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2023·德阳)下图是出土于四川省绵阳市双包山汉墓的经脉漆雕彩绘经络漆人。该漆人裸体直立、造型美观,表面绘制的经脉循行径路,既与《黄帝内经》的记载相似,又存在不少差异。该漆雕( )
A.构造完整地还原了人体结构
B.制作源于漆器工艺者的想象
C.使用体现了民众的生活旨趣
D.价值应与医学文献互相印证
2.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这表明分类检疫( )
A.彻底阻断了疫病传播
B.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
C.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
D.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
3.《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海药本草》是由五代李珣收录了海外百余种药物的一部简易版的“医疗手册”。明清时期,政府和民间大力推行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这些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 )
A.受大一统体制的制约
B.得益于国家力量支持
C.满足了大众基本需求
D.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4.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 )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抛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5.1941年,红军卫生学校第十四期即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学员毕业。下图为当期学员申玉英的毕业证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该学员毕业于民国二十九年
B.题词倡导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C.该校为中国第一所西医院校
D.它直接反映正面战场的抗战
6.14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在夺走2500万人生命的同时也促使人们进行反省。17至19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传入欧洲后,造成人员大量死亡及社会活动瘫痪。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爆发,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这反映出,疫病( )
A.延缓殖民扩张步伐
B.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C.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D.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7.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身患疟疾,病情严重,御医百治无效。此时,西方传教士刘应等人用金鸡纳治好了康熙的病,因此受到康熙的重视,康熙还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这说明( )
A.西药比中药更科学
B.西药逐步影响中国
C.中西医学交流频繁
D.西药成为侵华工具
8.威廉·麦克尼尔在其著作《瘟疫与人》中以人类史为主线,讲述人类与瘟疫的关系——“瘟疫是人类文明的副产品之一。人类打破平衡导致瘟疫横行,而瘟疫横行又致使人类行为发生改变,继而又发生新的瘟疫。因此平衡才是王道。”该学者的研究( )
A.论述疫病可以实现自生自灭
B.主张人类应该全力消灭疫病
C.是疫病研究的最权威的观点
D.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9.下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
措施 出处
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
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A.发挥地方主导作用
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D.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10.古罗马人把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因此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古罗马人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古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这说明古罗马( )
A.人民对疾病预防治理愚昧无知
B.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
C.疫情推动国家城市治理的发展
D.宗教观念影响医疗技术的进步
11.(2023·厦门)南宋时,中医儿科形成温补与凉寒两个学派的争鸣。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根据小儿病多由外感而生的特点,主张攻邪治病,药用寒凉之品,并提出“攻中有补”、辨证施治的医学主张。曾世荣( )
A.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B.在医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C.化解了儿科内部学术论争
D.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
12.《黄帝内经》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两者共同反映了西汉( )
A.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
B.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
C.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
D.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
二、综合题
13.(2023·临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大流感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这场流感发源于美国堪萨斯州哈萨克尔县,由该县征召入伍的人将流感病毒带进了该州一个大型军事基地福斯顿军营。美国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向其他美军基地及欧洲提供兵力,流感病毒就这样席卷了北美洲、欧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甚至波及太平洋上与世隔绝的岛屿。交战国由于战时新闻管制,都对疫情轻描淡写,而当时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比较自由,经常反复报道,所以此次流感被称为“西班牙女郎”。大流感对战争资源(人力、物力)的供给和军队士气产生了影响。全球死于这场流感的人 数,保守估计为3000万,也有人估计高达1亿。流感不仅减少了增援部队,影响了战略物资的供给,还消耗着原本有限而宝贵的战地资源——医院床位、药品、医务人员、救护车、担架工等等。在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国内政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经济方面也出现了崩溃,到处是饥饿与不满,而这一切都有流感的推波助澜。美国在巴黎和会中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威尔逊患了流感。流感使威尔逊的精神在会议期间“崩溃”了,进而影响了他在和会中的决策。
