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 (含答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同步练习 (含答案)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5 12: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1979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说明( )
A.疫情推动意识形态改变
B.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C.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2.20世纪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1965年毛泽东提出“医学教育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上山下乡运动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D.解决农村医疗短缺问题
3. “9·11事件”后,美国专家认为:公共卫生安全是和国防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一样重要的国家安全。即使生物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暂时没有出现,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也可防治疾病,应对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主要说明( )
A.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国家安全需要
B.建立公共安全卫生体系可预防疾病
C.投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双赢战略
D.美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先世界
4.(2023·漳州)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19世纪70年代后,济贫院医院的条件大为改善,开始从济贫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济贫法医院,并向非贫民开放。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 )
A.解决了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
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D.防范了社会流行疾病的传播
5.2003年,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5年起,国务院先后出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文件。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行( )
A.强化了防疫领域的公共监督
B.旨在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C.有助于大众健康水平的提高
D.填补了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
6.2017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4小时内,并具备了在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这体现的是( )
A.先进科技助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B.国家十分重视公共卫生预报系统
C.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世界领先
D.公共卫生事件推动相关系统发展
7.(2023·菏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185.69亿元增加到383.09亿元。这些措施( )
A.推动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
B.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
C.使我国建立了健全的卫生防疫网络
D.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8.据统计,1970年全世界已有44个国家开办了121所公共卫生学院;1984年,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已增至214所,遍及五大洲54个国家。这表明( )
A.各国着手联合发展卫生事业
B.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得到完善
C.公共卫生得到多数国家重视
D.环境污染现象引起各国重视
9.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发起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这些运动( )
A.推动了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
B.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
C.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
D.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抗疫体系
10.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明确要“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由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20世纪60年代,“天花”在中国大陆基本灭绝;白喉和百日咳的发病率也逐年降低。同时,研制出“小儿麻痹症”灭活疫苗和麻疹疫苗。这可反映出该时期( )
A.文学与艺术事业繁荣
B.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C.教育与科技事业发展
D.医疗卫生工作进步
11.1979年英国开始实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成立新的卫生管理机构,通过市场提供部分非医疗服务;严格医生资质,鼓励私人兴办医疗服务机构。这些改革旨在( )
A.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服务
B.扩大政府的行政职能
C.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D.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
12.《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由此可知( )
A.药品供应问题严重
B.国家医疗立法完善
C.国家重视民生医疗
D.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
二、综合题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6—2010年中国重大医疗成就
年份 成果
1956年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沙眼致病源
1958年 大面积烧伤成功救治改写世界纪录
1960年 完成首例肝肿瘤切除手术
1963年 在世界范围首次断手再植成功
1965年 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2年 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疾的青蒿素
1985年 将乳腺癌治愈率提高到90%
1988年 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
2010年 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始推广
1952年12月,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为尽快恢复人民的生产、生活,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运动的方针是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国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整理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经济
与社会生活历史地图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概括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进行合理解释。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地方病的防与治
病种 部署 法律 成就
血吸虫病   1955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发出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会上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领导小组,统抓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1957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4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保证执行国务院指示的通知。 《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条例》《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暂行办法》《防治鼠疫规定》《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等 1958年江西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成为我国“送瘟神”的光辉典范。至新中国成立40周年前夕,我国广东、上海、福建、广西4省市区已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全国373个流行县中,有141个达到消灭标准,122个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到1988年,全国累计治愈1000多万病人,治疗110多万头病牛,灭螺面积114多亿平方米。
地甲病   狠抓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富民政策,把防病治病与脱贫致富相结合作为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到1989年,全国有27个省市区普及了碘盐,供应量达328万吨,有3.6亿人吃上了碘盐,占病区人口85%以上。全国治愈现症病人2500多万。继1980年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基本控制地甲病后,黑龙江、天津等17个省市区达到基本控制地甲病的标准。
——摘编自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
《我国防治地方病的辉煌40年》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1979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说明( )
A.疫情推动意识形态改变
B.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C.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合作以及多边体系的构建使得天花基本被消除,这说明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C项正确;美国和苏联的意识形态并未因为疫情而发生改变,排除A项;题干中强调的是美苏合作在对抗天花中的重要性,而非公共卫生政治化,排除B项;题干所列时间正值冷战时期,政治格局并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
2.20世纪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1965年毛泽东提出“医学教育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上山下乡运动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D.解决农村医疗短缺问题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严重困难,1960年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对农村实行的医疗卫生改革,也是调整的表现,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3. “9·11事件”后,美国专家认为:公共卫生安全是和国防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一样重要的国家安全。即使生物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暂时没有出现,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也可防治疾病,应对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主要说明( )
A.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国家安全需要
B.建立公共安全卫生体系可预防疾病
C.投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双赢战略
D.美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先世界
解析:根据材料“公共卫生安全是……重要的国家安全”“也可防治疾病,应对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信息可知,投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双赢战略,C项是最佳选项,正确;A项中“国家安全需要”、B项中“可预防疾病”能部分反映材料的观点,不是最佳选项,排除两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4.(2023·漳州)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19世纪70年代后,济贫院医院的条件大为改善,开始从济贫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济贫法医院,并向非贫民开放。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 )
A.解决了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
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D.防范了社会流行疾病的传播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并向非贫民开放”可知,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B项正确;“解决了”太绝对,排除A项;二战后英国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排除C项;“防范了”太绝对,排除D项。
