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张PPT)
第6讲 溶液
知识点1 溶液的形成、溶解现象及乳化
1.溶液
(1)概念:由____________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______、
稳定的________。
(2)组成:溶液由______和______组成,溶液质量______质量
______质量。
①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
一般是指水。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②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一种或多种
均一
混合物
溶质
溶剂
溶质
溶剂
(3)溶液的特点
①________:溶液各部分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一样。
②________:外界条件(包括温度、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
期不会分离。
【温馨提示】(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
溶液,如水。(2)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也可以有颜色,如 溶液
是蓝色,溶液是浅绿色, 溶液是黄色。(3)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但不是所有溶液的溶剂都是水,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
均一性
稳定性
(4)溶质、溶剂的判断
生理盐水中的溶质为 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稀盐酸中的溶质为 _____。
医用酒精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_。
碘酒中的溶质为 ___。
氧化钙溶于水的溶质为_________。
胆矾溶于水的溶质为 _______。
【温馨提示】(1)某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2)溶液中只要有水,不管水的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2.溶解现象
(1)影响固体溶解速率的因素: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
(2)溶解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①放热:一些物质溶解时,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如 、
________。
溶剂温度
溶质颗粒大小
搅拌
浓硫酸
②吸热:一些物质溶解时,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如________。
③吸、放热不明显:多数物质溶解时,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几乎不变,
如 。
【温馨提示】生石灰 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
硝酸铵
3.乳化
(1)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体系
①乳浊液:由不溶于水的小液滴(如油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②悬浊液:由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如泥沙)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
混合物。
(2)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
而不聚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有两种方法:
①用汽油擦拭洗去油污,原理是______。
②用洗涤剂洗涤,原理是______。
溶解
乳化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________的溶剂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还能__________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定: 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后,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一般情况下)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知识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定量
不能
继续溶解
或
、 或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温馨提示】 的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互相转化时,升温、
降温情况与大多数物质相反。
知识点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和结晶方法
1.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
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溶解度的含义
时的溶解度为 ,其含义是:
①时,水最多能溶解 。
②时,水中溶解 恰好饱和。
温度
饱和
(3)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______。
(4)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依据 时物质的溶解度数值,_______ 的属于易溶,_________的
属于可溶,__________的属于微溶,_________的属于难溶。
温度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通常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 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
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气体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温度、______。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______;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______。
压强
越小
越大
3.溶解度曲线
(1)概念: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
表示温度。
(2)意义
①点: .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③面: .曲线以上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固体。
.曲线以下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3)物质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如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少数固
体物质(如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极少数固体物质[如
]及所有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
增大
减小
4.结晶
(1)概念: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并形成晶体的过程。
(2)结晶方法
①蒸发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变化______的物质。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即降温结晶法):通过降温的方法使溶质析出,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
不大
(3)结晶法的应用——混合物的分离除杂
适用范围: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分离或几种可溶性固体的分离除杂。
①应用 晒盐,原理是______结晶。
②应用2:除去中少量杂质 ,用______结晶法。
③应用3:除去中少量杂质 ,用______结晶法。
蒸发
蒸发
降温
知识点4 溶质的质量分数和配制溶液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概念:溶质质量与__________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__________ __________
(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适用于饱和溶液)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
(4) 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沉淀的质量-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沉淀的质量-生成的气体的质量-固体杂质的质量
2.溶液的稀释
(1)原理:溶液稀释前后,__________不变。
(2)计算公式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
分数
溶质质量
3.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烧杯、________、______、 药匙 、胶
头滴管、细口瓶。
(2)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玻璃棒
量筒
重难点突破
01
重点1 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随着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但
是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2.浓溶液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也________是不饱和溶液,但析出晶体的溶液______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
的饱和溶液。
不一定
不一定
一定
重点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图2-6-1
以图2-6-1所示为例
1.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
情况
时,C的溶解度为____。 时,三种物
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时,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
36
增大
B
为 __________。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A、B两种物质中,
___(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2.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与转化
(1)时将加入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是______
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欲将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方法;欲将 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
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3.溶解度曲线中点的含义
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饱和
增加溶质(合理即可)
增加溶剂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
4.改变温度时溶液中各种量的变化
将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由降温到 ,析出晶体质
量最多的是___,所得溶液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
5.物质的提纯方法
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 ______结晶方法提纯A物质。若B物
质中混有少量A,可采用______结晶方法提纯B物质。
A
降温
蒸发
重点3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图2-6-2
1.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
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细口
瓶。
2.实验步骤(以配制 质量分数
为 的氯化钠溶液为例,如图2-6-2所
示)
(1)计算:配制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
量分别为氯化钠___,水____(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 。
【温馨提示】(1)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
剂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3
47
(2)称量和量取:用__________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先调节天
平平衡,在天平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在右盘放好砝码并根据
需要拨动游码到一定位置,再在左盘的纸上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用
规格为____ 的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
头滴管逐滴加入。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______。
(3)溶解: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氯化钠全部溶解。
托盘天平
50
水平
(4)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细口瓶)中,塞好瓶塞,
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待用。
【补充】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操作步骤
(1)计算:计算所需浓溶液的体积和所需水的体积。根据稀释前后
溶质质量不变,则
①浓溶液的质量
②水的质量 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
(2)量取:用______量取所需的浓溶液和水(接近刻度线时改用
__________滴加)。
(3)混匀:将量取的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并用________不断搅
