臣闲之:受人者畏人,子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刘向《说苑 立节》)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邑:封地。③奚:疑问代词,为什么。
6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往之女家
(2)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62.给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B.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C.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D.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6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64.你认为乙文中的曾子符合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分析。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②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③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月氏(yuè zhī):是古代游牧民族。③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6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富贵不能淫 淫:( ) (2)与民由之 由:( )
(3)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俱:( ) (4)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亡:( )
6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月氏遁而怨匈奴。
67.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68.根据甲文中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你认为乙文中的张骞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即事(其一)
夏完淳(明)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①,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①酬家国:报家国之仇。家仇,指作者的父亲夏允彝于1645年兵败,投水殉国。国仇,指明朝灭亡。
【乙】
夏完淳,字存古,华亭人。年十六,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子龙战败,完淳走吴易军为参谋。易败,复与吴圣兆连谋反正,被执至留都。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谬曰:“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军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厉声曰:“吾当闻洪亨九①先生本朝人杰,嵩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震悼褒?感动华夷。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承畴无以应,惟色沮而已。
时完淳妇翁②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气稍不振,完淳厉声曰:“今与公慷慨同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乎哉!”栴遂不屈,与完淳同死,完淳时年十八。
(选自《皇明四朝成仁录》)
【注】①洪亨九:指洪承畴。②妇翁:指妻之父。
【丙】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69.(1)下列关于【甲】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复楚”“亡秦”运用了项羽、刘邦(或陈胜、吴广)等秦末起义军灭秦的典故,开篇定下全词悲壮激越的基调。
B.颈联写作者穿着黑色丧服,决心为国雪耻,为父报仇,驾着坚固的战船,在烟波浩渺的太湖里与敌人决一死战。
C.尾联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仿佛可见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
D.本诗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的气韵。
(2)请赏析颔联“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7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与民由之( )
②往之女家( )
③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 )
④被执至留都( )
(2)下列各项与例句中的“以”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承畴无以应
A.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B.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C.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7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限停两处。
时完淳妇翁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
72.翻译文中划线句。
(1)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73.请结合【甲】【乙】内容分析:【丙】段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夏完淳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B.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C.必敬必戒 戒:告诫
D.与民由之 由:遵从
7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居而天下熄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往送之门 已而之细柳军
D.以顺为正者 以其境过清
7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善用类比说理,本文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通俗易懂。
B.第二段中“焉得”一词表现了孟子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有破有立,从侧面提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三个方面的标准。
D.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增强了说服力。
参考答案
1.D 2.B 3.A 4.(1)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2)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放在大地穴里面因禁起来,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5.孟子认为大丈夫不能为富贵所迷惑、贫贱所动摇、威武所屈服。苏武面对“举剑拟之〞而“不动”,是威武不能屈;面对卫律许诺的富贵而“不应〞,是富贵不能淫;面对牧羊的艰苦条件“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展现出贫贱不能移的伟大人格。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A.“本无谋”句意是(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本,本来;字源推测法可知词义;故正确;
B.“武不应”句意是苏武不回应;“一呼百应”的意思是响应的人很多;两个“应”相同,响应,回答;可采用参考成语法;故正确;
C.“畔主背亲”句意是背叛皇上、抛弃亲人;“畔”通“叛”,背叛,违背;课内迁移法,“攻亲戚之所畔”意思是攻打亲戚都背叛的人,“畔”通“叛”,背叛,违背;故正确;
D.“副有罪,当相坐”句意是副使有罪,应该相关定你的罪;采用查阅词典法可知“坐”:①席地而坐②座位③由于、因为④定罪,此处应是定罪,“席地而坐”错误;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文言词语。
B.“往送之门”的“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举剑欲击之”中的“之”是代词、代指苏武,二者用法和意义不相同;故错误;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停顿;停顿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意思是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今”和“后”是时间的对立,应在“后”前面断开;“尚可得乎”是问句,疑问词“尚”前面应断开;正确划分应为: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与:和;由:遵从;独行其道:独自行自己的道路;
