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课件:第9讲 常见的碱及碱的性质(共7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课件:第9讲 常见的碱及碱的性质(共7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04 19:1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4张PPT)
第9讲 常见的碱及碱的性质
知识点1 认识常见的碱
1.在水溶液中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化合物。碱 金属离子,如、、 等,
也是碱。
2.大多数的碱都____溶于水,如、 是____色沉淀,
是____色沉淀, 是______色沉淀。常见的可溶性碱只有
四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溶。
(或氢氧根离子)



红褐
、、、
3.氢氧化钠(化学式为_______),俗称______、______或________,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称量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放在纸
上,要放在__________中称量。氢氧化钠是____色固体,____溶于水,溶
解时放出______。氢氧化钠固体在实验室常用作气体干燥剂,是因为氢氧
化钠固体有很强的________,但不能干燥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
易与空气中的_____反应而变质,质量变大,所以 需密封保存。
火碱
烧碱
苛性钠
玻璃容器


热量
潮解性
、等酸性气体
【温馨提示】密封保存的原因有2个: 固体在空气中易
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
质。
4.氢氧化钙(化学式为_________),俗称________或________,____色
______状固体,____溶于水,水溶液是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5.写出以石灰石为原料制熟石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石灰
消石灰

粉末

降低
6.常见的碱的用途
(1)氢氧化钠: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印染、炼制石油。
(2)氢氧化钙:用作______材料;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并防止害
虫生卵;改良______土壤;能与硫酸铜等配制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
建筑
酸性
知识点2 碱的化学性质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特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与指示剂反应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__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____色。
但________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 不能使无色酚酞
溶液变为红色。
(或氢氧根离子)
构成碱的阳离子不同


难溶性
2.碱酸 _______(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举例:(1)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水
蓝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红褐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3.碱溶液非金属氧化物 _______(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1)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钡溶液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水
(4)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碱溶液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原因:
该反应的两种化合物没有互相交换成分。
4.碱盐 ___________(复分解反应)
举例:(1)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新碱新盐
有蓝色沉淀生成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3)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铵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有白色沉淀生成
以纯碱、石灰石和水为原料制备烧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温馨提示】碱和盐反应需满足条件:①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均可溶。
②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
重难点突破
01
重点1 常见碱的化学性质——如何验证酸碱中和反应后碱过量
图2-9-1
以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为
例,验证如图2-9-1所示反应后所得溶液
中有剩余 的检验)。
方法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取样后加入___________
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则 有剩余;取样后加入________
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则 有剩余;或用________测
溶液的,若测得___7,则 有剩余。
方法2:利用碱溶液与含 的盐反应。如加入___________,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
_________。
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溶液变红
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溶液变蓝
试纸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法3:利用碱溶液与含 的盐反应。如加入___________,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
_______。
方法4:利用碱溶液与含 的盐反应。如加入__________,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
_____________。
方法5:利用碱溶液与含 的盐反应。如加入___________,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溶液
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方法6:利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通入_____,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拓展:能否用碳酸钠溶液检验反应后溶液中 有剩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不能,因为也能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重点2 氢氧化钠变质问题的探究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后,变质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检验是否有________________]。
方法1:取样,加过量稀盐酸,或________,或________。若观察到
____________,则 已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
可)。
(或
稀硫酸
稀硝酸
有气泡产生
(合理即可)
方法2:取样,溶于水,滴加 溶液,或_________溶液。若观察
到________________,则已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方法3:取样,溶于水,滴加 溶液[或______溶液、__________
溶液、__________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则已变质。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合理即可)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合理即可)
【温馨提示】检验 是否变质可归纳为“三酸两碱四盐”
(酸——有气泡产生,碱和盐——有白色沉淀生成)。
3.检验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检验 溶液中是否还存在

方法1:取样溶于水,加入过量的 溶液,或______溶液,或
___________溶液,或__________溶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_______
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则部分变质。
无色酚酞溶液
无色溶液变红
方法2:取样溶于水,先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
然后再在变成红色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或______溶液,或
__________溶液,或__________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则部分变质。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则全部变质。
操作要点:加入过量的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无色溶液变红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为红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检验并除去
4.除去溶液变质后产生的 杂质。
方法:加入适量的_________溶液或_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所得滤液即为溶液,若需得到 固体,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除杂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拓展:能否用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除杂?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否用、、、
溶液除杂呢?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
(合理即可)

稀酸与和均能反应

会引入杂质、
难点1 如何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
1.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基本思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反应物之一减少或消失
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2.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1:测溶液的 变化(如图2-9-2所示)。
图2-9-2
(1)证明反应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像中点表示______________,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方法2:借助指示剂(如图2-9-3所示)。
图2-9-3
由变为
恰好完全反应