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4)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温馨提示】(1)搅拌的目的并不是使溶解得更多,而是加大溶解
速率,使溶解得更快。(2)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量筒
胶头滴管
玻璃棒
难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误差分析
误差 原因 实际操作
溶质的质量分数 偏小 溶质的量偏小 溶质本身不纯;固体药品倒入烧杯
时,纸片上残留少量药品;砝码上有
缺损
溶剂的量偏大 烧杯中原来有少量的水;试剂瓶内壁
上有水
溶质的质量分数 偏大 溶质的量偏大 砝码上有污垢
溶剂的量偏小 量取的水没有完全转移到烧杯中
易混淆点1
1.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溶液还要满足是混合物这个条件。
2.溶液可以透明,但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等都
是有颜色的。
易混淆点2
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
和溶液浓。
3.有某物质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同等条件下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易混淆点3
1.用汽油清洗掉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溶解的原理。
2.用洗涤剂洗油污是利用乳化剂的乳化原理。
陕西中考链接
02
图2-6-3
1.(2023· 陕西中考)试管内盛有 的饱和
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2-6-3所示,
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是( )
C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1
2
3
4
5
6
7
2.(2021·陕西中考)如图2-6-4所示,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
别盛有等质量 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
入 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图2-6-4
A.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
B.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1
2
3
4
5
6
7
图2-6-5
3.(2023· 陕西中考)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
活动。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时,小明依据图2-6-5想先
配制两种化肥的饱和溶液以备后用。配制时,假设室
温为 ,若小明用等体积的水配制成恰好饱和的两
种化肥溶液,则两种溶液中与 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79(或372∶316,或37.2∶,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4.(2022·陕西中考)和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 度 /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1)时,的溶解度是______ 。
37.0
1
2
3
4
5
6
7
图2-6-6
(2)图2-6-6是和的溶解度曲线,则 的
溶解度曲线是___(填“”或“”)。时,若饱和
溶液和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C
A.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相等
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大于
1
2
3
4
5
6
7
图2-6-7
(3)时,将 不
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并分
别进行如图2-6-7所示的操作:
据此分析, _____,
不饱和溶液中水的质
量为_____ 。
4.6
105
1
2
3
4
5
6
7
5.(2021·陕西中考)根据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
(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 80.8 87.6 94.9 103 113 124 136 149
(1)时,将固体加入盛有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 时,溶液
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
187.6
9∶10
(2)时,将饱和溶液降温至____ ,溶液质量变为
。
60
1
2
3
4
5
6
7
(3)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的 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
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____ 固体。
13
1
2
3
4
5
6
7
6.(2020·陕西中考)如图2-6-8Ⅰ所示,室温下将 固体加入
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
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
1
2
3
4
5
6
7
图2-6-8
(1)丙中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饱和
(2)乙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 。
220
(3)室温时的溶解度是_____ 。
109
(4)上述实验说明的溶解度曲线与图2-6-8Ⅱ中的__(填“”或“ ”)
相似。
1
2
3
4
5
6
7
图2-6-9
7.(2019·陕西中考)如图
2-6-9所示是对某固体物质的
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
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的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____ 。
(3)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___。
不饱和
15
丙丁 乙 甲
1
2
3
4
5
6
7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增大
1
2
3
4
5
6
7
核心素养培优
03
1.(2023·长沙中考)在体育中考期间,班主任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食物,
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D
A.稀饭 B.番茄蛋汤 C.酸奶 D.淡盐水
2.(2023·衡阳中考)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
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023·滨州中考)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
错误的是( )
C
A.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小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小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2023·云南中考)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
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A.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2023·河北中考)和时的溶解度分别为和 ,
图2-6-10是对 进行的溶解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D
图2-6-10
A.①中溶液为 的饱和溶液
B.②中溶液的质量为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2023·永州中考)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6-11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图2-6-11
A.阴影部分的任意点表明甲、乙两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点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时,在水中加入 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D.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甲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2023·济宁中考)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盛有
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6-12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
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图2-6-12
A.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属于饱和
溶液
C.将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稀释成的溶液,需加水
D. 时,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
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
有剩余固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6-13
8.(2023·苏州中考)向 碘的水溶液(黄色)
中加入 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
如图2-6-13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B
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
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2023· 某校真题)图2-6-14是某同学探究物质溶
解的吸、放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实验,
实验现象如图甲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图2-6-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A.图甲中的物质对应图乙中的溶解度曲线为 曲线
B.将换为 固体,也可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
象
C.的饱和溶液从升温到 ,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在时,和 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
系无法确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2023·新疆中考)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6-15所示。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图2-6-15
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点表示 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C.时,将氯化钠放入 水中,充分溶解后
得到 溶液
D. 时,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碳
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2023·株洲中考)图2-6-16为和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图2-6-16
时,溶解度:
时,和 的溶解度相等
③温度由, 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2023·金昌中考)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
要能力。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6-17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6-17
(1)图中 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
(2)时,将丙溶液由点转化到 点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增加溶质丙(或恒温蒸发溶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时,将甲物质加入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 。
(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时,所得溶
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75
乙 丙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6-18
13.(2023·重庆中考)图2-6-18是A、B、C三种固
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时,将加入 水中充分溶解,所
得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3∶5
(2)时, 点代表___(填字母,下同)物质溶
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A
(3)在 之间,____两种物质不能配成相同质量分数的饱和溶液。
(4) 时,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同时降低相同温度后,A、B、
C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6-19
14.(2023·自贡中考)图2-6-19甲为某兴趣小
组用硝酸钾进行的系列实验,图2-6-19乙为硝
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B中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C中固体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D中____(填“有”或“无”)固体。
(4) 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饱和
增加
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