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05 19:3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1919 1920 1921 1922 1929 1931 1936 1937 1938 1939 1941 1942 1945
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建立
希特勒组建“纳粹党”
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墨索利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经济大危机爆发
九一八事变
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
二战爆发,局部战争发展为全球战争
七七事变
《慕尼黑协定》签订
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德国入侵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战后国际新秩序建立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雅尔塔会议,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
法西斯主义兴起、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
时空坐标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19世纪在欧洲扩散并取得胜利;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极端民族主义: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军国主义: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名词概念】
(一)历史原因: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法国元帅福煦
1919年7月21日,300万德国工人罢工抗议签订《凡尔赛和约》。
一、二战爆发的背景(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在30年代那个时候,无论德国、意大利、日本,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它们是“修改主义”的国家或不满意的国家。这些国家在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施了。
(二)直接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为了缓和摆脱危机,各国一方面提高进口税率,高筑关税壁垒,限制外国商品输入,以保护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则实行货币贬值,廉价对外倾销本国商品,以加紧争夺国外市场。这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关税战、货币战和倾销战。
罗斯福新政
斯大林模式
法西斯道路
计划经济,积蓄实力
国家干预,挽救危机
对外战争,转嫁危机
罗斯福新政
1、做法: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
2、内容:①帮助银行恢复信用、保证存款安全;②调节工业生产、实行公平竞争;③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影响:
①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②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③但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三)现实原因:法西斯主义兴起
1、含义:
2、兴起:
本义为“束棒”,是把多根木棍绑在一起,中间插一把斧头。束棒捆在一起表示个体服从集体,斧头是用来处死罪犯。法西斯在古罗马帝国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现在,法西斯是独裁、暴政、恶行和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1921年,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军阀、刷新人士,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日本法西斯运动开始。
3、特征:
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4、实质: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
1、亚洲: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6年“二二六兵变”
2、欧洲:
①1933年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1940.9.27,三国在柏林签署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四)现实原因: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五)重要原因:
英法绥靖、美国中立、苏联自保
1、含义:
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丢卒保车”、“祸水东引”)
《慕尼黑协定》签字现场
2、表现: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纵容日本侵华。
②1935年,纵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1938年,纵容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慕尼黑协定》标志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英法绥靖政策:
3、原因:
英法尽管同为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①一战对英法等国的综合实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②一战以来和平主义的思潮蔓延,希望牺牲小国利益换取和平。
③英法等国希望“祸水东引”,德国与苏联进行战争。
4、影响:
绥靖政策破坏了苏联和法、德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的努力,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935.8美国通过《中立法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基本内容: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和第三国作战,另外一国不予以支持。
3.缔约一方不参加任何反对另一方的国家集团。
4.双方以和平手段解决缔约双方的一切争端。
5.条约有效期为10年。
此外还有一条那就是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荒唐的伴侣” 希特勒与斯大林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年增长指数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1913年 100 100 100 100 100
1920年 122.2 176 59 92.6 70.4
1925年 148 221.8 94.9 86.3 114.3
1929年 180.8 324 117.3 100.3 142.7
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倒挂”现象比一战前更加严重
(六)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面对(经济)危机,英法美等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方式减轻危机。而德国、日本由于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专制主义、军国主义气氛浓厚,则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法西斯主义道路。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①历史原因: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
②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③现实原因:德意日军国主义传统的影响,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④重要原因:英法绥靖政策、美国中立法案、苏联避战自保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⑤根源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⑥其他原因:反法西斯国家没有形成统一战线,无法阻止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战争扩大。
【总结归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性质:
(1)从战争发动者的动机来看,二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
(2)从战争的抵抗者来看,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示意图
(一)局部战争阶段:1931—1941
1、亚洲: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二战序幕。
②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成为二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2、非洲: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二、二战的进程
3、欧洲: ①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②1939年,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③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一)局部战争阶段:1931—1941
法国沦丧
不列颠空战,这是第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德国失败。
28天征服了波兰
4小时征服丹麦
23天征服挪威
5天征服荷兰
18天征服比利时
卢森堡不战而亡
40多天征服法国(1940.6.22)
1940.7“海狮计划”空袭英国
1941.6“巴巴罗萨计划”侵苏联
【二战趣事】
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出现了所谓:
“奇怪战争”、“静坐战争”
英军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德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国飞行员
英国以弱胜强,并得以保存军事上的优势,而后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
二战趣事——不列颠空战
1940年6月,德国占领了整个西欧。为尽快征服英国,德国元首希特勒亲自拟定了针对英国作战的名为“海狮”的行动计划。1940年至 1941年,在英国本土及英吉利海峡上空爆发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空战。
“不可思议”的马奇诺防线
德军一路取道荷兰、比利时进入法国北部,一路佯攻马其诺防线,主力则绕过防线穿越山高林密的阿登地区,突入法国。
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渍之后,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英法联军在法国西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敦刻尔克撤走33万军队。也是1940年英法联军历史最大规模军事撤退行动.
