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猫》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关键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并形成尊重他人、善待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关键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猫》作者郑振铎。这个字念铎(学生齐读,教师强调)请大家在字上标注读音。
二、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他要求我们怎样学习课文呢?(生读)好,今天咱们学习这篇课文,采用的方法是默读勾画和摘录,并且学会概括文章中心。这节课我们完成三个目标:读猫、品人、悟文。
首先我们来默读课文,看一看猫的故事,在默读时完成两个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生字词,2、注意圈画描写猫来历、外形、性情和家人对它态度及结局的句子。
2.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说猫,现在请同学们把你画的文字浏览一遍,组织好语言说说每一只猫的故事。
3.这三次养猫的结局有什么相同点吗?
三、品读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几只猫的结局都是亡失或是死亡,面对猫的亡失和死亡,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人的情感。
(请同学们跳读文章,画出猫死后表达我情感的句子,找出后请举手,有感情的读出来,教师指导)
2.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如此难过,是不是很喜欢它?
(生答:不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不喜欢?品味写第三只猫的语句。
3.仅仅是因为不喜欢而打了这只猫吗?(我是因为什么事情冤枉了这只猫)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文中我误会猫的原因。
4.当我看到案发现场,我的心情怎样 我又是怎么说的?(指一名同学读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事实真相又是什么?证据何在呢?
6.事情的真相让作者陷入了自责之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自责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9-33小节,圈画出直接抒发作者自责心情的句子。
教师指导PPT出示情感,读标点的句子。希望大家不仅会用声音表达出情感,也要在写作的时候学会利用标点加强语气的表达!
四、体悟中心,学会关爱生命
1.从上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对待错误的一种态度,那么,生活中,我们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怎样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能以貌取人,不能偏见待人)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反思自己。
2.文中的我无非是伤害到了一只猫咪,但“我”在制造冤案后首先想到的是自我反省、自我解剖,“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目的是什么
背景出示:《猫》是郑振铎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写于1925年至1927年,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讨论、交流、明确: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习惯于自我反省、无情解剖,其目的是为了唤醒他人激发我们这些读者的向善之心。
3.第三只猫的命运是悲惨的,前两只猫真的很“幸福”吗?请同学们回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生浏览交流,师指导答疑)
活着时:供人娱乐、消遣,是宠物,是玩偶;生病时:无奈无助;被人捉去后,生死未卜;死之后,主人说“不要紧”,再要一只,位置可以被替代。
小结:它们的人生并没有保障,它们的生命也是一场悲剧。其实,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就已经为全文涂抹了一层悲剧底色,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愁。
4.“我”制造冤案后自责、内疚、反省的举动,告诉我们对待弱者正确的态度是怎样的
讨论、交流、明确:要同情弱小(板书);要善待生命。(板书)
五、课堂小结
《猫》这篇课文通过三只猫的悲剧命运描述,写出了“我”的愧疚和自责,作者以此来激发我们对生命、对动物命运的的反思和思考,同情弱小、善待生命的反思正是文章要表达的积极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