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注释、练习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
领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释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学弈》,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与另一位古代思想家孔子合称为“孔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孔子有关的故事。
2、跟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这个课题中,“辩”字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一下,中间是言字旁,意思是“辩论”
3、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两个小孩子围绕太阳进行辩论)这个故事就是围绕“辩”这个字展开的。
二、初读古文,读通读顺
1、同学们,我们从题目中基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2、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将课文读准确、流利的呢?指名读方法
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如遇到多音字,联系语境想一想字的意思再判断读音
长的句子应读出恰当的停顿。
3、请同学们对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4、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文中出现了一些多音字,你注意到了吗?指名回答读音和依据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wéi(是)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wéi(是)
孰为汝多知乎?wèi(同“谓”,表示说)zhì(同“智”,智慧)
遇到多音字,我们可以联系语境根据字义判断读音。
5、这篇文言文几处长句子的断句比较难,谁能来读一读?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我发现你在“日始出时”,“日初出”,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会停顿一下,停顿地很到位。
②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这两句句式几乎一样,停顿也几乎一样
6、现在将这些句子都送回文中。
7、齐读
三、再读古文,理解内容
1、古文读通读顺了,但是古文的理解总是让我们觉得有点难度。这节课上,我们继续用学习《学弈》的自学方法来把这篇文言文读懂。
先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说课文大意,在不理解处做标记。
2、交流:
刚才看大家学习得非常认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学习的结果。说说你关注了哪些字词,理解了什么?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A、这句话中关注一下:游(游学)、 故(原因)。
B、说一说整句的意思
C、这句话还是这件事情的起因,交代了故事的人物。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呢?齐读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A、抓住“以、去”这两个关键字理解句子意思。以:认为
“去”现在的意思是前往某地,在这里怎样理解呢?(人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B、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C、这是两小儿的截然相反的观点。(板书:观点 日初出 日中时 近 远 远 近)
(3)两小儿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观点,请大家读一读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A、抓住:“大如车盖、如盘盂、沧沧凉凉、探汤”等关键词语来理解内容。
“汤”在古代一般指热水,如成语:固若金汤、赴汤蹈火等。
B. 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C. 这两句话就是小儿争辩的理由,他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明理由的?(板书:理由 大 小 视觉,冷 热 触觉)
D、请你再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两小儿是用什么表达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文本解读:
a、对比:初出——大如车盖(沧沧凉凉);日中——如盘盂(如探汤)。
b、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如”的理解。
c、反问:此不为…………乎?
两个孩子在辩斗时都是先说观点,后说理由,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反问句来增强语气,他们说得都符合事实,只是因为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所以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4)由此可见,这是两个怎样的孩子啊?
聪明、善辩;善于观察,有探索精神,善于思考,大胆质疑,说话有理有据
(5)指导朗读。同学们,这两个孩子是在(辩论、争辩)辩论的场面一般怎么样?——“很激烈,双方在辩斗,都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那我们怎样才能读出争辩的感觉呢?
A、指名单句朗读,相机指导(语气强硬坚定,语速快,声音高,重读观点对立的关键词,做出相应神态动作)
C、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两小儿,其他内容同学齐读
D、挑战一下,让我们把这么精彩的描写背下来吧。指名背,齐背
一儿曰( )
一儿曰( )
一儿曰:“日初出( ),及日中( ),此不为( )而( )?”
一儿曰:“日初出( ),及其日中( ),此不为( )而( )?”
(6)两小儿辩斗正酣,请孔子决断
此时的孔子怎样表示呢?(孔子不能决也)
决是什么意思?给它组个词(决断,决定)这就是它在文中的意思了。
那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7)面对孔圣人的无法判断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引读)
A、这句话中,难理解的字较多,你们关注到了哪几个?(孰、为、汝、知)说一说整句话的意思。
(8)孔子是谁啊? 出示孔子简介指名读。这么一个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对于这个问题也无法决断。你认为孔子是个“多知”之人吗?
A、孔子是智慧的,孔子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实事求是才是大智慧。(孔子:实事求是)
B、孔子不是智慧的。辩论的问题很复杂,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即使是孔子也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知识。启发我们要不断学习,学无止境。
是啊,受时代所限,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和那两小儿来说,这个问题他们无法解决,那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知道太阳是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吗?(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太阳离我们是一样远近的。至于其中的科学道理,我们同学可以下课后自己去查找资料或翻阅相关书籍。)
3、师生合作朗读,男生读一儿,女生读另一儿,老师读旁白,师生合作朗读
4、文章学到这儿,你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意思来说一说吗?
(自由说——指名说)
四、总结
1.故事读完了,你有哪些收获呢?
(1)面对问题我们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大智慧。
(2)在认识自然,探求真理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善于观察,敢于思考,大胆质疑。
五、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故事相信对大家都很有启发,课后请同学们把这则文言文背诵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