——据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
(1)依据材料,指出1918年大流感是如何影响世界局势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18年大流感中得到的认识。
14.古代中国在“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的磨砺下,逐渐积淀完善了一套较成熟的防疫制度举措。
时间 史载措施
秦朝 “睡虎地秦简(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中的《封诊式》中记载,秦代已经建立了疠疫的确诊标准,并要求基层及时上报。而且要求基层自觉隔离,认为隔离是最直接有效的抗疫方法。为了防止监狱出现大规模疫情,规定尚未定罪但可能判处重罪的疑犯若感染麻风病(疠),或送往“疠所”隔离执行,或定杀之,轻罪者则隔离执行
汉朝 《汉书·平帝纪》记载官方派遣医官巡诊疫区,为患者免费施药甚至由皇帝颁行药方。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如有疾疫,政府将会专门腾空一些舍第对患者进行隔离,集中治疗。会稽大疫期间,死者数万,(会稽)太守钟离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北宋 名臣富弼号召官民并举,出粮救灾,并征集住所达十万余分开隔离灾民。同时,以报酬和请功相报动员退休和候任官员,并好生犒劳。最后开放国有“山林陂泽之利”使民自救,并及时安葬尸体。董煟撰写了第一部处理灾荒的专著《救荒活民书》,强调保障救灾粮食(物资)供给,除打开常平仓、发放义仓、劝有米大户卖粮之外,还特别禁止官府“遏籴”(即禁止本地粮食外运)和“抑价”(即控制市场粮价或直接规定官价)
明清 采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康熙还曾下令强制接种:“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同时特设“查痘章京”一职督办
(18世纪)清代建立了严格的边境检疫制度,“凡有海船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时代(或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此时代(或我国古代)防疫政策出台的背景(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角度出发),并谈谈对现在的启示。(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2023·德阳)下图是出土于四川省绵阳市双包山汉墓的经脉漆雕彩绘经络漆人。该漆人裸体直立、造型美观,表面绘制的经脉循行径路,既与《黄帝内经》的记载相似,又存在不少差异。该漆雕( )
A.构造完整地还原了人体结构
B.制作源于漆器工艺者的想象
C.使用体现了民众的生活旨趣
D.价值应与医学文献互相印证
解析: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经脉漆人表面绘制的经脉循行径路,与《黄帝内经》中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说明其价值在于反映了汉代医学发展水平,可与医学文献互相印证,D项正确;经脉漆人表面绘有经脉循行径路不能说明其还原了人体结构,排除A项;制作源于漆器工艺者的想象与“(漆人表面绘制的经脉循行径路)与《黄帝内经》的记载相似”不符,排除B项;经脉漆人的使用体现了汉代医学水平而非民众生活旨趣,排除C项。
2.14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这表明分类检疫( )
A.彻底阻断了疫病传播
B.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
C.奠定了西方医疗体系
D.反映了国家干预形成
解析:根据“意大利港口实行‘检疫’,强制入境船舶和人员隔离观察,以防止黑死病等疫病流入,后来又出现了防范动植物病虫害的动物检疫和植物检疫”可知14世纪已出现分类检疫,体现了人类检疫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彻底”错误,排除A项;检疫不能奠定西方医疗体系,排除C项;没有体现国家力量的干预,排除D项。
3.《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海药本草》是由五代李珣收录了海外百余种药物的一部简易版的“医疗手册”。明清时期,政府和民间大力推行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这些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 )
A.受大一统体制的制约
B.得益于国家力量支持
C.满足了大众基本需求
D.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解析:由材料可知,《唐本草》是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明清时期政府和民间大力推行人痘接种,这些事例说明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中国医药的发展受大一统封建国家的支持,而非受到该体制的制约,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没有体现是否满足大众的需求状况,也没有涉及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情况,排除C、D两项。
4.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 )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抛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
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解析:根据“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可得出,新的思想认识主要是受到西方科学的影响,体现了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人普遍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医学界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与政府的措施无关,排除D项。
5.1941年,红军卫生学校第十四期即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学员毕业。下图为当期学员申玉英的毕业证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该学员毕业于民国二十九年
B.题词倡导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C.该校为中国第一所西医院校
