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梅岭三章 同步卷4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共产党员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删去“通过”或“使”)
B.我们班的“学霸”不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而且学习很好。(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与“学习很好”互换位置)
C.大学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而在毕业去向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模式。(将“模式”改为“趋势”)
D.微商之所以会热门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大家习惯性地刷朋友圈,它便能随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删去“因为”)
3.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小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白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下面对小全张中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注]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小全张右上方主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全景,主图下是镌刻在纪念碑正面的毛泽东的题词,图中是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由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A.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B.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C.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D.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断头今日意如何?(反问)
5.从《过零丁洋》所写的内容看,这首诗属于( )
A.状物诗 B.述志诗 C.叙事诗 D.写景诗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6.根据拼音,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词。
(1)血雨xīng 风应有yá
(2)此头xū 向国门xuán
(3)投身革命jí 为家
7.给加点的字注音。
旌 旗 阎 罗 捷 报
即 刻 遍种 悬 挂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8.回望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少仁人志士共赴国难,浴血坚持,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传唱不衰的壮丽诗篇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某中学拟开展有关“革命文化”的系列活动。为了更好地宣传本次活动,学生会决定向全校师生征集有关“革命文化”的标语,请你拟写一条标语。(要求:内容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5字)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现代文阅读。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①地位尴尬,滋生仇恨
②
③
④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2)第 段画线句运用了 ,其作用是
(3)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有何深刻含义?
(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2 梅岭三章 同步卷4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分析】【解析】C错,本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想像丰富,是借民间说法来比喻,表达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而不是用“鬼神怪异让读者理解”。本题解答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准确把握,理解作者写作方法和表达意图,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解答】故选:C。
【点评】略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共产党员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删去“通过”或“使”)
B.我们班的“学霸”不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而且学习很好。(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与“学习很好”互换位置)
C.大学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而在毕业去向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模式。(将“模式”改为“趋势”)
D.微商之所以会热门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大家习惯性地刷朋友圈,它便能随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删去“因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我们必须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BC.修改正确;
D.修改有误,“之所以”与“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连用造成句式杂糅,应删去“之所以”“因为”,或删去“的重要原因”。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防止病句的发生。
3.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小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白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下面对小全张中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注]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小全张右上方主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全景,主图下是镌刻在纪念碑正面的毛泽东的题词,图中是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由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A.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B.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C.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D.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分析】本题考查书体特点以及材料理解。各个书体的特点的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要注意去辨析;同时,对于选文中,明显时间节点的词句,要格外注意。
【解答】从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来看,题词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字,笔画较为连绵,具有行书的特点,而不是楷书;同时,碑文内容先说了“三年以来”,再说了“三十年以来”,最后说了1840年鸦片战争,碑文内容由近及远,故应选择“由近及远”。
故选:D。
【点评】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断头今日意如何?(反问)
【分析】略
【解答】故选:D。
【点评】略
5.从《过零丁洋》所写的内容看,这首诗属于( )
A.状物诗 B.述志诗 C.叙事诗 D.写景诗
【分析】略
【解答】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提示“所写内容”,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判断即可。古诗中的“述志诗”类似于现代的抒情诗,诗中作者主要是表达自己情感。《过零丁洋》虽然也有“叙”的内容,但这不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主要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志向”,即诗最后一句的内容。
故选:B。
【点评】学习古诗词,对诗诗词有关的文体常识要有所了解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6.根据拼音,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词。
(1)血雨xīng 腥 风应有yá 涯
(2)此头xū 须 向国门xuán 悬
(3)投身革命jí 即 为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1)腥 涯
(2)须 悬
(3)即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7.给加点的字注音。
旌 jīng 旗 阎 yán 罗 捷 jié 报
即 jí 刻 遍种 zhòng 悬 xuán 挂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jīng yán jié
jí zhòng xuán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8.回望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少仁人志士共赴国难,浴血坚持,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传唱不衰的壮丽诗篇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某中学拟开展有关“革命文化”的系列活动。为了更好地宣传本次活动,学生会决定向全校师生征集有关“革命文化”的标语,请你拟写一条标语。(要求:内容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5字)
【分析】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扣住活动的主题“革命文化”来拟写宣传标语,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要注意字数要求。
【解答】答案:
示例:走进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点评】拟写宣传标语的技巧:(1)多用修辞,用比喻、对偶、排比、反复、双关等修辞手法,可使标语生动形象,增强宣传效果。(2)注重押韵,读来上口,易记易诵。(3)力求简洁,结构简洁醒目,语言简练通俗,既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又便于记忆,加深印象。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9.现代文阅读。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①地位尴尬,滋生仇恨
② 拼命读书,疏远亲情
③ 医生指点,唤醒亲情
④回报亲情,收获快乐
(2)第 段画线句运用了 景物描写 ,其作用是 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3)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有何深刻含义?
(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分析】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从小充满仇恨而发奋读书,最终取得了成功,可是却疏远了亲情,后来在医生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亲情,得到幸福的事。作者想借此告诫人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解答】(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分析概括。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去分析。从文章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我们就能概括出来,一开始小女孩因为自己的地位尴尬,滋生仇恨;后来她是带着仇恨而拼命读书的,也就越来越疏远了亲人;后来她功成名就了,感到孤独,在医生的指点下,又重新唤回了亲情;最后她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亲人,这时她才觉得很幸福快乐。故事情节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要求10字以内,意思正确即可。
(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划线句子“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该景物描写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3)本题考查体味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这就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根据“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姐姐不吭气”“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可得: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开篇独句“她恨全家人”独立成段,起到强调作用,并且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她恨什么”“她为什么恨”。也为后来她功成名就,感到孤独,在医生的指点下,又重新唤回了亲情作了铺垫、埋下伏笔。
(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该文章的标题中,“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拔掉那颗蛀牙”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其实人们把恨从心中去掉,就是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5)本题考查文章的主题思想的理解。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去分析。可以先分析人物的感情变化,以此来审视主题思想。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去分析,作者写这样的故事是为了告诫人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只要围绕文章的主题思想去写就会容易得分。
答案:
(1)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
(2)景物描写,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3)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
(4)“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5)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点评】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主要作用有:(1)渲染某种气氛;(2)衬托人物心情;(3)表现人物性格;(4)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往往需要我们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具体分析。
2、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组合,主要作用是交代历史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然后分析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12 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