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辽宁卷01)(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辽宁卷01)(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5 09:1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年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开展。如图是其中的部分展出文物。由此可见( )
①龙文化的传统源远流长 ②龙的形象始终代表中国古代皇权
③龙文化的载体多样广泛 ④龙的形象逐步成为中华文明象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史书记载:汉文帝时,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汉武帝时,旁光侯刘殷“坐贷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汉成帝时,陵乡侯刘诉“贷谷息过律,免”。上述记载反映出汉朝( )
A.高利贷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B.朝廷打击地方豪强地主势力
C.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D.朝廷重视规范社会借贷行为
3.“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材料评述的这种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
A.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B.折射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C.说明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 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
4.南宋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是根据汉代文学作品《胡笳十八拍》的母题“文姬归汉”创作的画卷。这不是南宋以“文姬归汉”为题材创作的唯一画作,还有(金)张瑀《文姬归汉图》等版本。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张瑀《文姬归汉图》 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局部
A.三纲五常出现异化 B.多民族政权交流密切
C.社会观念较为开放 D.重文轻武观念较浓厚
5.郎瑛在《七修类稿》中云:“成化以前世,无刻本时文,吾杭通判沈澄刊《京华日抄》一册,甚获重利。后闽省效之,渐至各省刊提学考卷也。”生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的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回忆,当时的科举时文选辑尚无坊刻本;嘉靖中后期,科举时文已是“满目皆坊刻”。这些现象折射出( )
A.专制集权的强化 B.印刷技术的提高
C.科举选官的完善 D.世俗观念的盛行
6.1861年英国商船从温州运载食盐至上海,1862年英国“珍珠号”商船又从泉州运载食盐到福州。对此清政府令温州、泉州等地“无论华洋商人贩运,均将船货扣留,一并入官”,同时照会英国驻华公使要求查办相关人员和船只。清政府的举措( )
A.源于英国违背了已有条约体系 B.意在扼杀太平天国运动
C.符合开办民用企业的利益需求 D.扭转了贸易逆差的现状
7.1920年9月陈独秀在《答费哲民》中指出“因为照现在的经济制度,妇人底地位一面脱离了家庭的奴隶,一面便得去做定东家的奴隶……青年向何处去寻新生活和世外桃源?即于劳动问题,更可以说除阶级战争外都是枝枝节节的问题。”据此可知陈独秀( )
A.运用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导妇女运动 B.认识女性受剥削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
C.尝试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妇女解放问题 D.号召学习西方民主科学启迪广大青年
8.根据国共协议,陕甘宁边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此设立了政权机构,进行了有效治理。国民党却坚持由他们来任命边区的地方领导人,这导致边区的许多地方出现两个政府专员、两个县长、两个县保安队的“双重政权”局面。该局面( )
A.利于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C.反映了国共矛盾的日益激化 D.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
9.196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法国前总理富尔时说:“莫斯科三国(备注:苏美英)部分禁核试验条约,你们没有签字,我们也反对。”“我们都赞成在国际上应该维护世界和平,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世界事务。”这表明( )
A.中法建交共同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B.西方孤立中国政策宣告失败
C.中国与西方关系突破迎来新契机 D.中国已打破美苏大国核垄断
10.下表为国家计委对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作出的调整。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原计划增长 5.5% 4% 6% —— ——
调整后计划增长 3.7% 5.6% 3% -1.2% +8%
A.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国企改革面临困境
C.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11.在古代斯巴达,国王和长老会地位显赫,长老会一般通过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影响大会的议程,但公民大会的主持权掌握在监察官手中。由于城邦没有职业常备军,因此一旦由全体战士组成的公民大会希望行使权力时,没有任何机关能阻止。这说明( )
A.公民大会逐步掌握城邦司法权 B.斯巴达政治体制具有一定民主特征
C.监察官已经垄断了军事统帅权 D.君主专制导致了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12.欧洲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绝大多数作者不再是将军、政治家和独立人格的民间学者,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这表明( )
A.史家出身影响史书编写质量 B.史书编撰受社会现实的影响
C.时代变迁导致史书体例变化 D.史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13.如图是背面印有南丁格尔(1820年-1910年)的英镑纸币。南丁格尔是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在针对印度的疫病防控上,她主张以立法手段推进村庄卫生改革,还与印度总督达弗林的妻子协作,通过基础卫生教育的方式,改善印度女性的卫生状况。她的言行( )
A.有利于提高人们公共卫生意识 B.推动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C.得到当时印度社会的普遍认可 D.以卫生教育方式进行文化侵略
14.1903年,猕猴桃由中国引入新西兰,在当地大量种植。因其外表与新西兰国鸟Kiwi(几维鸟)相似,故取名Kiwi Fruit(奇异果),成为新西兰水果中的宠儿,返销中国并行销世界。由此可知( )
A.新航路开辟促进各大洲物产交流 B.中外商品贸易文化交流互动频繁
C.奇异果命名体现新西兰自然崇拜 D.中国为全球食物丰富性做出贡献
15.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欧国家尤其是英法开始用美元大量兑换黄金,为缓解危机,美国提议建立“黄金总库”。1962年美国与西欧各国签订了《借款总安排协定》,规定由“十国集团”共同出资60亿协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市场。上述现象说明,美国