(1)证明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可能还含有
_____。
【温馨提示】以上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证明反应物之一 消失来
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了。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搅拌,加快反应速率
证明反应的发生
3.如何证明溶液与 发生了化学反应?
思路一:如图2-9-4所示,证明反应物之一减少(或消失)。
图2-9-4
实验现象:甲中______________;乙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通过实验证明密闭容器内的______减小了, 气体消失
了,从而证明反应发生了。但以上实验都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改进方法:利用相同的装置,将___________换成__________,
做对照实验。
思路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方法1:取反应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或_____
___,或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用化
软塑料瓶变瘪
试管内液面上升,水几乎充满整支试管
气球变大(或膨胀)
压强
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溶液
等量的水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硝酸
有气泡产生
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方法2:取反应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或
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方法3:取反应后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或______,或
__________,或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有新物
(合理即可)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合理即可)
有白色沉淀生成
质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合理即可)
难点2 生石灰变质问题的探究
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_____,常用于食品干燥剂,但久置于空气中会
变质,其变质过程与空气中_____、_____有关。所以在空气中久置的生石
灰中可能会含有_________、_______。
1.生石灰在空气中久置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生石灰是否已完全变质
取样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水,观察到__________,则氧化钙未完全变
质。
放出热量
3.检验变质程度
(1)取样,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
观察到____________,则样品中含有 。
(2)另取样,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则证明样品中含有 。但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说明样品
中含有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足量或过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稀硝酸)
有气泡产生
无色酚酞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溶液变红(或紫色溶液变蓝)
也能与反应生成[或 。。
易混淆点1
1.难溶性的碱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2.碱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属于盐
溶液,显碱性)。
3.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不能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易混淆点2
1.不能用酚酞溶液鉴别 是否变质(变质后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2.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陕西中考链接
02
图2-9-5
1.(2023· 陕西中考)图2-9-5是初中四种常见
物质之间的常见反应关系图,图中“—”表示相
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 ”表示两端的物质通
过一步反应能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一定是
B. 可能是钠盐
C.与 不可能都是盐
D.与反应能生成
1
2
3
4
5
6
2.(2020·陕西中考)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
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
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溶液
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2-9-6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图2-9-6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和
B. 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
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 不断增大
1
2
3
4
5
6
3.(2019·陕西中考)对一瓶已变质的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
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一定量的 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显中性的 溶液,振
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测溶液的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湿润的 试
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C
1
2
3
4
5
6
图2-9-7
4.(2022·陕西中考)学习小
组的同学用如图2-9-7所示实
验探究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将
甲、乙、丙中的无色溶液均倒
入洁净的废液缸,发现废液明
显变浑浊且显红色。同学们很
【反思交流】
好奇,于是接着进行了下列的拓展学习与探究。
1
2
3
4
5
6
(1)小组同学做甲图所示实验时,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停止
了滴加稀盐酸,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乙图所示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小气球逐渐变大
(2)废液显红色,说明废液显____性。废液变浑浊,是因为倾倒前丙中
的溶液含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拓展问题】使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1
2
3
4
5
6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 。
猜想二:只有 。
猜想三:和 。
猜想四:和 。
你认为以上猜想中,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
【查阅资料】 溶液显中性。

【验证猜想】 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
中,加入过量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后,发现试管中的上层
清液仍为红色,由此证明了猜想____成立。

1
2
3
4
5
6
图2-9-8
5.(2021·陕西中考)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2-9-
8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
浓溶液加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
夹,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中液面
降低。
(1)写出与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 是一种碱,则其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或
1
2
3
4
5
6
(3)学习小组同学用的是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又分别做了以下
三组实验:
①取少量甲中溶液,测其, 。
②取少量甲中溶液,向其中加入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测其 ,

