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统编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统编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4 19:09:03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统编版)
一、【陕西省咸阳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 小西同学在朗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时,重读了“俱”字,同学们都觉得这样读很妙。请分析其妙处。
20. 本诗通过“群童抱茅”和“___________ ”的铺叙,为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我们从这首诗中能够感受到一位___________的诗人形象。
【答案】19. 一个“俱”字是“全、都”的意思。重读“俱”字,声音洪亮,有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能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20. ①. 遭受夜雨 ②. 忧国忧民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俱”意为全、都。“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意思是“给天下贫寒的读书人遮风避雨,使他们能喜笑颜开地住在里面”。重读“俱”可以突出诗人渴望全天下所有的贫寒之人都能有所庇护的强烈愿望,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无私与伟大。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空,结合“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可得:遭受夜雨。
二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意思是: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能开颜欢笑。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推已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心愿,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二、【山东省邹城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饯别王十—①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②。
【注释】①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②白苹: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请发挥想象,描绘颈联所呈现的画面。
(2)请分析本诗中的“泪”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烟波浩渺的江水上一叶孤帆正在渐渐远行消失在视线中,朦胧的落日余晖下你将欣赏着五湖春色的美好。
(2)诗人看着友人离开,“挥手泪沾巾”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与惆怅。
【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这是一首律诗,整首诗歌可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故颈联是“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发挥想象,描绘所写的画面,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离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畔后休止,你肯定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啊。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本诗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诗人以“望”、“挥手”、“泪沾
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与惆怅的心情。
三、【辽宁省沈阳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①,恶说南风五两②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③,白头浪里出湓城④。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⑤。
【注释】①北渚:北面的水涯。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②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③青草瘴:春夏之交时所生的瘴气。夏口: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④湓(pén)城:历史古县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境内。⑤吊屈平:屈平,字原,即楚国诗人屈原。汉文帝四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作《吊屈原赋》。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画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颔联点明离别的必然性;颈联概括“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B. 《送杨少府贬郴州》写朋友旅途中的见闻、感受和遭遇,全诗融情于景,意味深长。
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承上作结;同为宦游,分别实属自然,不必有儿女之态;《送杨少府贬郴州》尾联用典,劝慰友人不必像贾谊悼念屈原那样伤感。
D. 两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立意不在惜别,而是在劝勉友人,自始至终都洋溢着一种乐观积极的情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B.《送杨少府贬郴州》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既写出了贬所的凄苦,又憧憬了友人的未来,既表现了对友人的不幸的无限同情,又让友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选项中“写朋友旅途中的见闻”有误;故选B。
四、【江西省抚州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泊浔阳①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②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③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④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浔阳:今江西九江的别称。②挂席:扬帆。③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④东林精舍:即东林寺,慧远创建。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主要写诗人“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
B. 后四句叙写拜访慧远而不遇,只能听着东林寺悠扬的钟声聊以慰藉。
C. 尾联“日暮”点明“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日暮”的气氛,给人一种神秘感。
D. 本诗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都以写远望的江山胜景为发端,再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心愿。
8.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7. B 8. 通过描写诗人看到庐山的惊喜,表达对江山胜景的热爱赞美之情;借对高僧慧远的倾慕与怀念,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慕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B.“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的意思是: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作者是唐代人,慧远是东晋人,两人相隔数百年。因此本项分析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依据首联“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意思可知,这是叙述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隐约露出诗人的失落感;依据颔联“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的意思是写诗人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表达了诗人喜悦的人心情;颈联“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的意思可知,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这隐约流露出作者隐逸的情怀;依据尾联“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可知,这时,夕阳斜照,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处的东林寺里传来阵阵钟声。东林精舍近在眼前,而远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见,空闻钟声,心中不禁兴起一种无端的怅惘之情。
五、【江苏省泰兴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杜甫的《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完成小题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①,日落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②,齐州安在哉。
【注】①一柱观:荆州松滋县观名。②东北:山东或齐州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尘暗不开”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同时又揭示了行程的艰难,字里行间蕴含牵挂之情。
B. 首联次句在与弟弟分别之际,就关注其几时归来,更显依依不舍之情,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C. “日落望乡台”极富画面感,诗人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深刻表达对弟弟的眷恋之情。
D. 尾联“长东北”“安在哉”拓展了时空,极言旅途遥远,从此天各一方,伤别之情更进一层。
(2)颔联“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作者是如何抒发心中之“苦”的?
