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老教材版)历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内部人士提出的变法措施。当时这些措施( )
魏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说苑·政理》)
燕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战国策·燕策二》)
秦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
A. 完备了官员的考核体系 B.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 阻滞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造成了严重的政治腐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由材料“使有能”“功多者授之”“有功者显荣”可知,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重视对有才能、有功劳人士的任用,这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适应了当时诸侯国统治者谋求富国、强兵的要求,B项正;A项中“完备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变法措施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人才政策,“政治腐败”与材料主旨不符,并且材料所述措施不会造成政治腐败,排除D项。故选B项。
2. 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下诏,“夏旱,禁酤(买卖)酒”。汉和帝永元十六年(92年),“诏兖、豫、徐、冀四州比年雨多伤稼,禁酤酒”。汉桓帝永兴二年(154年)下诏,“以旱蝗饥馑,禁郡国不得卖酒,祠祀裁足”。据此可知,三则诏令的意图是( )
A. 节约粮食,应对灾害 B. 赈济灾民,规范商业
C. 改良风尚,稳定秩序 D. 减轻赋税,收拢民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由材料“旱”“雨多伤稼”“旱蝗饥馑”可知,禁止买卖酒的诏令是在灾年下发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灾年粮食产量严重下降,而酿酒会浪费大量粮食,因此通过禁止买卖酒来限制酿酒,从而达到节约粮食、增加粮食储备以应对灾情的目的,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诏书的内容主要是防止灾害,没有涉及对灾民的赈济与商业的规范,排除B项;“改良风尚,稳定秩序”夸大了这些诏书的作用,并且也不是其直接目的,排除C项;材料仅提到灾荒,但是材料没有体现赋税的信息,无法得出“减轻赋税,收拢民心”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3. 数学家李治(1192—1279年)说:“大抵晦庵(朱熹)之论,佳处极多。然窒碍处亦不可以毛举也,学者正当反覆与夺之。”数学家杨辉(1238—1298年)则说:“好学君子之自能触类而考,何必轻传。”据此可推知,宋代( )
A. 儒学思想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 B. 学术论争推动数学的进步
C. 实验探究造就了优秀科学成果 D. 理学有助于自然科学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由材料“学者正当反覆与夺之”“触类而考,何必轻传”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理学发扬了儒学提倡的独立思考与创新的优良传统,这有助于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独立思考与创新的精神,而非辩证法,排除A项;材料主旨“理学与科学发展”,而“学术论争推动数学的进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学大多是经验成果,而非“实验探究”,排除C项。故选D项。
4. 下图是16—1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注:图中75等数据为指数)。图中白银的流向( )
A. 瓦解了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经济 B. 促成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出现
C. 密切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D. 导致了中国海外贸易长期顺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16—18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符合国际需求,以致新航路开辟后(16—18世纪),从美洲到马尼拉和欧洲的白银都流入中国,同时日本的白银也流入中国,这密切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C项正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A项;明代白银货币化是顺应国内经济发展需要而出现的,早于世界白银的流入,排除B项;“长期顺差”的表述夸大化,排除D项,故选C项。
5.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提到,鸦片战争后美国官员表示愿意提供制作枪炮蓝图,“被婉言谢绝”;《南京条约》的苛刻待遇“满汉官僚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双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往来……反而使他们不安”。该材料( )
A. 没有揭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 B. 反映统治者固守传统政治理念
C. 说明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 强调了国家主权意识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拒绝美国官员提供制作枪炮蓝图,满汉官僚接受《南京条约》的苛刻待遇,却对双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往来而不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华夷有别的传统政治理念进行对外交往,B项正确;据所学,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据材料“提及今后双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往来……反而使他们不安”可知,清统治者固守传统政治理念,没有走向开放,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清统治者固守传统政治理念进行对外交往,未体现清廷的国家主权观念淡薄,排除D项。故选B项。
6. 1920年9月,毛泽东在《大公报》上发表《释疑》一文,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后,政治易位,法律改观……以后的政治法律,不装在穿长衣的先生们的脑子里,而装在工人们、农人们的脑子里。”由此可知,毛泽东( )
A. 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B. 重视广大民众的力量
