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通用版)2024年中考“热点知识”真题练习03
一、单选题
1.“1688年秋,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内战已经迫在眉睫。所幸,辉格派和托利派汲取了前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为避免暴力冲突,弥合分歧,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结束了英国几十年专制和革命的循环。”结束英国“专制和革命”循环的政治制度是( )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
2.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它( )
A.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B.在《史记》中有其详细的描述
C.对孙吴开发江东起到关键作用 D.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耕作工具
3.《全球通史》中提到,“在与蒋介石的‘围剿’进行了数年斗争之后,毛泽东最终冲出包围,到达西北诸省……”。这里“冲出包围”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
4.《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
①宣扬人人平等 ②宣布民族独立 ③追求民主自由 ④反对殖民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等级制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 )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二、多选题
6.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三大改造
7.当今世界国际组织很多,下列组织中属于全球性的有( )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三、判断题
8.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奋力杀敌,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阵亡。
9.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进攻。
10.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为后来发明的汽车、飞机提供了动力,也使石油能源开始被大规模开采并应用。( )
11.慕尼黑阴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12.第三次科技革命表明科技对于经济领域的贡献越来越大。
13.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时间按先后排列分别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四、填空题
14.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15.英国首相 、法国总统 和美国总统 操纵了巴黎和会。在经过激烈的争吵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 条约》。条约规定:德国承认 、 等国独立; 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6.“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 包围,国内 、 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17.改错题(题中有一处是错误的,写出错误内容并订正)
某兴趣小组在讨论“新经济政策”时,甲同学说:“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乙同学过:“它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起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的。”
错误: 订正:
18.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问题。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火线是 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五、改错题
19.改错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0.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州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错误: ;
订正: .
六、辨析题
21.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判断:
改正:
七、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败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材料二: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庄园逐渐流行开来。庄园里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领主在庄园里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国王也不能干涉。
材料三:从10世纪开始,在西欧封建领主的领地上,旧的城市逐渐复苏,到13世纪,许多城市通过一些手段争取到了一定的自由和自治。以手工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形成
(1)材料一中“基督教”诞生于哪一地区?“蛮族王国”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庄园的性质。
(3)材料三中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主要通过哪些手段?早期的资产阶级主要包括哪些人?(各写出一例)
(4)请给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
八、综合题
23.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画情境:
A:《大萧条中的富人生活》 B:《罗斯福诠释新政》
(1)漫画A中导致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其特点有?
(2)漫画B与A有何关系?写出其中隐含的新政措施?枯木老人形象的变化有何寓意?罗斯福指着画宣称“这是渐变,不是革命”,“渐变”的过程开创了怎样的新模式?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5)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九、列举题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战国时期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2)其史学著作的书名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其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出身木匠,主持设计了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2)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十、论述题
27.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第二年威廉和玛丽共同即位。这次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皇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
2.【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图片描述的是唐代时期改进的耕作农具曲辕犁,D符合题意;
铁犁牛耕技术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排除A;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B;
孙吴(229年-280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生产工具曲辕犁。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即可作答。
3.【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到达陕北抗日的前线,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项正确;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排除C项;
1926年夏到1927年初的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型可以用排除法来做,美国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法国是反对封建专制的,所以④反对殖民统治,就不是共同点,而是不同点,③追求民主自由也不是共同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熟记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较大。
5.【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查理 马特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是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 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改革制度,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D属于两者共同的特点,所以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 马特改革的异同,注意对比其共同之处,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与查理 马特改革相同点与不同点。
6.【答案】A,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我国在探索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答案】C,D
【知识点】亚太经合作组织;战后的欧洲的联合;联合国与“安理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联系所学可知,欧盟只是欧洲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全球性的国际政治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永久性的国际贸易组织。故正确答案为C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全球性国际组织的知识。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奋力杀敌,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阵亡。
【点评】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9.【答案】正确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其标志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进攻。故本题观点正确。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为后来发明的汽车、飞机提供了动力,也使石油能源开始被大规模开采并应用。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希布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前来视察军事演习的奥匈帝国的皇太子费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本题叙述错误。应填写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一战导火线的知识。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和发展。
【点评】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三大宗教的知识。列表格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知识,更容易掌握。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明治维新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使日本转变为资本主