【答案】(1)C (2)①颔联上句“兄弟分离苦”直抒胸臆,直言离别的痛苦。②下句为
间接抒情,借加重病情、催人衰老,把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深重;③同时,间接传达了一种不知何时重逢、不知能否再见的无尽担忧之情,使离别之苦更加痛彻心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理解错误,望乡台,是诗人对弟弟到了齐州的遥想;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本诗领联内容上“分离苦”写出了诗人与弟弟分离的痛苦;“形容”,指形象;“老病”,指自身有病的身体,“催”字表达了加重病情、催人衰老。表达技巧上,“兄弟分离苦”诗人直抒胸臆,直言与弟弟分别的痛苦。情感上,“形容老病催”借病情加重、容颜衰老把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深重;同时也间接传达了作者的担忧:此时与弟弟分别之后,不知何时重逢、不知今生能否再见。这句诗把这种离别之苦表达的更加痛彻心扉。
六、【湖南省永州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终南山 王维 太乙①近天都②,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③入看无。 分野④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乙】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⑤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①太乙:终南山别名。②天都:一说指帝都,即唐都长安;一说指天庭。③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④分野:古时以地上的州国同天上的星辰位置相配,谓之分野。⑤万籁:指各种声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颔联写出了终南山山中景物被变幻的烟云所缭绕,移步换景,看不真切。
B. 【乙】诗尾联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营造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表现了诗人淡泊的情怀,
C. 【甲】诗以作者的游踪为主线,生动描绘了终南山的美丽景象,整首诗情景交融,寓心于山水,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绪。
D. 【乙】诗主要抒写了作者于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描绘了一幅景色迷人、幽深寂静的画面,表达了喜悦之情。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一句。
【答案】(1)B (2)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终南山的总体轮廓,表现了它巍峨的气势。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赏析不正确。【乙】诗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从听觉感受方面来表现后禅院的幽静。万籁俱静 ,实难以名状,于是诗人采用以动显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从而以动映静,给人以静的感受,收到“鸟鸣山更幽”般的强烈艺术效果。而非“以静衬动”。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意思是: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住所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表现了终南山巍峨的气势。
七、【湖北省孝感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送友人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①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②重客,君去必经年③。
【注释】①去越:到越地去。②偏:偏巧。③经年:形容时间长。
11. 选出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 【甲】诗第二句“望”字,诗人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
B. 【甲】诗最后两句意为:虽然在这即将分离的岔路口,但我们无须像恋爱中的寻常男女般挥泪告别。
C. 【乙】诗首联“吴疆与越连”点明了吴越接壤的地理位置,暗示了以下描写的是两地共有的景色。
D. 【乙】诗尾联“君去必经年”句,猜想友人必定会乐而忘返,其主要原因是吴越之地热情好客。
12. 试分析【甲】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3. 【乙】诗是一首送别诗,但是诗人一反常规,重点向友人推介了目的地的优美风光。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乙】诗“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呈现的画面。
【答案】11. D 12.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只要心意想通,也感觉仍在身边,像邻居一样。(真正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苦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宽慰与劝勉,以及豁达乐观的精神。
13. 到了夜间,(沿河集镇与)桥头上依然灯火通明,(灯火倒映于河水之上,金光跳跃。)(人来货往,)商品贸易热闹非凡。春风吹拂,处处柳暗花明,临水寺前游船如织,有暇的人们纷纷上岸观赏春景。(重点意象:“夜市”“桥”“火”“春风”“寺外船”。要求:描写出吴越水乡商业发达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是说吴越有丰富的物产,表明吴越的富庶,繁荣的经济;“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两句形象地再现了水乡市镇经济繁荣的景象,暗示出吴越水路的发达和旅游业的兴旺;“此中偏重客”一个“偏”字,特别介绍了吴越人的热情好客;“君去必经年”是诗人猜想友人必定会乐而忘返。秀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淳美的人情,是他乡游子沉醉其间,乐而忘返的原因。此项“主要原因是吴越之地热情好客”理解有误。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诗句赏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根据意境来分析诗歌的特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境界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诗歌意象与画面。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两句形象地再现了水乡市镇经济繁荣的景象。夜幕的降临非但没有影响人们的生活,反而更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一个“火”字,使人仿佛看到:桥边夜市,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桥下水波涟涟,在两岸灯火的映照下,璀璨夺目。春风吹拂,处处柳暗花明,临水寺前游船如织,有暇的人们纷纷上岸观赏春景。繁荣的经济,畅通的水路,必然伴随着旅游业的开展。诗人用寺外停泊的游船代写香客游人,既与上句形成一动一静的对照,给人以错落有致的艺术享受,又巧妙地暗示出吴越水路的发达和旅游业的兴旺。两句共同勾勒出江南水乡独有的魅力。
