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6张PPT)
第7讲 金属和金属矿物
知识点1 金属材料及其物理性质
1.金属材料包括______和______两大类。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大部分
金属是______色,但金显____色,铜显______色,铁粉显____色,且铁粉
能被__________。
金属
合金
银白
黄
紫红
黑
磁铁吸引
2.金属可拉成细丝或轧成薄片,用、 作导线,用铁铸造铁锅,这
是因为金属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多数金属在常
温下是______,但____是液体。常用金、铂来打造首饰,是因为它有永恒
而美丽的__________,还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_。“真金不怕火炼”说
明金的________________。
延展性
导电性
导热性
固体
金属光泽
稳定
化学性质很稳定
3.几种金属之最:硬度最高的是铬,密度最小的是锂 ,熔点最
高的是钨 ,熔点最低的是____(写化学式,下同),地壳中含量最高
的金属元素是___,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____,导电、导热性最
好的金属是____,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人类使用最早的金
属是____。
4.合金是由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
_________。合金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铁、钢、铝合金
都属于______材料。
混合物
硬度增大
熔点降低
金属
5.常见的几种合金
(1)生铁:含碳量为 ,硬度大。
(2)钢:含碳量为 ,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医疗器械、炉
具等。
(3)焊锡:熔点低,可用来焊接电子元件。
(4)钛合金:抗腐蚀性能好,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
造人造骨等。
(5)其他合金:黄铜、硬铝、不锈钢等。
【温馨提示】(1)金属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合金不是合成材料。
(2)生铁和钢的不同在于含碳量不同。
知识点2 金属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1)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银、铂、金除外)。
(2)通式:金属氧气 金属氧化物,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
型)反应。
化合
(3)举例
①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______的氧化物薄膜,从
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铜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③“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致密
2.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
(1)通式:金属酸 盐 氢气(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属于
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反应条件:对金属的要求是__________,对酸的要求是_______
_________。
置换
氢前金属
稀盐酸或稀硫酸
(3)举例
①铝
现象:开始无明显现象,随后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
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绿色
③锌
现象: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金属与酸溶液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增大的质量等于
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减去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3.与盐溶液反应
(1)通式:金属可溶性盐 新金属 新盐,属于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反应条件:.前换后(、、除外)。 .反应中盐必须可溶。
置换
(3)举例
①铁与硫酸铜溶液
现象:铁丝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铜与硝酸银溶液
现象:铜的表面有______色固体析出,溶液由____色逐渐变为____色。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铝与硫酸铜溶液
浅绿色
银白
无
蓝
现象:铝丝表面有____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
知识点3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1.金属活动性顺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依据
(1)金属的位置越靠____,它的活动性就越____。
(2)位于氢______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
硫酸、硝酸)。
(3)位于______的金属能把位于它______的金属从它们的________
中置换出来(、、 除外)。
前
强
前面
前面
后面
盐溶液
3.应用
(1)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2)判断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
(4)判断金属发现和使用年代的早晚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4.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
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即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反应中一定存在化合价的变化。
(3)形式: 。
【温馨提示】铁元素在置换反应中为 价,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符号
为 ,溶液为浅绿色。
知识点4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铁的冶炼
(1)在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其中焦炭的作用一方面是燃烧放热,为炼铁提供______,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将 转化为____,为炼铁提供
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是 ),赤铁矿
(主要成分是),菱铁矿(主要成分是 )等。
热量
还原剂
2.铁的锈蚀
(1)铁锈蚀的条件:铁与__________共同接触。
(2)铁锈的成分及性能: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是一种红棕色疏
松多孔的固体,铁制品表面的锈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加速铁的锈蚀。
(3)防锈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防锈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
②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层(如涂油、刷漆、电镀、搪瓷、烤蓝等)。
③改变铁的内部结构制成合金等。
氧气和水
隔绝空气(或氧气)和水
3.金属资源的保护:防止金属的______,加强废旧金属回收利用,有
计划、合理地开采金属矿物,寻找金属的替代品。
锈蚀
重难点突破
01
重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实验原理
利用金属与______、________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2.实验方案的设计
(1)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打磨光亮的两种金属插入稀硫酸或盐酸中,发生反应的金属的活动性
强于不反应的金属;若两种金属同为氢前或氢后,将金属插入稀硫酸或盐酸