C. 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不足 D. 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装在工人们、农人们的脑子里”说明,毛泽东认识到今后的“政治易位,法律改观”即社会改造的主体是广大民众,B项正确。1927年秋收起义后,中国革命正确道路才被指出,排除A项;“不装在穿长衣的先生们的脑子里”并不等同于毛泽东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不足,排除C项;材料主旨“民众的力量”,而统一战线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排除。故选B项。
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减租运动”,在1945年冬到1946年春,各解放区基本上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这一做法意在( )
A. 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B. 为解放战争进行充分准备
C. 贯彻和平建国的方针 D. 指导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1946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11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给党内指示,提出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指示指出:我党当前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站在自卫立场上,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挑衅行为,减租减息就是为了争取农民的支持,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提倡建立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为解放战争进行充分准备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减租减息和贯彻和平建国的方针无关,排除C项;当时解放战争尚未开始,中国共产党尚未取得政权,指导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
8. 下图是1949—1964年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四地的职工人数变化情况。1960年代初四地职工人数减少主要是因为( )
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改变 B. 生产关系进行了超前的变革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大跃进”开始,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成为城市职工,导致四地职工人数激增;面对严重经济困难,1961年国家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精简职工和减少城市人口,因此,1960年代初四地职工人数呈现减少的趋势,A项正确;生产关系进行的超前变革指的是1958年农村兴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不是造成城市职工人数减少的原因,B项排除;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C项排除;“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会使城市职工人数增加,而不是减少,D项排除。故选A项。
9. 德国古希腊哲学史家策勒尔指出:“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能比希腊人更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天性和组织制度、道德和习俗,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能以比他们更清澈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凝视宇宙的深处。”该观点意在强调古代希腊( )
A. 开启了思想启蒙 B. 充满了理性精神
C. 拓展了自然研究 D. 留下了丰富遗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欧洲)。据题干可知希腊人能够更公平的评价自己,希腊人以更清澈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说明希腊人能够以理性思维看待问题,充满了理性精神,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摒除蒙昧主义等内容,无法反映希腊人开启了思想启蒙,排除A项;材料中主旨是强调希腊人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理性思维,未涉及拓展自然研究,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希腊人留下遗产的具体内容,无法反映留下了丰富遗产,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下表是1701—1831年英国人口的分布情况(单位:万人)。表中现象反映出这一时期,英国( )
1701年 1801年 1831年
农业区 194.9 260.5 369
工商业区 195.4 376 631.8
A. 人口变动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B. 自由贸易增强了区域经济联系
C. 技术进步加速了城乡贫富差距 D. 自然地理格局决定着人口结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701—1831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农业区与工商业区的人口均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工商业区即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农业区即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这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也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可见这一时期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推动了人口的变动,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人口变动,体现不出城乡贫富差距,排除C项;自然地理格局影响人口结构,“决定“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1. 1871年5月6日,巴黎公社颁布法令规定:4月25日以前的典当物品,如衣服、家具、书籍、被褥和劳动工具等无偿发还原主。当时仅巴黎的典当物品有170万件,其中价值不满20法郎的典当物品约占半数。这充分体现了巴黎公社( )
A. 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B. 获得了农民的广泛支持
C. 维护了劳动群众的利益 D. 协调了各阶层利益分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由材料“如衣服、家具、书籍、被褥和劳动工具等无偿发还原主”“其中价值不满20法郎的典当物品约占半数”可知,这项规定对广大无产者和贫困的劳动人民极为有利,说明巴黎公社保护了劳动群众的利益,C项正确;巴黎公社只是没收流亡资本家的工厂,而“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夸大了其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发还典当物品的效果,无法得出“农民的广泛支持”的结论,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协调了各阶层利益”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 自2023年10月1日起,全球首个“碳关税”在欧盟开始实施。按新规的规定,欧盟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钢铁、水泥、铝和化肥等商品征收“碳关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在考虑效仿。由此可见,“碳关税”( )