八、【贵州省铜仁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莱,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莱,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8. 阅读甲乙两首诗,下列结论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发现《诗经》内容美,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青年男女生活劳动的美好场景。
B. 我们发现《诗经》主旨美,这两首诗都抒写了青年男子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
C. 我们发现《诗经》意境美,这两首诗都是直叙心情,近距离描述朦胧缥缈之感。
D. 我们发现《诗经》音韵美,这两首诗都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反复咏唱。
19. 阅读甲乙两首诗歌,你发现它们在艺术手法有什么相同点?请结合其中一首诗歌赏析。
【答案】18. D 19. 示例:比兴,诗的开篇,“关关雎鸠”描写看似主题无关的雎鸠,这是兴的手法;而雎鸠“关关”的和鸣声,又是对青年男女一唱一和的比喻,这是比的手法,表现了男女之间热烈的爱情。后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等几句,把男子的心情比喻成游移不定的荇菜,表现其对淑女的渴慕与追求。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A.《关雎》中描写了女子劳动时的美好场景,但没有关于男子劳动的描写;《桃夭》是贺婚计,描述的结婚时的场面,没有劳动场景的描写;
B.《关雎》抒写了青年男子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桃夭》是贺婚诗,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C.《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直接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桃夭》直接赞美了新娘的美好品行;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这两首诗,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点是:都运用了比兴手法。
《关雎》一诗反复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比如,诗的一开头就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后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雎鸠鸟雌雄匹配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由听到雎鸠鸟清新流转的歌唱而春心荡漾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之切。又如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桃夭》也反复运用了比较手法。各章的前两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是全诗的兴句,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九、【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根据诗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描绘卖炭翁的外貌。
(2)“宫使驱将惜不得”体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1)老翁满面都是灰尘,那时被烧炭烟火熏过的颜色,两鬓苍苍,满头白发,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很黑。
(2)“宫使驱将惜不得”描绘出使者驱赶卖炭翁的牛车想要强买一车炭,卖炭翁可惜却又无可奈何的场景,体现了卖炭翁的无奈。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根据诗意,结合自己的想象,描绘出卖炭翁的外貌即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意思是: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示例:他被烧炭时烟熏的老脸满面的尘土,两鬓已经全白了,两只手也是因为烧炭全都是黑的颜色了。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心理理解。
“宫使驱将惜不得”意思是: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惜不得”写出了卖炭文的无奈,结合“一车炭,千余斤”可知,包含着怜惜的心理;结合“可怜身上衣正单”可知,还隐含着痛苦之情。
十、【辽宁省大连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下面对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教,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①。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②同。
【注释】①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②五处:指身在浮梁、於潜、乌江、符离、下邽的兄弟姊妹们。
A.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记录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
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则点出了个中缘由,读之催人泪下。
C. 《望月有感》是一首感情浓郁的叙事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意在写战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D. 《望月有感》“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兄弟离散的惨状,表现了诗人与亲人分离的凄苦之情和对战乱的不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C.“叙事诗”错误,《望月有感》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律名篇之一。此诗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
故选C。
十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仲春景象。
B. 颔联“连三月”“绝四邻”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了春光无处不在。
C. “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D. 全诗采用点面结合、视听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13. 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化用了“鱼戏水知春”,请结合颈联赏析“知”字的妙处。
【答案】12. D 13. 示例:“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鱼以人的情态,生动描绘出鱼在水中嬉戏,仿佛感知到春天已至,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沉醉山水的轻松愉悦之情。
