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物的进化【考点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 生物的进化【考点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05 22:11:03

文档简介

第 6 章 生物的进化(考点卷)
考点预览 考点一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考点二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考点三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进化 考点四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考点五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考点六 生物的进化综合
考点一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 .关于生物的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以下有关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 .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绝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
B .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
C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由 ATP 直接供能可以作为支持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这一论点的证 据
D .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这说明这些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 进化来的
2 .202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对已灭绝古人的基因组和人类进 化研究做出的贡献。斯万特·帕博将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化石中的线粒体 DNA 与现代人类线粒体 DNA 进行了 比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斯万特·帕博运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并没有运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方法
B .不同生物的 DNA 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C .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D .分子水平的证据是指不同生物的 DNA 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是研究 生物进化直接的证据
考点二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马克科学地论证了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 .拉马克认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存斗争都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科学地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4 .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 1850 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 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 世纪后半 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气中的硫化氢杀死了树皮上的灰色地衣,煤烟又把树干熏成黑色,结果桦尺蛾 中黑色基因的频率迅速提高,灰色基因的频率则不断下降。到 20 世纪中叶,桦尺蛾中黑色基因的频率已由 不到 5%上升至 95%以上,灰色基因的频率则从 95%以上下降为不到5%。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 ( )
A .遗传变异的结果 B .生存斗争的结果
C .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用进废退的结果
5 .下列关于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 .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C .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
D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但光合作用减弱,体现了适应的普遍性
考点三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进化
6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 C .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7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动物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这种颜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 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动物躲避敌害或猎捕都是有利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黄蝶体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在进化过程中,黄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 .天敌的存在使黄蝶的体色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
D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为黄蝶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考点四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8 .北极熊与棕熊外形和生活习性有着明显不同,在表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自然环境中, 它们处于不同的 生态系统,但是随着地球持续变暖,棕熊和北极熊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它们相遇后可以进行交配并产生 可育的杂交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棕熊和北极熊之间的差异都源于自发突变
B .隔离是棕熊和北极熊进化的必要条件
C .棕熊与北极熊在自然环境中基因无法交流,基因库完全不同
D .可通过 DNA 检测确定杂交熊的父方和母方
考点五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9 .研究发现,在农作物的根上寄生的两种线虫中均有编码细胞壁降解酶的基因,且该基因在其他类群的线 虫中均不存在;作为抵抗线虫入侵的重要防线,农作物的细胞壁中则含有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的抑制蛋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农作物和线虫之间通过自然选择协同进化
B .两种线虫的种群中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的频率不一定相同 C .农作物的选择作用会使这两种线虫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D .使编码细胞壁降解酶的基因沉默有助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10 .热休克蛋白 HSP90 能帮助蛋白质折叠组装,并对错误折叠蛋白进行修复或降解。研究者选择一低表达 HSP90 果蝇品系培养多代,并统计眼睛表型的变异频率,结果如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某些变异表型可被 HSP90 的功能隐藏
B .对照品系为 HSP90 表达水平正常果蝇 C .对照组突变基因类型可能多于该品系 D .HSP90 的功能不利于保留基因多样性
考点六 生物的进化综合
11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生物产生的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
B .捕食者一般吃掉猎物中的老弱病残,不利于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C .根据“收割理论”可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 .协同进化可以概括为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2 .细胞色素 c 含有 104 个氨基酸,是生物氧化过程中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中参与细胞呼吸过程。 科学家研究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和细胞色素 c 基因的最小突变距离,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物种 氨基酸差异数目 最小突变距离 物种 氨基酸差异数目 最小突变距离