A. 健全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B. 保障了进出口双方平等
C. 推动了欧盟经济全面绿色转型 D. 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实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由材料“欧盟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钢铁、水泥、铝和化肥等商品征收‘碳关税’”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碳关税”实质上是一种在气候变化新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即发达国家通过“碳关税”来抵制碳排放量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D项正确;“碳关税”本质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压制,不是对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碳关税”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压制,两者不平等,排除B项;材料主旨“贸易保护主义”,而“欧盟经济全面绿色转型”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普通出庭律师的人数持续增长,他们隶属四大律师会馆管理。律师会馆是自由社会团体,自主决定出庭律师资格授予和免除。17世纪初,出庭律师不得接触当事人作为律法规范下来。17世纪末,专门从事事务性工作的法律代理人被排斥于律师会馆和法庭辩护席外,他们只能从事非诉讼事务,在有关材料准备完毕后交由出庭律师完成辩护工作。16世纪中叶,那些既不是出庭律师又不是代理人而只是协助当事人或代理人完成辅助工作的事务律师队伍急剧壮大。到1750年,一项议会法案表明事务律师资格和代理人资格可互相通用。1793年,代理人—事务律师建立职业协会。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二元律师制度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走向》
材料二1866年,外籍律师出现在租界领事法庭上。外籍律师的进入打破了中国封建法庭只审不辩或只判不审的传统审判方式。1906年,清廷拟定《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将律师制度单列一节;规定由政府确定律师名额,由政府分拨,并将律师纳入品官之列。1912年后,苏沪杭等地出现律师自治性团体组织——律师公会。北洋政府于1912年9月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律师单行法规《律师暂行章程》,规定律师执业要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将律师公会置于司法机关监督下,规定“地方检察长得随时出席于律师总会及常任评议员会,并得命其报告会议详情”。中国律师制度正式建立。
——摘编自姚秀兰《中国近代律师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与清末民初中国律师职业变迁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律师制度建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律师制度的认识。
【答案】(1)同:律师组织趋于协会化;律师职业队伍不断扩大;律师制度法制化。(6分,言之成理即可)
异:近代英国律师职业分化、重组剧烈,职业管理主要受协会影响;清末民初中国律师职业分化不明显,律师主要由官方管理。
(2)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律师制度的传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律师职业;中华民国政治近代化。
(3)认识:社会发展推动律师制度的发展;律师制度的发展折射出民主化的进程;有利于实现司法程序公正,保障个人权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异,根据材料一“17世纪末,专门从事事务性工作的法律代理人被排斥于律师会馆和法庭辩护席外,他们只能从事非诉讼事务,在有关材料准备完毕后交由出庭律师完成辩护工作”“1793年,代理人—事务律师建立职业协会。”与材料二“1906年,清廷拟定《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将律师制度单列一节;规定由政府确定律师名额,由政府分拨,并将律师纳入品官之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英国律师职业分化、重组剧烈,职业管理主要受协会影响,清末民初中国律师职业分化不明显,律师主要由官方管理。
第二小问同,根据材料一“1793年,代理人—事务律师建立职业协会。”与“1912年后,苏沪杭等地出现律师自治性团体组织——律师公会”可知,律师组织趋于协会化;根据材料一“1906年,清廷拟定《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将律师制度单列一节;规定由政府确定律师名额,由政府分拨,并将律师纳入品官之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律师职业队伍不断扩大;根据材料二“中国律师制度正式建立”可知,律师制度法制化。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1866年,外籍律师出现在租界领事法庭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二“外籍律师的进入打破了中国封建法庭只审不辩或只判不审的传统审判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律师制度的传入;根据材料二“北洋政府于1912年9月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律师单行法规《律师暂行章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政治近代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律师职业。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17世纪末,专门从事事务性工作的法律代理人被排斥于律师会馆和法庭辩护席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发展推动律师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北洋政府于1912年9月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律师单行法规《律师暂行章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律师制度的发展折射出民主化的进程;根据材料一“到1750年,一项议会法案表明事务律师资格和代理人资格可互相通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实现司法程序公正,保障个人权力。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三幅图阴影部分所示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图1为秦汉时期、图2为中晚唐五代北宋时期、图3为明清时期)王朝统治依赖的“核心区”(全国性核心区)。
