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题型专练:连线、判断、画图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连线题
1.将下列结构与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2.将下列左侧所列器官与右侧构成它的主要组织用线连接起来。
心脏 上皮组织
唾液腺 肌肉组织
股骨 神经组织
大脑 结缔组织
3.请将下列常见生命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特征连接起来。
①芝麻开花节节高 A.生物的遗传
②朵朵葵花向太阳 B.生物能生长
③同学打球挥汗如雨 C.生物对刺激有反应
④洪涝后为植物松土 D.生物排出体内的废物
⑤一日三餐按时吃饭 E.生物进行呼吸
⑥龙生龙,凤生凤 F.生物需要营养
二、判断题
4.红鲷鱼分布在渤海、黄海等地。春天产卵,受精卵在水温 22~24℃经26 h孵化。红鲷鱼有变性的能力,在缺少雄性的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更健壮。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红鲷鱼的受精卵在水中发育。( )
(2)红鲷鱼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
(3)红鲷鱼的变性现象受环境因素影响。( )
(4)红鲷鱼的变性现象不利于延续种族。( )
5.我国完成了全球首例太空干细胞实验,通过基因重编程的方式,把肾上皮细胞转化成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经过一系列过程进一步形成心肌细胞等。利用心肌细胞对重力敏感的特性,更好地解读失重对人类的影响。据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多能干细胞和心肌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不同。______
(2)多能干细胞形成心肌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______
(3)心肌细胞收缩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______
(4)通过基因重编程能改变生物性状,这种变异是不可遗传的。______
6.某同学制作了生物生殖发育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对错。
(1)图中新个体表示蛙,则过程①发生在水中。( )
(2)图中新个体表示葡萄,则②会发育成葡萄的果实。( )
(3)图中新个体表示人体,则过程①发生在子宫内。( )
(4)该图既可以表示有性生殖,也可以表示无性生殖。( )
7.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桑沟湾地区发展的“藻一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请结合图1和图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图1中影响海带生长和分布的阳光、贝类等统称为生物因素。( )
(2)图1中过程①②③表示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 )
(3)图2显示该养殖模式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碳中和”。( )
(4)据图1,该养殖模式的原理是藻类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沿食物链传递给贝类,同时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 )
三、读图填空题
8.下面如图一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请在乙图中画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曲线_______。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图乙中C部位在图甲中所对应的器官是__________(填序号)。新增小题
人便秘,是由于粪便滞留图甲中________(填序号)太久,水分被过度吸收造成的。
图甲中,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的器官有_________(填序号)。
9.如图是人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或a代表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请画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并标出其携带的基因_______。
(2)若图中染色体上的A基因控制人类的双眼皮性状,a基因控制单眼皮性状。则图中男孩眼睑的性状表现是________。
(3)若图中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孩。则此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
(4)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孩子是双眼皮女孩的概率是_____。
10. 学习了“动物的行为”这一节后,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饥饿的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分别用三只小白鼠做实验, 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每次都保证小白鼠处于饥饿状态。迷宫示意图(图1)和实验数据如下(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
实验次数 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小白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数据[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他们所作的假设。
(2)若将小白鼠换成蚯蚓,蚯蚓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___________]。
(3)根据上表的数据,在图2中画出C鼠所用时间的曲线图[___________]。根据上面曲线的共同变化规律,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___________](填“强化”或“弱化”)。
(4)该实验为什么要用3只小白鼠做实验,并且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解析: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分布在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壁,血管壁等。如皮肤表皮。结缔组织:种类很多,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比较多,分布广泛,如骨、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如血液。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根、茎、叶的表面,形成表皮,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如茎中央的髓、果肉就属于营养组织,另外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2.答案:
解析:人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如大脑皮层;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1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2唾液腺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3大脑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4股骨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3.答案:①-B
②-C
④-E
⑤-F
⑥-A
解析:①“芝麻开花节节高”说明生物能生长;
②“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
③林丹打球挥汗如雨说明生物排出体内废物;
④洪涝后为植物松土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
