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
AB合卷 满分150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玉帛(bó) 未孚(fú) 旗靡(mí) 咨诹(zōu)善道
B.窥镜(kuī) 昳丽(yì) 期年(qī) 妄自菲(fēi)薄
C.崩殂(cú) 行阵(háng) 曹刿(guì) 陟(zhì)罚臧否(pǐ)
D.瀚海(hàn) 进谏(jiàn) 舂谷(chōng) 夙(sù)兴夜寐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B群臣史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D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下面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执政者只有取信于民,民众才会接受其理想教化,服从其指挥领导,才能团结一心,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B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
C那家餐馆自从聘请张大厨后,就变得门可罗雀了,顾客络绎不绝。
D他,一个贫穷地区的农村青年,却立下了鸿鹄之志,非要完成高等学府的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吾与徐公孰美 ②孰视之
B.①弗敢加也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C.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所以动心忍性
6.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逃走) 旦日(第二天)
B.性行淑均(善良公正) 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C.既克(克服) 后值倾覆(倾倒)
D.以彰其咎(公布)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7.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B.望其旗靡 以彰其咎
C.皆以美于徐公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必以情 以数谏故
8.下面对课文理解分析有误得一项是( )
A《曹刿论战》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B《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陈涉世家》中陈胜少时与佣者的一番对话表现出他不甘久居人下,以“鸿鹄”自许的心态。
D《出师表》一文中作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广开言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完醇《别云间》)
,全仗你抬声价。(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2)请默写《过零丁洋》中间两联或《山坡羊 潼关怀古》整首曲。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担当的力量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就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 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把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 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 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201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11.选文第③段中的A、B、C三个画线句能否调换位置 为什么 (3分)
12.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五、作文(60分)
蚕咬破蚕茧,方能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成长,也像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咬破依赖的蚕茧,你才能变得自立;咬破懒惰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勤奋;咬破自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大气;咬破浮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沉稳……
13.请以“咬破的蚕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这是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遭弹劾,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此时他约为45岁。
1.词的上片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 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 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州:今浙江金华。 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卒:瘦 弱的士兵。⑥开德:今河南濮阳。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 善。⑩薨:死亡。
3.解释下列加点词有误得一项是( )
A十三战皆捷 (获胜 )
B敌益生兵至 (增加 )
C度将孤兵寡 ( 估计、考虑)
D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但是 )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A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B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5.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名著阅读。(4分)
“离开A我感到伤心,我爱它,因为我在这儿过了一段——至少是短暂的一段——愉快而充实的生活。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有被排斥在和聪明、能干、高尚的心灵的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B先生,一旦想到非得永远离开你,真叫我感到害怕和痛苦。我看出我非离开不可,就像是看到我非死不可一样。”
6.以上文字出自小说《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2分)
A指_____________,B先生名叫______________。(2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余光中永在
王 蒙
