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全国卷Ⅲ,13)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2O(l)ZnO(s)+2Ni(OH)2(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aq)-e-===NiOOH(s)+H2O(l)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ZnO(s)+H2O(l)
D.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2.(2023·南通模拟)一种可用于吸收CO2的电池,其工作时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2e-===2H+
B.Ⅰ室出口处溶液的pH大于入口处
C.如果将Ⅰ室、Ⅱ室间改为阳离子交换膜,则电池工作时Ⅰ室可能有CaCO3沉淀生成
D.该装置可以制取CaCl2和NaHCO3
3.(2023·扬州中学模拟)一种新型AC/LiMn2O4电池体系,在快速启动、电动车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其采用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作正极(可由Li2CO3和MnO2按物质的量比1∶2反应合成),高比表面积活性炭AC(石墨颗粒组成)作负极。充电、放电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LiMn2O4的过程中可能有H2产生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Mn2O4+xe-===Li(1-x)Mn2O4+xLi+
C.充电时AC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
D.可以用Li2SO4水溶液做电解液
4.(2020·全国卷Ⅲ,12)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其中在VB2电极发生反应:VB2+16OH--11e-===VO+2B(OH)+4H2O。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载通过0.04 mol电子时,有0.224 L(标准状况)O2参与反应
B.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负极区溶液的pH升高
C.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20OH-+6H2O===8B(OH)+4VO
D.电流由复合碳电极经负载、VB2电极、KOH溶液回到复合碳电极
5.以金属镍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Ni(NO3)2溶液的浓差电池,盐桥中电解质为KNO3,其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极的电势:a极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2++2e-===Ni
C.Ni2+从右池经盐桥流向左池导致两池最终c(Ni2+)相等
D.当电路中转移0.2 mol电子时,负极区溶液质量增加Δm>5.9 g
6.(2022·全国乙卷,12)Li-O2电池比能量高,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Li-O2电池(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e-)和空穴(h+),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对电池进行充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2O2===2Li+O2
B.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
C.放电时,Li+从正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迁移
D.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O2+2Li++2e-===Li2O2
7.如图是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乙二胺[H2N(CH2)2NH2]氧化为环境友好物质而制作的化学电源,可给二次电池充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极电极反应式:H2N(CH2)2NH2+4H2O-16e-===2CO2+N2+16H+
B.充电时二次电池的正极应与M极相连
C.H+通过质子交换膜由N极向M极移动
D.若N极消耗了标准状况下2.24 L O2,则有0.4 mol电子从N极流向M极
8.(2023·全国乙卷,12)室温钠-硫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成本低、比能量高的能源存储系统。一种室温钠-硫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将钠箔置于聚苯并咪唑膜上作为一个电极,表面喷涂有硫黄粉末的炭化纤维素纸作为另一电极。工作时,在硫电极发生反应:S8+e-―→S,S+e-―→S,2Na++S+2(1-)e-―→Na2S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充电时Na+从钠电极向硫电极迁移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流动的方向是a→b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Na++S8+2e-―→Na2Sx
D.炭化纤维素纸的作用是增强硫电极导电性能
9.如图是常温钠离子全固态浓差电池工作示意图。正极材料为层状含钠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为钠锡合金(Na15Sn4)。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该电池工作时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放电时,负极的反应为Na15Sn4-15e-===15Na++4Sn
C.充电时,Na+会被吸附进入过渡金属氧化物层
D.充电时,b极接电源的正极,a极接电源的负极
10.一种钾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K0.5MnO2+8xCK0.5-xMnO2+xKC8,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放电时,K+向负极区迁移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l-3e-===Al3+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K0.5MnO2-xe-===K0.5-xMnO2+xK+
11.复旦大学的王永刚教授研究团队在柔性电池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发展了一种基于有机物电极材料的柔性水系锌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实现了芘四酮(PTO)与PTO-Zn的相互转化,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Zn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Y电极反应可表示为PTO+Zn2++2e-===PTO-Zn
C.充电时,Zn2+向Y电极移动
D.充电时,X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12.(2024·徐州模拟)锌溴液流电池用溴化锌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并在电池间不断循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n接电源的负极,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左侧流向右侧
B.放电时每转移1 mol电子,负极区溶液质量减少65 g
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Br2+2e-===2Br-
D.若将阳离子交换膜换成阴离子交换膜,放电时正、负极也随之改变
13.双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NH的废水的工作原理如图(a)所示,双阴极通过的电流相等,废水在电池中的运行模式如图(b)所示。
