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共6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04 15:4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 在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感受类比思想。
【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探究新知
1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128×16= ( )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答:月星小区一共住了 2048 户。
7 6 8
1 2 8
2 0 4 8
128×16= ( 户 )
1 2 8
1 6
×
2048
7 6 8
1 2 8
2 0 4 8
128×16= ( 户 )
1 2 8
1 6
×
2048
明确算理
用16个位上的6去乘128,得768个一,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用16十位上的1去乘128,得128个十,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7 6 8
1 2 8
2 0 4 8
128×16= ( 户 )
1 2 8
1 6
×
2048
明确算理
6幢楼住了768户。
10幢楼住了1280户。
16幢楼住了2048户。
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用两位数的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去乘三位数;
2. 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 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课堂练习
1.练一练。
×
3 7 5
2 4
9 0 0 0
7 5 0
1 5 0 0
4
2
3 7 5
3 7 5
×
2 1 3
3 2
6 8 1 6
6 3 9
4 2 6
2
2 1 3
3
2 1 3
8 0 3 4
6 1 8
1 8 5 4
×
3 0 9
2 6
2
3 0 9
6
3 0 9
1 1 1 6 0
9 9 2
1 2 4 0
×
2 4 8
4 5
2 4 8
4
2 4 8
5
2.判一判,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7 4 4
2 4 8
×
5
3
1 9 6
2 0 8
×
4
7
1 1 2
1 3 1 6
1 2 0 0
1 2 7 4 4
4 8 4
1 2 1
×
1
4
6 0 5
1 2 1
4
3 1
8 3
1 2 1
1 6 9 4
×
×
×
1 4 5
9 7 7
3.怎样用竖式计算34×386?
可以这样列式:
3 4
× 3 8 6
2 0 4
2 7 2
1 3 1 2 4
1 0 2
3 8 6
× 3 4
1 5 4 4
1 1 5 8
1 3 1 2 4
这样列式更简便:
4.学校要为各班新购买一套百科全书。
全校共36个班,购买这些新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129元 ∕ 套
129×36 =
4644(套)
×
1 2 9
3 8 7
7 7 4
4 6 4 4
3 6
答:购买这些新书一共要花4644元。
5.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
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怎样列式计算呢?
(1)
32×124=
(2)
85×124 =
3 7 2
2 4 8
3 9 6 8
1 2 4
× 3 2
3968(吨)
9 9 2
6 2 0
1 0 5 4 0
1 2 4
× 8 5
10540(吨)
答: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3968吨,
一年可从地下吸出10540吨水。
5. 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
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课堂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去乘三位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字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认识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单价和速度的方法。
2. 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能灵活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
理解行程问题、购物问题的数量关系。
探究新知
2
我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单价
数量
单价每支 12 元可以写成“ 12 元/支”,元/支读作元每支。
单价每本 3 元可以写成“ 3 元/本”,元/本读作元每本。
读作:3元每本
读作:12元每支
你知道练习本每本3元可以怎样写、怎样读吗?
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再分别求出总价。
12
4
48
3
5
求4个12是多少,4×12=48
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再分别求出总价。
12
4
48
3
5
15
求5个3是多少,3×5=15
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3
每小时260千米、每分200米是速度,可以写成“260千米/时”“200米/分”,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米/分读作米每分。
一列和谐号列车每小时行260千米。
李冬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
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 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
260
780
200
求3个260是多少,260×3=780
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 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
260
780
200
1600
求8个200是多少,200×8=1600
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
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通过上面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总价 = 单价 × 数量”
“路程 = 速度 × 时间”
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要学会总结和应用数量关系。
课堂练习
1.(1)每套运动服218元,可以写成__________。
(2)狮子奔跑的速度是每秒16米,可以写成
_________。
218元/套
16米/秒
2.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 米/秒,5 秒可传播多少米?
340×5=1700(米)
答:5秒可传播1700米。
325×48=15600(元)
3.课桌椅的单价是325元/套,华新小学买了48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付多少元?
答:一共要付15600元。
起点
终点
4. 李师傅驾车从南京开往上海,百度地图给他推荐了
如下路线,李师傅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 |88个红绿灯
途经:沪蓉高速、京沪高速
推荐
5小时
300公里
已知时间和路程,求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300÷5=60(千米)
答:李师傅平均每小
时要行60千米。
课堂小结
认识了购物问题中常见的数量:单价、数量和总价;知道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第三种量。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了行程问题中常见的数量:速度、时间和路程;知道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第三种量。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会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 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获得从个别现象出发归纳一般结论的经验。
【重点】
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
探索、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探究新知
4
先按要求算一算、填一填,再比较填出的结果。
乘数 乘数 积 积的变化
20 3 60 ——
20 3×2 60×( )
20 3×10
20×4 3
20×5 3
120
2
600
60×10
240
60×4
300
60×5
乘数 乘数 积 积的变化
20 3 60 ——
20 3×2 60×( )
20 3×10
20×4 3
20×5 3
120
2
600
60×10
240
60×4
300
60×5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乘数 乘数 积 积的变化
20 3 60 ——
20 3×2 60×( )
20 3×10
20×4 3
20×5 3
120
2
600
60×10
240
60×4
300
60×5
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乘 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 2。
乘数 乘数 积 积的变化
20 3 60 ——
20 3×2 60×( )
20 3×10
20×4 3
20×5 3
120
2
600
60×10
240
60×4
300
60×5
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乘 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 10。
乘数 乘数 积 积的变化
20 3 60 ——
20 3×2 60×( )
20 3×10
20×4 3
20×5 3
120
2
600
60×10
240
60×4
300
60×5
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乘 4,得到积等于原来积的4倍。
乘数 乘数 积 积的变化
20 3 60 ——
20 3×2 60×( )
20 3×10
20×4 3
20×5 3
120
2
600
60×10
240
60×4
300
60×5
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乘 5,得到积等于原来积的5倍。
乘数 乘数 积 积的变化
20 3 60 ——
20 3×2 60×( )
20 3×10
20×4 3
20×5 3
120
2
600
60×10
240
60×4
300
60×5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 比一比, 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 与同学交流。
12×3= 48×5= 24×5=
120×3= 48×50= 24×25=
1200×3= 48×500= 24×75=
36
360
3600
240
2400
24000
120
600
1800
课堂练习
1. 先说说一个乘数是怎样变化的, 再直接填出积。
乘 数 5 5 5 5×5 5×20
乘 数 4 4×3 4×10 4 4
积 20
60
200
100
400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2. 根据每组第 1 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
24 × 3 = 72 7 × 15 = 105 16 × 5 = 80
24 × 30 = 7 × 150 = 16 × 20 =
24 × 300 = 7 × 1500 = 16 × 35 =
720
7200
1050
10500
320
560
3.如果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长不变,宽增加到24米,那么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8米