人类 0 0 恒河猴 1 1
黑猩猩 0 0 兔 9 12
狗 11 13 酵母菌 44 56
马 12 17 猪 10 13
A .与人相比,恒河猴的细胞色素 c 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
B .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比人与马的亲缘关系近
C .细胞色素 c 的结构研究支持进化的共同由来学说
D .细胞色素 c 基因的突变数据为生物进化论提供分子水平证据
13 .在生长猪笼草的东南亚土壤中几乎没有什么氮元素,但猪笼草可以产生一种含有强效神经毒素的花蜜, 使昆虫在其叶片边缘失去平衡滑入其球状陷阱中,从而帮助猪笼草适应缺氮环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猪笼草适应缺氮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相对的
B .猪笼草种群中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C .昆虫的存在使猪笼草的花蜜中出现毒素,从而有利于猪笼草捕食昆虫获得氮 D .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猪笼草和昆虫不断发生选择,直接被选择的是其表型
14.紧随着恐龙的灭绝,哺乳动物体型由基本不超过 10kg 演化到体重可超 1000kg。已灭绝的雷兽类的体型 极速变大就证明了这一观点,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对化石的分析和建模,可以为研究雷兽类的进化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B .在恐龙灭绝前后,哺乳动物体型大小的变化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C .在恐龙灭绝后,雷兽类通过个体体型变大以使其所处的生态位更具竞争优势 D .在物种演化初期,雷兽家族中既有体型较大的物种,也有体型较小的物种
15 .世界卫生组织 2012 年针对我国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
①我国感冒病人中至少有 60%使用抗生素,而且发烧就使用抗生素。
②现在某些感染性疾病患者青霉素静脉注射使用量达到 800 万-1200 万单位。(说明:在青霉素发现之 初,只要肌肉注射几十万单位就能控制住细菌感染。)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的变异是随机的、 的,所以在使用抗生素 (填“前”或“后”)就有各种抗药性的 细菌,这些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细菌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说明生物与环境存在 性,使用抗生素后,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说明这种“现象”不是绝对存在的,具有 性。
(2)最近重庆市儿童医院出现很多幼儿咳嗽、发烧,医生怀疑是肺炎,常见的肺炎有三种病原体:细菌、 病毒和支原体,病毒与其他两种病原体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根据达尔文观点,这三种病原体都 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这叫 学说,之所以形成多种不同的物种,可能是发生了进化,进 化的机制是 学说。
(3)为什么在青霉素发现之初,只要肌肉注射几十万单位就能控制住细菌感染,而现在某些感染性疾病 患者青霉素静脉注射使用量达到 800 万-1200 万单位 。
16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甲是某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定期随机抽取 100 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 AA、aa 个体数量的变化 曲线。在Ⅰ段,A 的基因频率是 ,据图判断在Ⅱ段该生物发生了进化,判断的理由是 。
(2)图乙中 a 、b 、c 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且存在地理隔离的 3 个地区。a 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 b、 c 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乙和丙是两个物种,依据是 。
(3)图丙中曲线 a 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b 、c 、d 表示使用诱 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由 a 变为 b、c、d 体现了 。四种菌株中 (填 字母)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17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 1:某种蛾的祖先易被蝙蝠捕食,若干万年之后的现在,这类蛾中的一部分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 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
材料 2:蛙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 使某种蛙与生活的 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若千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 1 中,蛾的适应性特征(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 的结果。
(2)根据材料 2 所述,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依据是 。
(3)在材料 2 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 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 。
(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 A 和 B 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
基因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
A 种群(个) 200 50 100 180 170
B 种群(个) 0 160 200 0 270
d 基因在 A 种群中的频率为 。第 6 章 生物的进化(考点卷)
考点预览 考点一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考点二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考点三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进化 考点四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考点五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考点六 生物的进化综合
考点一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 .关于生物的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以下有关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 .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绝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
B .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
C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都由 ATP 直接供能可以作为支持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这一论点的证 据
D .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这说明这些动物不是由共同祖先 进化来的
[答案]D .[解析]A、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灭绝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A 正确;
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B 正确;C、所有生 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并都由 ATP 直接供能,故可以作为支持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这一结论的证据,C 正 确;D、比较解剖学发现,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前肢在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有的结构和功能相似,这说明 这些哺乳动物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来的,D 错误;故选 D。
2 .202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以表彰他对已灭绝古人的基因组和人类进 化研究做出的贡献。斯万特·帕博将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化石中的线粒体 DNA 与现代人类线粒体 DNA 进行了 比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斯万特·帕博运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并没有运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方法