【解析】
【12题详解】
考查诗歌赏析。
D.“视听结合”有误,诗中只有视角描写,没有听觉描写。
故选D。
【13题详解】
考查诗句赏析。“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意为: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是因为它知道春天来了。“知”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水中游鱼人格化。水中的鱼儿仿佛知道了春天的到来,于是在水中快乐的嬉戏,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卷。联系作者感情可知,鱼儿知春来,作者看到水中游鱼,自然也能感觉到春来,作者写鱼的欢悦,也是写自己看到春天的美景,沉醉于自然美景中的轻松愉悦之情。
十二、【浙江省宁波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游终南山①
【唐】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乙】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②近天都③,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④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秦岭著名的山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②太乙:亦作“太一”,既是终南山的主峰,又是终南山的别名。③天都:天帝所居之处。这里指帝都长安。④分野:古人将
天上星宿和地上区域联系起来,地上某一区域在某一星空的范围之内,称为分野。太乙主峰一山,已属于不同的分野。
(1)《游终南山》以写景为主,第一句中一个①_________字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雄伟,《终南山》颔联中的一个 ②_________字轻轻点染,使眼前的景物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2)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不同诗人笔下的终南山各有何风貌呢?请你从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抒情方式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说说【甲】【乙】两诗的区别。
【答案】20. ①. 塞 ②. 入
21. 表现手法:《游终南山》借景抒情,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终南山》写景由远及近,移步换形,有声有色,写出了终南山景物的千形万态。
语言风格:《游终南山》险语惊人,言外之意耐人寻味。赞美终南的万壑清风,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终南山》笔力劲健,气韵生动,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抒情方式:《游终南山》借景抒情,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终南山》首联诗人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游终南山》以写景为主,“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意思是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一个“塞”字写出了钟南山的高大雄伟。《终南山》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意思是走出山来回头一望见白云合拢,进入山中青青的烟雾若有若无。一个“入”字轻轻点染,使眼前的景物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
从表现手法上看:《游终南山》借景抒情,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表达的是对世俗的厌倦之情。《终南山》写景由远及近,移步换形,有声有色,写出了终南山景物的干形万态,表达了诗人对终南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从语言风格上看:游终南山》险语惊人,言外之意耐人寻味。例如:“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非常“妥帖”。《终南山》笔力劲健,气韵生动,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渲染高耸入云、连绵不绝的浑茫气象。颔联由远及近,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攀行山间,回望来路,白云青霭苍茫成片,然而身在其中,却又无影无踪。颈联由高而下,写登上山巅的观感,突出终南山的辽阔幽深。尾联勾勒了一幅深山问路图,写出高山大壑带给人心的荒远幽深之意。
从抒情方式看:《游终南山》借景抒情,赞美终南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终南山》首联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不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首联诗人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十三、【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选自《全唐诗》)
14. 诗歌连用两个“故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15. 有人评价该诗后两句“以微物悬念,含悠扬不尽之致”,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答案】14. 连用两个“故乡”,写出了诗人离家日久,表达了诗人浓烈深厚的思乡之情。
15. 诗人离家日久,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
怀的事物表示关切,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所以说“ 以微物悬念,含悠扬不尽之致”。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大意为你从故乡刚刚到京洛来,故乡的事你应了然于怀。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淡绝妙绝”。窗前着一“绮”宇,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 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而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王维深谙五言绝句篇幅短小,宜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艺术特点,将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点情怀。尤其是“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这两句,诗人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他将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正是在这净化得无法再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清人宋顾乐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说得颇中肯。
【点睛】参考译文:你从故乡刚刚到京洛来,故乡的事你应了然于怀。你来时我家的明窗之前,冬梅枝上的花儿是否开?