(2)愈:更加;欲:想;乃:于是;绝:断绝;省略句式,省略介词“于”,应为“乃置武(于)大窖中”。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孟子认为大文夫不能为富贵所迷惑、贫贱所动摇、威武所国服。结合乙文第①段“举剑欲击之,武不动”可见,苏武面对威胁丝毫不惧怕;结合第①段“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可见,苏武面对卫律的富贵的诱降,丝毫不动心;结合第②段“乃幽武,置大容中,绝不饮食”可见,苏武面对机寒交迫的困境,绝不屈服。苏武是孟子笔下的“大文夫”。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道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志气有作为的大文夫。”
材料二:单于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判处死刑。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依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因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6.被:同“披”,穿着;兵:兵器;谢:道歉
7.B 8.(1)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进入军营。
(2)但安陵国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啊! 9.信守军规、从严治军(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临危不惧、机智果敢)威武不能屈 10.C
【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官兵都穿戴盔甲。被:同“披”,穿着;
(2)句意: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兵:兵器;
(3)句意: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
7.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例句“不闻天子之诏”中的“之”是助词,可译为“的”;
A.动词,到,往;B.助词,的;C.结构助词,虚指,无实义;D.结构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不译。故选B。
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无何(不久),至(到)”要理解正确;
(2)句中要注意重点词“而(但),以(凭借),徒(只),以(因为)”要理解正确。
9.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与把握人物形象。
结合【甲】文“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知,军中戒备森严,可见周亚夫治军严谨;结合“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可知,即使皇帝到了军营,没有将军的军令也不得入营,可见周亚夫治军恪尽职守,令出如山;结合“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皇帝进了军营也必须按照将军的军令下马徐行,且周亚夫也只以军礼参见他,可见周亚夫治军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据此可知,周亚夫彰显了【丙】文中的孟子心目中大丈夫“威武不能屈”这一特点;
结合【乙】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可知,面对秦王的威胁,唐雎不畏强暴,临危不惧,机智果敢,使得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从而“不辱使命”;据此可知,唐雎也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威武不能屈”的特点。
1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C.“【甲】【乙】两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汉文帝与秦王,目的是与周亚夫和唐雎形成鲜明对比”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甲】文“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可知,【甲】文将汉文帝至霸上及棘门军长驱直入受到将士的欢迎与汉文帝至周亚夫的细柳军营不得入形成鲜明的对比;故【甲】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霸上及棘门军的表现,目的是与细柳军形成鲜明的对比。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 “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啊!”
【丙】居住在天下这么广阔的空间,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着天下最光明的仁义之路;能实现理想时,就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一个人独自走这条路。富贵不能引诱他,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威武不能使他压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11.A 12.独走自己的道路。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批注示例:“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情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写出了诗人的随意、自然,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惬意。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物我合一的诗境。 14.示例:大丈夫就是有志气或有作为的人。大丈夫心怀仁德,践行礼仪;通达时,施行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不因外界因素如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理想。
【解析】11.本题考查字音字义。陶后鲜有闻: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xiǎn,少;
A.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xiǎn,少;
B.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鲜:xiān,新鲜;故选A。
1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1)得:实现。志:志向。由:遵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
(2)莲之爱:倒装句,喜爱莲花的人。予:我。
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为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表现出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南山之景”非作者“有意求之”,而是在心之“悠然”中“悠然”而见,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情,用语精妙。作者所见是悠然而得,并非世俗之人的刻意而为,似乎随处可见,写出了作者返归自然后的自娱和自足,;用“见”字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这样突出作者的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知,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把善发扬光大,有惩恶扬善之意;
综上所述,大丈夫是有志气有作为的人,他不因外物而改变自己的理想,心怀仁德,践行礼仪,在不得志时能够独善其身,得志时兼济天下,惩恶扬善。
【点睛】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15.A 16.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17.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18.都义正词严地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进行驳斥。孟子用“妾妇之道”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来驳斥他们并不是大丈夫。苏武用儿子侍奉父亲来类比臣子侍奉君王,表明自己宁愿为汉朝牺牲也不愿投降匈奴,来驳斥李陵的劝说。
【解析】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居住/居所,住宅/停留;B.顺应,顺从/顺应,顺从/顺利;C.道路/道义/道路;
D.都是“志向”的意思;故选A。