①“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乡愁时代却没有就此结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不舍昼夜的逝者以外,重要的是跳动的中国心,还有美丽且鲜明的中国诗文,以及你我的记忆与吟诵活泼如初。
②1982年,纽约,圣约翰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我听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发言,他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而且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散会后,黄教授将余先生的作品集和自己的评论集赠送给我。我一路上饶有兴趣地阅读着,感染着余先生的清晰、明白与真诚。当时,大陆更热衷的是朦胧诗,是诗语言的锤炼与变幻莫测,而这位台湾诗人的诗明白如话,深入浅出,不跩(zhuǎi),不做作。我甚至觉得他的诗还欠一点发酵与点燃。
③1986年初,又是纽约,我作为国际笔会嘉宾,在第四十八届年会上碰到了余先生。我们握手问好,文明礼貌,同时,保持着难以没有的戒心与距离。
④1993年,我参加《联合报》召开的两岸三地文学四十年讨论会,我与余诗人是仅有的作晚餐演讲的主讲人。我听到演讲的两个主题,一个是说小岛也能产生大作家,一个是他严厉抨击所谓“台语写作”的自我封闭的愚蠢与狭隘。他有他的天真和明朗之处,他有他的红线。
⑤此后我们见面越来越频繁了。而且余先生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记得轻易不夸奖谁的四川资深诗人、学者流沙河就对余光中作品评价甚高。邀请余光中访问做客的大陆文学团体与大学越来越多。有一个笑话,说是南京大学邀请了余光中与其他几位台湾诗人到访,打的横幅是“热烈欢迎余光中先生一行”,有一位也是台湾资深诗人的客人,长得高高大大,他一到场,立刻被青年学生围上,唤道:“您是余先生吗 ”他回答:“我不是余光中,我是‘一行’。”
⑥2001年,我三次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新世纪征文”活动,我与白先勇是小说终审评委,而余光中是文学翻译的终审评委。我们变成了同事。
⑦2004年,我们应邀到海南师范学院与黄维梁先生一起参加关于散文的座谈,主持人是喻大翔教授。谈到我此生读过的最好散文时,我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而余先生说,诗是他的情人,散文是他的妻子。
⑧2006年,我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余先生荣誉博士学位的活动。会后,我把他与白先勇及文学院副院长、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请到了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做客,还举行了包括余先生作品在内的诗歌朗诵会。他的《乡愁》再一次赢得了热烈掌声与欢呼。
⑨他定居在高雄。他在台湾反对过可能有某些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还说过什么“狼来了”。然而,他的后半生在他的诗中惦念缠绕的长江黄河华山、济南南宁……到处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和足迹。他说,他要住在台湾的西部,从窗子望出去,就是故乡大陆,而如果住在台东,看过去是美国,有什么意思 当然,他的梦与愁跟你我一样,在中华,不在美利坚,也不在不列颠。
⑩陈水扁主政期间,余先生公开反对文化教育“去中国化”,当陈不通至极地用“罄竹难书”赞扬台湾义工的业绩时,台湾教育部行政负责人居然为陈“擦皮鞋”,他愤然予以指责。“擦皮鞋”一词我是从他那里听来的,应该是拍马与掩饰的意思吧。
余光中走了。两岸各地友人与读者怀念着他,默诵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外头里头,情意超越生死。长江黄河,奔流澎湃汹涌。中华是屈原、李白、杜甫的中华,也是鲁迅、艾青的中华,还是余光中、郑愁予,以及欢迎、接待他们一行的男女老少的中华。余光中永在,中华诗歌永存,乡愁永远,仍然是那么明白,那么简单,那么深情,那么不可抗拒也不可分割。
(有删改)
7.选文第⑤段插入了一个笑话,有人说显得多余,也有人说可以使文章更有韵味,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8.说说你对选文第⑨段中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4分)
9.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10.选文在记叙过程中多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试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5分)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余光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1)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4分)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2)(综合性学习·思维发展素养)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两项倡议。(4分)
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
AB合卷 满分150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玉帛(bó) 未孚(fú) 旗靡(mí) 咨诹(zōu)善道
B.窥镜(kuī) 昳丽(yì) 期年(qī) 妄自菲(fēi)薄
C.崩殂(cú) 行阵(háng) 曹刿(guì) 陟(zhì)罚臧否(pǐ)
D.瀚海(hàn) 进谏(jiàn) 舂谷(chōng) 夙(sù)兴夜寐
【答案】B
【解析】期年的期:jī 菲读fěi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B群臣史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D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案】B
【解析】史民应写作:吏民
3.下面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执政者只有取信于民,民众才会接受其理想教化,服从其指挥领导,才能团结一心,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B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
C那家餐馆自从聘请张大厨后,就变得门可罗雀了,顾客络绎不绝。
D他,一个贫穷地区的农村青年,却立下了鸿鹄之志,非要完成高等学府的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答案】C
【解析】前后矛盾,应改为:门庭若市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答案】B
【解析】A项没有主语,应删去“随着”;C项删去“国家”;D项删去“不可”。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吾与徐公孰美 ②孰视之
B.①弗敢加也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C.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所以动心忍性
【答案】C
【解析】A谁,仔细;B虚夸,益处;C都是确实,实在;D......的原因,用来......