义社会,开始强大起来。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15.【答案】劳合 ●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凡尔赛;奥地利;波兰;德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法国总统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了巴黎和会。在经过激烈的争吵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条约规定: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故答案为:劳合 ●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凡尔赛;奥地利;波兰;德。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巴黎和会。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帝国主义;经济;文化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子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内容:““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可知,故填帝国主义 经济 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建设成就、原因、影响。
17.【答案】新经济政策;冷战政策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的史实。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初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18.【答案】黑人奴隶制的存废;奴隶制;林肯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这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战争的借口。
故答案为:黑人奴隶制的存废;奴隶制;林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19.【答案】错误:18世纪末19世纪初 改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点评】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
20.【答案】福州;厦门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故答案为:福州;厦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80年经济特区的设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题干的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天方夜谭》相关知识的掌握。
22.【答案】(1)巴勒斯坦一带;法兰克王国。
(2)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金钱赎买,武力斗争(其中一个)、商人和银行家(其中一个)。
(4)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败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并结合所学,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蛮族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统治了欧洲中西部的大片土地,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
(2)根据材料二“庄园里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庄园又是一个独立的王国,领主在庄园里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并结合所学,自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封建庄园,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基础,是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有金钱赎买、武力斗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阶级力量的增大,教会和世俗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为争取自治权。展开了与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斗争,法国琅城的市民首先利用金钱赎买了自治权,但是主教背信弃义,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武装斗争,琅城的市民通过城市起义的方式,终于取得了自治权。13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可以拟定学习主题: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
故答案为:
(1)巴勒斯坦一带;法兰克王国。
(2)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金钱赎买,武力斗争(其中一个)。商人和银行家(其中一个)。
(4)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西欧城市兴起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
23.【答案】(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破坏性大、时间长、范围广。
(2)经济大危机是新政的原因。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整顿农业、建立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等。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步复苏。国家干预经济(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相关知识。从漫画A《大萧条中的富人生活》可以看出1929—1932年富人交通工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联系所学知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严重破坏了生产力,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场经济危机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美国社会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从漫画中可看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工业等方面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工业上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上缩减耕地,屠杀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枯木老人形象的变化说明新政取得显著的效果,克服了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故答案为:(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破坏性大、时间长、范围广。
(2)经济大危机是新政的原因。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整顿农业、建立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等。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步复苏。国家干预经济(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24.【答案】(1)新航路开辟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4)萨拉热窝事件
(5)苏联解体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五十六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人类相对隔绝状态,世界开始联系为一个整体。
故答案为:新航路开辟。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从此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故答案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黑奴制度的障碍,被称为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故答案为: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萨拉热窜刺杀事件,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故答案为:萨拉热窝事件。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和平演变之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苏联动荡,1991年12月23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故答案为:苏联解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检测了新航路开辟、《共产党宣言》、美国内战、萨拉热窝事件和苏联解体等基础史实。
25.【答案】(1)李冰
(2)司马光
(3)宋应星
(4)蒯祥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李冰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光史学著作的书名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蒯祥出身木匠,主持设计了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故答案为:(1)李冰
(2)司马光
(3)宋应星
(4)蒯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易,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历史人物的贡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6.【答案】(1)澎湖巡检司
(2)平型关大捷
(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知识点】三大改造;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平型关大捷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在山西配合国民党军队共同抗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澎湖巡检司的设置、平型关大捷和三大改造的完成的历史意义等知识。
27.【答案】标题: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论述: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坚持非歧视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扩大市场准入程度及提高贸易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从而协调了各成员间的贸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贸易。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本题是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史实进行论证,要求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标题: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论述: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坚持非歧视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扩大市场准入程度及提高贸易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从而协调了各成员间的贸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贸易。
故答案为:
标题: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论述: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坚持非歧视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扩大市场准入程度及提高贸易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从而协调了各成员间的贸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贸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相关知识。
初中历史(通用版)2024年中考“热点知识”真题练习03
一、单选题