稀酸
盐溶液
中,都反应或都不反应,判断不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这时我们只需把一种
金属放入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如将金属银放入铜的盐溶液中,无明显现
象,则证明银的活动性比铜弱;将金属铜放入银的盐溶液中,金属铜表面有
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2)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将金属放入酸溶液中时,先辨别是氢前还是氢后金属,再运用两种金
属活动性的探究方案。
【温馨提示】(1)实验前,需先将金属进行打磨,以除去金属表面
的氧化物或污物。(2)做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时一般用稀盐酸或稀硫酸,
不宜用浓盐酸,不能用硝酸和浓硫酸。(3)实验所用的盐必须可溶于水。
(4)不是所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都能把排在后面的金
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钾、钙、钠。(5)在比较金属活动性时需
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如酸溶液或盐溶液的温度、浓度、体积,金属
的形状、表面积等需保持一致。
重点2 金属的冶炼
1.实验原理
在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装置(如图2-7-1所示)
图2-7-1
3.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氧化铁粉末装进玻璃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3)给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
(4)点燃________。
(5)点燃酒精喷灯,加热装有氧化铁的玻璃管。
(6)熄灭酒精喷灯。
(7)停止通入____。
(8)熄灭右端酒精灯。
酒精灯
4.实验现象
(1)玻璃管中的固体由________________。
(2)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________。
(3)玻璃导管尖嘴处发出____________。
红棕色变为黑色
变浑浊
淡蓝色火焰
5.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时,应先______,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然后再加热,
以免发生爆炸。
(2)实验结束时,先______________,待温度降至室温时,再_____
_____,以免空气进入,在高温下又将生成的铁氧化。
(3)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实验装置中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
可以用酒精灯点燃,也可用气球收集。
通
熄灭酒精喷灯
停止通
6.产物的检验
(1)用磁铁吸引:若生成物能被磁铁吸引,则说明生成了铁。
(2)用稀盐酸检验:将生成物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冒出且溶液变成
了浅绿色,则说明有铁生成。
7.装置改进(如图2-7-2所示)
图2-7-2
该装置将尾气中的 燃烧产生的热量用于实验中加热,更节约能源。
难点1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题
1.酸足量时
产生 的质量由金属决定,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推得:
的质量 金属的质量
若金属的质量相等,则“”的比值越大,产生 的
质量越大(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则产生 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
质量成反比),故等质量的、、、 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时,产
生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一般有两种图像(如图2-7-3所示):
图2-7-3
2.酸不足量时
产生 的质量由酸决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得:
的质量 酸中氢元素的质量
若酸溶液的质量和浓度相同,则产生 的质量相等。
一般有两种图像(如图2-7-4所示)
图2-7-4
归纳一: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 ”的比值
越大,产生越多。若化合价相同,则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 越多。
归纳二:足量金属与等质量酸反应,产生 一样多,
“ ”的比值越大,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多。若化合价相同,
则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消耗的金属质量越多。
【温馨提示】首先,看清横、纵坐标的意义;其次,弄清酸是否足量。
难点2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渣、滤液的判断
图2-7-5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确定能发生
的反应及反应的先后顺序。
依据优先反应原则:①若将两种
(或多种)金属单质同时放入某金属的盐
溶液中,最活泼的金属优先与盐发生置换
反应;②若将某金属单质放入两种
(或多种)金属的盐溶液中,该金属优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
(即前置后,盐可溶,隔越远,置越先)。
2.判断反应后滤液、滤渣的成分,如图2-7-5所示[以将 加入
和 的混合溶液中为例]。
序号 滤液成分 滤渣成分
① 、、
② 、
③ 、 、
④ 、
⑤ 、、
易混淆点1
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生成,但与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不一定是
活泼金属,碳酸盐也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不是所有位于前面的金属都能将位于其后面
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钾、钙、钠就不行。
3.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迹时,不可将其长时间浸泡在稀硫酸中。
易混淆点2
1.高炉炼出的铁是生铁不是纯铁。
2.铜的化学性质虽然不活泼,但也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3.不能用钢丝球使劲擦洗铝锅,否则表面的氧化膜就被打磨掉了。
易混淆点3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黑色的四氧化三铁,而在空气中生锈的
产物是红褐色的三氧化二铁。
2.氧化铁不属于合金。
陕西中考链接
02
1.(2023· 陕西中考)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 三
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B
A.、、、稀硫酸 B.、、 溶液
C.、、溶液 D.、溶液、 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图2-7-6
2.(2022·陕西中考)如图2-7-6所示,
将两枚光亮的铁钉分别用细线吊置于甲、
乙中,并使部分铁钉露出液面。放置一
段时间,出现了锈蚀。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甲、乙中,气体含氧气的体积分数不相等
B.甲中,铁钉在植物油内的部分没有锈蚀
C.乙中,铁钉在水面下的部分锈蚀最严重
D.丙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
1
2
3
4
5
6
7
8
9
10
3.(2020·陕西中考)下列各组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验证、、 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向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各放入一根
镁条,观察现象
B 检验黑色固体中含有 碳和氧化铜 高温加热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
石灰水中,观察固体颜色及石灰水的变化
C 除去中的 溶解,加入过量 溶液,过滤,蒸发
D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将两根铁钉分别密封在盛有干燥空气和盛