A.竭力保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正常运转
B.探索维持现有世界金融体系稳定的途径
C.与英法等国存在着激烈的商业贸易竞争
D.携手西欧应对国际汇率紊乱的严峻挑战
16.1993年9月,美国政府推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目的在于“促进和支持每个组成部分的全面发展”。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也推出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发展本国或本地区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
A.人工智能的普及 B.国家干预力度加强
C.科技社会化加速 D.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第Ⅱ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服饰制度与中华文化】
材料一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长期以来,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
——摘编自《中国衣经》《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华夏服饰中的儒家文化内涵》
材料二 “服妖”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其二,“服妖”为一种“妖风”“妖象”,可能对封建政治统治造成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社会习俗、服饰习惯等方面的“胡化”。唐代时出现“时世妆”一词,到明清两代“时尚”“时髦”一类名词的出现,不仅仅是服饰冲破礼教拘束的例证,更是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在服饰生活上对时尚的憧憬和追求。明末,“服妖”现象发展到极致,出现僭礼的现象。
——摘编自周韦《从“服制”与“服妖”论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妖”现象出现的原因。
18.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折射着社会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足球运动发展大事记
约1300年开始,足球运动在英国很多村镇作为庆典时的一种娱乐活动开展起来。活动没有成文规定,双方手脚并用,玩法粗野,被称为“野蛮足球”。
18世纪,足球运动由乡镇居民带入了城市的工厂与街道。
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在伦敦成立,统一足球规则,现代足球诞生。
1885年,英足总承认职业足球的合法地位。
1890年,英格兰首次举办了正式的女子足球比赛,吸引了上万名观众观看。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足球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190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夏季奥运会中,足球比赛参赛队开始以国家队组成。
192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国际足联总会上,国际足联决定1930年在乌拉圭举行第一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此之后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杯。
——摘编自陈静姝《英国足球运动对城市文化影响的研究》等
(1)阅读材料,试对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简述现代足球运动与社会发展变迁某一方面的关系。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由中央统一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体制,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改革开放后、现行宪法、地方组织法、全国人大组织法等法律对国家立法体制作了相应的规定。其中,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1979年地方组织法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1986年地方组织法赋予了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到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分层次的立法体制逐渐形成。
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立法法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确立了立法基本原则,构建了立法权限基本框架,规定了立法具体程序以及立法的监督。
根据人大代表的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是立法法继2015年后第二次修正。这次修正完善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合宪性审查制度、地方立法权限与机制、监察立法和立法体制机制。
——摘编自汪娟《立法法修改的历史沿革、主要内容和地方立法工作建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立法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立法法发展的意义。
20.晚清铁路建设
晚清铁路建设示意图
依据材料和所学,围绕“晚清铁路建设折射出鲜明的时代风貌”进行论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论述全面,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从石器时代的玉龙,一直发展到清代的宫廷金漆雕龙纹宝座,这一历程体现了龙文化的传统源远流长,①正确;龙的形象只有在封建社会代表着皇权,石器时代并未有皇帝,②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可知,龙文化的载体有玉、青铜器、瓷器、漆器,从而可以看出是多样广泛的,③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在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进程中,龙的形象逐步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坐贷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贷谷息过律,免”可知,汉朝政府严肃处理诸侯王欠钱不还、借贷利息过高现象,体现的是政府重视规范社会借贷行为,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高利贷行为的规范,非高利贷成为严重社会问题,排除A项;材料针对的诸侯王借高利贷行为,非打击地方豪强地主势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商业贸易行为的经营,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元统一全国后,设中书省及十行中书省,尽废唐宋区制,一反汉晋唐宋以自然区划疆之所为,实为古代大行政区划的一大改变。元之划省,其用意在于控制地方,不使某一大行政区完全掌握整一形胜之地以据险而成割据。