1.“1688年秋,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内战已经迫在眉睫。所幸,辉格派和托利派汲取了前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为避免暴力冲突,弥合分歧,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结束了英国几十年专制和革命的循环。”结束英国“专制和革命”循环的政治制度是( )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
2.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它( )
A.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B.在《史记》中有其详细的描述
C.对孙吴开发江东起到关键作用 D.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耕作工具
3.《全球通史》中提到,“在与蒋介石的‘围剿’进行了数年斗争之后,毛泽东最终冲出包围,到达西北诸省……”。这里“冲出包围”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
4.《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
①宣扬人人平等 ②宣布民族独立 ③追求民主自由 ④反对殖民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等级制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 )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二、多选题
6.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三大改造
7.当今世界国际组织很多,下列组织中属于全球性的有( )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三、判断题
8.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奋力杀敌,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阵亡。
9.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进攻。
10.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为后来发明的汽车、飞机提供了动力,也使石油能源开始被大规模开采并应用。( )
11.慕尼黑阴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12.第三次科技革命表明科技对于经济领域的贡献越来越大。
13.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时间按先后排列分别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四、填空题
14.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15.英国首相 、法国总统 和美国总统 操纵了巴黎和会。在经过激烈的争吵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 条约》。条约规定:德国承认 、 等国独立; 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6.“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 包围,国内 、 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17.改错题(题中有一处是错误的,写出错误内容并订正)
某兴趣小组在讨论“新经济政策”时,甲同学说:“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乙同学过:“它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起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的。”
错误: 订正:
18.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问题。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火线是 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五、改错题
19.改错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0.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州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错误: ;
订正: .
六、辨析题
21.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判断:
改正:
七、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败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材料二: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庄园逐渐流行开来。庄园里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领主在庄园里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国王也不能干涉。
材料三:从10世纪开始,在西欧封建领主的领地上,旧的城市逐渐复苏,到13世纪,许多城市通过一些手段争取到了一定的自由和自治。以手工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形成
(1)材料一中“基督教”诞生于哪一地区?“蛮族王国”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庄园的性质。
(3)材料三中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主要通过哪些手段?早期的资产阶级主要包括哪些人?(各写出一例)
(4)请给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
八、综合题
23.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画情境:
A:《大萧条中的富人生活》 B:《罗斯福诠释新政》
(1)漫画A中导致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其特点有?
(2)漫画B与A有何关系?写出其中隐含的新政措施?枯木老人形象的变化有何寓意?罗斯福指着画宣称“这是渐变,不是革命”,“渐变”的过程开创了怎样的新模式?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5)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九、列举题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战国时期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2)其史学著作的书名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其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出身木匠,主持设计了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2)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十、论述题
27.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第二年威廉和玛丽共同即位。这次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皇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
2.【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图片描述的是唐代时期改进的耕作农具曲辕犁,D符合题意;
铁犁牛耕技术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排除A;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B;
孙吴(229年-280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生产工具曲辕犁。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即可作答。
3.【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到达陕北抗日的前线,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项正确;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排除C项;
1926年夏到1927年初的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型可以用排除法来做,美国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法国是反对封建专制的,所以④反对殖民统治,就不是共同点,而是不同点,③追求民主自由也不是共同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熟记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较大。
5.【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查理 马特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是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 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改革制度,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D属于两者共同的特点,所以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 马特改革的异同,注意对比其共同之处,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与查理 马特改革相同点与不同点。
6.【答案】A,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我国在探索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答案】C,D
【知识点】亚太经合作组织;战后的欧洲的联合;联合国与“安理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联系所学可知,欧盟只是欧洲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全球性的国际政治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永久性的国际贸易组织。故正确答案为C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全球性国际组织的知识。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奋力杀敌,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阵亡。
【点评】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9.【答案】正确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其标志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进攻。故本题观点正确。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为后来发明的汽车、飞机提供了动力,也使石油能源开始被大规模开采并应用。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希布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前来视察军事演习的奥匈帝国的皇太子费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本题叙述错误。应填写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一战导火线的知识。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和发展。
【点评】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三大宗教的知识。列表格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知识,更容易掌握。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明治维新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使日本转变为资本主