D.它直接反映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红军卫生学校第十四期即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学员毕业。……当期学员申玉英的毕业证书”可知,1941年,第十四期学员毕业,在其毕业证上印有毛主席的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体现了倡导医学人道主义精神,B项正确;根据计算,1912年为民国元年,所以1941年应该是民国三十年,排除A项;在材料中,无法确定该校为中国第一所西医院校,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内容,排除D项。
6.14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在夺走2500万人生命的同时也促使人们进行反省。17至19世纪,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传入欧洲后,造成人员大量死亡及社会活动瘫痪。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爆发,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这反映出,疫病( )
A.延缓殖民扩张步伐
B.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C.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D.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爆发于墨西哥的黄热病传入欧洲后,造成人员大量死亡及社会活动瘫痪”“西班牙流感爆发,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体现的是疫病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C项正确;疫病并未延缓殖民扩张的步伐,排除A项;黑死病并未在全球范围传播,排除B项;材料与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7.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身患疟疾,病情严重,御医百治无效。此时,西方传教士刘应等人用金鸡纳治好了康熙的病,因此受到康熙的重视,康熙还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这说明( )
A.西药比中药更科学
B.西药逐步影响中国
C.中西医学交流频繁
D.西药成为侵华工具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熙身患疟疾,被传教士治好,康熙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说明西药逐步影响中国,故B项正确;仅以一个事例不能得出西药比中药更科学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中西医交流频繁,排除C项;由材料不能得出西药是侵华工具的结论,排除D项。
8.威廉·麦克尼尔在其著作《瘟疫与人》中以人类史为主线,讲述人类与瘟疫的关系——“瘟疫是人类文明的副产品之一。人类打破平衡导致瘟疫横行,而瘟疫横行又致使人类行为发生改变,继而又发生新的瘟疫。因此平衡才是王道。”该学者的研究( )
A.论述疫病可以实现自生自灭
B.主张人类应该全力消灭疫病
C.是疫病研究的最权威的观点
D.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解析:由题干中的“人类打破平衡导致瘟疫横行”“平衡才是王道”等信息说明,该学者在反思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行为,希望寻求解决瘟疫之道,D项正确;该学者是在讲人类与瘟疫之间的关系,所以不是论述疫病可以实现自生自灭,而是需要人类改变自身的行为,排除A项;由题干中的“人类打破平衡导致瘟疫横行”“平衡才是王道”等信息可知,该学者主张人与自然之间要实行某种平衡,才是正确对待瘟疫的态度,而不是主张人类全力消灭疫病,排除B项;题干只给出了一个学者的观点,并未与其他观点进行比较,不能得出它是疫病研究最权威观点的结论,排除C项。
9.下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
措施 出处
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
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A.发挥地方主导作用
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D.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解析:根据“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可得出这些都是隔离救治措施,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0.古罗马人把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因此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古罗马人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古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这说明古罗马( )
A.人民对疾病预防治理愚昧无知
B.重视从公共卫生角度防治疫病
C.疫情推动国家城市治理的发展
D.宗教观念影响医疗技术的进步
解析:材料“古罗马人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古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体现的是古罗马对公共卫生的重视,B项正确;人民对疾病预防治理愚昧无知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与疫情推动国家城市治理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医疗技术的进步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且材料未涉及宗教对医疗技术的阻碍作用,排除D项。
11.(2023·厦门)南宋时,中医儿科形成温补与凉寒两个学派的争鸣。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根据小儿病多由外感而生的特点,主张攻邪治病,药用寒凉之品,并提出“攻中有补”、辨证施治的医学主张。曾世荣( )
A.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B.在医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C.化解了儿科内部学术论争
D.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
解析:根据材料“南宋时,中医儿科形成温补与凉寒两个学派的争鸣。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根据小儿病多由外感而生的特点……提出‘攻中有补’、辩证施治的医学主张”可得知曾世荣提出了糅合中医儿科两个学派观点的新主张,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曾世荣在医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排除B项;材料表现曾世荣继承并发展中医传统诊疗方法,而不是化解了儿科内部学术论争,排除C项。