这一变化有利于抑制行省长官势力的膨胀,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涉及元朝行省制,关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体现专制皇权得到强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地方行政区划发生变化,没有体现官员选任制度发生异变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行省并非都设在边疆,且在元朝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胡笳十八拍》的母题“文姬归汉’创作”“不是……唯一画作”“还有(金)张瑀《文姬归汉图》等版本”再结合当时民族关系的时代特征可知,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绘画创作,即当时多民族政权交流密切,B项正确;当时三纲五常并未出现异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关系和绘画创作的关系,不能反映社会观念的开放与否,排除C项;“重文轻武观念较浓厚”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当时的科举时文选辑尚无坊刻本;嘉靖中后期,科举时文已是‘满目皆坊刻’”和所学可知,成化到嘉靖中后期,从“无刻本时文”“科举时文选辑尚无坊刻本”到“满目皆坊刻”,这反映的是明代加强思想控制,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后,考生大量购买程式化的时文来应对考试,折射出专制集权的强化,A项正确;明代的印刷技术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排除B项;明代八股取士导致科举选官日益僵化,排除C项;这些现象反映的是政府行为对于科举时文的影响,不能说明世俗观念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1862年英国‘珍珠号’商船又从泉州运载食盐到福州”“无论华洋商人贩运,均将船货扣留,一并入官”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虽然福州已经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但泉州并没有开放,英国商船到泉州贸易违背了已有的条约体系,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商船的贸易,与扼杀太平天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此时期清政府尚未开办民用企业,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对一艘商船的扣押,不能整体反映贸易的情况,不能体现扭转了贸易逆差,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因为照现在的经济制度,妇人底地位一面脱离了家庭的奴隶,一面便得去做定东家的奴隶”“即于劳动问题,更可以说除阶级战争外都是枝枝节节的问题”及所学唯物史观知识可知,陈独秀在考察妇女解放地位的时候应用了唯物史观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等理论,反映了陈独秀尝试通过唯物史观考察妇女解放问题,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因为照现在的经济制度,妇人底地位一面脱离了家庭的奴隶,一面便得去做定东家的奴隶”可知,陈独秀认为女性受剥削的根源在于经济制度,排除B项;据材料“更可以说除阶级战争外都是枝枝节节的问题”可知,陈独秀认为可以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解决妇女解放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边区政府,它是一个边区的自治性地方政府,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此时国内的主要任务是抗战,“双重政权”局面的出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出巨大让步、顾全抗战大局的努力,D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它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广泛的政治联盟。此时形成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设置各级参议会,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排除B项;此时正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国共矛盾日益激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据材料“196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法国前总理富尔”“部分禁核试验条约,你们没有签字,我们也反对”“我们都赞成在国际上应该维护世界和平,不允许几个大国垄断世界事务”及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背景下,中国和法国在国家利益上存在可以合作的地方,表明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突破迎来新契机,C项正确;中国建交的时间是196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等国家承认新中国,西方孤立中国的政策就已经宣告失败,排除B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981年制定的国民经济原计划的增长主要涉及工业和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而调整后的增长计划,减少了重工业产值的比例,增加了轻工业产值的比例,增加了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轻工业比例的巨大增加,因为轻工业多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关,所以材料中的变化体现了国家在计划中充分考虑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C项正确;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上,与材料中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计划没有直接关系,且材料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轻工业产值上,农业总总产值数据变化不大,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处于试点时期,并非面临困境,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的计划,不能反映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斯巴达)。据材料信息可知,虽然在斯巴达,国王和长老会的地位显赫,但公民大会的主持权并不掌握在国王和长老会手中,且“由于城邦没有职业常备军,因此一旦由全体战士组成的公民大会希望行使权力时,没有任何机关能阻止”,公民大会拥有一定的权力,反映了斯巴达政治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特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斯巴达公民大会的权力,没有涉及司法权,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监察官掌握公民大会的主持权,不能得知监察官垄断了军事统帅权,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民大会在斯巴达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并非形同虚设,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中世纪史书的体例单调乏味,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绝大多数作者不再是将军、政治家和独立人格的民间学者,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及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垄断者教育和文化,材料历史被僧侣垄断的情况,正是受到这种社会现实的影响,B项正确;历史写作被僧侣垄断不是因为僧侣我史家出身,而是因为基督教垄断教育和文化,排除A项;据材料“基本上是简明的编年史、年代记”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史书基本都是编年史、年代记,没有发生体例的变化,排除C项;据材料“历史写作为僧侣垄断”及所学知识可知,史书在中世纪欧洲被僧侣垄断,是强化宗教统治的工具,而非封建统治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英国、印度)。