B .不同生物的 DNA 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C .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D .分子水平的证据是指不同生物的 DNA 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是研究
生物进化直接的证据
[答案]D.[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斯万特·帕博将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化石中的线粒体 DNA 与现代人类 线粒体 DNA 进行了比较,可知斯万特·帕博运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并没有运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 方法,A 正确;B、测定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祖先的分子水 平证据,故不同生物的 DNA 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B 正确;C、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水平的证据,分子水平 的证据等;故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C 正确;D、化石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D 错误。故选 D。
考点二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马克科学地论证了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 .拉马克认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存斗争都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D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科学地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答案]B .[解析]A、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该观点存在局限性,不能科 学地论证生物进化的原因,A 错误;B、拉马克认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B 正 确;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存斗争并非都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 间,C 错误;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但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 质,D 错误。故选 B。
4 .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 1850 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 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 世纪后半 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气中的硫化氢杀死了树皮上的灰色地衣,煤烟又把树干熏成黑色,结果桦尺蛾 中黑色基因的频率迅速提高,灰色基因的频率则不断下降。到 20 世纪中叶,桦尺蛾中黑色基因的频率已由 不到 5%上升至 95%以上,灰色基因的频率则从 95%以上下降为不到5%。这种现象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 ( )
A .遗传变异的结果 B .生存斗争的结果
C .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用进废退的结果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煤烟把树干熏成黑色”可知这会导致灰色类型的桦 尺蛾很容易被鸟类捕食;而黑色类型则因黑色树干的掩护免遭鸟类捕食反而得到生存和发展。于是黑色类 型的比率迅速提高,灰色类型的比率则不断下降。这种情形说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这是自然选 择的结果,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5 .下列关于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B .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C .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
D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但光合作用减弱,体现了适应的普遍性
[答案]D .[解析]A、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 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因此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A 正确;B、适应具有相对性,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可能由于环境突然改变,而成为有利变异,而不会过早 死亡,也能留下后代,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B 正确;C、达 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正确;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 后有利于保水,适应于干旱的环境,但光合作用减弱,不利于积累有机物,说明适应具有相对性,D 错误。 故选 D。
考点三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进化
6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 C .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C .[解析]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不 断进化,A 正确;B、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B 正确;C、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C 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 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正确。故选 C。
7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动物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这种颜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 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动物躲避敌害或猎捕都是有利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黄蝶体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在进化过程中,黄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 .天敌的存在使黄蝶的体色发生了定向的有利变异
D .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为黄蝶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C .[解析]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黄蝶体
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 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在进化过程中, 黄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B 正确;C、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C 错误;D、突变和基因 重组属于可遗传额变异,都可为黄蝶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D 正确。故选 C。
考点四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8 .北极熊与棕熊外形和生活习性有着明显不同,在表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自然环境中, 它们处于不同的 生态系统,但是随着地球持续变暖,棕熊和北极熊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它们相遇后可以进行交配并产生 可育的杂交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棕熊和北极熊之间的差异都源于自发突变
B .隔离是棕熊和北极熊进化的必要条件
C .棕熊与北极熊在自然环境中基因无法交流,基因库完全不同
D .可通过 DNA 检测确定杂交熊的父方和母方
