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提高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提高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05 16:4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提高训练
一、单选题
1.变量,有如下关系:①;②;③;④.其中是的函数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2.已知一次函数 ,函数值 随自变量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k<0,b<0 B.k>0,b>0 C.k<0,b>0 D.k>0,b<0
4.小敏从A地出发向B地行走,同时小聪从B地出发向A地行走,如图所示,相交于点P的两条线段l1、l2分别表示小敏、小聪离B地的距离y(km)与已用时间x(h)之间的关系,则小敏、小聪行走的速度分别是(  )
A.3km/h和4km/h B.3km/h和3km/h
C.4km/h和4km/h D.4km/h和3km/h
5.关于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0 B.过点(0,1)
C.y随x的增大而减小 D.当x>0时,y<0
6.八年级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观察一植物生长,得到植物高度 与观察时间t(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植物从观察时起60天以后停止长高
B.该植物最高长到16cm
C.该植物从观察时起50天内平均每天长高1cm
D.该植物最高长到18cm
7.如图,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A,B重合),过点 分别作 和 的垂线,垂足为C,D.当矩形 的面积为1时,点 的坐标为(  )
A. B.
C. 或 D. 或
8.如图,在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 ABCD中,AB=2,点P以每秒1cm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DC的路径运动,到点C停止,过点P 作PQ⊥BD,PQ 与边AD(或边CD)交于点Q,△ABQ的面积y(cm2)与点P 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9.若m<﹣1,则一次函数y=(m+1)x+m﹣1的图象不经过第(  )象限
A.四 B.三 C.二 D.一
10.某星期天小李步行取图书馆看书,途中遇到一个红灯,停下来耽误了几分钟,为了赶时间,他以更快速度步行到图书馆,下面几幅图是步行路程s(米)与行进时间t(分)的关系的示意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已知方程组 的解为 ,则一次函数y=﹣x+1和y=2x﹣2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   .
12.如图,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则关于x,y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
1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和,当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为   .
14.如图,在矩形ABCD中, ,点E为对角线BD的中点,点F在CB的延长线上,且 ,连接EF,过点E作 交BA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GF并延长交DB的延长线于点H,则    .
三、解答题
15.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点   该函数的图象上.(填“在”或“不在”)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像由函数的图像平移得到,且经过点.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当时,对于x的每一个值,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17.已知 是关于的一次函数,且当时,;时,.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时,求自变量的值.
18.如图,直线y= x+2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点P(x,y)是线段AB上一动点(与A,B不重合),△PAO的面积为S,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9.如图,已知函数和的图象交于点,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与轴分别交于点、.
(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的面积;
(3)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2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得到一次函数,若平移后的函数图象经过点,
(1)求,的值;
(2)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值,一次函数,和,所对应的函数值分别记为,,,若当时,总有,请你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轴、轴分别相交于、两点,点在线段上,将线段绕着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此时点恰好落在直线上.
(1)求出线以的长度;
(2)求出的函数关系式;
(3)若点是轴上的一个动点,点是线段上的点(不与点、重合),是否存在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已知直线经过点A,将直线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与y轴相交于点B,且经过点,点P为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
(1)请求出直线与的函数表达式;
(2)当四边形的周长最小时,求四边形的面积;
(3)在直线l2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A,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直线y=3x+3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点D在x轴正半轴上,DC⊥AB于点C.
(1)直接写出点的坐标:A(   ),B(   );
(2)如图1,连接OC,若CO平分∠ACD,求直线CD的解析式;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点E在线段CD上运动,以OE为边作正方形OEFG(点O,E,F,G按逆时针排列)。
①求证:点G必在直线AB上;
②求证:点F在某条定直线上运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①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
②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
③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
④,当时,,则y不是x的函数;
综上,是函数的有①②③.
故答案为:B.
【分析】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据此判断.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1+2m<0,解得:m< .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函数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可得关于m的不等式1+2m<0,解不等式可求解.
3.【答案】B
【解析】【解答】∵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k>0,b>0.
故答案为:B.
【分析】图象从左到右上升则k>0,交y轴正半轴,b>0,交于负半轴,b<0.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设小敏的速度为:m,则函数式为,y=mx+b,
由已知小敏经过两点(1.6,4.8)和(2.8,0),
所以得:4.8=1.6m+b,0=2.8m+b,
解得:m=﹣4,b=11.2,
小敏离B地的距离y(km)与已用时间x(h)之间的关系为:y=﹣4x+11.2;
由实际问题得小敏的速度为4km/h.
设小聪的速度为:n,则函数图象过原点则函数式为,y=nx,
由已知经过点(1.6,4.8),
所以得:4.8=1.6n,
则n=3,
即小聪的速度为3km/h.
故选D.
【分析】由已知图象上点分别设出两人的速度,写出函数关系式,求出两人的速度.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该一次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0,故A、C选项正确;
B、将x=0代入该一次函数中得到y=1,则该一次函数经过(0,1)点,故B选项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当x>0时,y可能小于0,也可能大于0,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据此可判断A、C选项;根据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将x=0代入解析式算出对应的函数值,即可判断B选项;求x>0时,函数值y的取值范围,就是看y轴右边图象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据此可判断D选项.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从第50天开始植物的高度不变,故A说法错误;
设0≤x≤50时的解析式为y=kx+b(k≠0),
∵经过点A(0,6),B(30,12),
∴ ,
解得 .
所以,解析式为y= x+6(0≤x≤50),
当x=50时,y= ×50+6=16cm,故B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
平均每天长高(16 6)÷50= (cm),故C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图象可知50天后植物的高度不变,也就是停止长高;设0≤x≤50时的解析式为y=kx+b(k≠0),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再把x=50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点P在一次函数y= 2x+3的图象上,
∴可设P(a, 2a+3)(a>0),
由题意得 a( 2a+3)=1,
整理得:2a2 3a+1=0,
解得 a1=1,a2= ,
∴ 2a+3=1或 2a+3=2.
∴P(1,1)或 时,矩形OCPD的面积为1.
故答案为:C.
【分析】设P(a, 2a+3),则利用矩形的性质列出关于a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得a值,继而求得点P的坐标.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①PQ与边CD交于点Q时,
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
∴∠DEA=90°,
在边长为2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ABCD中,
AD=DC=2,∠DAB=60°,
∴AE=1, ,
∴ ,
即当0≤x≤2时, .
该函数图象是平行于x轴的一段线段;
②当PQ与边AD交于点Q时,如图,过点Q作QE⊥AB于点E,
∴∠QEA=90°,
∵PQ⊥BD,
∴∠DFP=∠DFQ=90°,
∵四边形ABCD是菱形,
∴BD平分∠ADC,
∴∠CDB=∠ADB,
DF=DF,
∴△DFP≌△DFQ(ASA),
∴DP=DQ,
∵AD=DC=2,
∴AQ=PC=4-x,
∴在Rt△AQE中,∠QAE=60°,
∴ ,