满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B
1
2
3
4
5
6
7
8
9
10
4.(2023· 陕西中考)曾在央视新闻联播亮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
铁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焰火表演艺术。其原理是将生铁烧至熔化成为铁
水,再将铁水在空中用力击打而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铁花”。
(1)生铁属于______(填“单质”或“合金”)。
合金
(2)烧铁水时,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焦炭燃烧更充分(或使焦炭燃烧放出热量更多,或使燃烧的温度更高,加快生铁的熔化,或增大氧气含量等,合理即可)
(3)打铁花在冬季表演更安全,因打开的铁花会迅速降温。这说明金属
材料传导热的性能______(填“良好”或“不好”)。
良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5.(2023· 陕西中考)如图2-7-7所示,将金属插入烧杯内 溶液中,
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 ,向烧杯内再加入一定量锌粉,振荡后,溶
液蓝色逐渐消失。
图2-7-7
(1)金属 是____________。
(或铜)
(2)加入锌粉,溶液蓝色消失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结束后,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
。
不存在
1
2
3
4
5
6
7
8
9
10
6.(2022·陕西中考)白铜是铜镍 合金,某学习小组同学欲利用废弃
的白铜回收铜、镍两种金属。
(1)先向盛有等量镍粉和锌粉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的稀硫酸,观察到都有气泡产生,且锌粉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镍粉与稀
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为绿色,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锌____
(填“强”或“弱”)。查阅资料可知,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图2-7-8
(2)接下来,同学们设计了如
图2-7-8所示的实验流程回收铜和
镍。
固体A是____________,②中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写一个)。
铜(或)
(或)
1
2
3
4
5
6
7
8
9
10
(3)要验证、、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用下列各组药品进行实验,
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填字母)。
A.、、 、稀盐酸
B.、、 溶液
C.、、 溶液
D.、溶液、 溶液
B
1
2
3
4
5
6
7
8
9
10
7.(2021·陕西中考)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
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1)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的文物中,黄金面具残片最为引人
瞩目,其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______。
(2)唐宋时期流行的“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定
(3)《周礼·考工记》中有关于将铜、锡以不同比例熔合制成功能各异的
青铜器的记载。将铜片和锡片分别伸入稀盐酸中,锡片表面有气泡生成而
铜片没有,说明金属活动性锡___(填“ ”或“ ”)铜。
1
2
3
4
5
6
7
8
9
10
图2-7-9
8.(2021·陕西中考)学习小组同
学在探究、、 的活动性顺序
时,做了如图2-7-9所示的两个实验,
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交流】(1) 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____色固体,
乙中溶液颜色变为____色。
(2)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强弱。
红
蓝
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拓展探究】 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
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
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和 ,为此,他
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__溶液 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没有
实验二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产生白 色 沉淀 废液中含有未反应
完的
稀盐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反思评价】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二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拓展应用】 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
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9.(2020·陕西中考)黄金、黄铜(铜锌合金)、黄铁矿(主要成分是
)都是金黄色固体。
(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时有明显划痕的是________。
(2)将黄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第一步反应为
,则 的化学式为_____。
纯铜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0.(2019·陕西中考)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小亮同学将一称重后的
铜片伸入盛有 溶液的烧杯中,待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铜片直接称
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__ 。
(3)小建同学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
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亚铁[或
1
2
3
4
5
6
7
8
9
10
核心素养培优
03
1.(2023·内江中考)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
说法正确的是( )
C
A.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B.金能压成很薄的片,说明金的熔点高
C.在铁锅表面涂油,可减缓钢铁的锈蚀
D.铁能从、 的溶液中置换出锌和铜
2.(2023·广西中考)下列做法不能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
D
A.防止金属腐蚀 B.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D.肆意开采金属矿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2023·山西中考)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枚“国玺”,即“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代表着熠熠生辉的共和国符号。她由铜胎铸字,
不易变形。选用这种材料作为印章胎体最大的优点是( )
A
A.硬度较大 B.熔点较高 C.不溶于水 D.形状美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2023·潍坊中考)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铁丝生锈、铁丝燃烧的影响
因素,进行如图2-7-10所示的实验(点燃操作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B