[答案]D .[解析]A、不同种群之间存在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棕熊和北极熊之间的差异是长期 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A 错误;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棕熊和北极熊进化的必要条件,隔离是形成新物 种的必要条件,B 错误;C、在自然环境中,它们处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棕熊与北极熊在自然环境中基因无 法交流,但是后来随着地球持续变暖,棕熊和北极熊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它们相遇后可以进行交配并产 生可育的杂交熊,说明二者基因库不是完全不同,C 错误;D、由于父方和母方的 DNA 不同,所以可通过 DNA 检测确定杂交熊的父方和母方,D 正确。故选 D。
考点五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9 .研究发现,在农作物的根上寄生的两种线虫中均有编码细胞壁降解酶的基因,且该基因在其他类群的线 虫中均不存在;作为抵抗线虫入侵的重要防线,农作物的细胞壁中则含有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的抑制蛋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农作物和线虫之间通过自然选择协同进化
B .两种线虫的种群中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的频率不一定相同 C .农作物的选择作用会使这两种线虫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D .使编码细胞壁降解酶的基因沉默有助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答案]C .[解析]A、依题意,在农作物的根上寄生的两种线虫中均有编码细胞壁降解酶的基因,且该 基因在其他类群的线虫中均不存在;作为抵抗线虫入侵的重要防线,农作物的细胞壁中则含有一系列细胞 壁降解酶的抑制蛋白,说明农作物和线虫之间通过自然选择协同进化,A 正确;B、两种不同线虫是经自然 选择进化而来的,它们生活的自然条件不一定相同,因此其细胞壁降解酶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B 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由于农作物的选择作用,这两种线虫的基因频
率发生定向改变,C 错误;D、细胞壁是抵抗线虫入侵的重要防线,使编码细胞壁降解酶的基因沉默有助于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D 正确。故选 C。
10 .热休克蛋白 HSP90 能帮助蛋白质折叠组装,并对错误折叠蛋白进行修复或降解。研究者选择一低表达 HSP90 果蝇品系培养多代,并统计眼睛表型的变异频率,结果如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某些变异表型可被 HSP90 的功能隐藏
B .对照品系为 HSP90 表达水平正常果蝇 C .对照组突变基因类型可能多于该品系 D .HSP90 的功能不利于保留基因多样性
[答案]D .[解析]A、热休克蛋白 HSP90 能帮助蛋白质折叠组装,并对错误折叠蛋白进行修复或降解, 某些变异表型可被 HSP90 的功能隐藏,A 正确;B、实验组为低表达 HSP90 果蝇品系,则对照品系为 HSP90 表达水平正常果蝇,B 正确;C、对照组可能由于 HSP90 能帮助蛋白质折叠组装,并对错误折叠蛋白进行 修复或降解,某些变异表型可被 HSP90 的功能隐藏,突变基因类型可能多于低表达品系,C 正确;D、HSP90 的功能会使某些突变个体表型正常,有利于保留基因多样性,D 错误。故选 D。
考点六 生物的进化综合
11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生物产生的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
B .捕食者一般吃掉猎物中的老弱病残,不利于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C .根据“收割理论”可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 .协同进化可以概括为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D .[解析]A、某生物产生的新基因并稳定遗传,但是没有形成新物种,该过程增加了基因多样 性,A 错误;B、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一般吃掉猎物中的老弱病残,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 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 错
误;C、根据“收割理论”可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会单一捕食某一被捕食者,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 错误;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协同进化有利 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 正确。故选 D。
12 .细胞色素 c 含有 104 个氨基酸,是生物氧化过程中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在线粒体中参与细胞呼吸过程。 科学家研究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和细胞色素 c 基因的最小突变距离,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物种 氨基酸差异数目 最小突变距离 物种 氨基酸差异数目 最小突变距离
人类 0 0 恒河猴 1 1
黑猩猩 0 0 兔 9 12
狗 11 13 酵母菌 44 56
马 12 17 猪 10 13
A .与人相比,恒河猴的细胞色素 c 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
B .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比人与马的亲缘关系近
C .细胞色素 c 的结构研究支持进化的共同由来学说
D .细胞色素 c 基因的突变数据为生物进化论提供分子水平证据
[答案]A .[解析] A、与人相比,恒河猴的细胞色素 c 有一个氨基酸差异,即发生一个密码子的替换,
一个密码子具有三个碱基,可能是发生 1~3 个碱基的替换,A 错误;B、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越 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据表可知,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比人与马的亲缘关系近,B 正确;C、各种生 物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是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故细胞色素 c 的结构研究支持进化的 共同由来学说,C 正确;D、基因和蛋白质等都属于分子水平的结构,细胞色素 c 基因的突变数据为生物进 化论提供分子水平证据,D 正确。故选 A。
13 .在生长猪笼草的东南亚土壤中几乎没有什么氮元素,但猪笼草可以产生一种含有强效神经毒素的花蜜, 使昆虫在其叶片边缘失去平衡滑入其球状陷阱中,从而帮助猪笼草适应缺氮环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猪笼草适应缺氮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相对的
B .猪笼草种群中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C .昆虫的存在使猪笼草的花蜜中出现毒素,从而有利于猪笼草捕食昆虫获得氮 D .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猪笼草和昆虫不断发生选择,直接被选择的是其表型
[答案]C .[解析]A、缺氮环境对猪笼草进行选择使其逐渐形成了适应性的特征。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
应环境的特征,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但每种生物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 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不一定能长期生 存和繁衍,A 正确;B、种群内可遗传的变异使个体间出现差异, 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 汰,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因此猪笼草种群中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 的必要条件,B 正确;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花蜜中出现毒素是种群本身存在的变异,不是因为昆虫 存在才使猪笼草的花蜜中出现毒素,C 错误;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在长期的生存斗争 中猪笼草和昆虫不断发生选择,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不同生物直接被选择的是其表型,D 正确。故选 C。
14.紧随着恐龙的灭绝,哺乳动物体型由基本不超过 10kg 演化到体重可超 1000kg。已灭绝的雷兽类的体型 极速变大就证明了这一观点,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对化石的分析和建模,可以为研究雷兽类的进化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B .在恐龙灭绝前后,哺乳动物体型大小的变化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C .在恐龙灭绝后,雷兽类通过个体体型变大以使其所处的生态位更具竞争优势 D .在物种演化初期,雷兽家族中既有体型较大的物种,也有体型较小的物种