图1 图2 图3
——摘编自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结合材料及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找出一条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规律,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叙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要点示例1:
规律: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由重合到分离。
阐释:秦朝的都城咸阳、汉朝的都城长安均位于黄河中游的关中,战略位置重要,有利于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同时,因为农业基础好,成为当时全国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所在地。晚唐至北宋时期,核心区在秦汉基础上得到了拓展,但政治经济中心仍在北方。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明清两朝,以北京作为都城,政治中心在北方,便于控制全国,但经济中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综上可知,由于统治的需要及经济形势变化,我国古代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走向了分离。
示例2:
规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地南移。
阐释: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曾长期在北方,这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中华先民最早开发这一地区、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等密切相关。三国时期,南方的吴国和西南的蜀国地区虽然开始开发,但经济基础薄弱,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超过吴、蜀。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北方战乱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条件,使得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北宋时期,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南宋时,都城迁到杭州,引起中原人口的南迁高潮,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
综上可知,由于政治、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变化,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最终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答出“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东移”“中国古代核心区形成与政治需要紧密相关”“中国古代核心区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古代政治统治须有经济作依托”等规律,阐释有理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类,时空是秦汉、中晚唐五代北宋时期、明清时期的中国。首先,根据设问结合图片信息,找出一条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规律,如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由重合到分离。其次,根据设问,对全国政治中心的变动及经济中心变动的发展规律进行阐释,如秦朝的都城咸阳、汉朝的都城长安均位于黄河中游的关中,战略位置重要,有利于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同时,因为农业基础好,成为当时全国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所在地。晚唐至北宋时期,核心区在秦汉基础上得到了拓展,但政治经济中心仍在北方。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明清两朝,以北京作为都城,政治中心在北方,便于控制全国,但经济中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后总结升华,根据阐释内容,从政治和经济发展变化方面进行概括说明,得出综上可知,由于统治的需要及经济形势变化,我国古代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走向了分离。
示例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类,时空是秦汉、中晚唐五代北宋时期、明清时期的中国。首先,根据设问结合图片信息,找出一条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规律,如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地南移。其次,根据设问,从背景角度分析,不同时期经济重心持续难以的原因及变化的趋势,得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曾长期在北方,这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中华先民最早开发这一地区、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等密切相关。三国时期,南方的吴国和西南的蜀国地区虽然开始开发,但经济基础薄弱,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超过吴、蜀。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北方战乱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条件,使得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北宋时期,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南宋时,都城迁到杭州,引起中原人口的南迁高潮,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最后总结升华,如由于政治、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变化,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最终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解放后的北平粮食的产需、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当时,不法资本家企图趁城市粮食匮乏之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1949年12月,北京市设立零售公司,负责管辖粮食公司所属零售机构及业务,国营粮食商业逐渐发展壮大。北京市政府全力以赴加强京郊粮食的收购工作,鼓励私营粮商深入产区贩运粮食到市内销售。1950—1951年,北京粮食公司重视加强仓储建设和管理,临时租用场地和新建粮库;粮食仓储系统的广大职工逐步改善和提升储藏粮食的条件和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晾晒、烘干、整理”的6字处理方针。1950年1月,北京市颁布《北京市粮食交易所交易管理暂行规则》和《取缔非法商业行为暂行办法》。北京市粮食部门在经营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区别购粮对象、购货手册等,国营粮食部门逐步控制了粮食批发阵地。