义社会,开始强大起来。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15.【答案】劳合 ●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凡尔赛;奥地利;波兰;德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法国总统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了巴黎和会。在经过激烈的争吵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条约规定: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故答案为:劳合 ●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凡尔赛;奥地利;波兰;德。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巴黎和会。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帝国主义;经济;文化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子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内容:““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可知,故填帝国主义 经济 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建设成就、原因、影响。
17.【答案】新经济政策;冷战政策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的史实。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初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18.【答案】黑人奴隶制的存废;奴隶制;林肯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这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战争的借口。
故答案为:黑人奴隶制的存废;奴隶制;林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19.【答案】错误:18世纪末19世纪初 改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点评】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
20.【答案】福州;厦门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故答案为:福州;厦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80年经济特区的设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题干的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天方夜谭》相关知识的掌握。
22.【答案】(1)巴勒斯坦一带;法兰克王国。
(2)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金钱赎买,武力斗争(其中一个)、商人和银行家(其中一个)。
(4)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败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并结合所学,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蛮族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统治了欧洲中西部的大片土地,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
(2)根据材料二“庄园里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庄园又是一个独立的王国,领主在庄园里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并结合所学,自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封建庄园,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基础,是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有金钱赎买、武力斗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阶级力量的增大,教会和世俗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为争取自治权。展开了与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斗争,法国琅城的市民首先利用金钱赎买了自治权,但是主教背信弃义,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武装斗争,琅城的市民通过城市起义的方式,终于取得了自治权。13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可以拟定学习主题: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
故答案为:
(1)巴勒斯坦一带;法兰克王国。
(2)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金钱赎买,武力斗争(其中一个)。商人和银行家(其中一个)。
(4)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西欧城市兴起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
23.【答案】(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破坏性大、时间长、范围广。
(2)经济大危机是新政的原因。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整顿农业、建立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等。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步复苏。国家干预经济(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相关知识。从漫画A《大萧条中的富人生活》可以看出1929—1932年富人交通工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联系所学知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严重破坏了生产力,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场经济危机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美国社会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从漫画中可看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工业等方面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工业上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上缩减耕地,屠杀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枯木老人形象的变化说明新政取得显著的效果,克服了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故答案为:(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破坏性大、时间长、范围广。
(2)经济大危机是新政的原因。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整顿农业、建立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等。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步复苏。国家干预经济(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24.【答案】(1)新航路开辟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4)萨拉热窝事件
(5)苏联解体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五十六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人类相对隔绝状态,世界开始联系为一个整体。
故答案为:新航路开辟。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从此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故答案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黑奴制度的障碍,被称为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故答案为: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萨拉热窜刺杀事件,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故答案为:萨拉热窝事件。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和平演变之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苏联动荡,1991年12月23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故答案为:苏联解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检测了新航路开辟、《共产党宣言》、美国内战、萨拉热窝事件和苏联解体等基础史实。
25.【答案】(1)李冰
(2)司马光
(3)宋应星
(4)蒯祥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李冰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光史学著作的书名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蒯祥出身木匠,主持设计了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故答案为:(1)李冰
(2)司马光
(3)宋应星
(4)蒯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易,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历史人物的贡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6.【答案】(1)澎湖巡检司
(2)平型关大捷
(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知识点】三大改造;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平型关大捷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在山西配合国民党军队共同抗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澎湖巡检司的设置、平型关大捷和三大改造的完成的历史意义等知识。
27.【答案】标题: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论述: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坚持非歧视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扩大市场准入程度及提高贸易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从而协调了各成员间的贸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贸易。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本题是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史实进行论证,要求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标题: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论述: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坚持非歧视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扩大市场准入程度及提高贸易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从而协调了各成员间的贸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贸易。
故答案为:
标题: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论述: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坚持非歧视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扩大市场准入程度及提高贸易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从而协调了各成员间的贸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贸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相关知识。
初中历史(通用版)2024年中考“热点知识”真题练习03
一、单选题
1.“1688年秋,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内战已经迫在眉睫。所幸,辉格派和托利派汲取了前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为避免暴力冲突,弥合分歧,发动了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结束了英国几十年专制和革命的循环。”结束英国“专制和革命”循环的政治制度是( )