十四、【江苏省盐城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青泥寺壁
[南宋]岳飞
雄气堂堂黄斗牛①,誓将直节报君仇岱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②万户侯婚
[注]①贯斗牛:形容胆气极盛,直冲云霄。②登坛:升登坛场。这里指拜将封侯得高官。
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 朗诵这首诗时,如果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最合适的配乐风格是( )
A. 柔和舒缓 B. 激昂震撼 C. 悲壮低沉
【答案】5. 表达了诗人满腔英雄之气,忠心报君的思想;无视官场功名利禄,杀敌爱国的深情。 6. B
【解析】
5题详解】
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诗歌大意:我的杀敌之气直冲霄汉,发誓用坚贞的气节为君王报仇。斩除金人迎回君王的车驾,不图谋拜将封侯、高官厚禄。
《题青泥市寺壁》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题于青泥市(今江西新干县境)萧寺壁间。该诗描写了作者报效祖国,御侮杀敌的志向。诗中质朴无华,直抒胸臆,气势健举,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坚强意志,和他只为报国血耻,不图拜将封侯的爱国主义精神。
【6题详解】
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从诗歌的情感、内容、风格方面进行分析。
公元1133年(高宗绍兴三年),岳飞题此诗于青泥市(今江西新干县境)萧寺壁间。此时,抗金局势一派大好,但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正加紧与金议和。诗中表达了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坚定信念,展示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节操。这首诗却豪气流贯,激昂壮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所以应配激昂慷慨的乐曲。
故选B。
十五、【福建省莆田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 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日是指早上的太阳。首联写的是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
在幽暗中。
B. 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直接交代了作者写作的对象是“破山寺”,所以作者开门见山,首联就对“破山寺”进行描述。
C. “曲径通幽”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D. 颈联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殆尽。
5. 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4. B 5. “静”指“万籁俱寂”,“动”指“钟磬音”,作者以动衬静,用钟磬音的悠扬深远来衬托环境的幽静。
【解析】
【4题详解】
B.表述有误。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后禅院”是全诗重点所在,首联勾勒出的是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意思是: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周围都是寂静的,只有悠远的钟磬声在耳畔响起,突出了环境的幽静,也表现出作者心无杂念、遁世绝俗的情怀。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 诗歌鉴赏(统编版)
一、【陕西省咸阳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 小西同学在朗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时,重读了“俱”字,同学们都觉得这样读很妙。请分析其妙处。
20. 本诗通过“群童抱茅”和“___________ ”的铺叙,为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升华奠定了基础。我们从这首诗中能够感受到一位___________的诗人形象。
二、【山东省邹城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饯别王十—①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②。
【注释】①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②白苹: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请发挥想象,描绘颈联所呈现的画面。
(2)请分析本诗中的“泪”所表达的情感。
三、【辽宁省沈阳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①,恶说南风五两②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③,白头浪里出湓城④。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⑤。
【注释】①北渚:北面的水涯。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②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③青草瘴:春夏之交时所生的瘴气。夏口: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④湓(pén)城:历史古县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境内。⑤吊屈平:屈平,字原,即楚国诗人屈原。汉文帝四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作《吊屈原赋》。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画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颔联点明离别的必然性;颈联概括“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B. 《送杨少府贬郴州》写朋友旅途中的见闻、感受和遭遇,全诗融情于景,意味深长。
C.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承上作结;同为宦游,分别实属自然,不必有儿女之态;《送杨少府贬郴州》尾联用典,劝慰友人不必像贾谊悼念屈原那样伤感。
D. 两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立意不在惜别,而是在劝勉友人,自始至终都洋溢着一种乐观积极的情感。
四、【江西省抚州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泊浔阳①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②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③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④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浔阳:今江西九江的别称。②挂席:扬帆。③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④东林精舍:即东林寺,慧远创建。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主要写诗人“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
B. 后四句叙写拜访慧远而不遇,只能听着东林寺悠扬的钟声聊以慰藉。
C. 尾联“日暮”点明“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日暮”的气氛,给人一种神秘感。
D. 本诗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都以写远望的江山胜景为发端,再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心愿。
8.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江苏省泰兴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杜甫的《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完成小题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①,日落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②,齐州安在哉。
【注】①一柱观:荆州松滋县观名。②东北:山东或齐州一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尘暗不开”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同时又揭示了行程的艰难,字里行间蕴含牵挂之情。
B. 首联次句在与弟弟分别之际,就关注其几时归来,更显依依不舍之情,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C. “日落望乡台”极富画面感,诗人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深刻表达对弟弟的眷恋之情。
D. 尾联“长东北”“安在哉”拓展了时空,极言旅途遥远,从此天各一方,伤别之情更进一层。
(2)颔联“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作者是如何抒发心中之“苦”的?