1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淫:使……迷惑;移:使……动摇;屈:使……屈服。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知,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此外,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据此可得: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18.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结合《富贵不能淫》“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和【链接材料】“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器勿复再言”等内容可知,孟子用“妾妇之道”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及是非曲直的标准,不能算是“大丈夫”;苏武用儿子侍奉父亲来类比臣子侍奉君王,表明自己宁愿为汉朝牺牲也不愿投降匈奴,来驳斥李陵的劝说,二者均运用了类比的方法进行驳斥。可据此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链接材料】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你,愿诚心地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并且皇上年龄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又替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上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侍从,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能够牺牲自己来效忠国家,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刑罚,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19.①同“叛”背叛;②更加;③遵从 20.(1)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2)天下雨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21.孟子认为大丈夫不能为富贵所迷惑、贫贱所动摇、威武所屈服。苏武面对“举剑拟之〞而“不动”,是威武不能屈;面对卫律许诺的富贵而“不应〞,是富贵不能淫;面对牧羊的艰苦条件“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展现出贫贱不能移的伟大人格。
【解析】19.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背叛皇上、拋弃亲人;畔,同“叛”,背叛。(2)句意: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益,更加。
(3)句意: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20.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
(1)淫:是使动用法,使……迷惑;移:使动用法,使……改变;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2)雨雪:下雨雪;啮,嚼。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孟子认为大文夫不能为富贵所迷惑、贫贱所动摇、威武所国服。结合“举剑拟之,武不动”可见,苏武面对威胁丝毫不惧怕;结合“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可见,苏武面对卫律的诱降,丝毫不动心;结合“乃幽武,置大容中,绝不饮食”可见,苏武面对机寒交迫的困境,绝不屈服。苏武是孟子笔下的“大文夫”。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道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注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志气有作为的大文夫。”
乙文:
单于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判处死刑。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依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因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苏武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几日不死。
22.(1)怎么,哪里(2)谨慎(3)这样(4)一起 23.(1)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2)苏武被扣留在匈奴一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24.①苏武面对卫律的高官厚禄的利诱仍拒绝投降,做到了“富贵不能淫”;②单于将苏武囚禁并绝其饮食,苏武仍不投降,做到了“威武不能屈”;③苏武啮雪咽毡,十多年过着贫困的生活仍不改初心,做到了“贫贱不能移”。(意思对即可)
【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这怎么能称得上(算)大丈夫呢?焉:怎么,哪里。②句意为: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戒:谨慎。③句意为:明日也是这样。然:这样。④句意为: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并:一起。
2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②凡:一共。始:当初。及:等到。尽:全都。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这些在苏武身上都有明显的体现。
“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意思是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几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据此可知,苏武面对敌人的高官利诱,他坚贞不屈,仍拒绝投降,做到了“富贵不能淫”;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意思是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苏武面对艰难困苦的环境,凛然不屈仍不投降,做到了“威武不能屈”;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意思是天下雨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意思是苏武被扣留在匈奴一共十九年。苏武啮雪咽毡,十多年过着贫困的生活仍不改初心,做到了“贫贱不能移”;
故苏武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符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标准。
【点睛】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称得上(算)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乙】卫律说:“苏先生,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几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雨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苏武被扣留在匈奴一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25.(1)女:同“汝”,你。(2)由:遵从。(3)淫:使……惑乱,使……迷惑。 26.(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7.(1)白:报告,禀告。
(2)幽:囚禁。 28.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29.①苏武符合孟子在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②乙文中,“律知武终不可胁”,可看出苏武不屈服于别人的威胁,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一个标准。③乙文中,“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看出苏武在条件非常刻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自己的气节,不忘自己汉使的身份,完全体现出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风格,这也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一个标准
【解析】2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到了你夫家。女:同“汝”,你。
(2)句意为: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3)句意为:富贵不能使他迷惑。淫:使……惑乱,使……迷惑。
2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住宅;广居,宽广的住宅,喻指“仁”;正位,最正确的位置,喻指“礼”;大道,最正确的道路,喻指“义”。
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白:报告,禀告。(2)幽:幽禁,囚禁。