A.共和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
2.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它( )
A.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B.在《史记》中有其详细的描述
C.对孙吴开发江东起到关键作用 D.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耕作工具
3.《全球通史》中提到,“在与蒋介石的‘围剿’进行了数年斗争之后,毛泽东最终冲出包围,到达西北诸省……”。这里“冲出包围”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 B.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
4.《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
①宣扬人人平等 ②宣布民族独立 ③追求民主自由 ④反对殖民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等级制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 )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二、多选题
6.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三大改造
7.当今世界国际组织很多,下列组织中属于全球性的有( )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三、判断题
8.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奋力杀敌,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阵亡。
9.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进攻。
10.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为后来发明的汽车、飞机提供了动力,也使石油能源开始被大规模开采并应用。( )
11.慕尼黑阴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12.第三次科技革命表明科技对于经济领域的贡献越来越大。
13.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时间按先后排列分别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四、填空题
14.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15.英国首相 、法国总统 和美国总统 操纵了巴黎和会。在经过激烈的争吵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 条约》。条约规定:德国承认 、 等国独立; 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6.“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 包围,国内 、 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17.改错题(题中有一处是错误的,写出错误内容并订正)
某兴趣小组在讨论“新经济政策”时,甲同学说:“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乙同学过:“它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起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的。”
错误: 订正:
18.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问题。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火线是 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五、改错题
19.改错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0.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州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错误: ;
订正: .
六、辨析题
21.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判断:
改正:
七、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败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材料二: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庄园逐渐流行开来。庄园里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领主在庄园里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国王也不能干涉。
材料三:从10世纪开始,在西欧封建领主的领地上,旧的城市逐渐复苏,到13世纪,许多城市通过一些手段争取到了一定的自由和自治。以手工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形成
(1)材料一中“基督教”诞生于哪一地区?“蛮族王国”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庄园的性质。
(3)材料三中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主要通过哪些手段?早期的资产阶级主要包括哪些人?(各写出一例)
(4)请给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学习主题。
八、综合题
23.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画情境:
A:《大萧条中的富人生活》 B:《罗斯福诠释新政》
(1)漫画A中导致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其特点有?
(2)漫画B与A有何关系?写出其中隐含的新政措施?枯木老人形象的变化有何寓意?罗斯福指着画宣称“这是渐变,不是革命”,“渐变”的过程开创了怎样的新模式?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5)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九、列举题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战国时期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2)其史学著作的书名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其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出身木匠,主持设计了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元朝时,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2)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十、论述题
27.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第二年威廉和玛丽共同即位。这次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权利进行明确的制约,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皇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
2.【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图片描述的是唐代时期改进的耕作农具曲辕犁,D符合题意;
铁犁牛耕技术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排除A;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B;
孙吴(229年-280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生产工具曲辕犁。难度适中,准确识读图片即可作答。
3.【答案】A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到达陕北抗日的前线,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项正确;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排除C项;
1926年夏到1927年初的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型可以用排除法来做,美国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法国是反对封建专制的,所以④反对殖民统治,就不是共同点,而是不同点,③追求民主自由也不是共同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熟记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较大。
5.【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查理 马特改革是欧洲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石,是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 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改革制度,它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D属于两者共同的特点,所以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 马特改革的异同,注意对比其共同之处,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与查理 马特改革相同点与不同点。
6.【答案】A,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我国在探索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7.【答案】C,D
【知识点】亚太经合作组织;战后的欧洲的联合;联合国与“安理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联系所学可知,欧盟只是欧洲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全球性的国际政治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永久性的国际贸易组织。故正确答案为C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全球性国际组织的知识。
8.【答案】正确
【知识点】印度民族大起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奋力杀敌,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阵亡。
【点评】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
9.【答案】正确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其标志是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进攻。故本题观点正确。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为后来发明的汽车、飞机提供了动力,也使石油能源开始被大规模开采并应用。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希布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前来视察军事演习的奥匈帝国的皇太子费迪南大公夫妇,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本题叙述错误。应填写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一战导火线的知识。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和发展。
【点评】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三大宗教的知识。列表格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知识,更容易掌握。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明治维新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使日本转变为资本主
义社会,开始强大起来。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15.【答案】劳合 ●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凡尔赛;奥地利;波兰;德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法国总统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了巴黎和会。在经过激烈的争吵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条约规定: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故答案为:劳合 ●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凡尔赛;奥地利;波兰;德。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巴黎和会。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