——摘编自史会景《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市粮食供应与管理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加强粮食管理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加强粮食管理的积极作用。
【答案】(1)举措:建立国营粮食机构;开展粮食收购,掌握更多粮源;加强粮食储备,提升粮食管理水平;健全粮食管理制度,打击非法粮食交易。
(2)积极作用:保障了北京市粮食供应;改善了北京市人民的生活;稳定了北京物价和社会秩序;北京市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增强了党和新生政权的威信;促进了北京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1949年12月,北京市设立零售公司,负责管辖粮食公司所属零售机构及业务,国营粮食商业逐渐发展壮大”可知,建立国营粮食机构;根据材料“北京市政府全力以赴加强京郊粮食的收购工作,鼓励私营粮商深入产区贩运粮食到市内销售”可知,开展粮食收购,掌握更多粮源;根据材料“粮食仓储系统的广大职工逐步改善和提升储藏粮食的条件和水平”可知,加强粮食储备,提升粮食管理水平;根据材料“北京市粮食部门在经营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区别购粮对象、购货手册等,国营粮食部门逐步控制了粮食批发阵地。”可知,健全粮食管理制度,打击非法粮食交易。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北京市政府全力以赴加强京郊粮食的收购工作,鼓励私营粮商深入产区贩运粮食到市内销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障了北京市粮食供应;根据材料“当时,不法资本家企图趁城市粮食匮乏之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稳定了北京物价和社会秩序;根据材料“北京市政府全力以赴加强京郊粮食的收购工作,鼓励私营粮商深入产区贩运粮食到市内销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善了北京市人民的生活与增强了党和新生政权的威信;根据材料“1950年1月,北京市颁布《北京市粮食交易所交易管理暂行规则》和《取缔非法商业行为暂行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市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根据材料“粮食仓储系统的广大职工逐步改善和提升储藏粮食的条件和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北京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主义者主要包括三部分人;妇女、宗教界人士及在校大学生。1935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关系紧张时,美国由28个和平团体联合组成“全国和平会议”。在和平主义团体和孤立主义者的压力下,促成1935-1937年三个中立法的通过。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总统发表了主要针对日本侵华的“防疫”演说,第二天《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停止对外干涉,美国要和平”的社论。美国六大和平组织联名发起一场征集2500万人的签名活动,要求“避免使美国卷入战争”。鉴于此,罗斯福宣布“‘制裁’是一个难听的字眼,应当被‘抛出窗外’"。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时,鉴于国内反战情绪,罗斯福拒绝进行斡旋。据估计,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运动最兴盛时,拥护者有1200万人。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运动的影响。
【答案】(1)特点:参与人员以妇女、宗教界人士及在校大学生为主;积极参与国际政治事务;善于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通过媒体宣传自己的主张;参与人员较多。
(2)影响:壮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决策,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美国政府介入反法西斯战争;降低了美国的国际形象;为美国最终遭受日本侵略埋下了祸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特点:根据材料“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主义者主要包括三部分人;妇女、宗教界人士及在校大学生”可知参与人员以妇女、宗教界人士及在校大学生为主;根据材料“1935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关系紧张时,美国由28个和平团体联合组成全国和平会议”可知积极参与国际政治事务;根据材料“第二天《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停止对外干涉,美国要和平’的社论”可知通过媒体宣传自己的主张;根据材料“美国六大和平组织联名发起一场征集2500万人的签名活动”可知善于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根据材料“据估计,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运动最兴盛时,拥护者有1200万人”可知参与人员较多。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更加珍爱和平,美国和平运动壮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根据材料“在和平主义团体和孤立主义者的压力下,促成1935-1937年三个中立法的通过”可知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决策,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美国政府介入反法西斯战争;根据材料“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时,鉴于国内反战情绪,罗斯福拒绝进行斡旋”可知降低了美国的国际形象。根据材料“罗斯福总统发表了主要针对日本侵华的防疫演说,.......鉴于此,罗斯福宣布‘制裁’是一个难听的字眼,应当被‘抛出窗外’”可知为美国最终遭受日本侵略埋下了祸根。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吕大钧(1029-1080年),字和叔,出身于关中蓝田吕氏家族。当时张载创立“关学”,强调“学贵致用”“躬行礼教”,“大钧从张载学”,带动关中学者趋向张载求学,形成“关学之盛”。1070年,王安石在全国推行保甲法,使国家权力触角深入了广大乡村。《宋史·吕大钧传》记载:“与大忠及弟大临同居,相切磋论道。”秉承张载礼学“致用”、躬行礼教的理念,于熙宁九年(1076年)闲居蓝田家中之际,撰成《吕氏乡约》并推行开来。“《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吕大钧在与友人刘平叔书信中道:“今庠序则有学规,市井则有行条,村野则有社案,皆其比也,何独至于《乡约》而疑之乎 ”张载说:“秦俗之化,和叔有力”。朱熹称《吕氏乡约》“今为令申”。