× =
面积
8
200

不求出长,你也能算出扩大后的绿地面积吗?

200平方米
3.如果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长不变,宽增加到24米,那么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3
8米


× =
面积
8
200

不变
24米
24

×3
600
200平方米
8米
200平方米
8米
200平方米
600
3.如果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长不变,宽增加到24米,那么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3
8米


× =
面积
8
200

不变
24米
8米
8米
24
×3
200平方米
200平方米
200平方米
24÷8=3
200×3=60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600平方米。
课堂小结
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4课时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会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并能正确计算。
2. 经历主动思考、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计算的过程,能说明简便计算的依据。
【重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12×30= 16×30=
50×30= 100×3=
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
0
你是怎样算的?
48
0
15
00
3
00
12×30= 50×30=
这两题用竖式怎么算?
×
1 2
3 0
6
0
3
360
×
5 0
3 0
1 5
0 0
1500
将0前面的数位对齐
(1)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
(2)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
(1)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
(2)再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
探究新知
5
月星小区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
850 × 15 =_______( )
用竖式怎样算?先试一试,再与同学交流。
方法一 乘数末尾的0也参与运算。
8 5 0
× 1 5
0
5
0
5
0
5
7
2
8
2
4
1
…… 850×5 = 4250
…… 850×10 = 8500
…… 最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用竖式怎样算?先试一试,再与同学交流。
方法二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0 。
5
5
0
5
7
2
8
2
4
1
…… 85×5 = 425
…… 85×10 = 850
…… 最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8 5 0
×
1 5
与0前面的数位依次对齐。
把0落下来!
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850 × 20 =_______( )
17000 克
8 5 0
× 2 0
0
0
乘得的数末尾的0与添上的0要区分开。
答: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17000克。
在“170”的后面应该添上几个0?
1 7 0
课堂练习
380 × 23 = 14 × 800 = 90 × 120 =
3 8 0
× 2 3
1 4
× 8 0 0
1 2 0
× 9 0
1 1 4
7 6
8 7 4 0
1 1 2 0 0
1 0 8 0 0
8740
11200
10800
1.练一练。
× 4 0
2.有一种树叫紫金牛,它直立茎约为40厘米。世界上
最高的杏仁桉树的高度约是它的390倍,杏仁桉树
大约高多少厘米?
40×390=
1 5 6
0 0
3 9 0
15600(厘米)
答:杏仁桉树大约高15600厘米。
将位数多的数写上面
课堂小结
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先
将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