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回延安》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4 20:0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2课 回延安
一、学习目标
◎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把握这首诗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理解诗歌采用的陕北民歌写作方法。 重点
◎感知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叙事线索和感情)线索,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重点
◎学会选取典型意象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
【一】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出生,著名诗人、剧作家。他和丁毅等人集体创作了我国
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代表作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等,著有《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二】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贺敬之诗选》。贺敬之于1956年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回延安》。这首诗政治性和抒情性都很强,地域特色鲜明,民歌气息浓厚,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革命诗歌中属于上乘之作。
【三】文体知识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现代诗按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可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等;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等。
我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重要的诗歌流派有:新月派(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九叶诗派(代表诗人有辛笛、穆旦等)、朦胧派(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海子等)等。
【四】必考字词知识速查——读读写写
1.盏(zhǎn):量词,用于灯。
2.登时:立刻。
3.糜(méi)子:一种形状像小米、字形易错,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4.油馍(mó):油炸的黍米面饼。
5.脑畔(pàn):诗中指窑洞的顶。
6.眼眶(kuàng):眼皮的边缘所构成的框儿。
【五】多音字
pū(铺床) dǔ(羊肚儿)
铺 肚
pù(当铺) dù(肚皮)
【六】形近字
延(yán)(延安) 糜(méi)(糜子) 窑(yáo)(窑洞)
涎(xián)(垂涎) 靡(mǐ)(靡靡之音) 窖(jiào)(地窖)
诞(dàn)(诞生) 麾(huī)(麾下)
畔(pàn)(田畔)
衅(xìn)(挑衅)
【七】教材预习问题速查
问题1: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你对延安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与同学交流。
[示例]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人文初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延安革命圣地)享誉中外。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现在,延安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问题2:
这首诗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朗诵全诗,体会这样的特点,并感受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示例]
全诗使用了"白羊肚手巾” "树根根" "羊羔羔""白生生"等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词语,采用了“信天游”的形式,读起来淳朴高亢、粗犷豪放,节奏鲜明,韵脚和谐。诗中抒彩浓烈,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字里行间渗透着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厚情谊,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大贡献。
三、课文精读
回延安
【“回”字表现出诗人把回延安 延安当作自己的家乡,表明他在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并对延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①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直抒胸臆】
【“莫要”“莫把”这两个表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不能自已的激动心情。】
②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动作描写】
③······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动作描写】
【一“抓”一“贴”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一个“搂”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怀念之情。】
④千声万声呼唤你
【“千声万声”是夸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把延安比作母亲,形象、生动,抒发了诗人回到延安时无限欢喜、激动的感情。】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直抒胸臆】【夸张】【比喻】
⑤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环境描写】
【这两行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唱”"笑”“把手招"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的到来,表达了诗人重回故地的喜悦之情。】
⑥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白羊肚手巾” "红腰带"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亲人们”,颇具地方色彩。“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亲人们的热情。〕
⑦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动作描写】
〔“扑”以无声的动作传情,表达了诗人的心情除了激动,还有喜悦,用字洗练,表情达意强烈、准确。〕
第一部分: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
“我”:跳、抓、贴、搂、扑
回延安
亲人:唱、笑、招、迎

⑧……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过渡】
【“……二十里铺……回家中”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追溯当年相送的场面,引出下面忆延安生活的内容,在诗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⑨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比兴】
⑩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比兴】
【第⑨⑩两节诗运用了比兴手法,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诗人和延安及延安亲人密不可分的关系。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延安”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写出了“母亲延安”哺育“我"成长的过程,"手把手儿”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写出了母子情深。〕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直抒胸臆】
〔延安熔炉锻造了“我”, “我”对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表达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第二部分:回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小米饭养大”我”
忆延安
红旗与书教育“我”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渲染】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夸张】
【品析 两节诗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米酒”“油馍”“木炭火”“炕”“窑”,这里选取有地方特色的事物来写,既亲切,又真实,渲染了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人之多,表现了延安亲人对诗人的无限热情。〕】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表现了老人急切想和诗人见面的心情】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语言描写】
【表现出老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而满心欢喜的情景。】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神态描写】
〔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出双方见面时无比激动的心情。〕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语言描写】
〔写诗人慰问老人的情景。 “白头发”表现出延安的父老乡亲在保卫延安时经历过艰苦的斗争,赞颂他们为革命立下了功劳。〕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衬托】
【以放羊娃的成长,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延安的时间之久。以白“窗纸”“红窗花”衬托出小孩子也来团聚的热闹场景。“争抢来把手拉”的描写,表现了娃娃们的天真活泼,渲染了明朗欢乐、无拘无束的气氛。】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写亲人们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出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将话题由延安推向全国,以长江黄河的汹涌澎湃隐写祖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
第三部分: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相聚的喜悦之情。
父老乡亲保延安
话延安
祖国建设大发展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表现出诗人急切想看延安和看不够延安的感情,表现出延安变化之大,令人目不暇接。】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比喻】【过渡】
【将晴朗湛蓝的延安天空比作大明镜。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诗人心中延安城鲜明主动的形象。】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排比】【拟人】
【→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颇有气势地描绘出延安城十年来的巨变,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延安城新貌富有生机、活力无限的特点。】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比喻】【拟人】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延安城变化之大,抒发了诗人对“母亲延安"旧貌换新颜的喜悦之情。】
第四部分: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变化巨大
赞延安
旧貌换新颜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这两行诗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双关】
〔“脚印”既是指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指中国革命的脚印。〕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揭示了革命思想的作用。】
延河滚滚喊“前进”!