⑤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说明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⑥“龙生龙,凤生凤”说明生物可遗传。
4.答案:(1)√
(2)√
(3)√
(4)×
解析:(1)红鲷鱼属于鱼类,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故题干说法正确。
(2)红鲷鱼生殖方式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属于有性生殖。故题干说法正确。
(3)红鲷鱼的受精卵在水温 22~24℃经26 h孵化。在缺少雄性的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更健壮,可知红鲷鱼的变性现象受环境因素影响,故题干说法正确。
(4)红鲷鱼有变性的能力,在缺少雄性的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更健壮,红鲷鱼的变性现象有利于延续种族,故题干说法错误。
5.答案:(1)×
(2)√
(3)√
(4)×
解析:(1)多能干细胞分化中,细胞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多能干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和心肌细胞中相同,错误。
(2)多能干细胞形成心肌细胞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发生了细胞分化,正确。
(3)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有机物在线粒体内氧气的作用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细胞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正确。
(4)通过基因重编程能改变生物性状,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这种变异是可遗传变异,错误。
6.答案:(1)√
(2)×
(3)×
(4)×
解析:(1)图中新个体表示蛙,蛙在水中产卵,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则受精过程发生在水中,说法正确。
(2)图中新个体表示葡萄,则②受精卵会发育成胚,子房才能发育成葡萄的果实,说法错误。
(3)受精是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图中新个体表示人体,则受精过程发生在①输卵管内,说法错误。
(4)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而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该图既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可以表示有性生殖,不能表示无性生殖,说法错误。
7.答案:(1)×
(2)×
(3)√
(4)√
解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图1中影响海带生长和分布的阳光、贝类等统称为生态因素。故本题说法错误。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照,所以图1中过程①②表示海带和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吸收二氧化碳,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③表示钙盐的沉积。故本题说法错误。
(3)据图2可知,养殖区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非养殖区海水中二氧化碳浓度;所以这种养殖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碳中和”。故本题说法正确。
(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养殖区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非养殖区海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原因是:浮游植物和藻类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在食物链上的传递,也可增加碳的储存;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故本题说法正确。
8.答案:(1)
(2)氨基酸
(3)②
(4)④
(5)⑤、②
解析:(1)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胃蛋白酶把蛋白质初步消化,图乙中C部位对应图甲的②胃,表示蛋白质的曲线从C格的左上角最顶端开始稍微下降,到D格区域急剧下降到右下角最低处。蛋白质最终在⑤小肠被分解为氨基酸,可以被⑤小肠吸收。
(2)便秘是大便干结,不易排泄出来,是由于粪便滞留图甲的④大肠中停留时间太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
(3)(4)(5)①肝脏、③胰腺是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⑥肛门即没有消化能力也没有吸收能力;②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也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④大肠没有消化能力,但能够吸收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因此,同时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结构是②胃和⑤小肠。
9.答案:(1)
(2)双眼皮
(3)XY
(4)1/2
解析:①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产生的精子基因为A,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产生的卵细胞基因为a。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为Aa。因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并标出其携带的基因如下图。
②由图可知,父亲产生含A的精子,母亲产生含a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为Aa,表现为双眼皮,因此男孩性状表现为双眼皮。
③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若图中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男孩。则此受精卵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④这对夫妇,父亲产生含A的精子,母亲产生含a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为Aa,即他们产生的后代一定为双眼皮。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孩子是双眼皮女孩的概率是1/2。
10.答案:(1)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支持
(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3);强化
(4)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解析:(1)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吗?”他们做出的假设是:小白鼠经过训练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数据支持他们所做的假设。
(2)三只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不同,说明此类行为的获得能力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若将小白鼠换成蚯蚓,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3)根据上表的数据,将下面图2未完成的C鼠的曲线图完成,第一次7分51秒,第二次5分34秒,第三次2分25秒,作图如下:
根据上面的曲线,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找到食物的时间越来越短或找到食物的速度越来越快,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强化。
(4)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要用3只小白鼠做实验,并且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实验目的是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