据材料“南丁格尔是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在针对印度的疫病防控上,她主张以立法手段推进村庄卫生改革,还与印度总督达弗林的妻子协作,通过基础卫生教育的方式,改善印度女性的卫生状况”可知,南丁格尔强调的村庄卫生改革、基础卫生教育、女性卫生状况改善都属于公共卫生的范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A项正确;村庄卫生、卫生教育不属于医疗保障体系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南丁格尔在印度的主张和行为,但没有涉及印度社会对南丁格尔主张的态度,不能得知得到当时印度社会的普遍认可,排除C项;南丁格尔在印度的言行有利于提高公共卫生意识,不属于文化侵略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世界)。据题意可知,1903年中国的猕猴桃引入新西兰大量种植,成为新西兰水果中的宠儿,返销中国并行销世界,这体现出中国的物种传播到大洋洲并销往世界,说明中国为全球食物丰富性做出贡献,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中国的猕猴桃引入新西兰,无法得出各大洲物产交流,且此时已经不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中国的猕猴桃引入新西兰,无法得出中外商品贸易文化交流互动频繁,排除B项;奇异果命名只能说明新西兰命名的本土化,无法得出自然崇拜,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与西欧各国签订了《借款总安排协定》……协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市场”及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了美元等同黄金的地位。英法开始用美元大量兑换黄金,造成了美元危机。为了缓解危机,美国探索出建立“黄金总库”的办法来稳定国际货币市场,维持现有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B项正确;竭力保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正常运转,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商业贸易竞争,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汇率的紊乱,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1993年,由美国开始,全球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推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推动了社会信息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不仅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趋向弱化,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政府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并未涉及“科技社会化”的发展速度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内涵:礼仪(等级鲜明、区分尊卑);道德教化;多样;美观;天人合一。(任答三点)
(2)原因:社会秩序的变革;民族交融;商品经济的冲击;统治者的提倡;个人审美与时尚观念的变化(人文主义的发展);门第等级的淡化。(任答四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内涵:据材料“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得出礼仪(等级鲜明、区分尊卑);据材料“长期以来,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得出道德教化;据材料“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得出多样、美观;据材料“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得出天人合一。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据材料“对封建礼制……的背叛和挑战”“对封建政治统治造成威胁”得出社会秩序的变革;据材料“社会习俗、服饰习惯等方面的‘胡化’”得出民族交融;据材料“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得出统治者的提倡;据材料“唐代时出现‘时世妆’一词,到明清两代‘时尚’‘时髦’一类名词的出现,……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在服饰生活上对时尚的憧憬和追求”得出个人审美与时尚观念的变化(人文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传统社会秩序和礼制受到冲击与商品经济的冲击、门第等级的淡化密切相关。
18.(1)阶段及理由:①1300年到18世纪初:足球运动从村镇“野蛮足球”发展到城市工厂和街道,是足球早期发展,形式仍是少数居民个体的娱乐运动,反映人文主义兴起,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人们关注现世生活。②1863—1890年:出现统一规则,正式成为现代足球,拥有合法地位,参赛主体也更丰富,出现足球比赛,形式更加正式,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生活水平提升,英国市民生活更丰富,侧面反映英国综合国力上升。③1900—1926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国家队参赛,出现了定期的大型比赛,受到国际关注,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影响力扩大,世界娱乐生活更加多元。
(2)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同城市化进程推进有紧密联系。①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足球运动由乡村传播至城市,在城市活动中建立了完善的规则并发展为现代足球;②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能为足球运动发展注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足球运动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回答其中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20世纪(世界)。阶段及理由:根据材料“约1300年开始,足球运动在英国很多村镇作为庆典时的一种娱乐活动开展起来。活动没有成文规定,双方手脚并用,玩法粗野,被称为“野蛮足球”。18世纪,足球运动由乡镇居民带入了城市的工厂与街道。”得出,第一阶段是1300年到18世纪初:足球运动从村镇“野蛮足球”发展到城市工厂和街道,是足球早期发展,形式仍是少数居民个体的娱乐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足球发展受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影响得出,人文主义兴起,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人们关注现世生活。
