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蝌蚪找妈妈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 小蝌蚪找妈妈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5 14:2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蝌蚪找妈妈》(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则童话故事。它巧妙地将自然科学知识融入有趣的小故事中。文章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通过写小蝌蚪寻找妈妈的奇妙经过,写出了小蝌蚪发育成长为幼蛙的过程及其生活习性的变化。文中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偏正式短语,值得学生学习和积累。描写青蛙妈妈的语句写得特别精彩,“蹲着”“披着”“露着”“鼓着”等动词用得准确生动,值得引导学生体会积累。
二上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一定数量的常用字,识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掌握了基本的识记字形的方法,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已经能初步阅读简单的注音读物,但因为阅读量总体偏小,对阅读篇幅长的文章有畏难情绪。本课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领他们进入故事中的情境,饶有兴趣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把语文学习和增长见识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读课文、读词语及近义词比较等方式,学习“塘”等14个生字。
(二)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偏正短语,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积累语言。
(三)借助课文和图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貌特征,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连一连等方式,知道蝌蚪是如何成长为青蛙的。
三、教学重难点:
(一)能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生字,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能用“露着、披着”等动词分别说一句话。
(二)能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三)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两则谜语,读一读,猜一猜、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谜底: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谜底:青蛙)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两种小动物有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认读词语。
(1)课件出示12个带拼音的词语,学生自由练读。
池塘 脑袋 灰色 欢迎 阿姨 乌龟 头顶
披着 鼓着 游哇游 教捕食 宽嘴巴
(2)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第一位小朋友带读有拼音的词语,第二位小朋友带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3)同桌间相互读给对方听,读错的地方要及时纠正。
(4)检查认读。(课件随机出示词语,词语出现在蝌蚪图片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小蝌蚪的外貌特征。
(1)(点击屏幕,带词语的小蝌蚪图片消失)教师讲述:小蝌蚪游走了,你还记得它长什么样子吗?请学生自由交流小蝌蚪的形象。(教师板贴蝌蚪图片)
(2)课文里是怎么介绍的呢?请学生翻开书本,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
(3)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语。
(4)读后交流。(教师相机板贴: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5)学生读短语,教师指导读好短语,提示中间的“的”读得又轻又短。
教师小结,引导读好第一自然段:可爱的小蝌蚪在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一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小青蛙的外貌特征。
(1)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根据学生回答,板贴青蛙图片)课文的哪一段告诉我们青蛙妈妈的样子?(引导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
(2)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小蝌蚪外貌特征的方法:还记得刚才我们是怎么认识小蝌蚪的吗?
(预设:先找出描写青蛙的段落,再画出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接着读一读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
(3)按照“找”“画”“读”的方法,开展同桌合作学习,认识青蛙妈妈。
(4)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学习。
小组分享找到的描写青蛙妈妈样子的短语。(相机板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
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指导学生读好短语,教师指导。(通过评价语提示学生读出青蛙外貌的特征,如:碧绿的衣服真好看;我们看到了雪白的大肚皮;青蛙的眼睛鼓鼓的,真有趣……)
(5)学生练读描写青蛙外貌的句子,边读边学着青蛙妈妈做一做动作。(个别展示读,齐读)
(6)教师范读,比较原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师读句子: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比较原句,发现不一样的地方。
讨论“披着”可以换成“穿着”吗?说说理由。
当学生阐述理由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出示两幅图:图1小朋友穿着衣服,图2小朋友披着披风。引导学生区分“披”和“穿”。(预设:“穿”一般衣服上会有扣子或者拉链,“披”是指衣服覆盖在肩背上-披着碧绿的衣裳,才会露出雪白的肚皮)
3.学习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请学生边读边找,将小蝌蚪的变化用波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分亨找到的句子。课件依次出示: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3)请学生读一读小蝌蚪的变化。(男女生轮流读,齐读)
(4)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游过来了,它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成青蛙的呢?请学生口头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了( ),过了几天,又长出了( ),再过几天,尾巴渐渐( ),小蝌蚪长成了( ),最后尾巴( )。
(按照小蝌蚪长成青蛙的顺序,依次填空“后腿”“前腿”“变短了”“小青蛙”“不见了”)
(5)教师创设情境,提出练习任务:小蝌蚪还准备了一个挑战等大家去完成呢。请把课本翻到第4页,根据小蝌蚪变化的过程,完成连线题。
(四)书写生字“两”和“就”
1.观察字形,说说这两个字的结构。
2.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两:独体字,两组“撇点”前小后大,第二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组的点的下方;就: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紧凑,撇尖穿插到“小”的右点的下方)
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里描一描,写一写。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样子,了解了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小蝌蚪在寻找青蛙妈妈的过程中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