16.【答案】帝国主义;经济;文化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子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内容:““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可知,故填帝国主义 经济 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建设成就、原因、影响。
17.【答案】新经济政策;冷战政策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的史实。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初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18.【答案】黑人奴隶制的存废;奴隶制;林肯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奴隶制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这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战争的借口。
故答案为:黑人奴隶制的存废;奴隶制;林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美国南北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19.【答案】错误:18世纪末19世纪初 改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点评】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
20.【答案】福州;厦门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故答案为:福州;厦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80年经济特区的设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题干的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天方夜谭》相关知识的掌握。
22.【答案】(1)巴勒斯坦一带;法兰克王国。
(2)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金钱赎买,武力斗争(其中一个)、商人和银行家(其中一个)。
(4)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败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并结合所学,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蛮族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统治了欧洲中西部的大片土地,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
(2)根据材料二“庄园里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林地、池塘。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庄园又是一个独立的王国,领主在庄园里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并结合所学,自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封建庄园,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社会基础,是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有金钱赎买、武力斗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阶级力量的增大,教会和世俗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为争取自治权。展开了与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斗争,法国琅城的市民首先利用金钱赎买了自治权,但是主教背信弃义,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武装斗争,琅城的市民通过城市起义的方式,终于取得了自治权。13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可以拟定学习主题: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
故答案为:
(1)巴勒斯坦一带;法兰克王国。
(2)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金钱赎买,武力斗争(其中一个)。商人和银行家(其中一个)。
(4)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状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西欧城市兴起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应用知识的能力。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
23.【答案】(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破坏性大、时间长、范围广。
(2)经济大危机是新政的原因。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整顿农业、建立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等。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步复苏。国家干预经济(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相关知识。从漫画A《大萧条中的富人生活》可以看出1929—1932年富人交通工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联系所学知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严重破坏了生产力,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场经济危机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美国社会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从漫画中可看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工业等方面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工业上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上缩减耕地,屠杀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等;枯木老人形象的变化说明新政取得显著的效果,克服了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故答案为:(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破坏性大、时间长、范围广。
(2)经济大危机是新政的原因。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整顿农业、建立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等。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步复苏。国家干预经济(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24.【答案】(1)新航路开辟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4)萨拉热窝事件
(5)苏联解体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五十六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人类相对隔绝状态,世界开始联系为一个整体。
故答案为:新航路开辟。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从此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故答案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黑奴制度的障碍,被称为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故答案为: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萨拉热窜刺杀事件,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故答案为:萨拉热窝事件。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和平演变之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苏联动荡,1991年12月23日,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故答案为:苏联解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检测了新航路开辟、《共产党宣言》、美国内战、萨拉热窝事件和苏联解体等基础史实。
25.【答案】(1)李冰
(2)司马光
(3)宋应星
(4)蒯祥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李冰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光史学著作的书名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应星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蒯祥出身木匠,主持设计了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故答案为:(1)李冰
(2)司马光
(3)宋应星
(4)蒯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易,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历史人物的贡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6.【答案】(1)澎湖巡检司
(2)平型关大捷
(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知识点】三大改造;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平型关大捷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八路军在山西配合国民党军队共同抗击日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澎湖巡检司的设置、平型关大捷和三大改造的完成的历史意义等知识。
27.【答案】标题: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论述: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坚持非歧视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扩大市场准入程度及提高贸易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从而协调了各成员间的贸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贸易。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分析】本题是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史实进行论证,要求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标题: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论述: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坚持非歧视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扩大市场准入程度及提高贸易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从而协调了各成员间的贸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贸易。
故答案为:
标题: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论述: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坚持非歧视贸易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和差别待遇,扩大市场准入程度及提高贸易政策和法规的透明度,从而协调了各成员间的贸易政策,共同管理全球贸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