12.《黄帝内经》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两者共同反映了西汉( )
A.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
B.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
C.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
D.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
解析:根据材料“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和“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知,当时人们认识到疫病的传染性,病人需要进行隔离医治,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汉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但未体现统治者重视疫病防治工作,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药开始应用于疫病防治,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西汉对疫病传染性有一定认知,“对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3.(2023·临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大流感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这场流感发源于美国堪萨斯州哈萨克尔县,由该县征召入伍的人将流感病毒带进了该州一个大型军事基地福斯顿军营。美国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向其他美军基地及欧洲提供兵力,流感病毒就这样席卷了北美洲、欧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甚至波及太平洋上与世隔绝的岛屿。交战国由于战时新闻管制,都对疫情轻描淡写,而当时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比较自由,经常反复报道,所以此次流感被称为“西班牙女郎”。大流感对战争资源(人力、物力)的供给和军队士气产生了影响。全球死于这场流感的人 数,保守估计为3000万,也有人估计高达1亿。流感不仅减少了增援部队,影响了战略物资的供给,还消耗着原本有限而宝贵的战地资源——医院床位、药品、医务人员、救护车、担架工等等。在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国内政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经济方面也出现了崩溃,到处是饥饿与不满,而这一切都有流感的推波助澜。美国在巴黎和会中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威尔逊患了流感。流感使威尔逊的精神在会议期间“崩溃”了,进而影响了他在和会中的决策。
——据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
(1)依据材料,指出1918年大流感是如何影响世界局势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18年大流感中得到的认识。
答案:(1)大流感由美国军队传播输入欧洲,并随着战争中军队调动蔓延到全球范围;流感造成兵员重大损失,消耗了后勤保障能力和战争资源,加速了一战的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因染上流感而影响了决策,对战后国际会议和世界格局有一定影响。
(2)战争与疫病流行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许多大规模战争都伴随着传染病的暴发和蔓延;疫病流行对国家和国际局势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世界联系不断密切情况下,各国要加强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和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利用国际话语权进行舆论战和新闻管制不利于疫病防治;要大力加强医学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要对人口流动和交通方式进行有效管理。
14.古代中国在“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的磨砺下,逐渐积淀完善了一套较成熟的防疫制度举措。
时间 史载措施
秦朝 “睡虎地秦简(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中的《封诊式》中记载,秦代已经建立了疠疫的确诊标准,并要求基层及时上报。而且要求基层自觉隔离,认为隔离是最直接有效的抗疫方法。为了防止监狱出现大规模疫情,规定尚未定罪但可能判处重罪的疑犯若感染麻风病(疠),或送往“疠所”隔离执行,或定杀之,轻罪者则隔离执行
汉朝 《汉书·平帝纪》记载官方派遣医官巡诊疫区,为患者免费施药甚至由皇帝颁行药方。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如有疾疫,政府将会专门腾空一些舍第对患者进行隔离,集中治疗。会稽大疫期间,死者数万,(会稽)太守钟离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北宋 名臣富弼号召官民并举,出粮救灾,并征集住所达十万余分开隔离灾民。同时,以报酬和请功相报动员退休和候任官员,并好生犒劳。最后开放国有“山林陂泽之利”使民自救,并及时安葬尸体。董煟撰写了第一部处理灾荒的专著《救荒活民书》,强调保障救灾粮食(物资)供给,除打开常平仓、发放义仓、劝有米大户卖粮之外,还特别禁止官府“遏籴”(即禁止本地粮食外运)和“抑价”(即控制市场粮价或直接规定官价)
明清 采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康熙还曾下令强制接种:“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同时特设“查痘章京”一职督办
(18世纪)清代建立了严格的边境检疫制度,“凡有海船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时代(或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此时代(或我国古代)防疫政策出台的背景(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角度出发),并谈谈对现在的启示。(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背景:秦汉之所以能形成依法抗疫的基本举措,原因在于,法家主导的秦律事无巨细,必然会对抗疫各项举措加以考虑。
汉代则是因儒家思想的介入,诸如皇帝下“罪己诏”和祈天保佑、减免赋税休养生息、官员身先士卒等道德性的制度举措便应运而生。
宋朝抗疫举措革新则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士大夫知识水准和治理权能的提高,让抗疫制度更加务实。
明末清初西方医学知识的输入则让依法抗疫更具说服力。而制度的完善均需虚心总结和大胆改革,例如富弼、董煟、康熙等人。
启示:唯有统合国家和市场资源,充分依靠信息和科技,坚持传统与革新并重,才能在依法防控和治理疫灾上走出中国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