③取少量甲中溶液,测其,,再向其中加入 溶液,产生白
色沉淀。
查阅资料可知 溶液显中性。
1
2
3
4
5
6
以上三组实验事实中,能说明甲中溶液一定含有 的是______
(填序号)。
②③
1
2
3
4
5
6
6.(2020·陕西中考)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
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溶液分别与 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1
2
3
4
5
6
【分析讨论】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一:验证有____________;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 示意图
新物质生成
1
2
3
4
5
6
【实验结论】(1) 第一组同学将充满气体的试管倒扣在 溶液中,
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认为溶液与 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
还应进行 与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2)第二组的小文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
__________,得出 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
中滴入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 溶液与
稀盐酸反应生成了 。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合理”或
“不合理”)的。
仍为无色
不合理
1
2
3
4
5
6
(3)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
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___(填“ ”“ ”或“ ”)
7时,则能证明有 生成。
【拓展应用】 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溶液,观察到有
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溶液与 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
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写一个)。
(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核心素养培优
03
1.(2023·深圳中考)下列关于 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A. 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 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 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 应密封保存
2.(2022·吉林中考)下列关于和 的用途错误的是( )
C
A.用制波尔多液 B.用 改良酸性土壤
C.用溶液检验 D.用 固体干燥某些气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2023·乐山中考)已知 时,氢氧化钠易溶于酒精,碳酸钠在酒精
中几乎不溶解。时,某同学利用如图2-9-9所示微型实验验证 能与
发生反应。打开弹簧夹,轻轻挤压软塑料瓶,观察实验现象。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图2-9-9
A.小玻璃瓶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小玻璃瓶中有 固体析出
C.应及时关闭弹簧夹防止小玻璃瓶中
的液体倒吸
D.实验结束后,将小玻璃瓶中的物质
倒入足量水中,无固体剩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某地实验考题为“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并验证其性质”,下列选项为部分操
作,正确的是( )
D
A.取用
B.称量
C.溶解
D.中和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2-9-10
5.(2023·凉山州中考)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
填入了五种物质,图中环的相交部分是两种
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其
中描述错误的是( )
A
A.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逐渐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D.产生蓝色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2023·苏州中考)常温下,将 溶液逐滴加入盛有
稀盐酸(含2滴酚酞)的锥形瓶中,边滴边振荡。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A.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中 的数目不断增加
B.滴加过程中,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红色时,溶液 为7
C.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温度不断升高
D.滴加结束后,取少量溶液蒸干,所得白色固体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2023·随州中考)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的是( )
C
A.向等质量的水中
分别加入相同质量
的 和
固体
B.分别向等质量的
镁粉和铁粉中滴加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的稀硫酸
C.向部分变质的
溶解中滴加
稀盐酸
D.向 和
的混合溶液
中逐滴加入
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2023·宜宾中考)如图2-9-11所示,杠杆已调至平衡,向集气瓶内缓
慢通入一定量的气体,稍后再倒入浓 溶液(液面不接触乒乓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图2-9-11
A.通入 气体后,左端乒乓球下降
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
C.倒入浓 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
D.其他条件不变,将换成 会产生同
样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2023·包头中考)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
图2-9-1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图2-9-12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 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 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
D.溶液由递增到 ,所得溶液的酸性逐
渐减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2-9-13
10.(2023·宜昌中考)为了证明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小文同学做了如图2-9-13所示的四个实验,不能达到
实验目的的是( )
B
A.甲实验中,溶液仍为无色
B.乙实验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丙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丁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2023·眉山中考)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过程中温度和 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2-9-1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D
图2-9-14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时,溶液中溶质为和
C.时,加入 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稀 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2023· 某校真题)某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样品产
生了兴趣,并对其进行探究。
(1)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样品,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静置沉淀后取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填一种试剂),观察到有红褐色
沉淀生成,可判断该样品部分变质。
氯化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2-9-15
(3)乙组同学为得到纯净的
氢氧化钠固体,设计了如图2-9
-15所示的实验流程。满足操作
②中适量的某试剂 和对应的
操作③正确的是___
(填字母)。
B
A.稀盐酸,过滤 B. 溶液,蒸发
C.溶液,过滤 D. 溶液,蒸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通过探究,同学们对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有了深刻的认识。你认为实
验室的药品应注意______保存。
密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2-9-16
13.(2023·武威中考)图2-9-16是某化学
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了硫酸与氢氧化
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
的实验,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
图Ⅰ是实际操作图,图Ⅱ是反应过程中溶液
的酸碱度变化图,图Ⅲ是微观粒子结合过
程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Ⅰ、图Ⅱ可知,该实验是将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硫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图Ⅱ中 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3)向 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图Ⅲ中方框内乙微粒的符号: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2-9-17
14.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
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了 的四
条化学性质如图2-9-17甲所示(即 与
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反应①中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
溶液变红色
(2)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小红同学将某稀酸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
液中,用温度传感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
如图2-9-17乙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得出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
“放热”)反应。
(合理即可)
放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反应③可以选用的盐是____(填字母)。
BC
A. B. C. D.
(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
应,一氧化碳却不能,造成此性质差异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分子构成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3·江西中考)某班同学进行“有反应无明显现象的实验”主题复习,
如图2-9-18所示。
图2-9-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实验甲:用三朵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其中纸花变红的是____(填“Ⅰ”“Ⅱ”或“Ⅲ”),实验①的结论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2)实验乙: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实验丙: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先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未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打开弹簧夹并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种试剂),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已发生反应。
稀盐酸(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验证无明显现象反应已发生的思路一般有两种:①反应物之一消失。
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甲、乙、丙中采用相同思路设计的是实验________。
甲、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