六、【湖南省永州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终南山 王维 太乙①近天都②,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③入看无。 分野④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乙】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⑤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①太乙:终南山别名。②天都:一说指帝都,即唐都长安;一说指天庭。③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④分野:古时以地上的州国同天上的星辰位置相配,谓之分野。⑤万籁:指各种声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颔联写出了终南山山中景物被变幻的烟云所缭绕,移步换景,看不真切。
B. 【乙】诗尾联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营造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表现了诗人淡泊的情怀,
C. 【甲】诗以作者的游踪为主线,生动描绘了终南山的美丽景象,整首诗情景交融,寓心于山水,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绪。
D. 【乙】诗主要抒写了作者于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描绘了一幅景色迷人、幽深寂静的画面,表达了喜悦之情。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一句。
七、【湖北省孝感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送友人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①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②重客,君去必经年③。
【注释】①去越:到越地去。②偏:偏巧。③经年:形容时间长。
11. 选出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 【甲】诗第二句“望”字,诗人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
B. 【甲】诗最后两句意为:虽然在这即将分离的岔路口,但我们无须像恋爱中的寻常男女般挥泪告别。
C. 【乙】诗首联“吴疆与越连”点明了吴越接壤的地理位置,暗示了以下描写的是两地共有的景色。
D. 【乙】诗尾联“君去必经年”句,猜想友人必定会乐而忘返,其主要原因是吴越之地热情好客。
12. 试分析【甲】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3. 【乙】诗是一首送别诗,但是诗人一反常规,重点向友人推介了目的地的优美风光。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乙】诗“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呈现的画面。
八、【贵州省铜仁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莱,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莱,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8. 阅读甲乙两首诗,下列结论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发现《诗经》内容美,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青年男女生活劳动的美好场景。
B. 我们发现《诗经》主旨美,这两首诗都抒写了青年男子对意中人的爱慕之情。
C. 我们发现《诗经》意境美,这两首诗都是直叙心情,近距离描述朦胧缥缈之感。
D. 我们发现《诗经》音韵美,这两首诗都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反复咏唱。
19. 阅读甲乙两首诗歌,你发现它们在艺术手法有什么相同点?请结合其中一首诗歌赏析。
九、【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根据诗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描绘卖炭翁的外貌。
(2)“宫使驱将惜不得”体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十、【辽宁省大连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下面对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教,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①。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②同。
【注释】①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九秋,秋天。②五处:指身在浮梁、於潜、乌江、符离、下邽的兄弟姊妹们。
A.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记录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则点出了个中缘由,读之催人泪下。
C. 《望月有感》是一首感情浓郁的叙事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意在写战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D. 《望月有感》“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兄弟离散的惨状,表现了诗人与亲人分离的凄苦之情和对战乱的不满。
十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移步换景,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仲春景象。
B. 颔联“连三月”“绝四邻”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了春光无处不在。
C. “何处染嚣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D. 全诗采用点面结合、视听结合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13. 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化用了“鱼戏水知春”,请结合颈联赏析“知”字的妙处。
十二、【浙江省宁波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游终南山①
【唐】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乙】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②近天都③,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④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秦岭著名的山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②太乙:亦作“太一”,既是终南山的主峰,又是终南山的别名。③天都:天帝所居之处。这里指帝都长安。④分野:古人将
天上星宿和地上区域联系起来,地上某一区域在某一星空的范围之内,称为分野。太乙主峰一山,已属于不同的分野。
(1)《游终南山》以写景为主,第一句中一个①_________字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雄伟,《终南山》颔联中的一个 ②_________字轻轻点染,使眼前的景物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2)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不同诗人笔下的终南山各有何风貌呢?请你从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抒情方式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说说【甲】【乙】两诗的区别。
十三、【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选自《全唐诗》)
14. 诗歌连用两个“故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15. 有人评价该诗后两句“以微物悬念,含悠扬不尽之致”,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
十四、【江苏省盐城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青泥寺壁
[南宋]岳飞
雄气堂堂黄斗牛①,誓将直节报君仇岱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②万户侯婚
[注]①贯斗牛:形容胆气极盛,直冲云霄。②登坛:升登坛场。这里指拜将封侯得高官。
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 朗诵这首诗时,如果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最合适的配乐风格是( )
A. 柔和舒缓 B. 激昂震撼 C. 悲壮低沉
十五、【福建省莆田市22-23学年八下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 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日是指早上的太阳。首联写的是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
B. 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直接交代了作者写作的对象是“破山寺”,所以作者开门见山,首联就对“破山寺”进行描述。
C. “曲径通幽”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D. 颈联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殆尽。
5. 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鉴赏
知识梳理
《诗经两首》
一、【文学常识】
(1) 《诗经》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内容上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 、比 、兴)的艺术手法。
二、【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hǎo 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 mèi) 琴瑟(sè)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湄(méi) 溯洄(sù huí) 未晞(xī)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君子好逑 逑:配偶。 (2) 寤寐思服 思服:思念。
(3) 宛在水中央 宛:仿佛,好像。(4) 道阻且长 阻:艰险。
(5) 白露未已 已:干,变干。
3、一词多义
左右采之(名词,向右边) 道阻且右(动词,向右迂曲)
在河之洲(助词,的) 左右流之(代词,指“荇菜”) 溯洄从之(代词,指“伊人”)
4、古今异义
(1)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动,移动。)(2)道阻且长(古义:艰险。今义:阻挡,阻碍。)
5、词类活用
(1)左右流之(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左边;向右边)
(2)琴瑟友之(名词用作动词,弹琴鼓瑟)
(3)钟鼓乐之(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
(4)钟鼓乐之(使动用法,使……快乐)
三、【诗歌主旨】
《关雎》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
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蒹葭》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四、【重点内容】
