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呈父亲
1910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27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
政,派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
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抗美援朝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志愿军战士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那块土地上,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主席的情感世界。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德怀
péng
nǐ
móu
shū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彭
拟
定
谋
参
殊
特
chóu chú
踌躇
àn
黯
然
gé
革
马
我会认
fù
赴
奔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多音字
gǔ
花骨朵儿
gū
鲜
毛岸英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了生命。
xiǎn
新鲜
xiān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文中指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
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词语解释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小方拿着手里的卷子,害怕回家会受到妈妈的责骂,在家门口踌躇不前。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文中指毛主席在电话记录稿是签字表态犹豫不决。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整体感知
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指的是谁?
毛岸英同志
忠臣的遗骨。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依据电报内容,完成填空。
司令部电报
岸英牺牲
司令部来电
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
朝鲜来电
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毛主席批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惊闻噩耗
毛主席( )
艰难抉择
我能根据下图,说说课文两个部分的内容。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课后第一题)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电报,以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的_________。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面临______________问题,艰难抉择,最终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
毛岸英同志牺牲消息
悲痛之状
儿子遗体的安葬
将儿子安葬在朝鲜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精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快速找出毛泽东得知爱子牺牲时的消息,是什么反应?用“ ”找出相关句子。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精读课文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的吸着烟。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岸英的资料
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保释出来后,曾过着流浪生活,尝遍人间疾苦。
1936年,他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
1939年,加入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随后到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任秘书,工作积极。
1950年,主动参战,牺牲时年仅28岁。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走进毛主席内心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的吸着烟。
收到这封电报,毛主席悲痛万分。
收到这封电报,毛主席悲痛万分,整整一天没有说过一句话。
动作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走进毛主席内心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此时此刻,毛主席心里想着……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走进毛主席内心
此时此刻,毛泽东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去苏联留学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像去农村断联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
此时此刻,毛主席想到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所收到的苦,他的眼睛模糊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
此时此刻,毛泽东多么希望岸英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亲切地唤着“爸爸”。他哽咽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走进毛主席内心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语言描写
按
动作描写
紧锁的眉头
神态描写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精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毛主席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语言描写
说明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毛岸英应该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宽广豁达的胸怀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黯然”是主席经历悲痛后的表情。
“转向”“指指”“示意”等一系列的动作既表现了毛主席此时无比悲痛的内心,又写出了主席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人,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既是伟人,也是凡人。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找出描写毛主席心理的句子,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反问
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感彩更为鲜明。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我想到了毛主席因思念儿子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我感受到毛主席作为慈父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恋,也感受到他强烈的失子之痛。
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平凡的父亲
伟大的领袖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地下党找到毛岸英
去苏联留学
学成回国
去农村锻炼
去抗美援朝
聚少离多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和语调,读出毛主席失去儿子后悲痛欲绝的心情,以及他做出抉择时的艰难与不舍。
朗读指导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课后第三题)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杨根思,江苏泰兴人,1950年10月入朝参战。11月,在战斗中,杨根思抱起仅有一个炸药包冲向美军,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8岁。
黄继光,四川中江县人,1951年7月入朝参战。上甘岭战役时,黄继光用身体堵住射孔,英勇牺牲,时年21岁。
邱少云,四川铜梁县人,1951年3月入朝参战。在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邱少云忍着火烧剧痛坚持了30分钟,壮烈牺牲,时年26岁。
……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句意: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又有何妨。
体现了毛主席豁达无私、以国家的大局为重的博大胸襟。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资料共享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一家,先后牺牲了6位亲人。
如47岁的弟弟毛泽民;28岁的妻子杨开慧;28岁的儿子毛岸英;29岁的小弟毛泽覃;24岁的堂妹毛泽健;19岁的侄儿毛楚雄。
不仅如此,还有5位亲生子女有的不知去向,有的下落不明,有的过早夭折……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的伤亡人数在52.5万,而牺牲人数有11.8万,受伤无法继续战斗的有38万,失踪的接近2.5万,因后勤不及时伤势过重导致不治的3.5万人,三年的朝鲜战争导致了我国的志愿军共牺牲了近20万人!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毛主席,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是千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接到电报 失去爱子,极度悲痛
常人情感
伟人胸怀
艰难抉择
忍痛批示
结构梳理
司令部 请示回国安葬
朝鲜方面 要求葬在朝鲜
何须马革裹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