2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本句句意: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故断为: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2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乙文中,“律知武终不可胁”,可看出苏武不屈服于别人的威胁,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威武不能屈”;“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可看出苏武在条件非常刻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自己的气节,不忘自己汉使的身份,完全体现出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风格,这也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一个标准。因此,苏武符合孟子在甲文中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
【点睛】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乙)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产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30.真正,确实谨慎教导,训诲。使……惑乱/迷惑。 31.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2.D 33.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 3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强敌压境,郭永为国尽忠,亲率士卒倾力抗击;城破之时,郭永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解析】3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2)句意为: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3)句意为:父亲给予训导。命:教导,训诲。(4)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迷惑。淫:使……惑乱/迷惑。
3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居(住)”“广居(宽广的住宅)”“正位(最正确的位置)”“大道(最正确的道路)”等。
3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A.放弃;B.背;C.人称代词;D.降下/投降;故选D。
3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我世代享受着国家的思惠,应当以死报国,然而整座城都被毁了,没有人可以幸存,你们又能怎么样呢?因此断句为: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
3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1)结合“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知,公孙衍、张仪遵循的是以顺从为原则的妾妇之道。
(2)“刘豫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写强敌压境,郭永为国尽忠,亲率士卒倾力抗击;“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写城破之时,郭永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永,永瞋目唾曰:‘无知犬豕,恨不醢⑧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写郭永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点睛】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乙】北宋叛臣刘豫率领整个济南的敌军(来攻打大名),大名成为孤城没有援军,郭永率领士兵日夜守城,伺机间或出兵攻击敌人。有人劝张益谦委弃城池而逃走,于是招募士兵携带书信夜里用绳索拴住人从上往下放,告急朝廷,请朝廷先做准备。围攻的形势更加紧急,被俘虏的东平、济南人在城下大声呼喊:“两个州郡都已经投降了,投降的人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不投降就没有活下来的。”张益谦等人相互看看,脸色发生了变化(想要投降),郭永大声说:“现在正是我等报效国家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大名城被攻陷了,郭永坐在城楼之上,有的人拽着别人的胳膊返回,众人环绕哭泣着请求离去。郭永说:“我世代享受着国家的思惠,应当以死报国,然而整座城都被毁了,没有人可以幸存,你们又能怎么样呢?这是命呀,为什么会惧怕。”金国派遣骑兵来召见郭永,郭永端正衣冠,面向南方朝廷的方向再拜,礼毕,戴好头巾而进入。黏罕说:“阻止投降的人是谁?”郭永注视着粘罕说:“不愿意投降的人是我。”金人很奇怪郭永的相貌,而且一向听说他的才能,于是互相交谈,想以富贵引诱郭永,郭永瞪着眼睛口吐唾沫说:“不知道羞耻的狗和猪,遗憾的是,没有把你剁成肉酱以报效国家,还说什么投降?!”郭永怒骂不止。金人不爱听郭永的话,挥手让他离去,郭永又厉声说:“为什么不赶快杀了我?我就是变成鬼也要率领义鬼灭掉汝辈。”大名城在场的人没有不为他流涕落泪,金军愤怒斩断郭永双手,然后才杀了他。郭永一家人全部遇害。虽然一向与郭永不和善的人都脸上带着悲痛。金军离开以后,大家才把郭永的尸体掩埋。
35.遵从叫作,称为书信回答
36.D
37.(1)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
(2)(张弘范)坚持索要书信,(文天祥)于是就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他。 38.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39.威武不能屈。
【解析】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由:遵循。(2)句意: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谓:叫作,称为。(3)句意: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书:书信。(4)句意:文天祥回答说。对:回答。
3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道:名词,道路/名词,方法;B.志:名词,理想/动词,做标记;
C.以:动词,用/动词,按照;D.可:助动词,可以/助动词,可以;故选D。
37.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1)重点词:淫,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移,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
(2)重点词:索,索要;固,坚持;书,写;与,赠与;之,他。
3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此句句意为: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而死,享年四十七。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3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乙文中“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拒行叩拜礼;“不食八日”“天祥不寝处坐达旦”,不食不寝;“天祥临刑殊从容”,以死效忠,从容就义,文天祥的行为体现了甲文中“威武不能屈”的标准。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弘范以礼相待,带他一起到厓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的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厓山被攻破,张弘范派遣使者护送到首都。文天祥在燕京共待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向南方叩拜而死,享年四十七。
40.真正,确实同“汝”,你过错,错误所以,因此
41.(1)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路。(2)蔑视(轻视)死亡实行礼叫做勇敢,诛伐凶暴不避豪强叫做能力。
42.议论真正的勇力者应该遵循仁义、礼义的原则 43.不能,【甲】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在权利面前毫无原则地迎合君主的喜好,和妾妇之道没有什么区别,没有“大丈夫”的精神;【乙】文的晏子在权威面前,能够通过历史事实来反驳权威,具有“大丈夫”的精神。
【解析】4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诚:确实、真正。
(2)句意:到了你家里。女:同“汝”,你。
(3)句意:近臣也不避开过错。过:用作名词,过错、错误。
(4)句意:所以晏子去见庄公。故:所以,因此。
4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
(1)由:遵循;之:它;独:独自;行:走;其:代词,他(她、它)们的;道:信念、主张;
(2)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