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04 13:2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步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解决问题策略,通过画示意图表示实际问题里的数学信息,借助图画直观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列表和画图都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其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正确理解题意,帮助分析数量之间的联系,形成解题思路。由于列表和画图的整理形式与方法不同,把它们分开编排有利于教学。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学习每一种方法,体会其思想,学会其技能,体验其应用价值,逐渐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第一学段的教科书里,曾经出现过直条图、线段图以及其他形式的示意图,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内容的基础。在着重教学画图策略的时候,如果能适当联系列表整理的策略,会使画图的效果更好。
重点: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难点: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发展思维能力。
1.以现实情境引发自觉的枚举活动。从教材的角度讲,枚举是教学的新知识,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曾经进行过枚举活动,具有简单枚举的经验,这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2.逐渐增加问题的复杂程度,逐步学会枚举方法。枚举的适用面是比较宽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它解决。枚举策略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逐步学会枚举方法是教材的第二条线索。
3.回顾解题活动,体验枚举。感悟和体验是认识枚举策略的重要渠道。“提出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回顾再总结解题活动”是教材设计的又一条教学线索,各道例题都按这条线索编写,并为教学预留感悟、体验枚举活动的时空。
对本单元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因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虽有一些分析类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1.精心选择实际问题,画图表示题意,学习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
2.通过画图解决多种问题,形成画图策略。
3.抓住培养策略的时机,在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想不到解题方法的时候,不要为他们解释题意和提示算法,而要鼓励他们通过画图整理数学信息、理解问题、探索思路、寻找解法。在解答问题以后,不能满足于结果是否正确,而要引导学生体会画图整理信息对解决问题起了什么作用,从而对这些整理活动产生好感,并愿意在以后的解题中自觉运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1) 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1课时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材第48、49页内容及练一练。
1.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处,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
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
课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
(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小明 3本 27元
小军 5本 ?元
(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
(3)学生独立解答。
一本故事书:27÷3=9(元)
5本故事书:9×5=45(元)
2.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
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
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2.交流解题策略。
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
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
3.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
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
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汇报预测:
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
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
5.学生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6.组织检验。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
(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
7.回顾反思。
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
8.交流讨论。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例题所呈现的新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当只有文字的叙述时,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看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学生会产生画图的需要。在学生画图时,教师适当指导和帮助;当学生画图之后,通过观察比较,将数与形的意义对应起来,结合已有旧知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所求问题。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回顾与反思,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所在。】
三、归纳小结
引导学生从线段图的画法、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好处、解决问题的过程等方面来交流:画线段图时,先画出标准量,再根据标准量与比较量之间的关系画出比较量,两种量的和标在两条线段的右边。通过观察线段图可以得出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将两种量的和加上相差数,求出比较量的两倍是多少;二是将两种量的和减去相差数,求出标准量的两倍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
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
3.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2=120(本)。
五、板书设计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解法一:72-12=60(枚) 解法二:72+12=84(枚)
小宁:60÷2=30(枚) 小春:84÷2=42(枚)
小春:30+12=42(枚) 小宁:42-12=30(枚)
检验:42-30=12(枚) 检验:42+30=72(枚)
答:小宁有邮票30枚,小春有邮票42枚。
画线段图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是学生通过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到的。本节课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用策略解决问题,因此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更为重要,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遇到的问题类型会越来越多,会越来越复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题而异,但解决问题的策略却始终如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感受到画线段图这一策略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运用这一策略的意识,进而对画图策略的运用越来越娴熟,对策略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形成“竖形结合”“变与不变”,“划归”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2)
教材第50、51页内容及练一练。
1.学会用画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
2.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难点: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提问: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求长呢?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面积÷宽=长)
2.初探:
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
摘录信息:
长方形
正方形
学生摘录信息后列式解答。
16×14+14×14
(16+14)×14说说你是为什么这样列式?依据是什么?
列表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提问: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1)指导学生画图:先画什么?可标出哪些数据?再画什么?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可标出哪些数据?最后画什么?可标出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画,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
(2)分析数量关系: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联系吗?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告诉我们什么了?怎么求?
(3)列式解题。18÷3×8=48(平方米)
提问:18÷3求的是什么?
2.小结:提问:画图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帮助看清小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宽,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变式:如果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
[两种方法:(8+3)×(18÷3)或者18÷3×8+18(8+3)求的是什么?]
三、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画示意图的策略;一般在解决和几何图形有关的问题时,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的策略;画示意图时,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逐步画出示意图。要把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清楚;观察示意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
(1)课件出示练一练题目的文字部分。
学生阅读题目,了解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提问:你打算用怎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启发学生想到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
(3)画示意图并解答。
要求: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并列式解答。完成后,再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与小组里的同伴交流。
(4)组织交流。
展示学生所画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解题的过程。
五、板书设计
例2.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8÷3×8=48(平方米)
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阅读并理解题意,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比较与交流使画图的策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需要;再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交流画图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探究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突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样既提高了小组交流的质量,又发展了学生的教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