——摘编自杨建宏《〈吕氏乡约〉与宋代民间社会控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氏乡约》撰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吕氏乡约》的意义。
【答案】(1)背景: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冲击了“皇权不下县”传统;改革派与顽固势力斗争激烈;宗法观念的深厚;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2)意义:吕氏乡约的实施,形成了蓝田睦姻任恤,休戚相关,风俗浮朴的社会风尚;把乡约、保甲都纳入到一个组织综合治理,它对后世影响极大,为现代乡村自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070年,王安石在全国推行保甲法,使国家权力触角深入了广大乡村”可得出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冲击了“皇权不下县”的传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推行变法时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可得出改革派与顽固势力斗争激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宗法观念的深厚;据材料一“北宋思想家张载在陕西创立了以‘学贵致用’和‘躬行礼教’为特点的关学,吕氏兄弟师承张载”可得出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吕氏乡约的实施,形成了蓝田睦姻任恤,休戚相关,风俗浮朴的社会风尚;根据材料“今庠序则有学规,市井则有行条,村野则有社案,皆其比也”所学知识可知,把乡约、保甲都纳入到一个组织综合治理,它对后世影响极大,为现代乡村自治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老教材版)历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内部人士提出的变法措施。当时这些措施( )
魏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说苑·政理》)
燕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战国策·燕策二》)
秦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
A. 完备了官员的考核体系 B.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 阻滞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造成了严重的政治腐败
2. 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年)下诏,“夏旱,禁酤(买卖)酒”。汉和帝永元十六年(92年),“诏兖、豫、徐、冀四州比年雨多伤稼,禁酤酒”。汉桓帝永兴二年(154年)下诏,“以旱蝗饥馑,禁郡国不得卖酒,祠祀裁足”。据此可知,三则诏令的意图是( )
A. 节约粮食,应对灾害 B. 赈济灾民,规范商业
C. 改良风尚,稳定秩序 D. 减轻赋税,收拢民心
3. 数学家李治(1192—1279年)说:“大抵晦庵(朱熹)之论,佳处极多。然窒碍处亦不可以毛举也,学者正当反覆与夺之。”数学家杨辉(1238—1298年)则说:“好学君子之自能触类而考,何必轻传。”据此可推知,宋代( )
A. 儒学思想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 B. 学术论争推动数学的进步
C. 实验探究造就了优秀科学成果 D. 理学有助于自然科学发展
4. 下图是16—1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注:图中75等数据为指数)。图中白银的流向( )
A. 瓦解了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经济 B. 促成了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出现
C. 密切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D. 导致了中国海外贸易长期顺差
5.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提到,鸦片战争后美国官员表示愿意提供制作枪炮蓝图,“被婉言谢绝”;《南京条约》的苛刻待遇“满汉官僚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双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往来……反而使他们不安”。该材料( )
A. 没有揭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 B. 反映统治者固守传统政治理念
C. 说明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 强调了国家主权意识的重要性
6. 1920年9月,毛泽东在《大公报》上发表《释疑》一文,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后,政治易位,法律改观……以后的政治法律,不装在穿长衣的先生们的脑子里,而装在工人们、农人们的脑子里。”由此可知,毛泽东( )
A. 指明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B. 重视广大民众的力量
C. 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不足 D. 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
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减租运动”,在1945年冬到1946年春,各解放区基本上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这一做法意在( )
A. 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B. 为解放战争进行充分准备
C. 贯彻和平建国的方针 D. 指导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8. 下图是1949—1964年上海、北京、天津、四川四地的职工人数变化情况。1960年代初四地职工人数减少主要是因为( )
A. 政府经济政策发生改变 B. 生产关系进行了超前的变革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9. 德国古希腊哲学史家策勒尔指出:“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能比希腊人更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天性和组织制度、道德和习俗,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能以比他们更清澈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凝视宇宙的深处。”该观点意在强调古代希腊( )
A. 开启了思想启蒙 B. 充满了理性精神
C. 拓展了自然研究 D. 留下了丰富遗产
10. 下表是1701—1831年英国人口的分布情况(单位:万人)。表中现象反映出这一时期,英国( )
1701年 1801年 1831年
农业区 194.9 260.5 369
工商业区 1954 376 6318
A. 人口变动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B. 自由贸易增强了区域经济联系
C. 技术进步加速了城乡贫富差距 D. 自然地理格局决定着人口结构