即当2<x≤4时, ,
该函数图象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一段线段.
所以△ABQ的面积y(cm2)与点P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大致是选项C.
故答案为:C.
【分析】由题意根据动点P的运动过程分两种情况说明:①PQ与边CD交于点Q时,过点D作DE⊥AB于点E,根据在边长为2一个内角为60°的菱形ABCD中,即可求当0≤x≤2时,y= ;②当PQ与边AD交于点Q时,过点Q作QE⊥AB于点E,即可求当2<x≤4时,y=- x+4 ,进而可判断,△ABQ的面积y(cm2)与点P的运动时间x(秒)的函数图象.
9.【答案】D
【解析】【解答】∵m<﹣1,
∴m+1<1﹣1,即m+1<0,
m﹣1<﹣1﹣1,即m﹣1<﹣2,
∴一次函数y=(m+1)x+m﹣1的图象不经过第一象限,
故选D
【分析】根据m<﹣1,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得到一次函数y=(m+1)x+m﹣1图象经过的象限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步行去图书馆看书,分3个阶段;(1)从家里出发后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位移增大;(2)中途遇到一个红灯,停下来耽误了几分钟,位移不变;(3)小李加快速度(仍保持匀速)前进,位移变大.
故选:C.
【分析】依题意可得小李步行速度匀速前进,然后中途因为遇到一个红灯停下来耽误了几分钟,然后加快速度但还是保持匀速前进,可把图象分为3个阶段.
11.【答案】(1, 0)
【解析】【解答】解:∵方程组 的解为 ,
∴一次函数y=﹣x+1和y=2x﹣2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1,0).
故答案为:(1,0).
【分析】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两个一次函数变形得到的,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就是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容易的答案.
12.【答案】
【解析】【解答】解:把点代入直线,
得,
∴点P的坐标为,
∴方程组的解为.
故答案为:
【分析】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即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先把点代入直线解析式中,求得,即点P的坐标,从而可得方程组的解.
13.【答案】
【解析】【解答】解:将点和代入得,
解得,
∴,
当y=0时,x=-3,
∴当函数值时,x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分析】先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14.【答案】
【解析】【解答】如图,以A为原点,AB为x轴,AD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 ,



