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23 出师表
cú
zhì
pǐ
wèi
bì
quē
hánɡ
zōu
rǎnɡ
zhào
fěi
sù
nú
wěi
zhēn
tì
指帝王之死
时候
发扬光大
给予
询问
辱。谦辞
奔走效劳
排除,铲除
损害
益处
流泪,落泪
3.整体感知
1.一词多义
( )
( )
功效
效果
( )
( )
表示原因
用来
( )
( )
( )
给
到
( )
( )
品行
行列
对
( )
( )
评定
谈论
( )
( )
( )
( )
( )
把
因为
来,用来
以致
连词,不译
时候
扩大
感奋激发
痛心、遗憾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3.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 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答案: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①建议后主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②对宫廷和丞相府官员的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一个标准。③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其中第③条“亲贤远小”是主要的。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小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只有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不至于赏罚不明,忠奸不分。
4.文章除劝谏外,作者还自叙生平和经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这样写首先表明了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这样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另外,写这二十一年不平凡的历程,说明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要珍惜蜀汉基业,不可半途而废。
A
导析:A “卑鄙”的意思是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B
导析:B A项,发扬光大/光亮;B项,“悉”都是“全,都”的意思;C项,代词,他们/往,到;D项,和/参与,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B
导析:B 正确的划分应为:愿陛下/亲之信之。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 信之
C.先帝/ 不以臣卑鄙
D.咨臣/ 以当世之事
D
导析:D 题干中“以”的意思是“把”。D项,“以”也是“把”的意思;A项,以致;B项,来,用来;C项,因为。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译文: .
.
这确实是关乎生死存亡的时候。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发扬扩展志士们的勇气。
6.用原文语句填空。
(1)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句子是:
。
(2)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
(3)通过对比写出先汉兴隆后汉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
。
(4)《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阅读《出师表》第1—5段,完成问题。
7.先帝深知诸葛亮“谨慎”,请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的“谨慎”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接受托孤以来,经常忧愁叹息,担心先帝刘备托付给自己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损伤先帝刘备的英明;②出师北伐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为当时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先决条件;③北伐之前明确各方面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 希望。
8.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 这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这建议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 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意对即可)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三分天下的形 势,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
B.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
C.选文中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了国都,“忠谏之路”就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
D.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
C
导析:C “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了国都,‘忠谏之路’就会被堵塞,内外也会‘异法’”错误。根据原文“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及“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可知,是由于“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才会导致“忠谏之路”被堵塞,“偏私”才会使得“内外异法”。
全,都
同“返”,回来
B
导析:B A项,介词,对于/介词,在;B项,都是连词,表修饰;C项,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代词,他的/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12.翻译下面句子。
兴师伐之,其民必反。
译文: .
13.阅读两个文段,用自己的话填空。
【乙】文中豚尹起初认为楚不可伐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
,二是 ;之后又认为可伐晋的条件之一与【甲】文所阐述的 的道理相同。
出兵讨伐他们,他们的百姓一定会造反。
国君忧患意识强
百姓安居乐业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参考译文:【乙】楚庄王准备攻打晋国,派豚尹前往探察。(豚尹)回来说:“不可讨伐。他们的君主忧患意识很强,百姓安居乐业。并且有一位贤臣在朝,叫作沈驹。”第二年,再派豚尹去晋国探察,(豚尹)回来 说:“现在可以了,当初的贤臣死了。(现在)晋君身边多是阿谀奉承之人。晋君追求安乐而失去礼节,下面的百姓心生怨恨,他们上下离心离德。出兵讨伐他们,他们的百姓一定会造反。”楚庄王采纳了这个建 议,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