11. 1871年5月6日,巴黎公社颁布法令规定:4月25日以前的典当物品,如衣服、家具、书籍、被褥和劳动工具等无偿发还原主。当时仅巴黎的典当物品有170万件,其中价值不满20法郎的典当物品约占半数。这充分体现了巴黎公社( )
A. 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B. 获得了农民广泛支持
C. 维护了劳动群众的利益 D. 协调了各阶层利益分配
12. 自2023年10月1日起,全球首个“碳关税”在欧盟开始实施。按新规的规定,欧盟对从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钢铁、水泥、铝和化肥等商品征收“碳关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在考虑效仿。由此可见,“碳关税”( )
A. 健全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B. 保障了进出口双方的平等
C. 推动了欧盟经济全面绿色转型 D. 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实施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普通出庭律师的人数持续增长,他们隶属四大律师会馆管理。律师会馆是自由社会团体,自主决定出庭律师资格授予和免除。17世纪初,出庭律师不得接触当事人作为律法规范下来。17世纪末,专门从事事务性工作的法律代理人被排斥于律师会馆和法庭辩护席外,他们只能从事非诉讼事务,在有关材料准备完毕后交由出庭律师完成辩护工作。16世纪中叶,那些既不是出庭律师又不是代理人而只是协助当事人或代理人完成辅助工作的事务律师队伍急剧壮大。到1750年,一项议会法案表明事务律师资格和代理人资格可互相通用。1793年,代理人—事务律师建立职业协会。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二元律师制度的起源、演变与发展走向》
材料二1866年,外籍律师出现在租界领事法庭上。外籍律师的进入打破了中国封建法庭只审不辩或只判不审的传统审判方式。1906年,清廷拟定《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将律师制度单列一节;规定由政府确定律师名额,由政府分拨,并将律师纳入品官之列。1912年后,苏沪杭等地出现律师自治性团体组织——律师公会。北洋政府于1912年9月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律师单行法规《律师暂行章程》,规定律师执业要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将律师公会置于司法机关监督下,规定“地方检察长得随时出席于律师总会及常任评议员会,并得命其报告会议详情”。中国律师制度正式建立。
——摘编自姚秀兰《中国近代律师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与清末民初中国律师职业变迁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律师制度建立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律师制度的认识。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三幅图阴影部分所示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图1为秦汉时期、图2为中晚唐五代北宋时期、图3为明清时期)王朝统治依赖的“核心区”(全国性核心区)。
图1 图2 图3
——摘编自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结合材料及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找出一条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规律,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叙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解放后的北平粮食的产需、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当时,不法资本家企图趁城市粮食匮乏之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1949年12月,北京市设立零售公司,负责管辖粮食公司所属零售机构及业务,国营粮食商业逐渐发展壮大。北京市政府全力以赴加强京郊粮食的收购工作,鼓励私营粮商深入产区贩运粮食到市内销售。1950—1951年,北京粮食公司重视加强仓储建设和管理,临时租用场地和新建粮库;粮食仓储系统的广大职工逐步改善和提升储藏粮食的条件和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晾晒、烘干、整理”的6字处理方针。1950年1月,北京市颁布《北京市粮食交易所交易管理暂行规则》和《取缔非法商业行为暂行办法》。北京市粮食部门在经营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区别购粮对象、购货手册等,国营粮食部门逐步控制了粮食批发阵地。
——摘编自史会景《新中国成立前后北京市粮食供应与管理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加强粮食管理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加强粮食管理的积极作用。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主义者主要包括三部分人;妇女、宗教界人士及在校大学生。1935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关系紧张时,美国由28个和平团体联合组成“全国和平会议”。在和平主义团体和孤立主义者的压力下,促成1935-1937年三个中立法的通过。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总统发表了主要针对日本侵华的“防疫”演说,第二天《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刊登了题为“停止对外干涉,美国要和平”的社论。美国六大和平组织联名发起一场征集2500万人的签名活动,要求“避免使美国卷入战争”。鉴于此,罗斯福宣布“‘制裁’是一个难听的字眼,应当被‘抛出窗外’"。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时,鉴于国内反战情绪,罗斯福拒绝进行斡旋。据估计,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运动最兴盛时,拥护者有1200万人。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平运动的影响。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吕大钧(1029-1080年),字和叔,出身于关中蓝田吕氏家族。当时张载创立“关学”,强调“学贵致用”“躬行礼教”,“大钧从张载学”,带动关中学者趋向张载求学,形成“关学之盛”。1070年,王安石在全国推行保甲法,使国家权力触角深入了广大乡村。《宋史·吕大钧传》记载:“与大忠及弟大临同居,相切磋论道。”秉承张载礼学“致用”、躬行礼教的理念,于熙宁九年(1076年)闲居蓝田家中之际,撰成《吕氏乡约》并推行开来。“《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吕大钧在与友人刘平叔书信中道:“今庠序则有学规,市井则有行条,村野则有社案,皆其比也,何独至于《乡约》而疑之乎 ”张载说:“秦俗之化,和叔有力”。朱熹称《吕氏乡约》“今为令申”。
——摘编自杨建宏《〈吕氏乡约〉与宋代民间社会控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氏乡约》撰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吕氏乡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