1、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
(二)全球阶段:1941—1945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日军以仅损失5艘自杀性小型潜艇和29架飞机的轻微代价,击沉8艘美国战列舰和10艘其它战舰,击毁击伤美机260多架,美军伤3300多人。偷袭使美太平洋舰队失去作战能力,从而确立了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绝对海空优势。
2、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942.1
①标志: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②性质:反法西斯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
③作用: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26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
3、盟国战略反攻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北非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战役胜利,战局形势扭转。
②诺曼底登陆,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2.6.4中途岛战役
1942.10-11阿拉曼战役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诺曼底战役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44年
诺曼底登陆
1942-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
阿拉曼战役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9月)
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5月)
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1943年9月)
4、战争胜利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亚洲战场 欧洲战场 非洲战场
局部战争 兴起 日本侵华战争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1935年意大利
入侵埃塞俄比亚
发展 1939.9,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41.6,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成为抗击纳粹德国的主要战场 全球阶段 太平洋战争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 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反法西斯同盟 1942.1《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战争转折 1942.6中途岛战役 1942-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战转折点) 1942年阿拉曼战役
战争结束 1945.9.2,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战结束 1945.5.8, 德国投降 欧洲战场结束 1943年5月,
非洲战场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①从局部战争发展为全球战争;由帝国主义战争到反法西斯战争。
②从各自作战到协同作战;
③多个战场并存、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中国抗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主要兵力;
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4.中国抗日战场与英美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各国团结协作;
(2)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支持。
(3)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4)正确的战略指导,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决定;
(5)各国人民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同仇敌忾,浴血奋战。
南京大屠杀
奥斯维辛集中营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波及61个国家,20亿以上人口,交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1亿1千万人……军队和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多万人,消耗军费11000多亿美元,物质损失在4万亿美元以上。
——方连庆等《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1、人类社会: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和心灵创伤。
1919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克里孟梭、(美)威尔逊、(英)劳合·乔治
1945雅尔塔会议三巨头(英)丘吉尔、(美)罗斯福、(苏)斯大林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2、国际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
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4、科技方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联合国宪章》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妇女就业史上的分水岭,它给妇女进带来的变化远超过女权主义者半个世纪的宣传鼓动可能达到的。
——【美】威廉·H·查夫
二战后,出现了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疲惫的一代)。该流派的作家都是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问边幅,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他们永远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
5、促进观念变革,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妇女地位提高,颓废文化一度盛行。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一)背景:二战深刻改变了国际格局(欧洲衰落、美苏空前强大)
1943年11月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
四、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二)建立: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召开多次国际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建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西欧 美国 苏联
1948年全西欧的工业产量比1937年下降30%;西欧九国的出口只及美国1/2。 1948年美国的工业产量比1937年增长了47%,美国的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 以1938年的工业生产为100,到1950年苏联工业为166%,确立了世界第二工业大国的地位。
军事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1200万人的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艘战舰,近500个军事基地。 垄断了原子弹的制造。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在欧亚许多地区有驻军。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氢弹爆炸成功。
欧洲衰落,美苏空前强大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经济、政治、军事强国
苏联军事、政治十分强大,
国际威望高
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两极格局
(三)内容:
在欧洲
在亚洲
①领土问题: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但事实上也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促进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1948
同为战争罪犯,纳粹德国的汉斯 弗兰克在临刑前忏悔:“千年易过,德国罪孽难消。”日本的东条英机却在就刑前高呼:“天皇陛下万岁!”至死没有承认自己罪行,没有签字画押。
(三)内容:
②法西斯问题: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抑制法西斯势力
③殖民地问题: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有助于促进民族解放运动
④战后秩序问题:
a.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b.成立联合国(体系保障)
牺牲小国利益,
大国强权政治。
(三)内容:
成立联合国:
(1)时间:1945年10月24日
(2)性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
(4)决议原则:大国一致
(5)意义: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打结的手枪
铸剑为犁
旧金山会议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异同点
国际联盟 联合国
不 同 点 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 大国一致原则
参 与 国 会员国不具有普遍性,参与国家少,主要集中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不仅会员国多于国联,尤其是有不同社会主义的国家
作用 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无所建树,而且在30年代实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集团的侵略。 联合国推动世界和平,对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同点 ①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 ②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 ③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④其宗旨都宣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积极性: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
(2)局限性: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3)历史影响:标志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
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苏联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进行了磋商。苏联提出了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四)评价雅尔塔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不同 体现意志 英、法、美等国 美国和苏联
主要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矛盾 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
调整关系 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国际格局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美苏两极格局
瓦解方式 随着亚欧战略策源地形成及二战爆发与扩大而瓦解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而瓦解
相同 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 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确立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④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 ⑤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⑥都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但不能解决根本矛盾。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敬献花圈,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华沙之跪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供奉着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大多数是在日本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
【课堂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法西斯运动的开端
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世界经济危机与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纳粹德国的扩张与英法绥靖政策
局部战争
全球战争
二战的结束
二战的影响
二战发生的亚洲阶段(1931-1938)
二战发展的欧洲阶段(1939-1941)
太平洋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建立
主要内容
评价:积极性、消极性
联合国:成立、宗旨、原则、作用
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A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A
“抗日何所恃?忠贞与汗血。”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年,中美英三国举行会议发表宣言:“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该次会议召开地点所处地区是(  )
A.西亚 B.东欧 C.北非 D.东亚
C
有学者指出,德黑兰会议似乎预示着,美苏协调将决定战后秩序的走向,而丘吉尔及其代表的英国似乎要在对德作战的隆隆炮声中耗尽帝国的血液,不得不从国际舞台的中央“体面地”退场。这反映出( )
A.三国协调对德日法西斯作战
B.英国在战争中付出的牺牲最大
C.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D.美苏合作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