6.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逃走) 旦日(第二天)
B.性行淑均(善良公正) 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C.既克(克服) 后值倾覆(倾倒)
D.以彰其咎(公布)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答案】C
【解析】克:战胜的意思;倾覆:
7.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B.望其旗靡 以彰其咎
C.皆以美于徐公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必以情 以数谏故
【答案】B
【解析】A的;这件事;B代词,他的;C比;在;D按照;因为
8.下面对课文理解分析有误得一项是( )
A《曹刿论战》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B《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陈涉世家》中陈胜少时与佣者的一番对话表现出他不甘久居人下,以“鸿鹄”自许的心态。
D《出师表》一文中作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广开言路。
【答案】D
【解析】最重要地是“亲贤远佞”。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完醇《别云间》)
,全仗你抬声价。(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答案】
乡为身死而不受;谁言天地宽;官船来往乱如麻
(2)请默写《过零丁洋》中间两联或《山坡羊 潼关怀古》整首曲。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答案】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山坡羊 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担当的力量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就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 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把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 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 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201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答案】
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11.选文第③段中的A、B、C三个画线句能否调换位置 为什么 (3分)
【答案】
不能(1分)。A、B、C三句分别列举花木兰、鲁迅和焦裕禄的例子,与后文“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相照应,(2分)而且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1分)所以A、B、C三句不能调换位置。
12.选文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2分)列举孟子、林则徐、陆游、于谦有担当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全文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2分)
五、作文(60分)
蚕咬破蚕茧,方能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成长,也像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咬破依赖的蚕茧,你才能变得自立;咬破懒惰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勤奋;咬破自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大气;咬破浮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沉稳……
13.请以“咬破的蚕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这是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遭弹劾,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此时他约为45岁。
1.词的上片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案】
诗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窗纸等意象,描写了一幅萧瑟破败的意境。
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
【答案】
抒发了①诗人平生为 了国事操劳奔走,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②他半夜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之大,表 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 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 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州:今浙江金华。 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卒:瘦 弱的士兵。⑥开德:今河南濮阳。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 善。⑩薨:死亡。
3.解释下列加点词有误得一项是( )
A十三战皆捷 (获胜 )
B敌益生兵至 (增加 )
C度将孤兵寡 ( 估计、考虑)
D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但是 )
【答案】D
【解析】应解释为:只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A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B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答案】
A皇帝嘉奖他,授予他河北义兵都总管职务。
B现在进退同样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5.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答案】
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
【附译文】
宗泽,字汝霖,是婺州义乌人。宗泽从小豪爽有大志。 靖康元年(1126年),任命他去磁州作知州。当时太原失守,上任两河的官员们都是托故不去驰援。宗泽说:食国家俸禄而不担责躲避灾难,这样是不行的!当日就单马上路,随从带领也就十几个人。等宗泽到达,开始执行固守之计。受到上司的嘉奖,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靖康元年正月,泽到达开德,十三战皆取得胜利。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上书皇上回到京城20多次,每次都被潜善等所阻挠,忧愤成疾,于背上生疽。宗泽感叹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二日,风雨交加,天昏地暗。宗泽没有一句话问到家事,却连呼三声过河,然后去世!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名著阅读。(4分)
“离开A我感到伤心,我爱它,因为我在这儿过了一段——至少是短暂的一段——愉快而充实的生活。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有被排斥在和聪明、能干、高尚的心灵的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B先生,一旦想到非得永远离开你,真叫我感到害怕和痛苦。我看出我非离开不可,就像是看到我非死不可一样。”
6.以上文字出自小说《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2分)