(1)Y离子交换膜为_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2)Ⅲ室中除了O2→H2O,主要发生的反应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生成3.5 g N2,理论上需要消耗________ g O2。
14.减弱温室效应的方法之一是将CO2回收利用。科学家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将CO2转化为气体燃料CO(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该装置工作时,导线中通过2 mol电子后,假定溶液体积不变,M极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N极电解质溶液变化的质量Δm=________ g。
第37练 新型化学电源分类突破
1.D [该电池采用的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高效沉积ZnO,且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A正确;根据题干中总反应可知该电池充电时,Ni(OH)2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NiOOH,其电极反应式为Ni(OH)2(s)+OH-(aq)-e-===NiOOH(s)+H2O(l),B正确;放电时Zn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ZnO,电极反应式为Zn(s)+2OH-(aq)-2e-===ZnO(s)+H2O(l),C正确;电池放电过程中,OH-等阴离子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错误。]
2.D [由图可知a极为负极,氢气在电极a上失电子,结合Ⅰ室中的氢氧根离子生成水,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A错误;Ⅰ室中氢氧根离子逐渐被消耗,溶液pH逐渐减小,则出口处pH小于入口处,故B错误;如果将Ⅰ室、Ⅱ室间改为阳离子交换膜,则Ⅰ室中的钙离子通过交换膜向Ⅱ室移动,在Ⅱ室中结合CO可能生成CaCO3沉淀,故C错误;该装置Ⅰ室中有钙离子、从Ⅱ室迁移来的氯离子,故Ⅰ室可以制取氯化钙;Ⅱ室中含钠离子和反应生成的碳酸氢根离子,可得到碳酸氢钠,故D正确。]
3.C [Li2CO3和MnO2按物质的量比1∶2反应合成LiMn2O4,Mn元素化合价降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可能有O2产生,故A错误;放电时,锂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的Li(1-x)Mn2O4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Li(1-x)Mn2O4+xLi++xe-===LiMn2O4,故B错误;放电时AC作负极,则充电时AC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故C正确;锂会和水反应,该电池体系应该采用有机溶剂,故D错误。]
4.B [根据VB2电极发生的反应VB2+16OH--11e-===VO+2B(OH)+4H2O,判断得出VB2电极为负极,复合碳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所以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20OH-+6H2O===8B(OH)+4VO,C正确;负载通过0.04 mol电子时,有0.01 mol氧气参与反应,即标准状况下有0.224 L氧气参与反应,A正确;负极区消耗OH-,溶液的pH降低,正极区生成OH-,溶液的pH升高,B错误。]
5.C [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电极的电势:a极6.C [充电时为电解池,由题目信息知,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则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2O2===2Li+O2,因此,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A、B正确;放电时,金属L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Li+从负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迁移,C错误;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Li+O2===Li2O2,则正极反应为O2+2Li++2e-===Li2O2,D正确。]
7.A [由题图知,M极为负极,N极为正极,H2N(CH2)2NH2 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N(CH2)2NH2+4H2O-16e-===2CO2+N2+16H+,A正确;充电时二次电池的正极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即与N极相连,B错误;H+通过质子交换膜由M极移向N极,C错误;当N电极消耗标况下2.24 L O2时,则转移× 4=0.4 mol电子,所以有0.4 mol电子从M极流向N极,D错误。]
8.A [充电时为电解池装置,阳离子移向阴极,Na+由硫电极迁移至钠电极,A错误;放电时Na在a电极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即电子在外电路的流向为a→b,B正确;将题给硫电极发生的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由×①+×②+③可得正极的反应式为2Na++S8+2e-―→Na2Sx,C正确;炭化纤维素纸中含有大量的炭,炭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增强硫电极的导电性能,D正确。]
9.B [该电池放电时,是原电池工作原理,充电时,是电解池工作原理,无论是放电还是充电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放电时,负极上钠锡合金(Na15Sn4)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钠离子和锡,故B正确;充电时,是电解池工作原理,Na+会向阴极移动,会脱离过渡金属氧化物层,故C错误;充电时,b极接电源的负极,a极接电源的正极,故D错误。]
10.D [充电时,应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项错误;放电时,K+应向正极区迁移,B项错误;由已知得,放电时,负极失去电子,故负极的电极反应为xKC8-xe-===8xC+xK+,C项错误。]
11.C [Zn是活泼金属,放电时,Zn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放电时,Y电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PTO+Zn2++2e-===PTO-Zn,B项正确;充电时,该装置为电解池,X电极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则Zn2+向X电极移动,C项错误,D项正确。]
12.A [充电时n接电源的负极,作电解池的阴极,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定向迁移,故由左侧流向右侧,A正确;放电时,负极Zn溶解生成Zn2+,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正极定向迁移,故负极区溶液质量不变,B错误;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C错误;若将阳离子交换膜换成阴离子交换膜,放电时正、负极不会改变,D错误。]
13.(1)阳 (2)NH+2O2===NO+H2O+2H+ (3)26
14.不变 18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电子由M极流向N极,说明M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N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O2+2H++2e-===CO+H2O。导线中通过2 mol电子后,则负极产生2 mol H+,此时有2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N极,即M极电解质溶液中H+的量不变,电解质溶液的pH不变;由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每转移2 mol电子,N极电解质溶液中增加1 mol H2O,则Δm=18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