5.2003年,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5年起,国务院先后出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文件。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行( )
A.强化了防疫领域的公共监督
B.旨在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C.有助于大众健康水平的提高
D.填补了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行,有利于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医疗水平,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防疫领域的公共监督,排除A项;法律法规的颁行不能直接推动大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排除D项。
6.2017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4小时内,并具备了在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这体现的是( )
A.先进科技助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B.国家十分重视公共卫生预报系统
C.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世界领先
D.公共卫生事件推动相关系统发展
解析:近年来,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网络直报系统”,大大缩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能够快速检测数百种病原体等,体现了先进科技助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A项正确;“国家十分重视公共卫生预报系统”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世界领先”,C项错误;“公共卫生事件推动相关系统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排除。
7.(2023·菏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185.69亿元增加到383.09亿元。这些措施( )
A.推动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
B.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
C.使我国建立了健全的卫生防疫网络
D.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法律法规,并扩大了公共卫生支出,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人们健康状况的改善,D项正确;因为国家公共卫生观念的日益深化才促使国家采取了这些措施,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变化,排除B项;材料只是几项措施,不能反映建立了健全的卫生防疫网络,排除C项。
8.据统计,1970年全世界已有44个国家开办了121所公共卫生学院;1984年,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已增至214所,遍及五大洲54个国家。这表明( )
A.各国着手联合发展卫生事业
B.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得到完善
C.公共卫生得到多数国家重视
D.环境污染现象引起各国重视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970年到1984年短短十四年的时间,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学院增加100多所,增加了10个国家。可见,公共卫生得到多数国家重视,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多个国家联合发展卫生事业,排除A项;医疗保障制度和环境污染现象,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D两项。
9.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发起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这些运动( )
A.推动了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
B.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
C.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
D.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抗疫体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发起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A项错误;仅凭材料中的卫生运动不能得出“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B项错误;仅凭材料中的卫生运动不能得出“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抗疫体系”,D项错误。
10.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明确要“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由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20世纪60年代,“天花”在中国大陆基本灭绝;白喉和百日咳的发病率也逐年降低。同时,研制出“小儿麻痹症”灭活疫苗和麻疹疫苗。这可反映出该时期( )
A.文学与艺术事业繁荣
B.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C.教育与科技事业发展
D.医疗卫生工作进步
解析:根据“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由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同时研制出……灭活疫苗和麻疹疫苗”可得出,新中国注重医疗卫生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医疗方面,而不是文艺、经济、教育,排除A、B、C三项。
11.1979年英国开始实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成立新的卫生管理机构,通过市场提供部分非医疗服务;严格医生资质,鼓励私人兴办医疗服务机构。这些改革旨在( )
A.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服务
B.扩大政府的行政职能
C.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D.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
解析:英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注重利用市场,而且鼓励私人兴办医疗服务机构,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英国逐渐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医疗改革正是这一背景下的政府行为,借以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D项正确;题干鼓励私人兴办医疗服务机构不等同于公民参与公共服务,A项偷换概念,排除;利用市场、鼓励私人兴办医疗服务机构都说明政府在减少行政干预,排除B项;市场具有趋利性,通过市场提供部分非医疗服务,私人兴办医疗服务机构,必然会导致盈利少的领域机构减少,不利于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排除C项。
12.《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要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由此可知( )
A.药品供应问题严重
B.国家医疗立法完善
C.国家重视民生医疗
D.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四个最严”的要求可知,国家重视医疗卫生问题,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内容不能得出当前药品供应问题严重的结论,加强医疗立法只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相关法律,排除A项;B项中“完善”的说法不准确,排除;材料只是强调我国药品监管,无法说明“卫生事业进入新时期”,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6—2010年中国重大医疗成就
年份 成果
1956年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沙眼致病源
1958年 大面积烧伤成功救治改写世界纪录
1960年 完成首例肝肿瘤切除手术
1963年 在世界范围首次断手再植成功
1965年 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2年 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疾的青蒿素
1985年 将乳腺癌治愈率提高到90%
1988年 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
2010年 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始推广
1952年12月,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为尽快恢复人民的生产、生活,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运动的方针是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国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整理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经济
与社会生活历史地图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概括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进行合理解释。
答案:示例:特点:一些医疗技术世界领先、自主研发;深入基层,覆盖面广;政府主导,全民动员。
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获得飞速发展,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在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自主研发,成就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全民医疗有了制度保障;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的进步、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技术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卫生观念的改变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的进步,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逐渐扩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为其他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地方病的防与治
病种 部署 法律 成就
血吸虫病   1955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发出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会上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领导小组,统抓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1957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4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保证执行国务院指示的通知。 《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条例》《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暂行办法》《防治鼠疫规定》《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等 1958年江西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成为我国“送瘟神”的光辉典范。至新中国成立40周年前夕,我国广东、上海、福建、广西4省市区已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全国373个流行县中,有141个达到消灭标准,122个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到1988年,全国累计治愈1000多万病人,治疗110多万头病牛,灭螺面积114多亿平方米。
地甲病   狠抓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富民政策,把防病治病与脱贫致富相结合作为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 到1989年,全国有27个省市区普及了碘盐,供应量达328万吨,有3.6亿人吃上了碘盐,占病区人口85%以上。全国治愈现症病人2500多万。继1980年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基本控制地甲病后,黑龙江、天津等17个省市区达到基本控制地甲病的标准。
——摘编自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
《我国防治地方病的辉煌40年》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论题:加强法治建设是搞好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阐述: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善用法治方式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血吸虫病和地甲病,国家制定、颁布了《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条例》《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暂行办法》《防治鼠疫规定》《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 》等一系列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科学防治,基本控制了血吸虫病和地甲病。我国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结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