A指_____________,B先生名叫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2分)桑菲尔德庄园 罗切斯特(2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余光中永在
王 蒙
①“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乡愁时代却没有就此结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不舍昼夜的逝者以外,重要的是跳动的中国心,还有美丽且鲜明的中国诗文,以及你我的记忆与吟诵活泼如初。
②1982年,纽约,圣约翰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我听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发言,他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而且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散会后,黄教授将余先生的作品集和自己的评论集赠送给我。我一路上饶有兴趣地阅读着,感染着余先生的清晰、明白与真诚。当时,大陆更热衷的是朦胧诗,是诗语言的锤炼与变幻莫测,而这位台湾诗人的诗明白如话,深入浅出,不跩(zhuǎi),不做作。我甚至觉得他的诗还欠一点发酵与点燃。
③1986年初,又是纽约,我作为国际笔会嘉宾,在第四十八届年会上碰到了余先生。我们握手问好,文明礼貌,同时,保持着难以没有的戒心与距离。
④1993年,我参加《联合报》召开的两岸三地文学四十年讨论会,我与余诗人是仅有的作晚餐演讲的主讲人。我听到演讲的两个主题,一个是说小岛也能产生大作家,一个是他严厉抨击所谓“台语写作”的自我封闭的愚蠢与狭隘。他有他的天真和明朗之处,他有他的红线。
⑤此后我们见面越来越频繁了。而且余先生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记得轻易不夸奖谁的四川资深诗人、学者流沙河就对余光中作品评价甚高。邀请余光中访问做客的大陆文学团体与大学越来越多。有一个笑话,说是南京大学邀请了余光中与其他几位台湾诗人到访,打的横幅是“热烈欢迎余光中先生一行”,有一位也是台湾资深诗人的客人,长得高高大大,他一到场,立刻被青年学生围上,唤道:“您是余先生吗 ”他回答:“我不是余光中,我是‘一行’。”
⑥2001年,我三次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新世纪征文”活动,我与白先勇是小说终审评委,而余光中是文学翻译的终审评委。我们变成了同事。
⑦2004年,我们应邀到海南师范学院与黄维梁先生一起参加关于散文的座谈,主持人是喻大翔教授。谈到我此生读过的最好散文时,我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而余先生说,诗是他的情人,散文是他的妻子。
⑧2006年,我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余先生荣誉博士学位的活动。会后,我把他与白先勇及文学院副院长、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请到了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做客,还举行了包括余先生作品在内的诗歌朗诵会。他的《乡愁》再一次赢得了热烈掌声与欢呼。
⑨他定居在高雄。他在台湾反对过可能有某些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还说过什么“狼来了”。然而,他的后半生在他的诗中惦念缠绕的长江黄河华山、济南南宁……到处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和足迹。他说,他要住在台湾的西部,从窗子望出去,就是故乡大陆,而如果住在台东,看过去是美国,有什么意思 当然,他的梦与愁跟你我一样,在中华,不在美利坚,也不在不列颠。
⑩陈水扁主政期间,余先生公开反对文化教育“去中国化”,当陈不通至极地用“罄竹难书”赞扬台湾义工的业绩时,台湾教育部行政负责人居然为陈“擦皮鞋”,他愤然予以指责。“擦皮鞋”一词我是从他那里听来的,应该是拍马与掩饰的意思吧。
余光中走了。两岸各地友人与读者怀念着他,默诵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外头里头,情意超越生死。长江黄河,奔流澎湃汹涌。中华是屈原、李白、杜甫的中华,也是鲁迅、艾青的中华,还是余光中、郑愁予,以及欢迎、接待他们一行的男女老少的中华。余光中永在,中华诗歌永存,乡愁永远,仍然是那么明白,那么简单,那么深情,那么不可抗拒也不可分割。
(有删改)
7.选文第⑤段插入了一个笑话,有人说显得多余,也有人说可以使文章更有韵味,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
示例:我认为插入这个笑话不多余。(1分)它突出了余光中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或“突出了余光中在大陆影响之大”)。(2分)
8.说说你对选文第⑨段中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4分)
【答案】
余光中先生后半生频繁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之间,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大陆,并将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4分)
9.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
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1分)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国人对余光中的怀念之情,表现了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两岸感情永存。(2分)
10.选文在记叙过程中多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试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5分)
【答案】
示例一:第②段写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侧面突出了余光中先生作品水平之高、成就之大。(5分)
示例二:第⑤段通过写轻易不夸奖人的诗人、学者流沙河对余光中作品的高度评价,从侧面突出了余光中先生作品水平之高、成就之大。(5分)
1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余光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真诚明朗;坚持正义;热爱诗文;热爱祖国,情系大陆。(每点1分,答3点即得3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1)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4分)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
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
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答案】示例:爱亲人、爱他人、爱民众、爱万物。
【解析】概括“仁”的思想内涵要紧扣材料中的五句话,从中提炼出关键词句,作出归纳。句①中的“孝悌”,句②中的“伤人乎”,句③中的“百姓疾苦声”,句④中“不忍见其(禽兽)死”,句⑤中“爱物”,这些词句分别从不同层面阐释了“仁”的思想内涵。
(2)(综合性学习·思维发展素养)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两项倡议。(4分)
【答案】示例:开展“仁”文化思想宣讲活动(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轶事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
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答案】小杨你好!中考结束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视剧和读流行小说是放松的好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抽时间读国学经典,提高自身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你说是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