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的第4题及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第15题、第17题、第2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根据图上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熟悉求平均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认识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会求数量关系稍复杂的平均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熟练用列表、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求平均数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在掌握求平均数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我们复习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回忆一下,你还知道哪些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板书: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二)自主探究1、复习平均数。师: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出示课件)小明身高140厘米在平均水深110厘米的小河里游泳不会有危险。(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师: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师:2014年小刚家平均每季度用水多少吨?(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师:张妍上次考试中,语、数、外的平均成绩为96分,其中语文95分,数学99分,那么她外语考了多少分?(学生回答)2、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师: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课件出示答案)师: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打开课本第110页,完成第4题。师:在解答上面的问题中,图例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回答)3、师:“鸡兔同笼”是一道有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小数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师: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生1: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生2:假设法,一般情况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师:今天我们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复习平均数,你有哪些收获?生1:平均数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不代表一个具体的量。生2:总数÷个数=平均数。 生3: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师:通过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你有哪些知识上的收获?生1: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是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生2: 一种图例代表一种统计量。 生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形象、直观、便于比较。生4: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要标明图例,直条的宽窄要一致。(四)师生总结收获师:通过复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你有哪些收获?生1:平均数描述数据的整体情况。生2:平均数可以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便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生3: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生4: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生5:描述两组不同的数据时,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它体现了数学“数形结合”的思想。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出学习的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事呢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探究点的设立着眼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随堂练习注意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本课作业 1、填一填24+57=57+( ) □+○=○+( )2、教材第19页练习五第2题。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40+56=96(km)56+40=96(km)a + b=b + a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的第3题及第112页练习二十五的第8—13题、第1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不同的分类方法及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完善三角形的认知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有关平面图形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与几何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
教学难点 知识的联系及应用。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故事导入)师:森林里的小动物看见兔妈妈撘的三角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房子非常牢固,它们都要改造自己家的房子。小象准备了三根木料做屋顶,长分别是15米、25米、52米。同学们,它能围成房子吗?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板书)(二)自主探究1、三角形的认识及各部分名称。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教具,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师: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重点强调“围成”。)师: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上课开始的“小象搭房子”的问题你会解答了吗?同桌交流,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通过汇报出示课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师:说说下面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师:(指着三角形中的虚线问)这是三角形的什么?(复习底和高)师:画出三个图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展示)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指着锐角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角形)它有几条高?依次引出直角三角形(重点强调直角边互为底和高)、钝角三角形(教师示范画钝角一条边上的高,在三角形外边)各可以画出几条高。2、整理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师:下面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是怎样求出来的?(学生自由回答)师:在解答过程中,你运用了数学的哪些思想方法?(学生自由回答)3、整理复习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师:猜一猜下面的每个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师:说一说这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判断。(1)任何三角形中都有两个锐角。( )(2)钝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之和大于90°。(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等于90°。( )师:如果把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你能用图示表示出这三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自由回答)4、整理复习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师:三角形如果按边分,你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你能把结果写在下面的圆圈里吗?(学生回答)师:完成下面的问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和5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从两种情况分析)(2)一个当药三角形的周长是18厘米,其中一条边长4厘米,另外两条边的长度各是多少厘米?(3)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是18厘米,一条腰长6厘米,底是多少厘米?(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等边三角形)师: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三边相等,三个角相等且都是60°。)5、师:完成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学生自由回答)(1)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9厘米,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可能是多少厘米?(2)3厘米、4厘米、2厘米;4厘米、4厘米、2厘米;3厘米、3厘米、3厘米。观察这三组的数字,判断围成的三角形可能是什么三角形?能判断出是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吗?为什么?(三)探究结果汇报师:看教材第110页第3题,独立完成,说说你有哪些收获?生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师等边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生2:只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它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还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生3: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它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但一定不是等边三角形。生4: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还可能是钝角三角形。生5:有三个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师:关于三角形的复习,你还有哪些知识上的收获?生: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还可以用三个顶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四)师生总结收获师:通过复习三角形,你有哪些收获?生1:通过复习,我进一步掌握了数学的“分类”思想比如三角形可以按边进行分类,还可以按角进行分类。生2: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利用数学的“转化”思想,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求。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出学习的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事呢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探究点的设立着眼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随堂练习注意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本课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9、10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加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的第2题及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第5、第7、第16、第19、第2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回忆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点移动,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加、减法以及简算等)