设EG解析式为 ,
则 .
过 ,代入得:



令 ,则 ,

设FG的解析式为 ,
过G、F,则 ,


设BD的解析式为y=mx+n,则:
,解得: ,

联立 ,
∴ ,

∴EH= = ,
GH= = ,

故答案为: .
【分析】以A为原点,AB为x轴,AD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EG、FG、BD的解析式,进而求出H的坐标,EH、GH的长,即可得出结论.
15.【答案】(1)解: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将代入,得,
解得,
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不在
【解析】【解答】解:(2)将点(5,13)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中得,
2×5+1=11≠13,
所以点(5,13)不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
故答案为:不在.
【分析】(1)直接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
(2)直接将点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可判断.
16.【答案】(1)解:∵一次函数的图像由函数的图像平移得到的,
∴.
将点代入,得,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
(2)且
【解析】【解答】解:(2)将代入中,解得,
如图,
∵当时,对于x的每一个值,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
∴且.
【分析】
X<1时, 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 ,说明x<1时,函数的图像在一次函数的图像的下方 ,结合图像可确定m和 相应范围。
17.【答案】(1)解:∵y是关于的一次函数,
∴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解得:,
∴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解:对于,当时,,
解得:.
∴当时,自变量的值为8.
【解析】【分析】(1)把点代入一次函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2)把y=-3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解。
18.【答案】解:∵令y= x+2=0,解得:x=-4,
∴点A的坐标为(-4,0),
∵令x=0,得y=2,
∴点B的坐标为(0,2),
∴OA=4,OB=2,
∵点P(x,y)是线段AB上一动点(与A,B不重合),
∴点P的坐标可表示为(x, x+2),
如图,作PC⊥AO于点C,
∵点P(x, x+2)在第二象限,
∴ x+2>0
∴PC= x+2
∴S= AO PC
= ×4×( x+2)
=x+4.
∴S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S=x+4(-4<x<0)
【解析】【分析】求出A、B的坐标,根据P点在一次函数上,用x设出P点的坐标,根据S= AO PC,表示出S与x的关系。
19.【答案】(1)解:∵将点P (-2,-5)代入,
得-5=2×(-2)+b,解得b=-1,
将点P (-2,-5)代入,
得-5=a×(-2)-3,解得a=1,
∴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分别为和;
(2)解:∵在中,令,得x=,
∴A(,0).
∵在中,令,得x=3,
∴B(3,0).
∴.
(3)解:由函数图象可知,当x<-2时,2x+b<ax-3.
∴不等式2x+b<ax﹣3的解集为:x<-2.
【解析】【分析】(1)将点P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b和a;
(2)根据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解;
(3)根据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20.【答案】(1)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得到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平移后的函数图象经过点,