根据材料“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在伦敦成立,统一足球规则,现代足球诞生。1885年,英足总承认职业足球的合法地位。1890年,英格兰首次举办了正式的女子足球比赛,吸引了上万名观众观看。”得出,第二阶段是1863—1890年:出现统一规则,正式成为现代足球,拥有合法地位,参赛主体也更丰富,出现足球比赛,形式更加正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英国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市民生活水平提升,英国市民生活更丰富,侧面反映英国综合国力上升。
根据材料“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足球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190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夏季奥运会中,足球比赛参赛队开始以国家队组成。192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国际足联总会上,国际足联决定1930年在乌拉圭举行第一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此之后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杯。”得出,第三阶段是1900—1926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国家队参赛,出现了定期的大型比赛,受到国际关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使得欧洲影响力扩大,世界娱乐生活更加多元。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4-20世纪(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有密切联系。结合城市化发展相关知识,从城市建设发展和对满足市民需求角度回答即可。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足球运动由乡村传播至城市,在城市活动中建立了完善的规则并发展为现代足球;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能为足球运动发展注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足球运动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19.(1)特点:首先,立法法的发展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其次,立法权逐渐下放;第三,立法程序逐渐规范化、法制化;最后,立法法不断与时俱进。
(2)意义: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立法法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权益;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立法法的发展也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立法法的不断完善也体现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及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立法法也在不断完善,即立法法的发展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立法法不断与时俱进;根据“1982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1979年地方组织法规定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1986年地方组织法赋予了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可知,立法权逐渐下放;根据“2000年,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立法法根据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确立了立法基本原则,构建了立法权限基本框架,规定了立法具体程序以及立法的监督”可知,立法程序逐渐规范化、法制化。
(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中国。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及民主法治进步等角度分析,如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
20.示例:
论题:晚清铁路建设折射出鲜明的时代风貌
论证:晚清铁路建设反映了列强侵略和人民斗争。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借修铁路掠夺沿线利权,划分势力范围,扩大经济侵略,使民族危机加剧。人民抗争不断,典型事件 是四川民众的保路运动,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晚清铁路建设体现了近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清政府利用西方铁路技术,建成多条铁路干线,促进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便利了中部、东部地区经济的开发和沿线城市的发展;为解决资金困难,运用了公司、股票等近代商业经营形式;铁路发展促进了邮政通讯的进步,还推动了人们观念的改变,民众逐渐接受并积极参与修铁路。
晚清铁路建设暴露了近代中国发展的困境。列强大量取筑路权,中国的铁路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铁路集中在中部、东部地区,进一步加剧了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清政府软弱无力,出卖路权;民众观念落后,一度反对修建铁路。
晚清铁路建设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凸显了新旧并呈、曲折发展的时代风貌。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围绕“晚清铁路建设折射出鲜明的时代风貌”结论,进行论证阐释。根据图示中川汉铁路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晚清四川保路运动进行分析回答。晚清铁路建设反映了列强侵略和人民斗争。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借修铁路掠夺沿线利权,划分势力范围,扩大经济侵略,使民族危机加剧。人民抗争不断,典型事件 是四川民众的保路运动,成为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根据图示京汉铁路、汴洛铁路、胶济铁路的修建信息,可知晚清铁路修建体现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可从铁路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角度进行论证。清政府利用西方铁路技术,建成多条铁路干线,促进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便利了中部、东部地区经济的开发和沿线城市的发展;为解决资金困难,运用了公司、股票等近代商业经营形式;铁路发展促进了邮政通讯的进步,还推动了人们观念的改变,民众逐渐接受并积极参与修铁路。
根据图示中东铁路、滇越铁路、川汉铁路的修建信息可知,晚清铁路修建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暴露了近代中国发展的困境。列强大量取筑路权,中国的铁路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铁路集中在中部、东部地区,进一步加剧了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清政府软弱无力,出卖路权;民众观念落后,一度反对修建铁路。
最后,进行总结,晚清铁路的修建对社会即产生积极作用,但也受列强影响,呈现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凸显了新旧并呈、曲折发展的时代风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