【拟人,赋予延河人的行为,寓意革命形势大发展。】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联想】
【表现了延安哺育出一代代英雄,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夸张】
再回延安看母亲!【比喻】【首尾呼应】
1956年3月9日,延安
【分析诗歌结尾的作用:本诗结尾一节有什么作用 结尾一节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接抒情。“再回”紧扣题目和开头中的“回”字,以“回”开头,又回到“回”字,结构上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完整。这样的结尾内容升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第五部分: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回顾历史
祝延安
展望未来
四、课文整体点拨
【一】课文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和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之情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课文结构
回延安——重返延安,激动喜悦
忆延安——追忆延安,感激思念
话延安——欢聚延安,喜悦兴奋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赞延安——描述延安,欣喜赞美
祝延安——展望延安,热爱惜别
【三】特色总结
①精选动词,恰当传神。
诗歌的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如“抓”“贴” "搂”“扑”等,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延安亲人重逢时的喜悦。
②多种手法综合运用,生动形象。
如, "千声万声呼唤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呼唤声之多;“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诗人喜悦欢快的心情;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比兴的手法写出了“母亲延安”哺育“我”成长,是要说明"母亲延安"对“我”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我”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③地方色彩,突出鲜明。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等典型事物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诗歌所采用的“信天游”的形式,是陕北民歌形式的体现;诗中的“几回回”"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四】全篇问题探究
1、[发散思维]诗歌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具有地方特色,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点拨:
诗人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这种诗歌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①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抒发情感。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血肉相连。
②描写陕北农村的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米酒油馍木炭火”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打上了延安烙印,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③陕北方言的运用,使地方特色更为浓郁。如出现的叠词"几回回”“树根根" "羊羔羔" "白生生” "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 “手把手儿”等。
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使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2、[重点]体会诗中诗人炽热的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升华的
点拨:
诗人重新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激动、喜悦之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人民、爱革命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行诗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五】教材习题答案速查——思考探究
1、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相聚的喜悦之情。
第四部分: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
抒情线索:重逢一回忆一欢聚—赞美—展望。
2、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
直接抒情: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延安熔炉锻造了“我”, “我”对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盼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
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用“黄土”代表这片土地, “抓” "贴”将诗人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展露无遗。 "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表现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无以言表的激动。
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场景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描写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3、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根据下面的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参考答案:
(1)示例: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两小节中“根”与“人”、“妈”与"大"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具节奏感,形式也非常活泼。另外这两小节还运用了比兴手法,表现出了诗人和延安及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2)示例: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等带有陕北的地方色彩,都属于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生活细节和场景中的标志性事物。诗中的"几回回”"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六】积累拓展
1、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参考答案: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千声万声”是夸张, "母亲延安"是比喻,抒发了诗人回到延安时无限欢喜、激动的感情。
(2)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唱”"笑”“把手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人的行为,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等人的到来,表达了诗人重回故地的喜悦之情。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急切想看延安和看不够延安的感情,表现出延安的变化之大。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比作“母亲”,无限亲切;用“换新衣”写延安城的变化,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由衷歌颂延安旧貌换新颜的喜悦之情。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又饱含着丰富的感情。
2、背诵这首诗。
参考答案:先认真把握诗歌的节奏停顿、韵律语气,了解“信天游”民歌的风格,领悟诗人的情感,再加以背诵。背诵略
3、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还可以对照这首诗,延伸阅读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等,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参考答案:
“延安精神”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 "延安精神"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
《延安颂》(原名《歌唱延安》)创作于1938年,它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延安的抗战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有战斗气息,是“延安精神”的象征。
《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写的是追寻延安,实际上是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小米的回忆》中,作者用感人的语言,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歌颂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和“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
《记一辆纺车》中,作者通过回忆在延安使用过的一辆纺车,描绘了当年纺线比赛的欢快场面,叙写了艰苦岁月中劳动生活的乐趣,颂扬了抗日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突显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五、一课一法——神态描写
1.要用一些富有特征、表现力强的修饰性词语写好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讲]神态描写,专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表情,着眼于面部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
2.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情感上的褒贬抑扬来刻画人物的
神态。
要把神态描写结合在对人物行为或语言的叙述中,以达到形象深刻、入木三分的效果。运用神态描写,可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本文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延安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运用时注意:
[例]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羞赧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六、课一德——爱国爱家
①古人言
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陆游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②古人行
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第一次经过家门时,他听到妻子因分娩而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大,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后来,人们用“三过家门而不入”来表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③今人行
人民大会堂里,在雄壮的《忠诚赞歌》的乐曲声中, “七一勋章”获得者光荣上台领取勋章,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七一勋章”获得者之一陆元九,1920年1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陆元九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作为早期出国留学的博士,他拒绝加入美国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他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潜心研究,矢志奉献。他首次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