(2)当或时,在的范围内,恒成立.
【解析】【解答】解:(2)函数与中,随的增大而增大,
在的范围内,,,
当时,函数中随的增大而增大,
在的范围内,,
在的范围内,恒成立,

解得:,

当时,函数中随的增大而减小,
在的范围内,,
在的范围内,恒成立,

解得:,
此时;
综上所述:当或时,在的范围内,恒成立.
【分析】(1)根据题意先求出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再计算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先求出在的范围内,,,再分类讨论,列不等式组计算求解即可。
21.【答案】(1)解:当时,,

当时,,


(2)解:过点作轴交于点,






,,
设,,

点在直线上,

解得,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3)解:存在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由(2)可知,,
设,,,
①当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
解得,,

②当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
解得,,
此时点不存在;
③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
解得,,

综上所述:点坐标或.
【解析】【分析】(1) 由直线求出A、B的坐标,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
(2)过点作轴交于点,证明 ,可得
,,设,,则 ,将其代入直线AB上,求出t值即得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解析式即可;
(3) 分三种情况:①当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②当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③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据此分别求解即可.
22.【答案】(1)解:由直线直线,设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把代入得,,
∴,
∴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直线经过点A,将直线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

解得,
∴直线l1函数表达式为,函数表达式为
(2)解:作A关于x轴的对称点,连接交x轴于P,
由得,当时,,
∴,
由得,当时,,
∴,

∵,
∴,
∴四边形的周长为,
∴当最小时,四边形的周长最小,
∵A,关于x轴对称,
∴,
∴当共线时,
由可得,
∴,
设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把,代入得,,
解得,,
∴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令,得,
∴,
∴,
∴,
∴四边形的面积是;
(3)解:在直线上存在一点Q,使得以A,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设,
又,
①当为对角线时,的中点重合,

解得,,
∴;
②当为对角线时,中点重合,
∴,
解得,
∴;
③当为对角线时,中点重合,

解得,,
∴,
综上所述,Q的坐标为或或.
【解析】【分析】(1) 设直线函数表达式为, 根据“ 线经过点A,将直线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 ”可得,求出,再求出直线l1函数表达式为,函数表达式为即可;
(2)作A关于x轴的对称点,连接交x轴于P,先求出点B的坐标,再求出,再求出直线的解析式,再求出点P的坐标,可得,最后利用割补法求出即可;
(3)分类讨论:①当为对角线时,的中点重合,②当为对角线时,中点重合,③当为对角线时,中点重合,再分别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
23.【答案】(1)-1,0;0,3
(2)解:设CD交y轴于点T,过点O分别作OM⊥AB于点M,ON⊥CD于点N,
证△BOM≌△DON,△AOB≌△TOD,
∴OD=OB=3,OT=OA=1,
∴T(0,1),D(3,0),
∴直线CD的解析式为
(3)解:如下图,过点E作EH⊥x轴于点H,过点G作GP⊥x轴于点P,过点F作FQ⊥EH交HE的延长线于点Q,证△OEH≌△GOP≌△EFQ,
设 ,则 .
①在y=3x+3中,令 ,则y=m-3+3=m,
∴点G在直线AB上;…12分
②令 ,消去参数m,得 ,
∴点F在定直线 上运动。……14分
【解析】【解答】解:(1)取x=0,代入直线y=3x+3,y=3,所以B点的坐标为(0,3);取y=0,代入直线y=3x+3,得0=3x+3,解得x=-1,所以A点的坐标为(-1,0);
【分析】(1)取x=0,代入直线y=3x+3,求出y,得出B点的坐标;取y=0,求出x,得出A点坐标;
(2)通过证△BOM≌△DON,△AOB≌△TOD,得出OD=OB,OT=OA,求得T、D的坐标,再求出CD的解析式;
(3)设出E点的坐标,用m表示出G、F的坐标,①将G的横坐标代入,求出纵坐标与G点的纵坐标比较后得出结论;②设,消去m,得到x、y的关系式就是F点所在的直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