图2-7-10
A.对比①③可知:水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
B.对比①②可知:氧气是铁丝生锈的条件之一
C.对比②③可知:氧气是铁丝燃烧的条件之一
D.对比③④可知:铁丝形状能影响铁丝的燃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2023·苏州中考)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C
A.炼铁原理是用合适的物质将单质铁转化为氧化铁
B.将生铁中的大部分碳反应除去得到的钢是纯净物
C.铁制品高温处理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膜有防腐作用
D.日常生活中的废旧铁制品直接填埋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2023·泸州中考)下表为某核心期刊刊文中氢气制备对比实验的数据
(将锌粒压成薄锌片增大了表面积)。下列不能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
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锌的形状 产生 氢气体积/
① 锌粒 31.7
② 薄锌片 50.9
③ 锌粒 61.7
④ 薄锌片 79.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金属
B.锌粒产生氢气的体积总是比薄锌片少
C.增大硫酸的质量分数能加快产生氢气
D.增大锌与酸的接触面积能加快产生氢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2023·重庆中考)铁和铜在自然环境中都能被腐蚀,下列不能说明铁
比铜活泼的事实是( )
C
A.历史上铜比铁使用更早
B.铁的文物比铜的稀有
C.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而铜单质不能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2023·广西中考)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 粉末,同
时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 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反应的有关图像错
误的是( )
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2023·河北中考)向盛有 铜锌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该过程
中剩余固体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2-7-1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C
图2-7-11
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B. 点时,生成气体的总质量达到最大
C.过程中,溶液的 逐渐增大
D.该铜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2-7-12
10.(2023·郴州中考)为验证铁、铜、银三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东设计了如图2-7-12
所示的两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通过实验①②能够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实验①中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D.实验①中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黄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2023·永州中考)三种金属、、 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
,和 不反应
、、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2023·营口中考)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
时代,就是以金属材料的使用为标志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硬铝片和纯铝片相互刻画,纯铝片上留下划痕说明硬铝比纯铝的
硬度____。
(2)生活中常用铜制导线,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______反应。
大
导电
氧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实验室内铁架台经常因接触盐酸而被腐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种即可)。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2023· 某校真题)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
素。同学们根据铁的化学性质做了一系列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影响健康,易得___(填字母)。
A.佝偻 B.贫血症 C.甲状腺疾病
B
(2)用镁条、铜片、氯化亚铁溶液来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2-7-13
(3)如图2-7-13Ⅰ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
些变化。
A、B、C、D中质量最小的是___
(填字母)。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小明利用如图2-7-13Ⅱ装置完成了有关铁和金属 的兴趣实验,实验
前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用注射器向甲试管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中的液体转移到乙试管中。依据实验现象,所得结
论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若金属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 一定是铜
B.若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 是氢前金属
C.若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且表面出现黑色物质,说明 的金属活动性比
铁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2023· 某校真题)金属的发现和使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焊锡是锡铅合金,常用来焊接金属,是因为焊锡比锡的熔点____
(填“高”或“低”)。
低
图2-7-14
(2)兴趣小组为探究锌、铁、
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的
实验如图2-7-14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①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同学们发现仅通过观察试管A、B、C中的现象无法达到实验目的,于是
补充试管D实验,最终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则和 可以是
下列组合中的____(填字母)。
片和稀
片和 溶液
片和 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3·包头中考)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某炼铁厂利用当地的煤炭
和赤铁矿石作为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其主要反应过程如图2-7-15所示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图2-7-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炼铁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高炉炼得的铁是生铁,生铁属于
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混合物
(3)生铁等金属制品易锈蚀,请你列举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刷漆等(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