[答案]C .[解析]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 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恐龙 灭绝前,体型小的个体适应环境,恐龙灭绝后,体型大的个体更适应环境,在恐龙灭绝前后,哺乳动物体 型大小的变化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B 正确;C、在恐龙灭绝后,体型较大的个体比体型小的个 体更具有生存优势,因此体型大保留,体型小的个体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雷兽类个体体型变大是环境的 选择,而不是通过变大体型适应环境,C 错误;D、哺乳动物体型由基本不超过 10kg 演化到体重可超
1000kg,已灭绝的雷兽类的体型极速变大就证明了这一观点,因此在物种演化初期,雷兽家族中既有体型 较大的物种,也有体型较小的物种,D 正确。故选 C。
15 .世界卫生组织 2012 年针对我国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
①我国感冒病人中至少有 60%使用抗生素,而且发烧就使用抗生素。
②现在某些感染性疾病患者青霉素静脉注射使用量达到 800 万-1200 万单位。(说明:在青霉素发现之 初,只要肌肉注射几十万单位就能控制住细菌感染。)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的变异是随机的、 的,所以在使用抗生素 (填“前”或“后”)就有各种抗药性的 细菌,这些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细菌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说明生物与环境存在 性,使用抗生素后,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说明这种“现象”不是绝对存在的,具有 性。
(2)最近重庆市儿童医院出现很多幼儿咳嗽、发烧,医生怀疑是肺炎,常见的肺炎有三种病原体:细菌、 病毒和支原体,病毒与其他两种病原体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根据达尔文观点,这三种病原体都
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这叫 学说,之所以形成多种不同的物种,可能是发生了进化,进 化的机制是 学说。
(3)为什么在青霉素发现之初,只要肌肉注射几十万单位就能控制住细菌感染,而现在某些感染性疾病 患者青霉素静脉注射使用量达到 800 万-1200 万单位 。
[答案](1) 不定向性 前 适应 相对
(2)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共同由来 自然选择
(3)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的抗药性的不同差异进行了选择,使细菌的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产生了耐 药性
[解析](1)细菌在繁殖产生后代中会发生变异,细菌的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性的,所以在使用抗生素 前就有各种抗药性的细菌,抗生素起到了选择作用,这些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细菌在一定环境 中生存和繁殖,说明生物与环境存在适应性,由于环境不断发生改变,使用抗生素后,大部分细菌被杀死, 说明这种“现象”不是绝对存在的,具有相对性
(2)细菌、支原体为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病毒与者两种病原体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 根据达尔文观点,这三种病原体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这叫共同由来学说,之所以形成多种不 同的物种,可能是自然选择使生物发生了进化,进化的机制是自然选择学说。
(3)由于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的抗药性的不同差异进行了选择,使细菌的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增加,产生 了耐药性,故在青霉素发现之初,只要肌肉注射几十万单位就能控制住细菌感染,而现在某些感染性疾病 患者青霉素静脉注射使用量达到 800 万-1200 万单位。
16 .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甲是某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定期随机抽取 100 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 AA、aa 个体数量的变化 曲线。在Ⅰ段,A 的基因频率是 ,据图判断在Ⅱ段该生物发生了进化,判断的理由是 。
(2)图乙中 a 、b 、c 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且存在地理隔离的 3 个地区。a 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 b、 c 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乙和丙是两个物种,依据是 。
(3)图丙中曲线 a 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b 、c 、d 表示使用诱 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由 a 变为 b、c、d 体现了 。四种菌株中 (填 字母)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答案](1) 60%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3)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d
[解析](1)据图可知,Ⅰ段 AA=40 个、aa=20 个、Aa=40 个,AA 、Aa 、aa 各占 40% 、40% 、20%,因此 A 的基因频率是 40%+40%÷2=60% ;Ⅲ段 AA=20 个、aa=40 个、Aa=40 个,AA 、Aa 、aa 各占 20%、
40% 、40%,因此 A 的基因频率是 20%+40%÷2=40% ,Ⅰ→Ⅱ→Ⅲ过程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 b、c 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 个新物种乙、丙,乙和丙是两个物种,依据是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3)由题图曲线可知,使用诱变剂处理青霉菌菌株后,既出现低产菌株,也出现高产菌株,说明基因突 变具有不定向性,与其它三种变异类型相比,d 菌株产量高,是符合人们要求的新类型。
17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 1:某种蛾的祖先易被蝙蝠捕食,若干万年之后的现在,这类蛾中的一部分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 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
材料 2:蛙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 使某种蛙与生活的 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若千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 1 中,蛾的适应性特征(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 的结果。
(2)根据材料 2 所述,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依据是 。
(3)在材料 2 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 导致该种群的基因库变 。
(4)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 A 和 B 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
基因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
A 种群(个) 200 50 100 180 170
B 种群(个) 0 160 200 0 270
d 基因在 A 种群中的频率为 。
[答案](1)自然选择
(2) 是 “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说明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
(3)小
(4)40%
[解析](1)材料 1 中,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 行模式,逃脱危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材料 2 中,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 所以这两个种群进化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3)种群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在材料 2 中,种群中个体数减少,这会导致 该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4)d 基因在 A 种群中的频率=(100×2+50+170)÷[(200+50+100)×2+180+17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