1、《关雎》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关雎》中起兴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3、《关雎》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和鸣的雎鸠鸟来象征爱情,(比)和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产生了意义上的关联。(兴)
4、《蒹葭》中“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在诗歌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点名了诗歌的时节和时间——深秋的早晨;B.渲染的深秋凄清萧瑟的气氛;
C.烘托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和惆怅;
D.“为霜”“未晞”“未已”生动地写出了深秋的清晨,露水凝结成霜又转化成水的情态,表现了时间的推移,突出了男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5、《蒹葭》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热烈向往爱情,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6、《蒹葭》巧妙地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A.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情感,突出主题,都有重要作用。B.同时它还有效地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反复的美,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意味。
7、《蒹葭》重章叠句,层层推进手法的赏析。
全诗共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不仅达到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的抒情主人公凝望之间、追寻时间之久;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化,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显抒情主人公的执着之情。
《唐诗三首》
1.主题思想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痛苦,并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2)《卖炭翁》通过记叙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露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3)《石壕吏》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重点问题
(1)如何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苦痛,并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辗”_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卖炭翁》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4)《卖炭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5)“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6)“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7)《卖炭翁》中的对比。
①两鬓苍苍十指黑——表现卖炭翁年迈和辛劳。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卖炭翁艰难处境和得杂的内心活动。③牛困人饥;翩翩两骑——表现劳动者和统治者境遇的悬殊。④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表现“宫市”掠夺的残酷。
3.默写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诗中表现诗人无奈之举的句子是: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4)诗中表现诗人美好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式微
【词句注释】
⑴邶(bèi):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⑵式:作语助词。微:幽暗。这里指天将黑。
⑶胡:为什么。
⑷微:非,要不是。故:事,事情。
⑸乎:于,在。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⑹躬:身体。一说通“穷”,困穷。
【白话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整体把握】
《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全诗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子衿
【词句注释】
⑴郑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二十一篇。
⑵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⑶青:黑色。古代青指黑颜色。
⑷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⑸纵:纵然,即使。
⑹宁(nìng):岂,难道。嗣(sì)音:寄传音讯。嗣,通“贻”,一作“诒”,寄的意思。
⑺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⑻挑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⑼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白话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整体把握】
《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他们相约在城楼见面,但久等不至,女子望眼欲穿,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无限情思。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相思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意境幽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词句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白话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整体把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词句注释】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湖:此指洞庭湖。
⑶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高空。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⑷气蒸:一作“气吞”。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⑸撼:摇动。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⑹“欲济”句: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这里也是借指船。
⑺“端居”句: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⑻坐观:一作“徒怜”。者:一作“叟”。
⑼空:一作“徒”。羡鱼: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白话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整体把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词句注释】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白话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整体把握】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送友人
【词句注释】
⑴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⑵白水:清澈的水。
⑶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⑷别:告别。
⑸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⑹征:远行。
⑺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⑻兹:声音词。此。
⑼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⑽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白话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整体把握】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句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两仄韵。
⑵定慧院:一作“定惠院”,一作“定惠寺”。在今湖北省黄冈县东南。苏轼初贬黄州,寓居于此。
⑶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深夜。
⑷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引申为幽静、优雅。
⑸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四:“孤鸿海上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胡评似未谛。
⑹省(xǐng):理解,明白。“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⑺拣尽寒枝:或以为有语病。《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杜甫《中宵》:”择木知幽鸟。“
⑻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白话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整体把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
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卜算子·咏梅
【词句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⑵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⑶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⑷更: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⑸苦:尽力,竭力。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⑹一任:全任,完全听凭。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⑺碾(niǎn):轧烂,压碎。作尘:化作灰土。
⑻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故:指花开时。
【白话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整体把握】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