过程与方法:对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与内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小数与单位换算,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小数加、减法及其简算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篮球巨星姚明之所以能在2002年以状元的身份加盟NBA火箭队,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身体条件很出众。(课件出示:姚明身高2.26米,臂展2.21米,腰围1.42米)师:读完上面的信息,你对上面提到的数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板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加、减法)(二)自主探究1、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师:小数的意义和数位顺序表,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出示练习题)填空。(1)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2)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右边第一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4)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5)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6)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7)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两位小数有( )个。(8)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9)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师:小数与分数有何区别,它们又有怎样的联系?(全班汇报)师:读下面的数(出示)25.33 59.031 102.45 0.265 0.071 0.010 106师:读写小数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改写或者化简小数的根据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师:比较下面信息中三个小数的大小,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出示:姚明身高2.26米,臂展2.21米,腰围1.42米)师:你能把2.26变成22.6吗?(指名回答)师:小数点位置移动了,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这个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教师出示答案)师:我们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做什么?生:小数单位之间的改写,对较大数进行改写。3、复习小数与单位换算。师:姚明身高的数值2.26米除了可以用米表示外,你还能用厘米、千米作单位写出来吗?你能用复名数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师:上面的改写用到了哪些知识?你试着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 52米4厘米=( )米(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师: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应注意什么?用小数表示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小组交流,全班汇报)4、复习小数与近似数。师:想一想,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出示)(1)因为姚明的篮球水平高,收入也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可观。在2010—2011赛季,姚明的月薪达到了1258000美元(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年总收入156300000元(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2)某体育用品超市规模很大,一小时的营业额可以达到29500元,你能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吗?如果保留一位小数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5、复习小数的加、减法和简便计算。师:竖式计算并验算。4.92+5.08= 5.1-3.24= 15-12.78= 3.5+4.67=师: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计算。4.9+0.1-4.9+0.1 34.02+13.5+0.985.6+2.7-4.4 5.17-1.8-3.29.95-(4.95+3.14) 8.43+2.87+0.57+0.1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师:计算小数加、减法和简算,你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三)探究结果汇报师:完成教材第109页第2题,说说你有哪些收获?生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0.01、0.001……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的进率都是10.生2: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是几读几,依次读出;写小数时,小数点写作“.”,小数部分读几就写几。生3: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生4: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相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整数的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小数加法运算中同样适用。(四)师生总结收获师: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生1:对每个知识点中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归类整理。生2:通过交流及其他同学的补充完整,提高了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能力。生3:学习了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探究加法交换律做了铺垫。探究点的设立着眼于本课的重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规律。“随堂练习”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消化知识。
本课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4、5题。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十单元:单元备课
第( 十 )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对本册教材内容的系统整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全面复习,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三角形,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四方面。教材中主要通过练习来回顾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把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总复习时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册各单元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使所学的各部分知识形成网络体系。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复习、系统训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熟练掌握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会正确进行计算。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掌握图形的运动的方式、从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方面观察物体的方法和三角形的特性。 会求平均数;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会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并解决问题。 难点:1、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的知识,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看 到的形状。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鸡兔同笼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分4课时
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1题及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第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师:今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二)自主探究1、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师: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55+20= 75-55= 25×8= 200÷25= 0÷50= 100×0=师:你能说出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加法定义)师: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减法定义)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乘法定义)师:根据乘法的意义,说一说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师:什么叫做除法,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除法定义)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从上面的题中可以看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师:四则运算中,你知道哪些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2、复习括号。师:(课件出示)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你能把分步算式整理成综合算式吗?①20×5=100 ② 70-30=40 ③477-27=450 150-100=50 15×40=600 450÷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师:通过上面的练习,谁能说说含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生: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师:一个算式里,如果想改变运算顺序,我们应该怎么办?生:要想改变某一个算式中的运算顺序,就要使用括号,如果想改变一次就使用小括号,想要改变两次就使用中括号和小括号。3、整理运算定律。师: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谁来说一说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是怎样用字母表示的?生:a+b=b+a a×b=b×a(板书)师:这两个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各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师:谁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生:(a+b)+c=a+(b+c) (a×b)×c=a×(b×c)(板书)师: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个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各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师:(a+b)×c=a×c+b×c(板书)表示什么运算定律?你能说出这个式子的意思吗?它与乘法的结合律不同在哪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生:式子(a+b)×c=a×c+b×c是乘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只有乘法一种运算,乘法分配律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乘法结合律只能改变运算顺序,乘法分配律改变运算顺序后是求两积之和。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今天还学习过哪些运算的规律?生:减法的运算性质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师:你会用字母表示出来吗?生:a-b-c=a-(b+c) a÷b÷c=a÷(b×c)师:这些运算定律或性质有什么实际应用?(学生回答)师:通过上面的复习,关于四则运算、括号以及运算定律等知识,你知道了哪些?下面看教材第10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时,我们要根据算式的具体特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上面的复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生1:四则运算的意义以及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生2:我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生3:我再来熟悉一下运算定律。(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3)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4)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或者a×(b+c)=a×b+a×c。(6)某些乘法算式,可以把某个数拆成两个数的和(或者积)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或者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生4: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叫做除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在进行连减计算时,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即a-b-c=a-(b+c)。(四)师生总结收获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定律有哪些新的收获?生:通过复习,加深了对四则运算定义的理解,系统地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认识到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能熟练地应用运算的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提高了计算能力。 通过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探究加法交换律做了铺垫。探究点的设立着眼于本课的重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规律。“随堂练习”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消化知识。
本课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6题。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